趙高走進自己的書房,穿著宦官服飾的趙柘已經等在裡面。
這麼急回府找我何事?趙高語氣不太爽快的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問。
爹,方才我在宮中聽宦者說陳旭與中書省李丞相在紫宸殿吵起來瞭!趙柘趕緊說。
吵起來瞭?趙高愣瞭一下,臉色變得略有些古怪,沉吟瞭一下問:他們吵什麼?
趙柘搖搖頭說:孩兒當時不在,那個通報的宦者也隔的有些遠,聽不太清楚,但聽陳旭的聲音很憤怒,似乎有辱罵李相,還呵斥李相不該身居左相和上卿職位
趙柘把宮中聽到的言語仔細講瞭一遍,然後小心翼翼的說:爹,此事孩兒覺得可以做一些文章,因此便急著回來稟告!
趙高捻須點頭:柘兒,這件事做的很好,陳旭乃是我趙傢的生死仇敵,一日不除,我趙傢便一日不得安寧!
爹,那我們該怎麼辦?
不急,此事要打聽清楚才行,李斯如今執掌中書省,權傾朝野,除開陛下之外無人可以撼動,而陳旭身份特殊,所有人都對他小心翼翼,所謂兩虎相爭必有一傷,不管誰最後勝出必然有一個要倒臺,老夫也正好從中漁利,此事你回宮之後仔細打聽,對瞭,上次與你說的事可有眉目?
爹,陳旭最近不怎麼去後宮,五公主倒是隔三差五的出宮去清河侯府拜會,孩兒已經密切叮囑照看華玉宮的宦者時刻監視五公主的動靜,如果哪天有機會,可以將陳旭勾引去五公主的寢宮
愚蠢!趙柘話還沒說完,趙高便怒氣沖沖的將他的話打斷,你這不是在害他,而是在幫他,皇帝早就想把五公主嫁給陳旭,賜婚之事早已傳的沸沸揚揚,一旦陳旭迷亂之下與五公主行淫亂之事,陳旭必然不再推脫答應迎娶五公主,而皇帝也會順水推舟玉成好事,一旦陳旭成為瞭真正的皇親國戚,我再想動他越困難!
那那怎麼辦?陳旭現在去後宮的時間越來越少,我們也就越不容易掌控機會!趙柘焦急的說。
趙高手指輕輕的扣著桌子,篤篤篤的響瞭半分鐘之後才一字一句的說:不,他一定會去的,老夫身為禮部令,掌控宗正署,皇傢子女的嫁娶都必經我手,陳旭不願意娶五公主,老夫可以再給皇帝上奏書,把通武侯王賁的女兒,如今的青寧公主賜婚給陳旭!
啊?!趙柘蒼白的臉頰變得有些猙獰和扭曲。
哼,怎麼,你對那王三娘子還有非分之想?趙高冷哼一聲,看著兒子身體微微哆嗦的樣子,知道這件事又戳到瞭兒子的痛處,於是臉色變得略為柔和的說:柘兒,你現在的身份已經再無娶妻生子的機會,但大丈夫可以無妻,但不可無勢,爹會慢慢給皇帝進言將後宮的內侍宦者全部都換成閹人,一旦將這些閹人全部掌控,後宮所有嬪妃宮女和公子公主都在你的監視之下,甚至還包括皇帝,如今後宮如此多的女人,皇帝就算是鐵打的身體也熬不住這種日日夜夜的歡愉,一旦皇帝殯天,就是你我掌控朝野的機會,而陳旭和李斯互相爭鬥辱罵,這個機會老夫豈肯放過,你回宮去繼續監視,餘下的事暫時不需要你操心,爹自然會安排好!
是,孩兒這就回宮去!趙柘隻好答應。
還有一件事,仔細打聽上次清河侯是如何為青寧公主治病的,這其中必有隱情!趙高站起來說。
爹,孩兒已經暗中打聽過瞭,當時房中隻有陳旭和兩個侍女,但那兩個侍女卻一直守口如瓶一個字都不透露趙柘為難的說。
兩個小侍女而已,而且還是從宮外帶進去的,隨便引到一個地方恐嚇一番就會說出來,何況王青袖並非陛下所出,死活根本就不會太在乎,區區一個民間的宮女,死瞭更不會有人過問,這種事還要爹教你嗎?趙高狠狠的瞪瞭兒子一眼。
爹,孩兒知道該怎麼做瞭!這就回宮去辦理!
嗯,去吧!趙高揮揮手,趙柘便退出書房匆匆離開,而趙高再次坐在榻上沉思片刻,拿出紙筆寫瞭一封信,喚管傢進來。
把這封信送往李相府上,就說本令邀請李相三日後參加春宴!
是,老爺!管傢接過書信離開,趙高這才慢慢騰騰的去後花園繼續喝茶賞舞。
第二天一早,陳旭起瞭個大早床,在一群侍女的伺候下穿衣洗漱,吃完早飯匆匆趕往報館。
經過一夜的趕工印刷,新版的大秦都市報雖然隻印刷出來一千三百份,但堆起來也是好大幾捆,分別捆紮整齊放在七輛馬車上,而印刷室中數十個工匠還在加班加點繼續忙碌的印刷,平均每兩三分鐘就有一份報紙被印刷出來。
三十多個十歲左右的乞童,有男有女,幾乎都是又黑又瘦營養不良的樣子,但頭梳理整齊,穿上背後印制有大秦都市報館的統一藍色馬甲之後,看起來也精神瞭不少,不光如此,每個人還斜背著一個麻佈制作的挎包,裡面插滿瞭折疊好的一份份報紙,胸前還掛著一個小木牌,上面寫著編組和名字!
陳旭來的時候,陳平等一群報館的秘書編輯和幫工全都早已到齊,所有報童也都準備妥當在院子裡列隊站的整整齊齊。
參見侯爺!看著陳旭的馬車駛進院子,所有人都趕緊一起躬身行禮。
免禮!陳旭擺擺手下車,眼光掃過陳平這些熬夜熬成瞭兔子眼的報館領導,然後把眼神落在三十多個報童身上,十分滿意的點頭說:嗯,不錯,準備好就出,盡量在上朝之前把報紙售賣散出去!
是,侯爺!陳平和付安丘乘等人頓時激動的轉過身開始安排。
一組往城東,售賣位置在清河園附近。
二組往城南,售賣位置在流觴園附近。
三組往城西,售賣位置在宗山別院附近。
六組七組往城中,售賣位置在華夏錢莊附近!
出~
沿街售賣的路徑和地點早已安排好瞭,此時陳平仍舊再次大聲叮囑瞭一遍,隨著一聲令下,早已知道自己分組的一群報童都紛紛爬上各組的馬車,五人一組,由幫工帶隊,所有幫工身上也都穿著印有華夏都市報統一標志的藍色馬甲。
駕~駕~
隨著車夫揚鞭,七輛馬車很快就駛出報館的院子。
侯爺,我太激動瞭,報紙一出,今日咸陽必然風起雲湧!陳平激動的滿臉漲紅。
這份報紙上不光登載有各種新聞和奇聞異事,農耕種植,故事,百傢言論,這些板塊的每一篇文章都會註明撰寫人的名字,而且還在版最醒目的位置登載有投稿地址以及各個板塊的小編責編以及都市報主編秘書的名字,也就是說陳平付安丘乘計通龐雀等人也都會因為這份報紙很快名滿咸陽,而數月之後,隨著報紙被人帶往其他地方,這些人的名字也必將響徹整個大秦。
這是丘乘付安計通等一群流落咸陽落魄不堪的文士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的。
不要激動的太早,恐怕這幾天你們會忙的吃不好睡不好,趕緊去督促加緊印刷,同時整理稿件籌備第二份報紙,一樣要求嚴格謹慎新奇有趣陳旭笑著說。
侯爺,即便是三天三夜不吃不睡我等也絕無怨言!一群編輯都興奮不已的嚷嚷。
好瞭,辦報是一個長期而繁瑣任務,天下可登載之事多如牛毛,每一篇稿件街都要反復斟酌精心修改,切不可有半分差池,這不僅是你們的任務,也是我大秦能夠國泰民安的一個重要舉措,各位不要忘記,昨日諸位才被陛下賜予官職,你們如今都已經是大秦官吏,因此必須摒棄往日一切對大秦對朝堂的不滿情緒,審理任何稿件都不要帶有太過主觀的情緒,既然是暢行天下的言論,力求公正公平不偏不倚,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來正確省度所有稿件,唯一一點要註意,那就是一切為瞭我大秦的安危為己任,任何稿件都不允許出現禍亂民間和朝堂的言論
陳旭老調重彈又密切叮囑一番之後,陳平等人這才都強忍著激動的砰砰亂跳的心各自轉回自己的工作崗位,如同打瞭雞血一樣開始興奮的工作起來。
看著所有辦公室裡面熱鬧紛紛的情形,陳旭忍不住臉皮抽抽瞭幾下。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這些所謂的百傢名士,也皆都是為功名利祿而來,其中真正甘受貧苦專心做學問教化萬民的,恐怕一個都沒有。
也就是說,歷春秋到戰國,諸子百傢不斷崛起,利用思想和言論投其所好不斷蠱惑諸侯征戰,進而也催生瞭兵傢法傢儒傢這些更加順應潮流的理論,禮崩樂壞的結果就是士族正在形成一個新的權貴階層,逐漸代替和填補諸侯貴族的地位,真正的古貴族已經開始走向消亡。
陳平如此,付安計通等人也如此,天下讀書識字的百傢門徒也是如此,都想通過自己的學問謀求更大的利益和權力,而要穩固自己的權利,就必須把其他的門派都踩下去。
這就是法傢門徒李斯昨天想幹的事,而且他也一直都在幹這件事。
昨日的變故,就是言論自由和思想統一這兩個互相對立的集團在激烈交鋒,繼而出現的就是壓迫和被壓迫之間的抵抗和戰爭。
而這兩個敵對勢力一直在人類歷史展的長河中不斷交手,隻不過隨著人類文明的逐漸交流和融合,這種博弈的范圍也變越來越大,從諸侯到諸國,然後擴大到整個地球人類,最後形成東西方兩個涇渭分明的敵對勢力,這其中既有文明的差異,也有哲學和思想層面的對立,其實更多的是文化的互相不認同,就和眼前諸子百傢和一傢獨大的法傢勢力之間的較量,雙方或者多方互相不認同對方的理念,必然會生劇烈的沖突和較量。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
後世毛大爺曾經說過: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
而作為一個後世穿越而來的攪屎棍,陳旭的內心是矛盾的。
如果法傢勢力獲勝,中國歷史必然再一次演繹同樣的過程,華夏將在大秦的統治下出現一次文明大崩潰,百傢先賢遺留下來的文化瑰寶將被付之一炬,造成後世數千年甚至上萬年的文明陣痛。
而如果百傢勢力獲勝,各傢言論互相攻擊打壓,必然造成國傢的混亂,大秦帝國也必然無法長久,最後有可能分崩離析再次形成諸侯割據的狀態,華夏也再次陷入無休無止的內戰之中。
因此在處置法傢和諸子百傢這場史無前例鬥爭中,陳旭其實是懵逼的。
受後世各種言論的影響,似乎中華應該是有百傢爭鳴的氣象才對,那才顯的出盛世繁華,而春秋時期也屢屢被無數歷史學傢和思想傢拿出來大書特書,深刻的挖掘這個百傢繁盛的時代到底是怎樣出現的,怎樣會突然爆出如此燦爛輝煌的思想和哲學的文明,怎麼會突然誕生老子孔子這些幾乎被尊為聖賢的人物。
但春秋至戰國直至眼下的大秦,百傢數百年的較量下來,也隻有法傢能夠最終完成華夏一統的局面,無論是儒傢也好墨傢也好甚至是黃老學派也好,這些門徒雲集的學派都無法完成這個任務,如果沒有法傢,可以說如今的中國仍舊是一盤散沙,依舊處於諸侯征戰的局面。
而如果大秦任憑李斯這種純粹的法傢門徒繼續操控,大一統的局面也並不能長久維持下去,這就像一盤菜,蔥薑蒜芥油醬醋各種調料都被丟棄瞭,隻放鹽,而且要放一罐子鹽,時間長瞭最後的結局就是吃菜的人要被齁死。
因此要在不破壞百傢理論的基礎上建立一個繁榮強大的國傢,要平息法傢和百傢之間這種你死我活的劇烈鬥爭,必須另辟蹊徑,找到一條兼容百傢和法傢的理論方法,才能讓華夏燦爛的文明能夠繼續輝煌延續下去。
但這個方法陳旭還是近乎於兩眼一抹黑,雖然以前也有過各種各樣看似很簡單很直接的想法,但真的踏足咸陽,踏足朝堂,真的要面對處置的時候,一切又感覺到舉步維艱寸步難行。
先面對的就是李斯這個千古歷史名人,如今李斯大權在握,在治國方面皇帝對他的信任可以說比對陳旭要高的多。
陳旭的身份神秘,秦始皇更多的是尊重,甚至說還有一些害怕。
但李斯不一樣,李斯自從當上廷尉開始,秉行法傢理念,每一條奏書都深得秦始皇這位也喜歡法律的帝王喜歡,何況秦國還有延續百年的法傢治國的傳統,已經形成瞭一種根深蒂固的法術思維的習慣。
其中李斯當初建議廢除分封制而實現全國的郡縣制度,就完全符合秦始皇的想法,因此才力排眾議推行郡縣制。
要知道當初李斯提出郡縣制的時候,幾乎滿朝文武百官都持反對意見,時至今日,這種反對仍舊沒有消除,從民間到朝堂都仍在不停的反對,而其中反對最厲害的就是尊古守禮的儒傢門徒。
如果陳旭想要達到自己的目的,不讓焚書坑儒這種歷史重演,就必須在法傢和諸子百傢的理論中找到一條新的路線,既要讓秦始皇滿意,又要讓諸子百傢的門徒滿意,而且還要達成一種普遍的共識。
而這個難度對於一個曾經的外賣小哥來說太難瞭。
治大國如烹小鮮,這句話隻能說說而已,一旦佐料撒錯瞭或者火候掌握不好,這條魚就會被做成毒藥。
陳旭眼下能做的,就是摸著石頭過河,先用報紙這個平臺來吸引百傢門徒的註意力,然後有選擇的表一些引導性的策論,比如荀子的禮法治國的理論,然後也佈一些支持這些理論的百傢名士的文章,而後吸引更多名士參與到爭論之中,在理論上不斷的博弈和妥協,最後形成一股新的勢力,繼而形成一種新理論的潮流,融匯主流學派的理論,融合法傢治國的思想,最後被全國的士族接受,被文武百官接受,被秦始皇接受。
這就所謂的輿論引導。
陳旭憑借後世的歷史積累跳躍兩千年時空來俯視這個時代,有秦始皇的支持,加上報紙這個能夠掌控輿論的前沿陣地,如果還不能改變這種狀況,那就嗯,回伏牛山養老,娶水輕柔,嫁妹子,陪著老媽,耕田種地,釣魚玩耍,養一群雞鴨鵝狗,一定要帶上兩頭滾滾,然後愉快的終老。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