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章 僧王落馬

作者:吳老狼 字數:5662

前文說過,吳軍這次出兵東北十分倉促,吳超越甚至是在最後一刻才下定北伐決心,結果這一點反應到瞭戰場上後,吳軍的調遣、集結和出兵順序就顯得有些凌亂無章,再加上華北吳軍為瞭不給清軍太多備戰時間增加攻堅難度,前鋒隊伍在進兵永平府時采取瞭輕裝急進的策略,讓吳軍的進兵次序更是前後脫節嚴重,以至於吳軍前鋒都已經沖進永平府腹地瞭,吳超越從中原抽調北上參戰的後續軍隊,都才剛剛隻是越過直隸南部的順德府城。

這一點固然給吳軍的行軍作戰和後勤供應制造瞭許多麻煩,可也照樣坑瞭滿清朝廷和僧王爺這一邊,害得僧王爺都已經匆匆趕回熱河準備率軍南下增援永平和山海關瞭,竟然都不知道吳軍這次的出兵規模究竟是多少,有多少後續軍隊,有多少步兵和騎兵,更別說是知道吳軍的武器裝備情況,有多少連俄式裝備都可以輕松壓制的吳軍精銳營。

僧王爺能知道的,還是他麾下留守熱河的察哈爾騎兵自行收集到的永平軍情,上面顯示說吳軍已經有大概八到九千人的軍隊在江忠濟的率領下打進瞭永平府,另有至少五千以上的吳軍在從天津押糧東進永平府的途中。此外傳聞說京城吳軍曾國荃部和駐紮張傢口的吳軍丁汝昌部也要東進增援永平和山海關戰場,但什麼時候出兵,出兵規模是多少,吳軍究竟還有多少後援兵馬,來往於天津和上海之間的吳軍水師徐來所部是否也會參戰,僧王爺卻是完全一無所知。

“派人去和載齡聯系,叫他趕緊把所有收集到的吳賊軍情送來從山海關到熱河才多少路,居然到現在還沒派個人來和本王聯絡知會軍情,想叫本王騎著瞎馬打仗”

僧王爺的脾氣還是那麼火暴,兩句話不對就砸瞭桌子,對掛名直隸總督的山海關守將載齡至今沒有與熱河取得聯系萬分不滿。可是姓著愛新覺羅的熱河都統綿森卻偏偏給僧王爺添堵,說道:“僧王爺,不能再耽擱瞭,我們必須盡快出兵,否則的話,如果讓吳逆賊軍搶先拿瞭喜峰口,你再想帶著察哈爾騎兵增援永平和山海關,路就沒那麼好走瞭。”

“森貝勒放心,吳逆賊軍來得匆忙,兵力也不是十分充裕,不太可能立即分出大隊兵馬北上爭奪永平府的長城關口。”僧王爺頗為自信的回答,又說道:“我們還有時間,還可以等摸清楚瞭永平府的具體敵情再出兵。”

“可是僧王爺,如果吳逆賊軍真的這麼做瞭怎麼辦”綿森很有些不自量力的和僧王爺爭論軍事,說道:“不能從喜峰口、龍井關和青山口這些地方進兵,你的援軍就得繞到山海關那一帶的關口才能進兵關內瞭,萬一吳賊乘機大舉進兵永平,你的援軍可能就來不及瞭。”

綿森的擔心雖有些杞人憂天,但也不是完全沒有這個可能,所以僧王爺也多少有些動搖,綿森則又催促道:“僧王爺,要不這樣,你先去喜峰口預防萬一,我這邊收到載制臺的消息,馬上用快馬給你送信,這總行瞭吧”

職責所在,猶豫瞭片刻後,僧王爺還是勉強點瞭點頭,同意瞭綿森這個建議,當下僧王爺馬上調兵遣將,安排瞭一支三千餘人的察哈爾騎兵隨同自己南下趕往喜峰口,準備先搶占住出兵華北平原的有利地形,然後再決定如何增援永平。餘下的察哈爾騎兵則繼續留駐熱河,並按照慈安、慈禧的要求和滿清朝廷的規矩,暫時劃歸綿森節制指揮。

就這樣,為瞭自己所效忠的滿清朝廷,在敵情極度不明的情況下,僧王爺回到熱河的第二天就帶著察哈爾騎兵南下出發瞭,結果也還好,正如僧王爺所料,急於拿下永平府建立前進基地的吳軍果然沒來得及分兵爭奪長城關口,僧王爺所部隻用瞭一天時間就趕到瞭喜峰口,把軍隊駐紮在有利於騎兵作戰的喜峰口南部,然後也算是沙場老將的僧王爺馬上派人探察周邊動靜,瞭解吳軍最新動向。

探察到的初步結果讓僧王爺十分為難,吳軍的戰術重心和運糧道路是在遠離長城的永平府南部,遵化一帶的吳軍駐兵雖然不多,可緊緊守住瞭幾處緊要隘口,嚴重限制瞭僧王爺的騎兵機動,僧王爺手裡的軍隊要想對吳軍形成威脅為正面戰場分擔壓力,就隻有兩個選擇,一是把軍隊拉到遠離長城的永平府遊擊作戰,在並不十分開闊地形上打吳軍糧道的主意;二則是把軍隊拉到遷安去,以遷安為自足點,威脅正在圍攻永平府城盧龍城的吳軍主力背後,冒著被吳軍後續軍隊包圍的危險作戰。兩個選擇都沒有足夠把握,也兩個選擇都有不小風險。

“迂回空間太小瞭,我的騎兵還是適合在遼東戰場作戰,那裡才是本王的天地。”

感嘆瞭一聲之後,在打太平軍時就以耐心著稱的僧王爺拿定主意,決定暫時按兵不動,準備等更進一步摸清楚永平戰場的情況再決定如何選擇。然而時間才僅過去兩天多點,駐守山海關的滿清直隸總督載齡卻通過長城道路給僧王爺送來急件,懇請僧王爺立即趕到遷安參戰,從側翼為盧龍分擔壓力。同時載齡還在公文中聲稱說遷安城內糧草和馬料都十分豐足,足以支撐僧王爺長期作戰。

曾經把勝保的公文擦鼻涕的僧王爺可以無視載齡的要求,然而那時候僧王爺抗令的關鍵原因是看不起奴才勝保,不願與勝保會師聽從奴才的指揮。但這次不同,一是形勢要比太平軍北伐時危急得多,二是到瞭遷安後仍然還是僧王爺自己當傢做主,第三則是載齡在公文中規規矩矩的用瞭懇求二字。所以思慮再三後,僧王爺還是咬牙決定出兵,帶著三千察哈爾騎兵一路向南,直接向著遷安趕來。

還好,正在圍攻盧龍城的吳軍主力並沒有分兵駐紮在遷安城外,僧王爺的軍隊很順利的就進瞭城,然而進城之後,僧王爺卻又無比惱怒的發現自己上瞭載齡的惡當遷安城裡,竟然連今年的過冬之糧都不夠,根本就無法支撐僧王爺長期作戰暴跳如雷的僧王爺找到遷安縣令桐澤算帳時,桐澤則哭喪著臉說道:“僧王爺,這事與下官無關啊,是知府延福延大人說盧龍城更重要,把城裡的糧食搶先運往盧龍去瞭,下官必須得聽他的安排啊”

“那載齡為什麼還告訴我,說你這裡的糧食很多”僧王爺咆哮問道。

“這個,下官就不知道瞭。”桐澤也是滿頭霧水,又說道:“但是這裡離山海關不遠,就算下官沒有權力直接上報這件事,載制臺那裡也不可能不知道這件事啊”

“狗娘養的,故意耍本王”罵瞭一句臟話後,僧王爺馬上親自提筆寫瞭一道書信向載齡質問原因,同時還是沒忘瞭多派斥候探察盧龍戰場的情況,建立緊急聯絡的渠道,以便在形勢危急時出兵增援。

依然還好,盧龍戰場上的具體情況並沒有讓僧王爺過於擔心,本來就是滿清朝廷苦心經營的山海關外圍屏障,工事堅固城高壕深,又逐漸熟悉瞭吳軍的攻城三板斧,盧龍府的清軍早早就把城門堵死,又用火攻克制瞭吳軍的直接鑿墻爆破戰術,盧龍這邊已經成功打退過一次吳軍的大規模進攻,暫時沒有太大的危險,所以僧王爺倒也用不著匆匆出兵和吳軍主力正面交戰。

可是松瞭口氣之後,僧王爺卻逐漸的發現情況不對瞭遷安戰場,實際上居然比盧龍戰場更危險城中糧草不多,無法長期久守,隻是縣級規模的城池殘破陳舊,根本無法和滿清朝廷苦心經營的永安府城盧龍城相比,而更要命的是,遷安這裡距離盧龍戰場隻有不到四十裡吳軍主力如果願意,隨時可以在一天之內奔襲到遷安城下,包圍僧王爺和遠比盧龍城好打的遷安小城

“這個地方,對本王來說很危險啊”

察覺到情況不妙後,一向性格自私的僧王爺也沒遲疑,馬上就借口在城內駐軍過於擾民,不顧桐澤等遷安文武官員的苦苦哀求,當天就把軍隊拉到城外駐紮,還把營地建立在地勢最為開闊的遷安城東郊,擺出情況不對就馬上開溜的架勢。結果也是在同一天晚上,載齡也派人來到瞭僧王爺,使者磕頭作揖說絕對沒有任何故意欺騙僧王爺的意思,隻是因為遷安小城才不敢留下太多糧草,又替載齡保證說隻要僧王爺需要,隨時可以把軍隊拉到山海關去就糧,好說歹說,總算是暫時平息瞭僧王爺的滔天怒火。

僧王爺冒險兵進遷安當然也不是毫無作用,察哈爾騎兵出城後的第二天,吳軍那邊果然做瞭一些應對性的調整,分出三個營的兵力北上到遷安十裡處立營,監視和牽制住瞭僧王爺的軍隊。僧王爺很清楚吳軍是打算等到騎兵到來再找自己算帳,但仗著自己都是騎兵,距離山海關也不是太遠,所以僧王爺也沒有過於擔心,耐心的隻是等候吳軍做出下一步調整,同時也間接為盧龍主戰場分擔壓力。

一天後,戰場情況又出現新的變化,先是從天津押糧而來的吳軍第一支後援部隊途經主動投降的灤州,順利抵達瞭盧龍戰場,兵力得到補強之後,蓄勢已久的吳軍主力第二天便再次向盧龍城發起進攻。消息被哨探輕騎報告到瞭僧王爺的面前後,僧王爺也馬上加強瞭對盧龍戰場的探察力度,同時讓軍隊準備幹糧馬料,隨時準備出兵增援盧龍城。

是夜,盧龍戰場再次傳來急報,說是吳軍發起瞭連夜攻城,知道吳軍喜歡在夜間發力的僧王爺也沒敢遲疑,趕緊帶著察哈爾騎兵繞過吳軍陣地南下,到盧龍外圍替守軍分擔壓力。結果也不出僧王爺所料,到瞭下半夜時,盧龍城那邊果然傳來瞭一聲驚天巨響,宣告吳軍已經成功引爆瞭炸藥,雖然不知道吳軍是否已經炸開城墻,但僧王爺還是毫不猶豫帶著軍隊沖向盧龍戰場,和吳軍在盧龍外圍的交上瞭手。

這一戰打得十分激烈,兵力占優的吳軍兩線作戰,一邊猛攻用地道攻城戰術炸塌的盧龍城墻缺口,一邊與僧王爺在外圍拉鋸作戰,僧王爺利用機動優勢,帶著察哈爾騎兵不斷遊走於吳軍陣地周邊,有機會就沖擊吳軍陣地,沒機會就立即遠遁而走,打得雖然不是十分漂亮,卻也有章有法,成功替盧龍守軍分擔瞭不少壓力,給盧龍城裡的守軍重新堵上缺口創造瞭機會。

但是很可惜,僧王爺的努力並沒能收到他所需要的效果,激戰到瞭天色全明時,吳軍的旗幟依然還是插上瞭盧龍城頭,四門被堵的盧龍清軍無路可走,雖然殊死抵抗,卻依然還是無法擋住吳軍的步兵大隊洶湧入城。見盧龍失守已成定局,不敢和吳軍步兵方陣硬碰硬的僧王爺也沒瞭其他辦法,隻能是大罵著盧龍守軍的無能,趕緊帶著騎兵撒腿而逃,然而就在察哈爾騎兵成功拉開瞭與吳軍步兵之間的距離後,還沒等僧王爺讓軍隊放緩速度休息,後方卻突然馬蹄如雷,一支規模不在僧王軍之下的騎兵隊伍快馬追來,這支隊伍還人人頭戴白色鬥笠,標志著他們的特殊身份吳軍騎兵

“吳賊騎兵”

僧王爺率先發出瞭聲嘶力竭的喊叫,然後僧王爺又憤怒咆哮道:“吳賊騎兵什麼時候到的為什麼事前沒有任何消息”

咆哮無用,武器裝備和實戰經驗本來就不如吳軍騎兵,又激戰瞭幾個小時人困馬乏,僧王爺麾下的察哈爾騎兵除瞭逃命之外沒有任何的選擇,吳軍騎兵則緊追不舍。迫於無奈,僧王爺隻好是帶著察哈爾騎兵一路狂沖向鄰近的撫寧城,準備逃進城裡暫時休息,養足馬力再想辦法逃往山海關。

槍聲不斷響起,一傢一戶隻能一個兒子結婚生育的察哈爾騎兵不斷中槍落馬,僧王爺心在滴血,可是又毫無辦法,隻能是不斷的拍馬向前,以最快速度沖向撫寧小城。然而胯下戰馬疲憊,察哈爾騎兵想快也快不起來,體力相對占優的吳軍騎兵則一邊追擊,拼命射殺掉隊的察哈爾騎兵,一邊分兵向前迂回包抄,攔截僧王爺的敗兵,還成功的漸漸追上瞭僧王軍的前隊。

撫寧小城已經遙遙在望,可惜城外街道裡的百姓早就已經逃得幹幹凈凈,城門也在大白天裡緊緊關閉,即便已經有跑得快的僧王軍騎兵沖到城下求援,城裡的守軍也不敢打開城門迎接僧王爺的敗兵入城,更別說是派出軍隊稍做接應,稍微替僧王爺分擔一下壓力。僧王爺破口大罵,可是又毫無辦法,隻能是帶著敗兵繞城而走,冀圖奇跡出現,能夠從其他城門進城。

很可惜,在強渡撫寧河時,僧王爺胯下的戰馬也不知道是受瞭傷,還是不慎失瞭蹄,竟然在河中直接摔倒,不會水性的僧王爺慘叫著摔落戰馬,還沒等身邊親兵把他救起,就已經被河水直接灌暈瞭過去

“嘔,哇”

嘔吐著腹中黃水悠悠醒來後,趴在大石頭上的僧王爺足足吐瞭十來分鐘才慢慢回過神來,可是讓僧王爺絕望的是,出現在他面前的,竟然全都是戴著白色鬥笠的吳軍士兵,還個個不懷好意的看著僧王爺獰笑,就好象一群包圍著赤裸少美女的色狼。

“僧格林泌,僧王爺,終於見面瞭。”一個吳軍將領開口,微笑著說道:“自我介紹一下,我叫丁汝昌,鎮南王麾下的總兵,你應該聽說過我的名字吧”

“狗長毛”僧王爺的確聽說過丁汝昌的名字,先是艱難罵瞭一句丁汝昌過往的身份,又呻吟著說道:“殺瞭我,本王寧死也不當俘虜。”

“抱歉,象你這麼重要的俘虜,我還真舍不得殺。”丁汝昌微笑說道:“尤其是我還聽說,僧王爺你和我們鎮南王爺過去有不少的仇怨,今天把你抓到瞭,我如果不把你獻給鎮南王發落,豈不是太對不起鎮南王對我的再造之恩瞭”

“狗賊,殺瞭我”僧王爺再次主動請死,罵道:“老子寧死都不當吳超越的俘虜,給我一個痛快”

丁汝昌還是奸笑著搖頭,喝令部下將僧王爺捆好後,丁汝昌又十分好奇的問道:“僧王爺,你到底有多少仇人怎麼連你們亂黨軍隊裡,都有人那麼恨你”

“你這話什麼意思”僧王爺疑惑反問道。

“我聽江撫臺說,前幾天你們那邊有人悄悄用箭書告密,向我們江撫臺介紹瞭你的身份和你軍隊的情況,建議江撫臺先打撫寧幹掉你,給我們鎮南王報仇出氣。”丁汝昌如實說道:“當時江撫臺還懷疑這是個圈套,沒敢上當,錯過瞭把你困死在遷安城裡的機會。等發現箭書說的情況都是真的,我們江撫臺還後悔得罵瞭娘。”

“真的你是不是在騙我”僧王爺大驚問道。

“我有必要騙你嗎”丁汝昌笑笑,說道:“仔細想一想吧,你們那一邊,到底是誰這麼恨你如果有機會的話,我可以順手替你報仇。畢竟托你的福,這次我的封賞是肯定少不瞭啦,而且我也不喜歡那種出賣戰友的卑鄙小人,可以幫你出口惡氣。”

艱難抬著頭,呆呆看著笑得無比淫賤的丁汝昌,僧王爺突然一陣接一陣天旋地轉,心道:“是本王在永平府和山海關有仇人還是說,她們這怎麼可能”

順便說一句,得知僧王爺居然被吳軍將士生擒活捉後,雖然有些意外,可滿清朝廷還是在第一時間派出使者與吳軍聯絡,表示用千金高價贖回身份高貴的僧王爺,同時也在第一時間把這個消息向蒙古草原公佈,讓蒙古各部王公知道這次戰敗被擒雖然是僧王爺冒險輕進咎由自取,但兩宮皇太後和滿清朝廷還是沒有任何怪罪僧王爺的意思,仍然還在努力營救不幸被俘的僧王爺也以此號召各部王公繼續團結在滿清朝廷的光輝大旗之下,上報國恩,下安黎庶,中為僧王爺報仇雪恥,繼續與滿蒙八旗的死敵吳超越逆賊血戰到底

至於能不能把僧王爺救回來,那是誰也不敢保證的事。還有僧王爺是否因為被俘變節,在吳軍逼迫下胡說八道恩將仇報倒打一耙,那就是一個誰也扯不清楚的問題瞭反正嘴巴長在各人身上,各人想怎麼說就怎麼說,滿清朝廷對此沒有任何的擔憂和顧慮。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