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這是遠征軍,除南京、安慶和九江三部外,所有士兵的傷亡、功勛列表。”
“這是現在已經反饋到大都督府的軍功兌付記錄,計軍功田二百零九萬三千七百畝,銀元七十三萬五千一百塊。”南京、安慶和九江三部的反饋還沒有抵到魯山,著一陣長江正在起洪,行船往來要受些小影響。
而到真正要那地的時候瞭,已經統計過的些當兵的一個個都兩眼放光的瞅著田畝,隻有極少數人選擇瞭銀元。很多人看著自己的軍功記錄,看著那些過往花在女人身上的軍功數額,臉上紛紛露出追悔莫及的表情,讓部隊裡的教習、書記員等文職人員是看遍瞭大兵的笑話。
二百來萬畝地,很大很大的一片地。但對復漢軍來說不是難事,因為整個湖北至少有六千萬畝耕地,復漢軍現今已經占據瞭大半個湖北省,隻留著宜昌、施南還有清兵堅持。隻從各地收錄的官地統計來看,撥出二百多萬畝地也是輕松無比的,況且復漢軍掃蕩四方還沒收瞭很多的田產。那些傢裡當官的士紳鄉紳,還有出面組織團練的鄉宦大族,紛紛被清算瞭以後,收攏的田畝也是很多的。七十多萬塊銀元更是小菜一碟。
陳鳴拿筆輕輕一劃,很容易很簡單,但如何確鑿的將軍功田分給士兵們就是個大難題瞭。軍功田就是軍心,這軍心要落到實處,而不是隻虛無的畫餅。
以湖北河南出來的老兵為例,這些人隻要不醉生夢死的胡亂霍霍軍功積分,現在每個人至少能得四五十畝軍功田。按照復漢軍的規定,軍功田是享受稅賦優惠的,並且他們每個人參軍入伍時發的就有田地,如果合到一塊,那真的是一個巨大的數字,單單在豫西南是給不瞭的。那麼挪到新地方呢,這些士兵願不願意呢畢竟這不是21世紀,這個時代的國人,沒人願意平白無故的離開生活舒適環境熟悉的老傢。
可要是不外挪,汝州和南陽府哪有那麼多的田畝分給他們啊,而且不外挪,復漢軍怎麼能讓湖廣的百姓知道當兵的好處呢
幾十畝土地,那在鄉下絕對是個富戶,而絕大部分的農民辛苦操勞一生,累死累活也隻是能糊口而已。這對貧困農民的吸引力是不可小覷的。特別是現在的農民傢庭都不止一兩個兒子。
沒看就是那些蘇北來的新兵,在授瞭田之後,一個個精神都抖索瞭起來。特別是那些傢人跟著回湖北的戰士,那旺盛的鬥志就像燃燒的火炬
陳鳴本來還擔心遠征軍回到湖廣,隊伍裡除瞭湖北河南的老兵外,那些新兵的士氣怎麼辦結果看到瞭這一幕他放心瞭。土地對這個時代的人的激勵,是無需言表的。這些新兵的軍功田倒都可以安排在湖北。那麼老兵怎麼辦呢把老兵們的的軍功田也分到湖北外鄉,當然是分的下,但他們又如何管理呢
普通農民傢庭怎麼可能管理著幾百裡外的土地
“大都督可以將這些軍功田統合分劃,一個排湊到一起,一兩千畝地,那就是一個不小的莊子。自古大戶官宦人傢在外地置買產業就是常有之事,隻要安排下村頭,每季村頭自會送產出到府上。如糧米不要,就就地換成銀錢,往返更是方便。”如果真的合成一個莊子,那每年的產出可不僅僅是糧食,還有雞鴨鵝等畜類,以及柴薪。如果是距離近,每到逢年過節莊子上都要有孝敬。而距離若遠,就隻有年節一次錢糧結算和年禮瞭。
汪輝祖覺得完全可以把復漢軍的老兵軍功田合並一處,隻需要一個排,一人幾十畝地,就能湊一個大莊子。每年產出換成銀子,再送到汝州、南陽來,一點也不耽誤事湖北為天下糧倉,南陽盆地本身也是產糧之地,汪輝祖根本不認為根據地會有缺糧的一天,那些軍屬會讓人千裡迢迢的把一堆糧食運到自己傢來。
“且如此置莊,所成影響力更大。每縣隻需三五個,加之政府宣講,就可日夜相傳於百姓耳間。”
汪輝祖進入復漢軍後很快就瞭解到瞭軍功田這一政策,他覺得這是政策真心不錯。士兵隻要用心作戰,甚至用心執勤守夜、作訓、巡邏,就能有軍功積分,每次受傷和立功也能有相應的積分。這積分拿來能換酒肉玩女人,也能換銀子、田產,這能很大程度上穩固軍心。可惜在江南這一政策沒能落到實處,蘇北江南諸多參軍的新兵們所得也隻是簡單地銀錢,很有些空中樓閣畫餅的味道,讓軍中之人對積分越來越不看重。看那軍功積分的統計表,那些湖北河南出來的老兵老卒,頭開始的幾個月都很寶貝自己的軍功積分,但越往後的日子裡,花在女人肚皮上的軍功積分就越多瞭。
這次復漢軍殺回湖廣,陳鳴打通與豫西南的聯系之後,就開始著手落實軍功田,汪輝祖在這個統計計略期間出瞭很大的力。“這是帝王之基業”他這樣對陳鳴說道軍功田。
“湖北之富庶,盡在江漢。可窮山惡水之地才出強兵,如黃州府的北部,鄖陽、施南兩府,山多地少,民風彪悍,如果軍功田能廣傳民間,必可吸引一部分當地百姓參軍入伍。”
“日後我復漢軍兵勢越強,這政策威力即越大。天下無立錐之地的百姓千千萬萬,隻要有十一為殿下所驅使,以我復漢軍兵甲槍炮之犀利,以殿下雄才,席卷天下,孰可抵擋”
“殿下還需與工作隊招呼一聲,讓工作隊抓緊時間編排相關之戲劇,借此下鄉的機會,廣而告之。”
陳鳴手下的侍從室解散瞭,復漢軍體系裡沒有侍從室這個編制瞭,汪輝祖現下是陳鳴魯公府的錄事參軍,熊炳章為主簿,劉武為長史。親衛右營,改為近衛旅,坦克營並入其中,由石猛提領旅帥。陳啟放出去領兵一方瞭。不久後的復漢軍師一級建制裡的主官,有他的一席之地。
錄事參軍這個職位,就是掌總錄眾曹文簿,舉彈善惡。汪輝祖心很細,多才有德,但他也不是個直言的諫臣,他可以以自身的言行舉止讓他的東主陳鳴,讓他的同僚相信他的為人,就如汪輝祖自己所言的立品欲主人之必用吾言,必先使主人之不疑吾行,為主人忠謀,大要顧名而不計利。但他不是直言犯上的人,他不是魏征。半年的相伴陳鳴清楚知道他的為人,這種性格可能與他十多年幕僚師爺的經歷有關系,信而後諫,不合則去。
如今的情況他是走也走不瞭,那時候他就會閉口不言。
這一下午一直忙活到大晚上,回到住處,陳鳴還是歇息在李小妹房裡,洗漱後躺在床上他腦子裡向著軍功田田莊的事。已經確定這麼做瞭,但陳鳴覺得自己還可以把利益更大化。比如成立一個軍人合作社,把各地的軍功田田莊統一聯絡起來,所有的莊產田貨都賣給相關產業,或是自己來搞相關產業。
那麥子大米可以做糧行,大豆花生可以榨油,棉花將來能織佈,生絲能紡綢緞。
魯山的那場商會很快就要召開瞭,不管是得瞭軍糧訂單還是得瞭軍裝被服訂單的商傢,都需要糧油棉花佈匹,那些商傢買誰加的糧食不是買買誰傢的佈匹不是買買軍人合作社的產出還能巴結自己,巴結軍隊。而且陳鳴還想到瞭各地設立的銀行,復漢軍城裡的華夏銀行相當程度上抄襲瞭後世銀行的業務分類,比之現下中國的錢莊銀號業務要齊全的太多瞭,這要分散到每戶軍屬手中的銀錢異地匯款業務,不正可以與之相配嗎還有附加之上的郵局業務匯款單。
陳鳴這麼一想,突然覺得這軍人合作社牽動、帶動的方方面面會很大的哦。
“鳴哥兒,這個主意倒是真真好。我給你說啊,做佈匹比糧食還賺錢。魯山這兒,糧食就沒見過怎麼漲價,就是這佈匹,好幾次都斷貨瞭。”
復漢軍占據瞭湖北,四川、江南的佈棉都走不過來瞭,李小妹也不知道會不會再出斷貨瞭,但直覺告訴她,棉花、佈匹比糧食有賺頭,湖北什麼時候缺過糧食啊。
在這裡說明一下,棉花這東西要在春天裡種下,以湖北為論,清明節之前就普遍都種好瞭,它跟小麥、水稻搶地盤知道吧,生長日期有重疊。
陳鳴使勁的摟瞭摟李小妹,屋子裡放瞭好幾盆冰,睡覺的時候還要蓋上單子。李小妹對於政事沒什麼熱情,很快人就縮在陳鳴懷中睡去瞭。陳鳴的眼睛還在眨啊眨的。
湖北這個地方本就是種水稻為主,輔之小面積小麥和棉花,清朝這時湖廣能作為天下糧倉,如此播種就是必然的。所以跟江南的情況正相反,湖北這裡是糧田多過棉田和桑田,江南則正好相反。
現在復漢軍搶占瞭湖廣,外省的佈棉絕是進不來瞭,而聽說今年的江南,很多往日種植棉、麻的田地都給改做瞭水稻田,滿清肯定也是吃夠瞭糧食上的虧,不得不學乖。
北京城的八旗子弟一年就要幾百萬擔漕糧,沒有瞭湖廣這個大糧倉,如果江南還是種植棉麻等經濟作物多過水稻,就是把江南榨幹也拉不出這麼多糧食啊。
廣東確實從中南半島買入瞭不少糧食,但船隻從廣東運往北京,一年能走兩趟就是好的瞭。隻能占一小部分,大頭還要從江南出。
將來復漢軍的轄區裡,糧食肯定是夠用的,藥材,復漢軍很快就會掃蕩禹州,帶接著拿下漢中後,這藥材也就足夠瞭。漢中可是堪比禹州的藥草寶庫。再說瞭,漢中還盛產硝石,且拿下漢中也關乎著陳鳴的戰略大計他要斬斷中國
西頭把漢中卡死,中間有湖廣、安慶、江西,江南有揚州、鎮江、南京,等到嶽陽、九江和武昌新建的造船廠,開足馬力的下戰船,讓陳鳴手中的攢足瞭水師力量,那就順江而下直取崇明島,在長江入海口處跟滿清的外洋水師一決勝負,等日後再於落子舟山的陳繼功匯合,與東南張鄭兩股水面力量呼應,就徹底的把中國順著長江一分為二瞭,讓北方的滿清再得不到江南的一分錢一粒糧,到時倒要看看乾隆還能如何做這卻是後話瞭
鹽則需要把眼睛放到江南,蘇北的淮鹽在陳鳴的大計劃下,距離復漢軍比四川的井鹽更近的。
剩下的就是佈匹,衣食住行,佈匹的重要性不需多言。如果那些軍功田農莊能夠同氣連聲,把那二百多萬畝田地從糧食種植轉往經濟作物種植
“幾位先生以為如何啊”
陳鳴第二天一早就拉過汪輝祖、熊炳章幾人商議此事。侍從室解散後,很多人都轉為地方官員,遠征軍當初的文職也多留在瞭軍隊中,柳德昭在武昌任知府,陳鳴身邊就剩這幾個人。再有就是黃松、高彥明、陳繼卿這些親戚,他們算是陳鳴的侍從。
“此事有大利。”熊炳章率先點頭,眼睛眨啊眨的精光直冒,但他按下心中一瞬間泛起的波瀾,以事說事,用自己先後在蕪湖和徐州府縣衙門當過師爺的經歷比較兩地經濟:“棉麻之利倍於農糧,隻是民無食不穩,想要生民安牢,糧食是首要之急。湖北乃天下糧倉之地,糧田阡陌,我等既然不愁糧米,改桑麻棉田自然可行。”今年已經來不及瞭,等到軍功田分割劃下,水稻也都到收割的時候瞭。且這件事更重要的是
“殿下所言這軍人合作社確實可行。但宜緩不宜急。此事乃對軍兵大有益之事,殿下也是出於一片好心,即然如此那就應該讓軍功田農莊主動的摻合進來,而不是以政令之法強行捏合。”
ps:今天沒第三章瞭,下午有事,不到天黑回不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