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這才叫真知兵

作者:漢風雄烈 字數:3172

第九步兵營、第八步兵營、第六步兵營、第四步兵營

一個又一個主力老營被騎兵營、偵察部隊、狙擊部隊、炮兵等輪番的羞辱,一股股不可抑制的怒火在步兵隊伍中爆發,陳鳴能夠看到隊伍的士氣如澆潑瞭十噸汽油一般蹭蹭的上漲著,但這太虛瞭。

“大都督的激將之策果然有效”柳德昭興奮地說道。自從那夜大醉以後,柳德昭就在侍從室單純的副主任位置上有瞭新變動,秘書處被劃給瞭他負責,柳德昭兼任秘書處處長。

“太虛瞭。都是一時激憤。一場決戰不是這點力量就能打贏的。繼續南下。清軍不敢走高郵州的,咱們在泰州等著他們”如果到時候的復漢軍能恢復起士氣來。

大運河邊上,馬背上的陳鳴目光看著運河岸邊滾滾南下的部隊,眼光冰冷。他的激將計確實起效果瞭,但這效果太小太小。如今的復漢軍就好比一個大泡沫,士氣看似如荼似火,實際上一捅就要破。

“讓暗營嚴密監視清軍,尤其是清軍馬隊。”

“傳消息給混元教的人,這是他們的大好機會。冬天就要到瞭,問他們的糧食夠不夠吃。”

一旁劉武道:“山東清軍隨軍南下瞭一兩萬人,混元教卻還縮頭烏龜一樣躲在大山裡,這些人,不是善輩”

“哼”陳鳴鼻孔瞭發出一聲冷哼,復漢軍隻是權力下鄉,就跟士紳地主階級搞得不兩立,混元教直接搞出瞭孔老夫子的p圖,這不次於太平軍砸孔廟吧即使這東西是他陳鳴指示的,但有證據嗎儒傢士子,天下讀書人隻會恨死混元教。

當復漢軍真的勢大難敵的時候,士紳會跪舔,士林會彎腰。可混元教呢,他們已經真真的將士林得罪到瞭死,稍微還有一點品性的讀書人都不會跟混元教搞到一塊。而且混元教行的是李自成那一套赤果果的吃大戶,他們與士紳地主階層是絕對意義上的天敵,混元教的立足之地還是山東這塊聖人之地,這些人註定前景無光。

這個時候耍小聰明,隻能說混元教的三巨頭眼光也就那樣瞭。

李小妹帶著寶貝兒子現在依舊住在將軍府內,小陳鼎已經兩歲瞭,走路已經挺溜瞭。被他娘養的是白白胖胖,才兩歲的娃娃就足足有三十斤。

作為陳鳴的嫡妻,李小妹的尊貴不需要多說,但這個時的她卻在流淚滿面。一旁的侍女怎麼勸說都不能止住李小妹的悲傷。

復漢軍暗營經過多方查探,在湖南嶽陽找到瞭李傢人停留的蹤跡,但是再往下查,就一點線索也找不到瞭。受命的陳成知在湖南轉悠瞭小一個月,實在無有頭緒,隻得一封信報到李小妹這裡來瞭。

陳成知是哭喪著臉寫的這封奏報,復漢軍眼下的前景越來越光明,將軍府的份量、尊貴就越來越大越來越高。這就像鄉間的土財主與縣令、知府、巡撫。

陳氏最早是窩在大山裡,那時的陳氏就是一個土財主,李小妹在他們那一畝三分地裡貴是貴瞭些,也不會超出太多,因為陳傢的天花板太低瞭。等到復漢軍一步步強大,陳傢從土財主變成瞭縣令、知府乃至現在的巡撫,那哪裡還能依舊一樣啊。

李氏一門是大都督的妻族。陳傢嫡系的第三代現在隻有小公子陳鼎一個人,陳鳴在外征戰一年瞭,也聽說納瞭女人,但是沒孩子,連個懷孕的消息都沒有傳出,再多的女人也是白搭。這隻會把李氏和小公子襯托的更加高貴。

陳成知受命追查李氏一門的下落,這是一個大好的差事,隻要辦妥瞭,李傢那大大的人情就賺到瞭。多好的差事

現在卻變成瞭徒勞無功。陳成知隻能祈禱大都督夫人看在他奔走湖廣多日,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份上,千萬別記恨於他。

這封奏報被傳到魯山,被傳到李小妹的手中,這對李小妹的打擊很大很大。與丈夫分離快一年的痛苦都沒有讓李小妹當著外人面落過一次淚,可看瞭這封信後的李小妹就是在忍不住瞭。

離開嶽陽後的李傢會遭到怎樣的命運呢如今的南方一片兵荒馬亂,李小妹這胸口就跟一塊大石頭堵住瞭一樣,眼淚嘩嘩的往外流,止都止不住。

“哎呀,這孩子”

老夫人跟高氏都被驚動瞭,看著手裡攥著信報淚流滿面的李小妹,兩張臉上全是無奈。

“老夫人、夫人,小公子醒瞭後就一直鬧著找少夫人,可少夫人這,奴婢不敢帶小公子來啊。您二老快勸一勸少夫人吧。少夫人已經哭半個時辰瞭,奴婢們沒用,實在勸不下”

將軍府裡的這一幕對於大勢無有半點影響,因為復漢軍的權勢一分一毫也沒有握在女人的手中。她們就像這個時期的女人一樣,隻是男人的附屬物。

自從根據地分出一支兵力南下,開封、歸德的清軍隨著滿清南下大軍的臨近也漸漸回歸到瞭原來的位置。陳鳴的大軍顯然要應對北面的來敵,對豫東的威脅大減。所以根據地南下的隊伍伴隨著東線戰場清軍的回歸,也迅速的被將軍府收瞭回來,連帶著從鄖陽府拉回瞭三四萬難民。

從去年復漢軍打鄖陽府撤離,後者,因為糧食緊缺真真遭瞭大難,很多鄉村城鎮都是人去屋空,十人還有一半留在原地已經是人煙稠密瞭,大山中的窩棚更是連片的廢棄。復漢軍要不是時間短暫,從鄖陽府便是撈回個十萬八萬也全不在話下。眼下的三四萬難民雖然少瞭一點,卻也能為復漢軍提供三五千新兵。

陳惠這個時候也收到瞭暗營飛鴿傳來的陳鳴密信,本來對淮安決戰信心十足的他略微的皺瞭皺眉,依舊對這場決戰充滿信心。

“鳴兒這一退,才叫真知兵。古人說得好,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什麼叫知己知彼這就是知己知彼。軍中士無鬥心戰意,還強求與敵決戰,那是最最無能的蠢材笨蛋。我對淮安一戰本就信心十足,現在就更放心瞭。”陳惠對外如此說道,他可不是故作鎮定,以安人心的,而是真正就這麼想,這麼認為的。

將軍府的一般高層品瞭品陳惠的這番話,不得不承認,陳惠這話說的有道理。陳鳴的舉動絕對配得上知己知彼,所以他也能百戰不殆就但願如此瞭。

而在大運河上,一支看不到首尾的船隊正在行進著,這些都是天津一帶的漕船。船上裝載的全部是糧秣軍需物質,運河兩邊的陸地上,長龍一樣的陸勇馬隊往來不絕。清軍五萬人呢,近乎實打實的五萬人,在滿清時代,這可是一支絕對的大軍。

乾隆與緬甸掐架,也隻是動用瞭兩萬來人,這裡頭的綠營還要把空缺兵額都算上。也就是說當初明瑞帶領的清軍,所謂的兩萬六千人隻是紙面上的兩萬六千人,扣除瞭空額,再扣除瞭老弱殘兵,能有兩萬人他就謝天謝地瞭。

而現在打北京城南下的五萬清軍真正的變成五萬清軍瞭,雖然他們對外號稱十萬天兵。

陳鳴不在乎這一點,清軍現在吹噓的泡沫越大,將來戰敗後引發的震動就越大。五萬人吹噓成二十萬、三十萬,陳鳴更高興。

紅日初升,金色的陽光照射在大運河上,鱗光閃閃,秋風夾雜著濕冷的水汽撲面而來,映襯著河道兩邊還有些綠意的數目,端的是江山如畫

豐升額不僅是八旗新軍都統,還是領侍衛內大臣,署兵部尚書、鑲藍旗蒙古都統。也隻有這種身份他才能統禦萬名八旗步騎,統帥五萬滿漢大軍。

立在船頭,豐升額穿著常服,上身一件黃馬褂,臉面被秋風催的冰涼。在接到復漢軍從淮安撤兵的消息後,他曾經歡喜若狂,但但現在的他冷靜瞭下來,秋風吹涼瞭他的臉,也冷靜瞭他狂熱的心。

真就像海蘭察說的那樣,這個年紀不過雙十的賊酋,用兵之老道,如同沙場上的百戰老將。大軍從北而下,正是士氣膨脹兵鋒銳利之時,陳逆退避三舍,看似示弱,實則有利無害啊。

船艙裡的小火爐燒著,溫酒煮著,咕嘟嘟冒著梅花香氣。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大軍出京,過瞭山東,轉眼就到瞭黃河,決戰,就要來瞭。豐升額面對著東天初生的朝陽,臉色猶疑、彷徨、蒼白、恐懼,無數種神色不停地轉換,最後停留在堅毅,無比的堅毅

臨戰錢的猶疑不定,重壓下的彷徨恐懼,豐升額也是人,他知道自己擔負的重任,因此他不能不恐懼,他承擔著整個滿清的希望,直面的又是一個百戰不敗的常勝將軍,他怎麼可能一副蔑視的姿態但豐升額也正是知道自己肩負的重任,他才下定瞭決死一戰的決心。

這一戰,他鈕祜祿豐升額,成功雖無把握,成仁卻有決心拼死一戰也。

北京城中的乾隆皇帝眼睛炯炯的盯著蘇北。蘇北之戰關乎全局,至關重要。這支軍隊是他能打出的最強牌面,如果豐升額也不能一舉建功,將陳逆打出江南是的,乾隆皇帝也不信豐升額能一戰將陳鳴打的全軍覆沒,更生擒活捉瞭陳鳴這個讓他咬牙切齒痛恨至極的賊酋那陳逆就真的不能治瞭。未完待續。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