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的時間總是過得特別慢。
從十一月中到十一月底,陳鳴每一日都有感到坐臥不寧,枕寢不安。一句屁股上紮釘五個字就可以概括他的內心。
他萬分迫切的想要知道拿破侖的下場。在心理學上,他這種現象可以就此分析出老長一篇宏篇大論。
在這個期間,西北的戰報落到陳鳴的眼睛中也顯得索然無味。
沒有什麼好說道的。俄國人在東線的陸軍完全做瞭縮頭烏龜,隻有他們的騎兵部隊遊蕩在要塞之外。就連裡海西岸的西海他們都放棄瞭包圍,當陳漢的援軍先頭從波斯境內運動到西海城的時候,彼得羅夫斯克港這個俄裡海艦隊的軍港城市都已經被俄軍給放棄瞭。
雖然彼得羅夫斯克港是一個很年輕的港口,這是俄軍新建的口岸,在上次中俄戰爭結束之後。目的自然是專門盯梢西海的,無論從陸地還是從水上。所以俄國人在修建彼得羅夫斯克港的時候還是很用心用力的。但現在俄軍毫不猶豫的就丟棄瞭這兒。
彼得羅夫斯克港位於西海北一百公裡左右,向西也是一百公裡左右就是俄軍在高加索地區最最重要的軍事基地弗拉季高加索要塞。
後者也是得到瞭增援後的西海國防軍的首要目標。
東方戰場走到西歷1813年的時候,俄軍的敗勢已經不可挽回瞭。大量的小城和村鎮被陳漢攻略,雖然相當一部分俄國人已經選擇瞭離開。可是從烏拉爾河到阿斯塔拉罕這一段廣闊的區域內,俄軍竟然沒能保留下一座城鎮的控制權。
可以說整個伏爾加河下遊的東部地區,俄軍隻留守瞭古裡耶夫要塞,而伏爾加河流域的東部地區從察裡津往下,八百華裡的距離內,也是沒有任何大規模的軍隊駐守。
整個伏爾加河的下遊區域,俄羅斯人是同他們在烏拉爾河流域的選擇一樣的放棄。
他們的選擇隻是節點,從古裡耶夫要塞到阿斯特拉罕,到察裡津,然後是弗拉季高加索要塞。
從裡海到黑海,從高加索到烏拉爾,如此廣闊的一片地區,俄國人真真固守的地方隻有這麼四個。
就連斯塔夫羅波爾這個通往高加索的大門和羅斯托夫這座富有、重要的城市都被俄國人棄守。沒有辦法,誰讓梅洛亞爾斯基手裡隻有那麼一點兵力呢
他手中現在隻有四萬來人,去掉大量的騎兵之後,三萬步兵分佈在四個堅固要塞群裡,兵力可稱不上眾多。古裡耶夫要塞守軍最多,也才萬人上下。反正,俄羅斯的東部戰場是整個都敗壞瞭。
梅洛亞爾斯基現在唯一的希望就是西方的俄軍主力能夠在中國人攻破古裡耶夫要塞、阿斯特拉罕、察裡津和弗拉季高加索要塞之前,能夠調轉到東方戰場。
隻不過梅洛亞爾斯基依舊潛意思的忽略瞭奧斯曼帝國。俄羅斯是看不起奧斯曼的。
他們早年被奧斯曼人打的大敗,到後來聯手奧地利對奧斯曼戰而勝之,再到最後的能單獨壓制奧斯曼,俄羅斯人付出瞭上百年的時間,他們親眼目睹瞭奧斯曼這個強大的帝國衰落衰敗的全過程。雖然上次戰爭是奧斯曼人贏瞭,但俄羅斯人和整個歐洲誰也不認為奧斯曼人真的比俄羅斯強大,他們之所以勝利僅僅是因為他們擁有中國這個強大無敵的盟友。
作為俄羅斯的死對頭,奧斯曼帝國的行動比陳漢都要早上一個多月。就如陳鳴當初想的那樣,塞利姆三世比他更早的接到瞭拿破侖進攻俄國的消息。
超過十萬奧斯曼陸軍在阿朗達爾穆斯塔法的帶領下,以多瑙河下遊為基地,向著烏克蘭反推。同時奧斯曼的穆罕默德阿裡帕夏,帶領五萬奧斯曼軍隊登陸克裡木半島,合同半島上的奧斯曼軍隊一塊對著俄軍發起猛攻。後者的目的顯然是想徹底吞下整個克裡木半島。而這次對俄作戰,奧斯曼人的一大戰略目標也就是反撲烏克蘭黑暗沿岸,將黑海徹底變成奧斯曼人的內湖。
如果俄羅斯丟失瞭高加索和裡海之外,再丟失瞭黑海,那巨大的損失將會讓俄羅斯三百年的努力瞬間化為烏有。
除瞭在西方的領土,俄羅斯在東方的土地界線將會直接倒退到16世紀初期。
以羅馬帝國的繼承者自居的俄羅斯人是不會徹底放棄黑海的,更別說黑海裡頭還有一支他們精心經營的強大艦隊。這次奧斯曼人的反擊戰,他們的戰艦幾乎不從博斯普魯斯海峽裡出來北上。
俄羅斯強大的黑海艦隊現在很願意同奧斯曼人血拼一場,但奧斯曼顯然不準備把自己剛剛復興的海軍力量拿去同俄羅斯人硬鋼。在伊斯坦佈爾的眼中,隻要奧斯曼帝國把黑海沿岸徹底拿下,把克裡木半島徹底拿下,俄羅斯的黑海艦隊那就是釜底遊魚。因為,再強大的艦隊也不可能把戰艦開到岸上來
所以,需要援兵的不僅僅是東線,南面也一樣需要救援。尤其是黑海的西北沿海,那裡屬於烏克蘭。
拿破侖從波蘭向莫斯科進軍,走的是立陶宛路線,烏克蘭並不屬於戰場,但是烏克蘭同樣空虛無比。阿朗達爾穆斯塔法帶著奧斯曼大軍橫沖直撞,這幾個月吃肉吃的不要太開心哦。
作為俄羅斯的糧倉,烏克蘭的地位顯然很重要。而且他們就在俄羅斯的西部,要是拿破侖被俄軍趕出瞭俄羅斯領土,此刻正在烏克蘭過的快活的奧斯曼人,保不準還能給拿破侖分擔不小的壓力呢。
陳鳴直到十一月二十八日才接到瞭駐歐辦傳來的消息,毫無以為,拿破侖重蹈瞭歷史上的覆轍,遠征俄羅斯大敗而回。但是從俄羅斯狼狽逃回的拿破侖並不是如歷史上那樣隻帶瞭兩三萬軍隊,而是整整帶回來瞭二十萬法軍
拿破侖對外的宣傳是二十萬法軍,可實際估計不會超過十五萬,更大的可能就是十二三萬。二十萬法軍喪命俄羅斯,還有五萬波蘭人,幾乎全部的意大利軍隊
之前進攻俄羅斯的六十萬大軍,能夠逃脫生天的可能隻有三分之一。華沙城裡住滿瞭傷病員。
這是一場無可分辨的慘敗
整個歐洲震動,拿破侖剛剛建立的帝國基石被掏空瞭大半。
駐歐辦在密報上對於拿破侖的失利充滿瞭驚嘆,這位百勝而不敗的歐陸名將把自己手中一半的本錢扔在瞭俄羅斯的冰天雪地中。
在拿破侖選擇撤出莫斯科的時候,庫圖佐夫手下的俄軍開始瞭追擊。維特根斯坦率5萬俄軍威脅法軍的左翼,奇恰戈夫率軍7萬出擊法軍的右翼,俄軍的反擊十分犀利。
而拿破侖則在莫斯科白白浪費瞭整整兩個星期拿破侖占領莫斯科後,本以為沙皇會主動來求和,他也好乘機從這場戰爭中脫身。不料等瞭又等,沙皇竟無動於衷。這時,後方又傳來壞消息,西班牙戰場的法軍出現瞭大潰敗,連馬德裡都丟瞭。而葡萄牙整個都被英國人給拿下來瞭。法國國內情況也不穩定,保王黨人蠢蠢欲動。
拿破侖再也等不下去瞭,他主動向沙皇提出瞭媾和,但亞歷山大一世對此無動於衷,他已決心用戰爭的全勝來洗刷俄羅斯所遭受的恥辱。結果拿破侖在莫斯科白白呆瞭2周,徒勞無益的求和談判,什麼事也沒幹成。眼看著天氣已經進入10月,天氣越來越冷,俄羅斯的冬天就要到來瞭。拿破侖意識到再耽誤下去隻有坐以待斃,他終於下決心撤退。
歷史在這兒進行瞭一個大的波動,陳鳴清楚的記得原時空的拿破侖在莫斯科枯等瞭整整一個月,這才選擇瞭後撤。可眼下這個時代,拿破侖卻僅僅在莫斯科呆瞭2周。
他不清楚是什麼讓拿破侖做出瞭改變。戰報看到這裡,陳鳴已經明白為什麼拿破侖的軍隊還能剩下二十萬,而不是兩三萬瞭。拿破侖足足比歷史上提前撤退瞭半個月,這讓他不至於把所有的本錢都賠在瞭俄羅斯的冰天雪地裡。
而在原時空那,對於拿破侖遠征俄國的慘敗,後人研究裡很多人都把戰爭失敗的主要原因歸類到拿破侖的驕橫自大和俄國人的正確應對堅壁清野,可也有人說拿破侖在莫斯科白白等候瞭一個月才是他落得慘敗而歸的最重要原因。
因為原時空的拿破侖大軍不僅要面對補給困難、天氣酷寒的困難,還要面臨傳染病這一魔鬼。
原時空的19世紀,歐洲軍隊裡的醫療衛生條件十分惡劣。斑疹傷寒在波蘭和俄羅斯屬於常見病,並且常發於夏秋之交,疫情尤其嚴重。俄羅斯人在一路撤退的途中搗毀瞭沿途的基礎設施,加上氣候的原因,加速瞭各種寄生蟲的繁殖和傳播。斑疹傷寒就是其中最惡劣的一種急性傳染病癥。該病原體則存在於虱子的糞便中,而這一傳染鏈條在原時空要到20世紀以後才會被醫學界知曉。
病疫讓遠征軍的士兵大量的倒下,而傷病員又增添瞭遠征軍整體的負擔,進一步拖垮瞭遠征軍的後勤補給。
但是在眼下這個時空裡,拿破侖的大軍顯然沒有過多的受到疾病的威脅。
個體的幹凈、整潔,早已經成為瞭東西方軍隊的一個常識,這會減少疾病,減少受傷後感染的幾率。
可能這事兒也是讓法軍更多的逃脫生天的一大原因。
在拿破侖後撤的過程中,一萬來普魯士軍隊在撤退途中直接投降瞭俄軍,同時還加入進瞭俄軍反攻的序列,而同樣損失瞭小二分之一的奧地利軍還剩下2萬則選擇瞭直接逃跑。
兩軍首先在馬洛雅羅斯拉維茨展開瞭一場惡戰,一天之內馬洛雅羅斯拉維茨易手8次。拿破侖損失士兵10000餘人,終於奪取馬洛雅羅斯拉維茨。
十天後,俄軍又追上來瞭。遠征軍與緊追的俄軍在維亞茲馬又大戰瞭一場,雖然擊退瞭俄軍,但傷亡又達5000餘人。
拿破侖最該慶幸的就是他在抵到斯摩棱斯克,並且主力部隊已經休整瞭四天,俄羅斯才開始降雪,氣溫迅速下降。
歷史上的拿破侖在撤離莫斯科的時候根本沒有預料到要在冰天雪地中行軍,沒有帶足防寒保暖用品,加上糧草殆盡,饑寒交迫,秩序開始大亂。法軍三五成群地到處搶劫,以尋找食物和燃料,隻要有一匹馬倒下,大傢就瘋狂地沖上去搶食,許多人常常為瞭爭奪一塊面包和一個土豆而發生自相殘殺。這時俄軍的騎兵沖瞭上來,砍殺人頭不要太輕松瞭。法軍一路棄屍無數,還有大量的失敗開瞭小差,很多傷病員被直接丟下,連裝滿劫掠物資的大車也丟在路邊無人問津,等到拿破侖終於退到瞭斯摩棱斯克,跟隨的部隊已隻剩不到6萬人。
可是現在瞭,拿破侖提前瞭兩周離開莫斯科,即使拿破侖在撤退的路上沒有像原時空那麼急迫,在路上浪費瞭幾天時間,迎接俄羅斯冰雪氣候的遠征軍也是一支已經經過瞭四天休整的軍隊。
這個時候,拿破侖手中的主力軍團還有二十多萬。
斯摩棱斯克就建在第聶伯河兩岸,城分南北,以橋梁連接。這裡一直都是一個重要軍事城塞,曾經發生多次攻防戰,有堅固城垣和護城河圍繞。拿破侖進攻俄國的第一場大戰,就發生在斯摩棱斯克。現在這多像一個輪回啊。
可是法軍的馬匹在馬蹄上沒有安裝防滑釘,在雪地上非常容易摔斷腿,再加上氣溫驟降,在嚴寒中凍死的,以至於騎兵戰鬥力大減。許多大炮和彈藥車不得不丟棄。
於是拿破侖軍在沖過第聶伯河時,又與俄軍發生瞭激戰,經過艱難苦戰才殺出重圍,許多法軍士兵被殺死和掉入河裡淹死。不少滿載戰利品的馬車也被迫給丟棄。
但是從斯摩棱斯克到立陶宛依舊有著七百華裡,拿破侖在隨後的日子裡可是遭大罪瞭。
當拿破侖推到立陶宛的時候,總算是有瞭立足之地,可是他對外宣傳的二十萬大軍,卻根本沒有讓任何一個歐洲政治人物相信。
不管拿破侖怎麼叫囂,一個事實已經不可否認拿破侖帝國從根本上動搖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