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大清忠良是晉商

作者:漢風雄烈 字數:4153

乾隆估計都不記得他在復漢軍手下折過多少軍隊瞭。從去年開始,滿清前前後後調動的大軍多達十餘萬,損失的軍隊也數以萬計,而綠營兵戰死後也是有撫恤的,如此國庫裡便是又金山銀海也花光瞭。

復漢將軍府剛剛成立的時候,洛陽城裡有個舉人寫瞭一篇攻擊復漢軍的檄文,贊美乾隆朝,物阜民殷,兵力強盛,皇帝勵精圖治,疆吏咸凜凜,是非好惡,一秉大公,不敢逞私徇情;茍涉欺妄,誅謫隨之。故西北連歲用兵,而天下晏然共享升平之福;即難靜易動如臺灣,亦三十年不見兵革。

可就如這位舉人寫的那樣西北連歲用兵,再有乾隆這個會玩會逛會花錢的皇帝,滿清國庫裡真就存不住什麼錢來。現在復漢軍突然暴起,滿清國庫已經榨幹瞭。

進攻復漢軍的滿清大軍,現在全靠地方財力支撐,比如山西。

打清初的八大皇商起,山西晉商在中國歷史上就進入瞭自傢的全盛時期,雖然當年的八大皇商已經已經相繼落敗,剩下一個范氏還在茍延殘喘。但新的晉商豪族早已經崛起於山西,比如榆次常氏,在恰克圖從事對俄貿易的眾多山西商號中,是經營最長,規模最大者。茶、佈、綢緞、皮毛,還有往來莫斯科與中國的多傢銀號錢莊,傢業何止數百萬。

太谷曹傢,也是現在聲勢顯赫的晉商巨富。商號已遍及半個中國,國外發展到莫斯科。經營項目有銀錢業、綢緞、佈匹、呢絨、顏料、藥材、皮毛、雜貨、洋貨、釀酒、糧店等等,雇員達3萬餘人,總資本千餘萬兩。

介休侯氏,人稱“侯百萬”,都說其傢有資產七八百萬兩白銀。

還有祁縣渠傢、平陽府今臨汾市的亢傢,後者是眾所公認的山西首富,自身資產就達千餘萬兩白銀。

這些豪商傢族,傢傢戶戶都經營著銀號錢莊。每一傢與滿清官府都有著極其深厚的關系。

范傢已經沒落瞭,真正的傢底兒根本不能同這些豪強巨富媲美,可范傢還是山西晉商的一張名片,其他之傢族,你再是富有,能跟官商雙雙得意的范傢比嗎

打范毓賓兄弟給康麻子節省瞭幾百萬兩銀子,轉運瞭上百萬擔糧草之後,范傢就被康麻子保護瞭起來。范毓賓是范永鬥的孫子,康熙打準噶爾的時候,范毓賓以每石米低於官價三分二的價格自費辦售軍糧,表現出瞭對滿清令人無比感慨的忠誠。他湊足144萬兩白銀,補運軍糧計為百萬餘石,為清政府節省費用600餘萬兩。

范傢的忠誠換來瞭豐富的回報。范氏傢族中有許多人被授予官爵,甲第聯輝,顯赫一時。范氏毓字輩和清字輩計,有20人任官職,范毓賓任太仆寺卿,范毓奇任佈政司參政,范毓覃以武舉破例升為正定總兵官,後署廣東提督。范永鬥、范三拔等也以子孫而貴,被追贈為驃騎將軍、資政大夫、奉直大夫、儒林郎等,他們的妻子也追贈為夫人、宜人等。

康麻子和雍正兩朝的范氏是上通朝廷、下連市廛、半商半官的豪門富商之傢。

即使進入乾隆朝後范氏明顯衰敗瞭,可范清濟還是晉商中的頭一號。

早在四月裡,范清濟就聯合山西各大豪族巨富,為滿清籌銀四百餘萬兩,糧佈無數。然後還出面牽頭,在各大票號中給滿清借銀近千萬兩。

這是很不正常的。

清朝的朝廷官府朝廷向山西票號借錢,這本該是晚清時候才出現的現象,因為陳鳴的穿越,竟然一下提早瞭百十年。

山西的這些商賈巨富對滿清還是很有信心的,白花花的銀子送到瞭清軍手中。他們自己拿到手的隻有幾張輕輕的紙片,還有乾隆皇帝的片言嘉許。

正是這些人的存在真真的解瞭滿清的燃眉之急。至少,時局發展到現在,清軍也沒斷過軍餉糧草。再有就是各路領兵大員對地方的搜刮、壓榨,比如陳輝祖對於陳州府,那地皮刮的已經不是天高三尺,而是地減三丈瞭。

戰爭依舊會繼續下去,並且閩浙和廣東的財富,也一樣不可小覷。

復漢軍要真的想撬動滿清王朝的根基,還真少不瞭福建天地會的舉義,陳鳴也不知道他們能不能把戰火燃燒到廣東和浙江境內,但他們隻要把福建搞亂瞭,還愁浙江和廣東不受影響麼

特別是福建地理復雜,人多地少,亂子真的攪大瞭,呵呵,滿清就有的麻煩瞭。

混元教在山東,天地會在福建、臺灣,將軍府在河南,這就是三顆釘子,源源不斷的給滿清放著血。或許四川還會有大小金川,貴州湘西還有苗民,也是滿清把西北和x藏打平瞭,否則真就是烽火四起,硝煙漫天瞭。

而陳鳴帶兵流寇一樣的掃蕩長江沿線,滿清能支撐多久呢

三年五年

還是更長

別忘瞭,乾隆朝的中國自然災害可是不少。那個時間段乾隆時期1736年1795年,是中國自然災害史上一個很重要時段。據後世的統計分析表明,這一時期成災性自然災害主要以水、旱、雹災為主;災害頻繁,被災州縣廳次眾多;各災種的地區分佈存在極大差異,並帶有明顯的空間上的群發性;災害的發生呈現時間上的連續性和集中性等等。

陳鳴上輩子當鍵盤俠的時候,跟某類人爭論過康乾盛世是真是假這個問題,陳鳴是真真覺得所謂的康乾盛世是大大的盛世謊言的。他在網上就搜到過史學界對於乾隆朝中國自然災害頻發是什麼原因和滿清救災政策之演變的研究論文,對於乾隆朝的自然災害記憶猶新。那可真不是盛世太平的樣兒。

乾隆朝60年間,各類自然災害成災共1100多次,其中水災500多次,旱災二三百次,其餘風、霜、雹、雪、蝗、地震、瘟疫等共三四百次,具體的數字陳鳴是記不得瞭。但他知道乾隆朝連年災害不斷,各種災害發生的總數較順治、康熙、雍正三朝九十二年的統治期間還多瞭許多。

就比如今年,乾隆三十三年,打的水患是沒有徐州那裡是人為的,可是旱災,山東、湖南、湖北、貴州皆旱,山東為重;蘇北18州縣幹旱,以泰州為重。這一點影響力上面,復漢軍是最直接的受惠者。

之前投奔復漢軍的江南江北人氏,還多以失業的船工水手為多,可最近時候是以蘇北鹽廠的鹽工,包括鹽丁為多。泰州鹽政運判所屬的十二鹽場皆旱,因為滿清官員逃竄,處於無政府態勢下的鹽廠,極其混亂。幹旱引起瞭當地蘆葦草叢的大火災,直接讓復漢軍多瞭三千多青壯。

再有,蘇北還出現瞭蝗災。

“乾隆老兒現在一定是焦頭爛額。按下葫蘆浮起瓢。大清朝雖然不病入膏肓,可也問題多多。現在是都晾在他眼前瞭。”

北京傳來的消息,就在去年,乾隆皇帝還在修著圓明園。鑒園去年剛剛落成,仿蘇州獅子林修築的圓明園獅子林,則今年入夏時候瞭才最終停工。陳鳴覺得圓明園內的獅子林,乾隆老兒是再也沒重新開工的時候瞭。

如今的大清朝,已經被他禍害的不成樣子瞭。

那麼多軍隊堆在河南、山東和長江千裡沿線,無底洞一樣傾吞著銀錢、糧食和各類軍需。雖然時間還不能與歷史上的川楚白蓮教大起義相比,可論及對滿清的打擊和創傷,陳鳴覺得已經不差瞭。

川楚白蓮教大起義,看似鬧的聲勢浩大,可事實上他們卻沒有攻占過幾處重鎮要地。起義軍拿下的那麼是小縣城,要麼就是一般州府城,襄陽這樣的地方他們都沒有拿下來過,省城和荊州之類的軍政重地就更不用想瞭。

吳淞口。十多隻的復漢軍戰船緩緩使動,它們是最後一批留守吳淞口的復漢軍水師營船隻。現在,這些戰船也要告別這個被它們占據瞭多日的戰略要害。

因為,復漢軍對於浦西的攻略已經結束。大批的繳獲被裝入打黃浦江兩岸拖來的漕船、民船之中,復漢軍水師營將配合著陸軍部隊,從吳淞江向西進入運河。

陳鳴明明知道以水師營現在的戰力保證不瞭長江水道的安全,他要還帶著數百船的繳獲打長江水道返回江陰、鎮江、南京,他就是傻瓜瞭。

縱覽蘇南的水道線路,吳淞江是一個絕佳的通道,通過這裡船隊可以直接進入大運河,甚至是太湖。當然,吳淞江的上遊是處在清軍的控制中的,而這也是陳鳴要大軍轉向西進的另一個原因。這絕對可以迫使進攻無錫的清軍回縮蘇州

大軍走上海,經青浦,然後直搗蘇州府城。算是另一種形式上的圍魏救趙。

吳淞江屬於太湖水系,長二百五十裡左右,是黃浦江最大支流。平均河寬約十五到二十丈,是上海以及蘇州的主要水上交通線和重要航道。

當復漢軍突然打吳淞江西進的消息傳到蘇州的時候,蘇爾德臉色猛一下變瞭。他還以為復漢軍會從進攻路線撤軍,很難想象陳鳴的膽量會如此之大,吳淞江那般狹窄的通道,他竟也敢帶著大部隊進入。難道他不知道,狹窄的吳淞江面,就是最最普通的打漁船,化為火船也能讓復漢軍船隊亂作一團

而不管復漢軍的船隊最終命運會如何,蘇爾德卻曉得自傢的盤算破產瞭。這消息要迅速通報給容保,而容保肯定會火速回兵蘇州。“天意如此,如之奈何。”

他在北京的朋友已經傳來小道消息,皇帝準備把他放到山東巡撫的位置上。把原山東巡撫富尼漢則被調入六部。雖然這隻是沒經過證實的小道消息,可卻從某一方面證實瞭他上升的可能。如果容保能夠在陳鳴揮兵之前,打下無錫、常州,兵進鎮江。那麼陳鳴即使揮兵來攻,也不是得勝而還,而是被逼撤兵。蘇爾德官升巡撫完全就是板上釘釘。

但現在這一打算是不成瞭。

蘇爾德不僅不能再展望美好的未來,還要向老天爺祈禱,陳鳴得勝而還,僅僅是為瞭運送繳獲和逼退容保,而不是真的對蘇州起瞭念想。

復漢軍主力席卷江南,陳鳴隊伍中當然是帶著一些大炮的。跟復漢軍的炮兵總實力比,這隻是其中的一部分,但跟清軍的炮隊比較,那一定能完勝。

此時的無錫。

容保依舊沒有看到勝利的希望。而清軍大兵圍攻無錫,已經進行到第七天瞭。

無錫的東城門洞被復漢軍用石塊和土袋徹底堵瞭起來,不僅如此復漢軍還在城門洞的另一頭修築瞭胸墻和柵欄,如果清軍把城門洞裡的障礙物全搬空,他們也甭想順利的殺入城來。

魏秀志從最初的忐忑不安變成瞭現在的安之若素,他覺得戰爭並不怎麼可怕。清軍也是真正的廢柴,城外頭有那麼多人,頭頂上卻全帶著怯戰怕死二字。否則的話,就現在復漢軍的狀態,清軍不說已經拿下瞭無錫城,怎麼著也該對城防造成實質性的威脅吧

要知道,打清軍開始晝夜不停的襲擾佯攻的時候,魏秀志就已經準備著突圍北竄瞭。結果發現,清軍的戰術安排的非常正確,戰鬥力卻絲毫沒有實質性的變化。

隻要清兵怕死,隻要他們不肯付出巨大的傷亡來給復漢軍最後一擊,這無錫城就會始終牢牢地把握住自己手裡。

呆坐在無錫縣衙的魏秀志聽到外頭突然響起的歡呼聲,正要派人去打探原因,他的親兵就滿臉驚喜的跑進來:“主任,主任,清兵撤瞭,清兵撤瞭”驚喜簡直讓這個親兵的心臟撐破。

就在全軍上下疲憊異常,陷入絕對的下風的時候,占據著優勢的敵人突然撤兵瞭。

魏秀志都呆瞭一下,然後一個激靈站起:“告訴偵察兵,迅速探明消息。”是大都督帶兵殺回來瞭麼可沒收到大都督傳來的消息啊。

無錫城外的清兵垂頭喪氣,王之政卻很是高興,伸瞭伸懶腰,大軍要撤退嘍,這一仗就要結束嘍,自己要回傢嘍未完待續。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