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民團匯聚【求收藏】

作者:漢風雄烈 字數:2317

ps:第二更,求收藏,求推薦

時間就這麼平靜的過去瞭五天,是的,五天。

五天的時間不見官府有什麼動靜,五天的時間足夠土門集的陳傢人完全撤退進大山中,五天的時間足夠全魯山的人知道陳傢在退入伏牛山之前洗劫瞭土門集,大批的土門集人星散逃離故土,連陳傢的族親黃氏也不例外。

黃傢人現在堂而皇之的占據瞭陳傢在縣城的大宅,美其名補償。他們在土門集的糧食銀子等等被陳傢人奪走瞭大半,那黃老爺子還去瞭縣衙敲響瞭鳴冤鼓,祈求知縣大老爺能將陳傢繩之以法。

黃傢與被陳傢一塊坑慘瞭的李傢、高傢,現在是蹦跳著討伐陳傢最積極的三傢人。

明眼人誰都知道這三傢在做什麼鬼,但面子上常瑞還要安撫這三傢遵紀守法的良紳。這就是規矩,黃李高三傢不管暗地裡是不是還與陳傢有一絲半縷的瓜葛,明面上是決裂瞭。那麼常瑞就不能再拿他們與陳傢的親緣關系做文章瞭。否則的話,這三傢人再鬧騰起來,那蓋子王俊估計都捂不住。

五天的時間裡,土門集比過年都熱鬧,陳傢放開量的收購鹽糖、香料和佈匹、棉花等等。周圍十裡八鄉的人傢不知道多少戶推著、挑著小車扁擔來到土門集,將自傢的土佈、棉花、鹽糖或是糧食菜油之類的東西,換成鐵器、鐵料、銀子。

高傢利用這五天時間拉走瞭至少十萬斤好鐵,黃傢接手瞭陳傢在襄縣的局面,後者儲備的鐵料最多隻能支撐到九月中,也就還剩下一個月的時間。這也是陳傢下半年鐵料產量大增後,一點點儲備下來的。還有一部分存在瞭小南溝,高傢拉走的那批就是。

襄縣的局面算是陳傢對黃傢的補償。黃傢應該都支撐不到九月中旬,那些臺面上的人物也不是傻子,發現鐵料來源斷絕以後,發現陳傢仗之震懾襄縣的武力消失不見回歸以後,肯定會有反彈,黃傢能究竟吃到嘴裡多少好處就全看自己的手段瞭。

五天的時間也足夠一部分不願意當土匪的曠工結賬走人。這些人都是陳傢的老員工,都是土門集周邊村落的山民,他們對於陳傢冶煉技術瞭解全無,隻是努力的在礦藏賣力氣。所以他們是屬於可被釋放的范圍。而那些直接接觸到瞭陳傢冶煉和鐵器制造技術的工匠們,卻是一個也別想走。

第六天,寶豐縣的民團開始集結,第七天,第一次開往魯山的民團才進入魯山縣的土地。下午時候依舊都留在土門集的陳鳴接到瞭消息。

陳鳴知道,土門集的熱鬧該到結束的時候瞭。

第八天,郟縣的民團也進到瞭寶豐。然後是州城的,最後等伊陽縣的人馬也趕到魯山,時間已經臨著八月底瞭。

天氣越來越冷。做多再有一個月,魯山就會下雪。除非今年的氣候跟往年不一樣。

王俊、李釗乃至常瑞,都是希望一個月裡能夠把陳傢給清剿瞭的。所以伊陽縣的民團一到,親自來魯山坐鎮的李釗就整合隊伍,整個汝州匯集的民團,人數超過瞭800人。便氣勢洶洶的向著土門集殺來瞭。

陳鳴在飲馬河對岸的樹叢裡用單筒望遠鏡打量著對岸的行進隊伍,不是他看不起眼前的這800人,而是這800人真的沒資格讓他看得起。那松松垮垮的隊列,那喧嘩不止的行進,還有那簡陋的不堪入目的武備

陳鳴相信自己隻需要將兩斤炮抬出來十門八門,對著這支隊伍噼裡啪啦的一陣猛擊,然後穿著胸甲的骨幹隊伍再趁勢一沖,抓不瞭李釗這狗東西本人,也能抓上三五百俘虜。

“這群雜碎玩意兒,也想找咱們陳傢的麻煩,要不是防止鬧大,輕輕松松就辦瞭他們”陳二寶在陳鳴身邊,手中也握著一支單筒望遠鏡,看著河對岸的民團嗤笑不已。什麼時候這些民團能真正擋事兒瞭這些人除瞭聽話這一點上強,打起來比私鹽販子可差的太遠瞭。

“咱們回去。就這種隊伍,打不下鳳凰臺。”

小南溝與土門集的直線距離超過20裡,而具體路程估計不X2,也要X個15,在整個魯山縣的政治版圖中,小南溝已經是縣界的最西邊瞭。兩邊交通雖然有陳傢進來的大力開發,但也說不上個方便。隻要是山路太窄瞭。

兩邊盡是山,中間一條一會兒寬一會兒短的飲馬河,它的那一條條支流在河流主道兩邊倒是切開瞭一條條的細縫,將大量的沙土、碎石沖進瞭飲馬河裡。

飲馬河從伏牛山往東河道一點點變寬,下遊的整個河道寬幅都在十五丈以上,但是中上遊,就大大縮水瞭。那裡真正的河流主道寬度最多三丈,其他的地方就是由大大小小的石塊所覆蓋。冬季枯水期的時候,多出來的河道因為水面的猛縮,因為彼此高低的不平,自然地形成瞭一連串的水窪,甚至是小水潭。到瞭夏季豐水期,汩汩的山澗溪水能讓河面徹底覆蓋整個河道。

以過去陳傢的財力、物力和人力,是不可能對飲馬河水道進行整治的。隻能在山澗溪水匯聚之處修起一座接著一座的小橋,有木頭橋,有石頭橋。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去年,陳傢從去年開始掀起瞭一波整治活動把所有的木頭橋都翻修一新或是換成瞭石頭橋。

並且從今年的初夏開始,陳傢在鳳凰臺一處三支溪流齊匯飲馬河的地方。

大自然的神奇和鬼斧神工,讓飲馬河中心突出來瞭一塊高地,並且在陳傢興起之前,兩顆高大的梧桐樹就生長在那塊並不多大的高地上,所以那地方有瞭鳳凰臺的稱呼。也是因為三溪齊匯飲馬河,離遠瞭看,就像拖著瞭長長的翎羽。

陳傢在鳳凰臺北岸建立瞭一個哨卡,用自傢土窯裡燒制的土水泥,鋼筋沒有,有鐵條,加上石頭和五十斤重的大磚,陳傢沒用一個月就在鳳凰臺北岸立起瞭一座像模像樣的寨落,陳傢說是鄉兵哨卡。

至於飲馬河中間的那處高地,那兩顆梧桐樹早在二十年前就被一場百年不遇的大洪水給沖垮瞭,陳傢毫不吝惜的用火藥直接把高地給鏟平瞭。而飲馬河左岸那細溜溜的一條地,陳傢根本不管。那是條死路,往前走不到一裡地,就是高山出平湖飲馬河河面。

更上遊的飲馬河是靠著南邊的山壁流淌下來的。往上去,飲馬河根本沒有南岸這麼一說。可以說鳳凰臺是飲馬河的一個節點,過瞭鳳凰臺,飲馬河的沖積平地才越來越大,直到土門集,那再往下去就是沃野連連瞭。

哨卡被陳傢命名為鳳凰臺,裡頭沒兩斤炮,卻有一批木頭土炮一樣的虎蹲炮。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