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二章 皇帝涮‘人’

作者:漢風雄烈 字數:4426

新安江果然非常美,大片的水域,遠遠超過大名鼎鼎的西湖。

它由歙縣街口鎮流入江浙省淳安縣境內,至建德梅城鎮與蘭江匯合始稱桐江,至桐廬縣桐廬鎮與分水江匯合,就被稱富春江瞭,也就是位列中國十大名畫之一的富春山居圖的背景地。而富春江流經富春至聞傢川與江浙省的衢江匯合後,就被稱為錢塘江瞭。

但是新安江的景色一點都不比富春江的風景遜色,對比起富春江,王貞儀覺得眼前的新安江更美三分,而且這兒的人也真的不多。這個時代,除非是如西湖那般特別有名的勝地,否則很少有人去旅遊的。且幹這種事的人都是手中有錢,已經不再需要為生活而奮鬥,轉而享受生活的富傢子弟,與後世交通信息發達的全民大旅遊完全不是一回事兒。

所以這兒的名聲即使已經傳遍瞭整個江浙,也不像西湖,每到旬末或是休假時就擠滿瞭人,人山人海,水邊的人比湖裡的魚都要多。

富春江在中國是早早就大名鼎鼎,在那副傳世名畫富春山居圖上乾隆帝還鬧出瞭一個大笑話。乾隆十年,一幅富春山居圖被征入宮,乾隆皇帝見到後愛不釋手,把它珍藏在身邊,不時取出來欣賞,並且在6米長卷的留白處賦詩題詞,加蓋玉璽。沒想到,第二年,他又得到瞭另外一幅富春山居圖。兩幅富春山居圖,一幅是真,一幅是假,可是兩幅畫實在是太像瞭,真假難分。

乾隆很果斷的就錯把馮京當馬涼。由此可見乾隆帝在字畫上面的真實水準。但也幸虧他看走瞭眼,否則以他對富春山居圖的喜愛,流傳後世的國寶名畫上還不知道要被蓋上多少枚印章和寫下多少題跋呢。

要叫王錫琛來說,這當今皇上卻是生著一雙慧眼,這新安江的風景一點也不比富春江差勁,兩岸盛夏的秀麗景色,峰巒疊翠,松石挺秀,青山翠樹,沙汀村舍,沿江遊玩,盛夏季節裡實在是一個好去處。

尤其是點綴在江中的小島或是沙地,佈局疏密有致,變幻無窮,就像那副傳世名作上的富春江,清潤簡遠,意境無窮,把浩渺連綿的江南山水表現得淋漓盡致。

這兒兩邊的山嶺比富春江更多,可也不顯得逼仄,更似一幅上好的畫卷瞭。

比如那鐵帽山北坡的靄雲洞。每逢雨前團團雲氣從洞中逸出,飄浮飛散,成為特有奇觀。再有那寶石山,位於蜜山北兩裡處。該島頂端,有七個人工開鑿的石池,是南宋王朝在臨安杭州建造宮殿、碑亭、牌坊而大量采取茶園石而留下的遺跡,後人稱這七個石池為天池。元明清歷代文人墨客在這裡留下瞭不少詩篇。現在這些詩篇都已經被雕刻在崖壁上,很有股文化韻味。

還有江邊的桂山,滿山都是桂花。隻是桂花是八月份盛開,皇帝來到這裡卻是無福消受瞭。而除瞭桂花之外,桂山還有奇特的地理奇觀。也就是喀斯特地貌,怪石林立,曲徑通幽,島上獨特的喀斯特地貌也讓其享受瞭“水上石林”的美譽。這在西南常可以看到,在東南是很少很少的。

王氏與王貞儀看得入迷,女人麼,總是對美好的東西無法自持;王貞育上一回已經來過一次瞭,但是走馬觀花的轉一圈,印象有瞭,但是不深刻。而且今天還下瞭雨,細雨蒙蒙,這個時候再乘船觀看江上的風景,兩岸的美色,那可真的不一樣的感覺,雖然他是一個男孩,也一樣入瞭迷。

也就是王錫琛來過這裡好幾次,見妻女兒子驚訝的感情,心裡很得意,很矜持,面上始終淡淡的。

“走,光站著可沒什麼意思。穿上雨披,咱們先去沙洲,說不準還能撿到鳥蛋。中午讓船上的廚子煮來吃。”王錫琛今天也來瞭興致,先看看周遭兒,大手一揮就準備帶著傢人去沙地。

整個新安江流域都是江浙境內人口的密集區,總共有五十多個鄉鎮,十餘萬人口。

在江岸兩畔,很容易看到一個又一個的村落,江中的一些沙洲都給開辟成瞭田地。王貞儀姐弟倆是看什麼都稀奇,而王錫琛看著沙洲上一塊塊的田地卻如同跳進瞭一盆涼水裡,本來火熱的激情沒過多就就被涼水破滅瞭。

為什麼呢

因為王錫琛想起瞭自己錯失的那個大好發財機會。

在杭州府衙接到南京的通知後,他立刻就該意識到新安江田地的大漲價的,卻是給忽略瞭。而等他醒悟過來的時候,新安江沿線的莊子價格已經上漲瞭一半。上漲瞭足足一半啊。

到瞭現在,這裡的田莊價格對比去年已經翻瞭一番。江浙的莊子翻瞭一番,這可不是個小數字瞭。

這是正當的來錢生意啊,王錫琛卻是錯過瞭最初的好時候。等到人傢都大吃瞭一頓後,才棲身進去,隻能是賺點小錢瞭。

龍山並不高,冒著細雨登上海瑞祠,後者比起王錫琛第一次見到它的時候已經大變瞭一個樣。

海瑞麼,你甭管他是不是真的有政治才能,還是隻有德沒有才的死心眼,人傢能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那就是真牛逼。

陳鳴私下裡對他的政治才能屢有抨擊,可是明面上,那還依舊是歷史名臣,青天大老爺的代表之一。

海瑞祠現在也有瞭祭祀官,七品職銜,非常熱情的接待瞭王氏一傢。王錫琛他們這次在淳安一待就是整整七天,而等他回到杭州準備招呼著組織接駕的時候,南京突然的傳來消息陛下暫時不去杭州瞭。

陳鳴不來瞭。當然,這是個暫時的。要知道,皇帝的事兒多麼,破事也多。這五月裡絆住瞭陳鳴身子的事兒,就是朝鮮的事兒。

自從朝鮮開始上表祈求內附的時候,就陸陸續續的有移民遷入北朝鮮,等到朝鮮正式成為瞭中國的樂浪、安東兩省之後,大批的移民就不再是光從鴨綠江遷入北朝鮮瞭,南頭也順帶著一起上瞭。

二十萬平方公裡的土地,隻有區區四百多萬人口,放在中國絕對是地廣人稀,尤其是平原多一些的南朝鮮。

而中國對付起朝鮮原來的權貴勢傢的方法、手段,也不是太過激烈。雖然安東金氏那一系的人倒瞭大黴,可其他的大傢族,隻要不蹦躂的狠瞭,還是能保住現有的財富土地的。

清丈田畝,確定所屬人,更換地契,當然還免不瞭的減租減息這是硬規定。還有放奴,朝鮮人現在變成瞭中國人,也不準為奴瞭,再加上廢除瞭不少雜稅和苛政,整個朝鮮底層的原住民對於中國的感觸都在迅速升溫。

朝鮮內部也出現瞭反對內附的人,甚至是武力反抗的組織和例子,這並不稀奇。土匪武裝,襲殺、刺殺官員的事兒都發生瞭好幾件。

但這並不要緊,地位達到瞭陳鳴這個地步的人,他著眼的已經是全局瞭。

整個朝鮮的局面正在迅速的被陳漢納入軌道之中,些許麻煩都是遮面浮雲而已。而現在為什麼又要說朝鮮的事情把陳鳴絆住瞭呢這是因為朝鮮兩省到瞭要繳夏糧的時候瞭。

然後就可以想象的出來那裡會是怎麼樣的一團亂麻瞭。

真的是大大小小的地方都會出事,整個系統都會出事。舊糧換新糧,陳糧換新糧,貪污、勒索

舊日中國變革時所出現的一切,這裡全部都有瞭。

而拜朝鮮超級小的行政單位所賜,鄉官這一制度倒是很容易的就被朝鮮民間接受,因為在很多朝鮮人看來,所謂的鄉官就是過去的縣官。

朝鮮過去的縣一級區域面積實在太小瞭。小小一個國傢就設立瞭八個道,就像中國的省一樣,道下面還有府,府下面還有縣,那一府之地就跟中國的一個縣大小差不多。整個體系算是四級結構麼,將現在中國的制度引導進來,完全適合的。縣就是鄉鎮,更上一層的府化作瞭現在的縣;而道則分為東西或是南北,一劈為二,整個化作為府,不然又太大瞭一些瞭。如此正好。

鄉官制度的順利推動卻不意味著朝鮮本身的利益集團的退縮,就跟當初中國產生的諸多勾當、陰謀、謠言和弄虛作假一樣,為瞭自己的利益,朝鮮的本土利益團體也爆出瞭第一波反擊。

當朝鮮被內附的時候,他們沒有集體爆發,倒黴催的隻有安東金氏。而現在他們集體爆發瞭,縱然在所有的利益階級裡還有一部分人堅決擁護陳漢的諸多政策,比如驪興閔氏和清風金氏,但對比整個朝鮮的兩班貴族階層,他們還是少數。

這就是朝鮮權力階層的德性。

或者說是很多既得利益者的本性吧,自己的利益才最重要。

朝鮮爆出瞭一連串的你爭我鬥,謠言、騙局和無盡的虛假充斥著其中,稅收部門和前兩班貴族、地主階級的爭鬥從四月末就開始瞭。

實際上整個江浙的官員幾個月裡忙的人仰馬翻,行宮都修好瞭,百姓富翁翹首以待,滿懷期望,皇帝卻沒空來瞭。

你玩人的啊

可是現實就是如此,皇帝就是涮瞭整個江浙,那又怎麼地呢

皇帝隻是說暫時的,暫時的不過來而已,又不是說接下來不來,或者是未來不來

是吧人皇帝錯瞭嗎

江浙的官民再翹首以盼,也隻能等著南京城的消息。

陳漢跟之前的滿清可不一樣,放到過去,皇帝行在停在瞭南京,那江浙的總督巡撫,八旗駐防將軍、都統等統統上折子請安求見。可是這已經不是大清朝瞭。

過去的一套統統不再流行,江浙的一幹人等隻能眼巴巴的等候著。

洪州府,原忠清南道,淺水灣一帶。

戰爭曾經完全摧毀瞭這裡的一切,幾年時間過去瞭,和平的到來也遠遠沒有撫平這裡的創傷。

據說滿清曾經在這裡大開殺戒,因為淺水灣一帶海域中錯綜復雜的海島和海岸線,是不少義軍的藏身之地。為瞭摧毀義軍的補給基礎,滿清在這裡燒殺搶掠,幾乎將這一代夷為瞭平地。

而現在這片土地上多出瞭一個個建築樣式別致的村落,也多出瞭一個個移民而來的新村子。

這裡面的移民有早有晚,早期的移民村落已經開辟瞭農田,建起瞭自己的房屋;晚到的移民則剛剛上岸來。

對於移民,陳漢有著一整套的優待和安置措施。至少移民們是不用為自己的口糧發愁的。

暹羅的早秈米早就堆滿瞭濟州島的糧倉,這種米出飯率高,粘性較小,米質較脆,加工時易破碎,質量較差,沒有營養。可是用來填飽肚子卻是可以的。

而移民補充糧食的另外一個途徑是就地進行土地開發。

淺水灣不同於濟州島,後者的土壤層比較薄,並非一個適合大規模農業生產的地方。在朝鮮歷史上濟州一直是作為牧場和漁港存在的,農業生產很薄弱。

而淺水灣這裡的土地就自然條件較好,適合作為農業生產用地。就算一時半會兒的種不瞭水稻,也可以種土豆啊,土豆的生長期不長,產量又大土豆富含維生素,又能當主食又能當蔬菜,能有效的補充移民的食品。

當然,紅薯也行的。隻是現在才上岸的移民卻是沒有足夠的時間瞭。

紅薯的生長周期較長,而且比較喜溫厭寒,而這個時代的南朝鮮冬季來的卻要早一些,也更冷一些。

此事夜色已經籠罩瞭大地。

而某處海邊的新建村落剛剛結束瞭勞動,一大群移民,還有專門來打工的朝鮮人。是的,朝鮮人來打工瞭。有工錢,有吃的,當然能吸引來不少朝鮮平民。

本來人跡罕至的淺水灣這幾個月裡已經湧入瞭不少這種打工的朝鮮平民,至於為什麼這些朝鮮原住民能夠知道,那當然是因為有瞭宣傳啊。

進入朝鮮之後,陳漢政府一樣組織瞭宣傳隊,還有鄉官的普及,在原先的縣衙門變成瞭鄉公署之後,這消息普及還是很容易的。

而且這些朝鮮的底層人被剝削瞭那麼狠,稍微的有點好處就能讓他們蜂擁而至。

而陳鳴也考慮到盡快的消化掉樂浪安東,所以增加瞭財政撥出,以發工錢和包吃的形式招工,溝通朝鮮的普通貧民,加快移民點的建設,加快田地的復耕。還有就是增加原住民與移民的互通和瞭解。

“排好隊,排好隊,都排好隊”

“把手洗幹凈再排隊,不洗手的人不準吃飯”

移民點的官方人員維持著持續,隻是這個移民點剛剛開工還不到十天,很多朝鮮原住民都是剛到沒幾天,一個個活似餓死鬼投胎,看到吃的就兩眼放精光,非要用棍子抽著才記起飯前要洗手。

而來到朝鮮之前已經在煙臺港口區的集中營集中生活一段時日的移民們,卻已經習慣瞭這些古裡古怪的要求。

不讓留長發,飯前洗手,大小便後也要洗手,不準喝生水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