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陽城

作者:七月新番 字數:2746

七月底,那邊李信豪氣萬丈地向秦國的百官、將軍們講述自己的破楚之策。w這邊的秦國戍卒們,卻依然不知道這場延誤的歸期將到何時才是盡頭。

黑夫他們在陳留呆瞭半個月後,終於收到瞭新命令,卻不是遣散,而是重新整編。

來自南郡的兵卒被要求前往陽城縣匯合,眾人頓時面面相覷,相互詢問陽城是哪。

有知道的人悄悄說道:“在汝水以南,原先是楚國的縣。”

一聽這地名,黑夫瞬間就想起瞭曾幾時何時學過的一篇課文。

“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

雖然開頭這段是不要求背的,但不知為何,黑夫卻印象深刻,所以一聽說他們要被調往陽城,瞬間就想起來瞭。

他們這批戍卒共七月中旬再度離開瞭陳留,往西南行,走瞭三百多裡,渡過汝水後,便抵達陽城縣。

陽城縣的郊外已經成瞭一個大兵營,除瞭黑夫他們外,去年奉命從南郡調來的四五千戍卒也盡數集中在此,不同於滅魏之戰時,因為分開駐防需要而打散,這回,他們要被重新合到一塊,組成一曲。

“這是在為野戰陷陣做準備啊。”黑夫暗道不妙,看這情形,自己果然是沒避開秦國第一次伐楚。

秦軍的戰時編組,是在平時編制的基礎上,組建為大規模的作戰部隊。首先根據作戰對象等各方面情況,確定總兵力,任命三軍統帥。比如先前的滅魏之戰,用於作戰的兵力為八萬,此外還有十萬戍卒、刑徒,都由王賁統領。

在大將軍之下,又分設若幹個副將,稱之為裨將軍,像最初帶著黑夫他們東進略地的羌瘣,還有楊熊之父楊端和,都是裨將。裨將一般會帶數萬人,稱之為一部,但不全是戰兵,還有不少民夫。

在裨將之下,基本上以五千人為單位,稱之為一曲,又設有校尉,或稱之為都尉。

校尉都尉的下屬,就是統轄千人的率長、五百人的五百主瞭。

來自安陸、竟陵、鄢陵的五百人被分到瞭一起,統領眾人五百主黑夫倒也不陌生,正是在攻取外黃之戰時,與他們有過一面之緣的南郡夷道人程無憂。

在重新調整編制時,黑夫因為已經升到瞭“大夫”的爵位,被任命為百將。

百將作為百名士兵的指揮者,相當於後世的連長。

摸著調兵用的木符,黑夫不由感慨,想想前世,聽進部隊的同學說,在部隊做連長途徑最快的是軍校畢業,幹一年排長升副連,這是41年,若是有人兩年不到就混上連長,肯定會被人艷羨。

可現如今,他在安陸縣和戰場上摸爬滾打經歷瞭那麼多危險,才爬到安陸縣陳百將、賓百將的位置,心中卻難免有些不足。

從零開始奮鬥,果然遠不如投個好胎。

黑夫暗道:“也怪滅魏之戰打的太順,斬首還不少,讓許多人爵位水漲船高,軍爵的含金量也變低瞭。擱在戰前,一位大夫爵,便有機會做五百主瞭”

好在他這百將沒有指導員來監督分權,可以搞一言堂,手下兩名屯長,相當於後世的排長。分別是老部下東門豹,以及在外黃之戰裡一起拔城先登的先登屯屯長,竟陵縣人槐木。

黑夫依然記得,槐木在外黃城頭身被數創,連右手掌都被敵人的箭射穿,卻依然用左手提著劍,殺瞭一個輕俠。

但是,看著槐木頭頂的右髻蒼幘,黑夫卻略顯驚訝:“早在外黃時你便是簪裊,當時可連升兩級,為何如今還是簪裊你的爵位還沒到”

槐木皮膚黝黑,笑起來顯得牙齒很白:“爵位是得瞭,但都被我拿去換傢人自由瞭。”

原來,槐木的兩個弟弟犯瞭法,淪為隸臣,槐木隻能用爵位去換取他們,一級爵位換一個奴隸恢復自由,這也難怪他願意做先登在外黃城頭血戰不止。

言罷,槐木拍瞭拍自己的胸膛道:“槐木沒有其他本領,戰陣上奉命陷陣卻是敢的,今後有吾等沖鋒在前,但也要仰仗百將在後救助。”

槐木已經將外黃之戰時,黑夫為他們裹傷包紮的事對眾人說瞭,眼看槐木和東門豹兩個受過重傷的人現如今活蹦亂跳,那些新被編入黑夫麾下的兵卒們頓時對黑夫另眼相看,覺得百將真有救死扶傷的本領。

季嬰也叫嚷起來:“百將雖不是醫者,卻得到瞭來自咸陽的醫官稱贊,還甘願拜百將為師,向他學裹傷之術呢”

卜乘亦乘機過來,高高舉起一卷日書雜抄,宣傳起迷信來:“百將這雙手救助過的人,連司命都不收的”

於是乎,有瞭槐木、東門豹現身說法,加上季嬰、卜乘添油加醋,黑夫不到一天時間,便讓新來的戍卒都對他俯首帖耳。眼看又一場戰爭在所難免,誰都不敢保證自己不受傷,有這麼一個神奇的百將在後,戍卒們的心,不由得安定瞭不少。

完成新的整編後,黑夫他們也被分到瞭新任務,卻不是作戰,而是在陽城縣幫忙收割糧食

八月中,大地一片金黃,在秦國兵卒的協助下,陽城縣的收割也接近尾聲,秦軍當然不是來做義務工,而是在搶割自己的軍糧,這南郡全曲五千人,可都指望陽城的糧食吃飯。

黑夫將一大捆粟扔上田埂,擦瞭把汗,坐到田埂上喝水,一邊問旁邊的彎腰駝背的本地農戶道:“老丈,今年的收成比往年如何”

經過半個月相處,這片田地的農戶也不太怕秦軍瞭,因為集中在此的都是南郡籍貫,南郡曾是楚地,陽城亦是楚地,兩邊講的都是荊楚方言,雖然口音有不少偏差,但大體能聽明白。

能不能交流,是人區別異類與同類的重要方式。

雖然秦人要收走三分之一的收成有些肉疼,但跟楚國統治這裡時,本地的楚國縣尹“陽城公”收的田租也差不多。

於是老農戶就絮絮叨叨地說,因為去年戰爭的緣故,不少人傢聽聞秦軍要占據此地,都提前遷走瞭,不少地都荒瞭下來,好在駐紮在此的秦軍組織兵卒接受瞭撂荒的田地,種上粟麥,好歹有點收成。

聊著聊著,話匣子就收不住瞭,黑夫和老農戶說瞭會傢常,突然問他道:“老丈,你可曾聽說過本縣,有一個叫陳勝的人”

“陳勝”老農戶眨瞭眨眼,似乎在腦中那些零碎的名字裡搜尋。

“應該是個雇農,為人庸耕種地。”

這是黑夫唯一知道的事,既然來瞭陽城,他便止不住想,那陳勝是否也在這縣裡呢不知道他這時候有沒有和自己現在一樣,坐在田埂便,長嘆瞭那句“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老朽沒聽說過陳勝此人。”

想瞭一會,老農戶搖瞭搖頭,指著陽城東邊道:“不過在陽城的東鄉,確實有一個陳氏,全族數百口人,聚居在一個裡中,百將要找的陳勝,或許就是陳氏之人。陳氏子孫興旺,也有不少窮困子弟,因為沒有土地,隻能給別人做佃農。”

黑夫一下子來瞭興趣:“那陳族所在的裡在東鄉哪個位置”

“就在汝水邊上,不過百將,現如今,那裡已是人去屋空陳族的族長聽說秦寇秦軍要占領此地,就帶著全族的人,遷走瞭”

黑夫又問道:“可知他們遷去瞭何處”

老農戶搖瞭搖頭:“隻知道是沿著汝水走的,或許去瞭頓縣,或許去瞭項縣”

“項縣”

黑夫若有所思地點瞭點頭,心思卻已經不在難覓蹤跡的陳勝身上瞭。

項縣就在陽城東南百五十裡外,據說楚國也在那集中瞭近萬軍隊,而且,那裡還項氏的封地

楚國最後的名將項燕、其子項梁,還有十多年後的西楚霸王項羽,人才薈萃,皆源於此。雖然如今項氏的主體已經搬到下相去瞭,但項縣仍是楚國淮北重鎮。

這一次,秦軍的敵手不再是不堪一擊的魏國,而是兵多將勇的楚

“這場仗,秦國打的真是太倉促瞭。”黑夫瞧瞭瞧烏雲欲雨的天空,憂心忡忡。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