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 兵強馬壯既是正統

作者:漢風雄烈 字數:3731

閩北建寧府建陽縣,麻沙鎮。

作為建陽、崇安、邵武的山地交界之處,麻沙鎮一度是一個很繁華的鎮子。但現在,物是人已非瞭。

滿清的旗幟從麻沙鎮消失瞭,取而代之的是艷紅的赤旗。同時一個募兵處已經在麻沙鎮南頭搭起瞭場子。

福建百姓的日子不好過啊。糧食緊張的福建,戰亂也最多的福建,比起浙南可差遠瞭。

“不象話,不象話”一名三十來歲長袍打扮,帶著幾絲斯文氣的人,站在鎮子南頭設立的征兵點前不遠,望著那些剪掉辮子當兵的年輕人,忍不住痛心疾首道:“身體發膚,受之父母,辮子是祖宗留下來的,豈能輕易剪除”陳逆更大言不慚的要男人放腳,簡直是蠻夷也。

可如此激憤之情引來的卻是周邊眾人的嘲笑。

“康秀才,你這可落伍瞭,官府早就說明瞭,這辮子是滿清韃子強迫咱漢人留的,咱漢人以前的老祖宗可沒有留辮子的。難道你真以為偽圖上的孔聖人還是真的不成”孔老夫子的p圖始終都在民間流傳醞釀著的。

“看那新官府公人的穿著打扮沒可比長袍馬褂好看多瞭啊”

秀才身邊正站著一個二十郎當的鄉間青年,聞言呲的一聲笑。戴辮子的孔夫子,那真的讓天底下的讀書人受到瞭太多人的嗤笑瞭。

康秀才全名叫康進,祖籍蘇南,來福建已經有六代人瞭。復漢軍剛剛攻取建寧,開倉放糧是收攬人心的好招數,但這也隻能用上一趟,如何真正的收攬民心,還需要大把的時間來耗。

眼前的康進隻不過是天底下千千萬萬個無法接受現實的讀書人中的一個,他們因為種種原因而反對、抵制復漢軍。其中的一些人已經掉瞭腦袋,還有不少人被捉去服役。康進沒有那些人那麼倒黴,沒有被抓進大牢開導開導板子,所以也不存在吃瞭狠虧後幡然醒悟。

至今腦袋後頭的辮子都不認剪掉,抗拒態度是很明顯的。

雖然這也跟康進的自身情況有關。康進一傢是靠傢中十幾畝田地耕種為生,算不上小地主,也能算是鄉中富戶,日子過的當然不算富裕,但也不絕不清貧。

然而如此日子卻被復漢軍和天地會給打破瞭。朝廷討伐、鎮壓叛逆需要用銀子,官府就變著法的剝削壓榨底下的百姓。康傢的日子本來還算好過,比起那些佃戶來說,至少吃飽喝足穿暖。可是隨著攤派和加稅,一波又一波,康傢多年來好不容易積攢下來的傢底立刻虧瞭大半。康進不恨滿清官府,卻十分痛恨復漢軍和天地會。也堅持認為孔聖人p圖問題,一定是復漢軍搞得鬼。

那山東的混元教和清水教,明顯就是復漢軍的手筆麼。當得不為人子

“狗東西,你也敢玷污聖人”康進臉皮漲得通紅。

康進對復漢軍的憤怒、反感和抗拒,一瞬間就全爆發在那二十郎當青年身上瞭。

張手就要打他。

“大清已經入主中原兩甲子,早已經成為正統,什麼是正統,你懂不懂”一個泥腿子竟然也敢反駁自己,玷污聖人,康進勃然大怒。

青年卻半點也不懼怕。

“呸,狗屁正統,兵強馬壯的才是正統。韃子當年兵強馬壯,所以入瞭中原;現在是漢王魯公兵強馬壯,那自然也能把韃子打滅瞭。丁秀才,你竟然敢給偽清說話,呵呵,這可是復漢軍的地盤,你大聲嚷嚷偽清是正統,就不怕前頭的軍爺把你抓起來,咔嚓一聲殺瞭”

“啊哈哈哈”青年看著康進一張臉從紅變得發白,樂得哈哈大笑。

“我我,讀書人威武不能屈,我才不怕”口中是如此說的,康進的聲音卻越來越低,還心虛的看瞭看左右,見沒有人註意,才松瞭一口氣。青年的笑聲讓他臉面很掛不住,一甩袖子,趕緊走回傢。

福寧府城。

一張蓋著陳漢福寧府衙大印的公告貼在城門口北頭。

從即日起,全城男子去辮。一根辮子可換三斤米面。三日後,若還有男子留辮,無論老弱,一經發現,就將登名記姓,其人親屬三代以內,一年中賦稅翻倍,一年中不準科考;

如一個月不去辮,三年之中如例;

三個月不去辮者,五年之中如例;半年不去辮者,十年之中如例

這次告示貼出來後,很快的就被眾人圍瞭一個裡三層外三層。

面對這份剪辮的告示,三斤米面的誘惑,福寧城的百姓反應和其他地方的人並無差異,大多數人沉默著,一部分人罵罵咧咧,隻是不敢將聲音放大,內中還有一些人痛哭失聲,如喪考妣。而還有一部分人

“官爺,現在剪辮當真能拿三斤的大米“一個聲音突兀的在圍觀人群中傳瞭出來。

哪個混蛋為瞭三斤大米就要割祖宗留下的辮子一些人心中大罵,紛紛向著聲音處看去,隻是見到說話之人,眾人心中卻不敢露出不滿來,怎麼是這位潑皮

“當然。喏,米面就在那兒呢,剪完辮子當場兌現”一個穿著黑色衣袍的復漢軍文員高興的回答,“要米有米,要白面有白面。”隻是看到問話之人不由愣瞭一下。這個人三十歲左右,生的身高馬大,長的五大三粗,一臉的兇悍樣。那一看就不是個安分的主兒啊

文員不認得這人,福寧城的人可都認得。鄒達興麼,就住在城北頭,兄弟三個,他是老大。是福寧城裡有名的潑皮無賴。因為他們三個兄弟全都是這麼高大的塊頭,放起惡來福寧城的普通百姓沒人敢惹。

“那好,我來割”鄒達興幾步竄到一名復漢軍士兵的面前,甩瞭甩腦袋,然後將頭低下。三斤大米一根辮子,這買賣不要太值的。

為首的文員也顧不得這人是誰瞭,向士兵一示意,眨眼一條辮子就給扔到瞭一邊的筐子裡。同時兩瓢大米倒進瞭鄒達興的下擺上,滿滿的兩瓢,不要說是三斤,五斤怕也夠瞭。這顯然是獎勵鄒達興的。

鄒達興深深地看瞭一眼跟前的文員和四名復漢軍士兵,看瞭一眼筐子旁邊成堆的大米,扭頭就往傢裡走去。一個註意已經在他心頭打定

而有瞭第一個,就有第二個、第三個。

三斤大米的誘惑,對於平民來說已經是幾天的嚼頭瞭,要是拿去換成粗糧雜糧,這都夠一傢吃五六天吃的瞭。

鄒達興之後,圍觀的人群中立刻就有人湧出,很快乘辮子的筐子前就排起瞭長隊來。

“不能剪啊,不能剪啊”

那個地方都有幾個熱血的,或是腦袋一根筋的。看到這種情景,人群中兩名讀書人是大急。隻是他們的呼喊對於眼前的人群真的沒有約束力,南國復漢軍大勢已成,福建的清軍滅亡在即,辮子對於大多數人說更是種累贅。

剪辮不同於理發,隻需一刀即可,因此速度非常快。看到前面的人都拿到瞭大米,福寧城更多的人加入到排隊當中。幾名復漢軍戰士忙不過來,見到這個情景,那文員大聲喊道:“大傢不用都排隊啊,自己將辮子剪下來也可直接換大米”

於是這處地方的辮子簡直是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迅速堆積。

“鄉親們,不能剪啊。身體發膚,受之父母,豈能為區區三斤大米棄之”

自然的守舊派還不死心,還在不停勸說那些排隊的人。而那個復漢軍的文員,看著幾個人的行為雖然很冒火,但隻是冷眼冷笑。別看現在跳的歡,日後有的苦頭吃。說不定還要被血脈至親指著鼻子罵呢

鄒達興哥三已經全部剪瞭辮子,平日裡一同廝混的幾個小兄弟,也都剪瞭辮子。一群人這時正圍在外頭看熱鬧,幾個作死的讀書人的作為全看在鄒達興的眼裡。“兄弟們,知道哥哥要你們帶上剪刀是幹什麼用的瞭吧瞧見那幾個作死的沒腦袋後頭的辮子可是一樣頂三斤大米的。”這可是一本萬利的好生意。

鄒達興的兄弟和小弟們看那幾個叫嚎的人的目光立刻就變瞭,就像是盯上瞭獵物的獵豹。

鄒傢的老二鄒達旺眼睛裡直冒精光,“哎,這可是十年也碰不到一回的好買賣啊”眼睛一下就從瞧熱鬧上轉到瞭那幾個作死之輩的後腦勺瞭。那一根一根或粗或細的辮子,就仿佛是蒸熟的大米散發著誘人的香氣。

今年三十五歲的黃萍正勸得起勁,後腦勺突然一緊,頭皮直疼,那是辮子被人抓著瞭。他正想發生什麼事,後腦上就突然的一輕,一股不適應的輕松感傳來,黃萍感覺到不妙,急忙轉過身去看,一邊用手去摸自己後腦勺,空空的腦後,辮子沒有瞭。然後就看見一名地痞一樣的傢夥,手中拿著一根辮子在往放米的地方去。

“哎呀,你這個畜生,快還我辮子”黃萍發出一聲驚恐的喊聲,不顧自己讀書人的體面,拔腿就向痞子撲去。

這痞子就是鄒達興身邊的小兄弟之一,此時臉上全是得意的笑容:“三斤大米到手瞭。”至於撲過來的黃萍,他一隻手就能放到瞭他。一邊不屑的道:“你這才是數典忘祖的狗東西。是不是就恨不得自己也變滿狗瞭啊”一腳將黃萍踢瞭個骨碌。

這就像是一個信號。正在勸人不要剪辮子的幾個頑固不化之輩,全啊的慌張叫起來,他們也都感覺到自己辮子被人剪沒瞭,發出驚恐的聲音。

周圍的人先是莫名其妙,接著一些人回過神來,復漢軍一根辮子換三斤大米,好象沒有要求一定是自己的辮子才行,而且也沒有限定換的數目,隻要割一條辮子就能拿到三斤大米,這個大米也太好賺瞭。

頓時,不少人眼中都發出光芒,如同餓狼般的盯住別人頭上的辮子,一些人被這種目光看得膽戰心驚,不自覺得伸手護住自己的辮子。

但這裡到底是在復漢軍的眼皮底下,鄒達興一夥人也不敢明目張膽的幹搶別人辮子的勾當,能想出這個法子來的鄒達興腦瓜不笨,招呼身邊兄弟隻盯著那幾個挨復漢軍事兒的人,別的隻圍觀不剪辮子的,一個也別去下手。

幾名哭得肝腸寸腸的人找復漢軍告狀,那文員和復漢軍士兵完全是不理會,任他們在那裡哭嚎。隻是對鄒達興一夥和其行為相似的人,輕聲的呵斥幾聲。要他們不要傷著人,不要太過分瞭。

鄒達興陪著笑臉,一邊得意的對那幾個哭的昏天黑地的人道:“別哭天抹淚的,搞得像老子走瞭你們旱道一樣。等著瞧吧,老子這是在救你。”

鄒達興臉上帶著興奮勁招呼著一班小兄弟走瞭。這可是個大買賣,不僅在福寧城,在所有的地方都行。可是個真正的無本買賣

而同樣的割掉辮子瞭的人群當中,那些不安分的青壯小夥們,三五個人湊到瞭一起,嘀嘀咕咕一陣子,眼睛裡也都射出瞭興奮的精光未完待續。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