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是天下數一數二的大商賈,烏氏倮沒有因為黑夫提及的”幾萬萬的大買賣“而驚訝,隻是淡淡一笑,不置可否,在牛馬大比後,邀請他回傢赴宴,顯而易見,烏氏倮不想在外面談此事。
黑夫也隻是拋出瞭一個引子,這時候若是迫不及待地繼續說,反而顯得他有求於人似的。
於是二人十分默契地避而不談,而是一路閑侃起來,同車而行,到瞭雞頭山下。
烏氏倮熱情地為黑夫介紹:”此處因山體巖石呈現暗紅色,如同一團團燃燒的火焰,故而被人稱為火石,又好似雞頭,商賈不可憑一業而得永富,遂在畜牧之餘,做起瞭盬(gu)鹽的買賣,販賣牛羊時,順便用牲畜馱運一些池鹽,連同牲畜一起賣掉……”
”果然,猗頓的擔憂並非多餘,沒幾年,趙氏傢主趙無恤設計滅代國,開胡地,趙氏遂多牛馬,猗頓的牲畜,便不好賣瞭。“
烏氏倮默然,心中卻暗道:”猗頓與我,真是太像瞭……“
他們烏氏也是靠牲畜起傢的,烏氏延滿足於百金小富。但烏氏倮認為,市肆就像天氣一樣變幻無常,眼下生意好做,明天可能不行瞭,便又開始做中轉,在內地和戎部間搞絹馬貿易,後來陸續增加瞭糧食、紅糖、鹽等物。用後世的話說,增加商品的多樣性,才能規避風險。
但即便如此,隨著皇帝決心推行西拓之策,目標直指烏氏倮的貿易對象匈奴、月氏,他也明白,自傢生意即將進入寒冬。
秦奪河西、河南、河套,將多出三個大牧場,海量牛羊馬匹湧入內地,他烏氏的牲畜價格肯定大跳水。再者,秦朝強者通吃,消滅周邊一切獨立政權後,他們傢兼營的中轉貿易,也做到頭瞭……
烏氏倮自己在苦苦思索,他也想知道,與自己境遇相似的猗頓,是如何解決這個難題的。
第一次,烏氏倮主動發問,陳平和黑夫對視一眼後,輕咳一聲道:
“猗頓乘著四卿分立,公室衰微,解池無主的空隙,花重金買通瞭晉國執政知伯,得到瞭河東池鹽的經營之權……“
”靠瞭鹽池之饒,猗頓貲(zi)擬王公,馳名天下,直到他死後,魏國才將鹽池收回。“
”靠經營鹽池而富?”
烏氏倮的目光暗淡瞭下來,因為猗頓的法子,他學不瞭,無他,國情不同啊。
三晉山林川澤之利的開發,官府不直接經營,而是讓猗頓這樣的“豪民”去經營開發,抽取一定重稅。
但秦與搞市場經濟的六國不同,走的是大國傢大政府,計劃經濟路線。休說鹽鐵這樣的國之大利,連酒、肉、佈都恨不得官府專營,管仲提出的“官山海”,卻是被距離其最遠的秦徹底執行。
所以,烏氏倮雖位比封君,卻也隻是官府的狗,沒資格插手內地鹽業。
內地不行,那塞外的鹽呢?烏氏倮其實已在暗中經營。
北地郡的食鹽,主要仰仗位於長城外兩百裡的“花馬池”(今寧夏鹽池縣、陜西定邊縣之間),花馬池多鹽鹵,水味苦,湖面晶瑩如鏡,全池白茫茫一片,每年能出產不少鹽,當地的昫衍戎以此立族。
每年,烏氏的商隊會走兩個路線,西線是去往月氏湟中。東線,則是先到賀蘭山東麓的匈奴駐牧地,用中原貨物換取牛馬,再趕著牛馬,向東走到花馬池。馬背牛背駝滿當地青鹽,再東行至上郡,繼而南下到咸陽,咸陽不缺鹽,將牛馬處理後,剩下的馬,就拉著鹽回北地,獲利頗豐。
這亦是烏氏倮不希望秦對匈奴、昫衍用兵的原因之一,他給秦始皇當瞭這麼多年的狗,還不清楚秦朝官府的尿性?到時肯定派官員直接入駐花馬池,搞朝廷專營那套。
烏氏倮暗道:“巴寡婦清傢原本有開發巴蜀井鹽之權,可自從寡婦清被遷至咸陽後,這一權利也被陛下收回瞭,巴蜀之鹽,全歸郡縣開采專營。”
同行倒黴,烏氏倮在幸災樂禍之餘,未嘗沒有兔死狐悲之感。
他能感覺到的,與掃平六國時,需要借助烏氏、巴氏財力不同,一統天下後,秦始皇富有海內,不再需要他們這種豪商瞭。
政策在收緊,官府尚未插足,留給兩傢的盈利之業,可不多瞭。沒瞭鹽業後,巴寡婦清的兒子巴忠,隻能加大僰僮的人口販賣,利用從滇、僰買來的奴隸,在蜀中的江陽、符關等地種植甘蔗,試圖效仿南郡安陸,制售紅糖。
“但我傢的出路,又在何處呢?”
想到這,烏氏倮瞅瞭黑夫一眼,紅糖就是此子傢鼓搗出來的,“糖夫人”之名,已在南方、咸陽為人所知,再加上他督造的“黑夫紙”,也已在許多郡縣流播,成瞭官府一個新財源。
“難怪弟弟說黑夫若來經商,財富當不亞於烏氏。”
他亦明白,今日陳平大談猗頓之事,不過是拋出一塊磚,歸根結底,還是要讓他清楚自己的處境,然後引出黑夫手中那枚“玉”。
至此,烏氏倮已迫不及待想知道,黑夫所言“幾萬萬錢的大買賣”究竟是什麼!或許,真的能有什麼新奇的想法,能讓他傢起死回生呢!
烏氏倮也不要面子瞭,赫然起身,移席至黑夫面前,向他作揖。
“老夫愚鈍,還望郡尉指教!”
黑夫知道,陳平的表演結束,該輪到自己上場壓軸瞭。
他咽下瞭炙肉,笑道:“我所說的巨利買賣,有一遠一近,不知烏君想先聽哪個?”
“遠。”烏氏倮不按套路出牌。
既然如此,黑夫便先從遠的說起:
“中原有句俗話,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烏君,這麼多年來,你難道就不好奇,賣給月氏、匈奴的那些絲帛,他們究竟是自己留著穿?還是繼續往西,用十倍的價格,賣給流沙另一邊的異域邦國?”
秦始皇二十八年寅月(農歷一月)二十八日,在黑夫的喃喃敘述中,一條後世稱之為”絲糖之路“的貿易路線,出現在烏氏倮腦海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