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飛快,承天三十一年仿佛還在昨天,僅僅是一眨眼,三十二年就已來到瞭。小說
西歷的1806年
遠在東方的陳鳴遙望著歐洲大陸,覺得很多事情變得自己都不認識瞭。
特拉法加海戰沒有瞭,法西聯合艦隊雖然遭受瞭重創,但他們的根基還在。也所以,納爾遜沒有死;輝煌的烏爾姆戰役也沒有瞭,但奧地利軍隊在別的地方遭受瞭一樣慘痛的失敗,五萬奧地利軍隊被消滅,其中至少三萬五千人走進瞭拿破侖的戰俘營;
拿破侖入駐瞭宏偉壯麗的肖恩佈魯恩宮,法軍浩浩蕩蕩的開進瞭維也納。奧皇及其朝臣則逃到瞭摩拉維亞的首都佈爾諾。一周後,奧皇與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在此會晤。
然後,奧斯特裡茨戰役沒有瞭,但三皇會戰這個詞匯依舊出現在瞭很多報紙的頭條,法軍在普魯士東部的某個小城鎮,在拿破侖的指揮下依舊贏得瞭輝煌的勝利。
七萬五千名法軍在普魯士境內打敗瞭十萬俄奧聯軍,拿破侖用六千人的傷亡做代價消滅瞭亞歷山大一世和弗朗茨二世的三萬兵力,兩人狼狽而逃。
所以,對比歷史同期,此時的法國顯得更加強勢瞭。這或許就是因為英國人在大海上並沒有取得如歷史上的特拉法加海戰那樣的輝煌戰果吧。
因為駐歐辦在送往南京的通報中夾雜瞭拿破侖的一封回信,那是拿破侖入駐肖恩佈魯恩宮的第五天,那時他就受到瞭直佈羅陀海戰,法西聯合艦隊穿白的消息。可他給法國海軍部長的回信上卻說:我已收到瞭你有關直佈羅陀海戰的報告。等收到你更詳細的報告後我再就此事發表具體意見。但同時,我鄭重的告訴你,這件事對我既定的海上突襲行動毫無影響。令人氣憤的是這些行動未能在此事之前準備就緒,突襲必須立刻行動,不得再行拖延。
拿破侖或許已經放棄瞭對英國本土的登陸,但他始終想組建一支大艦隊,在大西洋上與英國人怒海爭鋒。之前發生的直佈羅陀海戰,那就是為瞭讓地中海裡的法西艦隊與直佈羅陀外的法西艦隊匯合一處,從而導致的一場海上大決戰。
陳鳴看著已經改變瞭很多的歐洲歷史,內心中湧起瞭一股滿足感,一股很強烈的成就感。
他有種自己在看電影的感覺,而這部電影的導演就是他自己
拿破侖接受瞭不少駐歐辦的提議,就像如今法軍戰俘營裡的俄奧戰俘,這可是五萬人還要多的數量。多大的一筆勞動力,多大的一筆財富。
用這些人為法國修築工事、要塞,用這些人為法國修建道路和水渠、河道,那能給法蘭西帶來多大的財富啊。
這絕對比把這些人養活瞭一段時間後再放掉要強得多。
歐洲的大戰發展到現在,已經不僅僅是經濟和工業上的較量瞭,這還是人力上的較量。
就歐洲這些國傢的人口,五萬士兵絕對是一個龐大的數字。
要知道,哈佈斯堡王朝范圍內的人口總數也才兩千萬,俄羅斯現如今也隻有三千五百萬人口,五萬正當年的士兵已經是一個很大的數字瞭。就更別說這五萬人所附有的軍事素養,這當中的無數軍官。
兩場會戰,奧地利損失瞭有小七萬軍隊,俄軍除瞭在三皇會戰中的損失,還有之前在奧地利境內與法軍的一連串的小規模戰鬥,以及三皇會戰前後的一系列小規模沖突,那怎麼這也有三萬人吧
十萬軍隊的損失對於奧地利和沙俄絕對是傷筋動骨的。
但拿破侖要是在簽署瞭協定之後,把俘獲的五萬多戰俘全部釋放瞭回去,這一戰果就將大打折扣。
拿破侖接受瞭駐歐辦的提議,那增強的就是法蘭西自己的國力,同時消弱瞭俄國人和奧地利人。
這有利於歐洲戰場的持久化。
陳鳴是十分高興看到這一幕的。
尤其是讓陳鳴高興的是英國的首相小皮特死瞭。在駐歐辦的通報裡看到這一消息的時候,陳鳴是很驚訝的。
因為據他所知,小皮特才四十四歲,雖然他已經做瞭十八年的英國首相,可他才四十四歲。
陳鳴並不想否認自己對小皮特的警惕,這個年輕人他現在的年紀當然可以這麼說小皮特,真的很瞭不起。
二十四歲的英國首相,你能想象得到嗎
當初這一消息傳到陳鳴耳朵的時候,陳鳴是非常震驚的。小皮特這三個字他似乎有點印象的,但他也知道歐洲人稱呼裡的小,並不是單指年齡,而是指的輩分。就像老佈什和小佈什陳鳴震驚的是這個年齡,這個年齡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但事實證明,天才就是能常人所不能。
小皮特登上首相寶座的時候,英國財政正是債臺高築,先有七年戰爭的舊債,後是燈塔國獨立戰爭,15億英鎊到17億英鎊,巨大到難以想象的數字,這是英國十年還多的財政收入。
但是小皮特用自己出色的經濟才能和強硬的政治手腕,很快就解決瞭這一難題。他上臺後通過對商品稅率及國債的調整,以及對政府腐敗現象的治理,還有就是稅制改革學習中國的新增稅種,很快就填補上瞭英國在戰爭時期遺留的大筆財政赤字。他在自己執政的中後期還解散瞭英國東印度公司,將印度直接納入英國殖民管轄。
雖然他自己因為酗酒和忽視自己的私人事務仆人們大肆偷盜他的東西,而致使個人債臺高築。在他第一次從首相位置上辭職的時候,他已經有超過四萬英鎊的巨額債務。
陳鳴在小皮特辭職的期間曾經讓駐歐辦邀請他來中國,就像當初的瓦特那樣,陳鳴絕對會給他以高規格的接待,但小皮特拒絕瞭。
然後小皮特再度擔任英國首相,因為英法兩國重新開戰,英國各階層都認為,繼任首相阿丁頓沒有能力領導這場戰爭。小皮特與他的宿敵福克斯攜手推翻瞭內閣。
這很是有點謝安不出如蒼生何的味道。陳鳴本以為小皮特會在首相的位置上再幹個十六七年,哪裡想到,這傢夥才四十四歲就掛掉瞭,而且這個時候恰恰是反法聯盟一連串歐陸敗績傳來的時候。
“但願這些消息不會影響到他的歷史評價”
陳鳴想想又覺得英國人還不至於如此膚淺,小皮特在這些年裡已經把他對巴黎革命的痛恨灌輸到整個英國的血脈中,第三次反法同盟是失敗瞭,但還會有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
他雖然是倒在瞭失敗的18051806之間,但他的財政政策為英國創造瞭巨大的財富。這些財富可以使得英國維持起一場長期可怕的戰爭,可以不斷地擴大艦隊、擴大軍隊,為軍人發餉和源源不斷的用金錢支持盟國。
陳鳴腦子裡想著小皮特的一生,手指在書案上不停地敲打著,直到某一個他停瞭下來
內閣。
龐振坤看著皇宮裡頭傳來的一道諭令,眉頭微微的皺起瞭來。
“難辦啊。”
皇帝的這個想法並不稀奇,之前他們暗中支持法國,那就是如此打算的麼。
均勢外交,拉攏勢弱的一方打勢強的一方。就像當年英國的首席大臣紅衣主教沃爾西,最初支持西班牙同法國作戰,但當西班牙取得支配歐洲的優勢時,轉而傾向法國。這就是最明顯的均勢外交。但是龐振坤從陳皇帝一系列的做法中,卻也能看出來,陳皇帝實際上並不是多麼看好拿破侖,而更多是把拿破侖當個棋子來用。
讓拿破侖在歐洲不停的吸引仇恨,拉攏仇恨,讓整個歐洲的目光都聚集在歐洲,而無暇顧及美洲乃至印度的變化。
這一來,中國才能謀取的最好最多的好處。
而英國和法國的問題,在長遠角度上看,皇帝選擇的明顯是英國。
那現在陳皇帝這又是怎麼瞭
看到拿破侖在歐陸的強勢無敵,又生出別的想法瞭嗎
龐振坤臉上的皺紋都能夾死蚊子瞭。這些年他雖然大權在握,可也真的操心累心。
別的都不說,隻是一個鐵道的勘定、修建,還有各省省府的義務教育實施順序,就讓龐振坤耳朵一日也清閑不下來。
而現在陳皇帝又給內閣出瞭個大難題。
龐振坤第一個招呼來高彥明,他是外交大臣麼。看瞭陳鳴的手諭,高彥明到不怎麼奇怪。拿破侖現在的聲勢實在瞭得,之前再不看好拿破侖的人,如今也要對其刮目相看。
這種情況下皇帝改主意,也是順理成章的。
歐洲的海權和陸權
也就是英國和法國。
大海上,法國海軍聯合瞭西班牙的軍艦在一塊,也幹不過英國人。而陸地上,英國人聯合瞭奧地利和俄羅斯,也一樣幹不死法國人。
三皇會戰的勝利,讓拿破侖看起來已然成為瞭歐洲大陸的主宰者。
在這個基礎上,整個歐洲還真有可能形成一種均勢。雖然俄羅斯與奧地利這兩個陸戰大國是與法蘭西矛盾重重的。但拿破侖已經確切的掌握瞭大半個西歐,如果他能將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國的力量有機的整合起來,再度在海上挑戰英國的霸權,也不是不可能。而且,拿破侖已經見識到瞭機帆船的厲害,腦袋已經開竅,現在的法國在中國技術的支持下已經搞起瞭機帆混合動力的明輪船,它們的使命就是在大西洋上玩破襲,那未來歐戰的發展如何,還真讓人難以預料
陳鳴之前想著在中亞南汗三國搞清肅,甚至都想到要殺得人頭滾滾,這就是為瞭讓俄國人安心,也是想讓俄國人全力以赴的去跟拿破侖死碰硬磕。
“陛下必是對拿破侖起瞭忌諱,否則怎麼會對法國下手呢”高彥明道。
俄羅斯的事兒,這本質上也就是在拖拿破侖的後腿
陳鳴不希望歐洲出現英國一傢獨霸的的態勢,可也絕不希望偌大的歐陸就一個拿破侖帝國那對陳漢的未來也沒啥好處。高彥明這一點看的很是清楚。
誰要冒頭,就敲打誰。歐洲如今的態勢已經有成為一個均勢的基礎,但戰爭不可能真正的結束。拿破侖不會,英國也不會
陳鳴不認為自己的打算一下子就能成功。他隻是希望把均勢這一概念灌進拿破侖的腦子裡,希望日後有用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