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天四十一年的中秋節尤其的熱鬧,這並不是陳鳴登基的齊整年頭,就像去年,他坐上龍椅正好四十年,可謂是喜大普奔。再往前推四年,陳鳴六十大壽,那一年的中秋、春節等等也是歡鬧的很,不管是宮中官場,還是民間,真真的是萬民齊歡,普天同慶。
今年這幾樣都不沾邊,但今年是陳鳴坐在皇位上的最後一年,這就非常非常有特殊意義瞭。
陳鳴也沒有因為正在交鋒中的戰爭,而吝惜那仨瓜倆棗的開銷費用,他建立起的這個帝國,是不會因為皇室的吃喝玩樂而毀於一旦的。
不過表面上笑口常開的陳鳴,真正的心意並沒放在歌舞宴會上,他留心的還是南美的海軍戰報。
之前,葉廷洋已經發揮瞭第一封戰報,大艦隊成功的通過瞭麥哲倫海峽,兩邊正在彼此對峙中。也就是說決戰一觸即發瞭。
這種情況下,陳鳴還怎麼可能對吃喝玩樂感興趣
葉廷洋這封戰報那就好比是修煉滿級的斷章狗,斷的是毫無人性,斷的是慘無人道。這些天,陳鳴就是睡覺,腦子裡都會想起炮火連天的大海戰,想到那一艘艘的戰艦
幸好,葉廷洋的後續很快就遞來瞭。中秋節後的第五天,戰報就抵到瞭陳鳴的手中。
“八比八”看瞭後陳鳴的心首先就定瞭下來,有譜瞭。雖然對葉廷洋隨後的出擊有些擔憂,但再差也就是一個兩敗俱傷不是
陳漢丟得起這些船,隻要能剩下些水師種子即可。但是歐洲呢
歐洲人沒有瞭眼下的這批主力艦之後,他們會怎麼辦繼續制造木帆船那還在船臺上的時候就成落後貨瞭。而隻要機帆船,歐洲人的技術即便半年後能跟得上,他們的產能呢
而就在八月桂花遍地開的金秋季節,大西北的冬天已經悄悄來臨瞭。陳鳴不稀奇今年的西北戰場沒什麼大進展,中亞七汗國的軍費開支已經完全依賴於陳漢瞭。這場仗,前期七汗國的份量還相當重要,現在可以說是徹底變成附庸瞭。
他們最大的作用就是騎著馬當龍騎兵,不斷地騷擾俄軍,做著與哥薩克騎兵一樣的工作。隻是俄國人的哥薩克也牛不起來瞭,傷亡太大,已經很難保證規模瞭。
雖然有瞭匈牙利和一部分的波蘭驃騎兵,但哥薩克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
今年眼看著冬天就來瞭,中俄戰場的分界線還保持在圖林斯克。兩邊在正面誰也打不動。而作為側面戰場的北高加索,現在也基本打到底兒瞭都打不動瞭。
陳鳴不擔心西北的戰事,因為他在伊犁已經囤積瞭超過二十萬大軍,巴爾喀什湖是重要基地,兵力超過五萬人,咸海囤積的兵力也有五萬人。來年春天,伊犁的二十萬軍隊西進,到時候他也禦駕親征,那個時候才是決戰的時候。
陳漢在巴爾喀什湖的西岸已經修建瞭十二個儲備區,每個儲備區裡都有三五十個超大型倉庫。裡頭裝的不是軍火就是衣被鞋襪,外加罐頭口糧醫藥等等。
陳鳴牽掛著南美的海戰,但南美的消息有瞭個基本概念之後,他腦子裡想的就全是禦駕親征瞭。
這臨到老瞭,還能在戰場上抖一抖。陳鳴想都沒有想到。
所以他很憧憬自己再上戰場的風采。陳鳴臨到老瞭,也關註起自己的名聲來瞭。他的功績無可挑剔,世界上最偉大的帝王也難與他比肩,在大半個地球的豐功偉績之下,歐洲歷史上的所謂征服者,隻配給他提鞋,蒙古人也是小兒輩,陳鳴轉頭就更關心自己的名聲瞭。
雖然他的名聲裡很大程度上都免不瞭要連帶上他的豐功偉績,但陳鳴覺得自己在帝王功業的基礎上再增添幾個連綴也是很好地。就像新中國的太祖他老人傢,那可就是一連串的稱謂,偉大領袖,革命傢、戰略傢、理論傢、詩人、書法傢。這還是省略瞭幾個要被404的稱謂後的長度呢。
陳鳴做不瞭理論傢,他搞出的政體儼然就是一個四不像,裡頭還加入瞭他自己的滿滿私心。詩人、書法傢也不可能是,革命軍更不要說瞭,他是推翻瞭滿清,但那絕對不是革命,而是一種傳統的王朝更替。
偉大領袖放到眼下這時間裡,那就是偉大的皇帝瞭,這個陳鳴已經有瞭,他就還想在後頭加上一個軍事傢。
但是,世界上的軍事變革實在太快瞭。那現在的戰爭對比當年的戰事,後者就仿佛是一個玩笑。
如果時代不變,軍事戰爭還是那樣的軍事戰爭,陳鳴在打仗這方面絕對就是李世民第二。
中國人誰也不能否認李二挺能打仗的,雖然他許不會如歷史上吹捧的那麼神奇,但誰也不能否認李二的軍事才華。而李世民的光輝要是沒有瞭戰爭的襯托,也不可能那般的亮瞎人眼。隻說治國,歷史上牛逼的皇帝隨隨便便就能挑出七八個。比如說塑造瞭“弘治中興”的明孝宗,還有死訊讓敵國都哭喪的宋仁宗等等。但沒有戰爭光環的照耀,他們的光輝可就比之李世民差的遠瞭。
趕上如今的時代,這既是陳鳴的幸運,也是陳鳴的不幸。
還好就是,臨到老瞭,他還能在戰場上走一遭。
陳鳴是不會擅自插手軍事指揮的,而且說真的,幾十萬火器軍隊的指揮調度,他也真心沒這本事。陳鳴頂多是在小范圍的進攻戰上提點一二。
他已經離開戰場幾十年,在軍隊裡的威望都迅速的下挫中,更疏於指揮。要是上瞭戰場,就自己真把自己當成瞭軍隊的最高指揮,那麼西北前線的幾十萬大軍可就有的苦頭吃瞭。
而除瞭陳鳴是在為明年的禦駕親征做準備,整個南京城裡,卻還有成千上萬的人,死死地盼著大年初一呢。因為新的時代就要來臨瞭
老皇帝去位,新皇帝登基,這可不是如歷史上的宋徽宗宋欽宗父子,也不是劉老漢和劉老三父子,更不是李淵和李二父子,李隆基和李亨父子。陳鳴手中掌握著滔天大權,比之主動退位的趙武靈王更能掌控著國內的軍政大權,如果他願意,陳鳴完全可以如歷史上的乾隆帝一樣把兒子當傀儡招呼。
但陳鳴沒有這樣做。在他決定讓位的消息傳出不久,就又傳出瞭陳鳴要去西北的消息。這一次,禁衛軍一下子動員瞭整整一個師的兵力,當大軍開進到薪疆之後,陳鳴隨行的軍隊當有足足五萬人。
陳鳴這是真正的要去西北打仗。他發出瞭這個聲音,也擺出瞭這股架勢,沒人會懷疑陳鳴在玩虛的。陳鳴對著全天下都發出瞭一個明確無誤的信號,他是真的讓出皇位,也讓出權力瞭。
甚至於連地方諮議局和南京城裡的資政院的權限再擴大事宜,他都沒有參與。後兩者能不能把握住這個機會,那是他們的能耐,陳鳴一概不管。
後宮方面的阻力也沒被陳鳴放在心上,皇後、柳挽雲等等還都活著,六十多歲的年紀,放在21世紀隻能說是剛進入老年,但在現在這個時候裡,她們的年齡已經不小瞭。保不準陳鳴出去溜達一趟,再回來時她們人就沒瞭。
當然,在皇後她們的眼中,這些人更擔心陳鳴是走著出去,躺著回來。雖然他的身體一向很好,但六十五歲的人瞭,在這個年代裡,死翹翹可一點都不意外。
中國皇帝雖然自命天子,被稱呼為萬歲,但長壽者不多,短命者不少,五十歲以下的占一半以上秦始皇以前的不算在內。。
縱覽整個中國歷史,超過八十歲的隻有五位,這當中還包括瞭最長壽的乾隆皇帝,當然,這個時空裡乾隆是沒這樣的福氣瞭。梁武帝蕭衍85歲,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81歲、宋高宗趙構80歲,以及五代吳越武肅王錢鏐,也是八十歲。
超過七十歲的有十位,包括忽必烈、唐玄宗、朱元璋、孫權等。
超過六十歲的是三十八位。陳鳴現在活到瞭65歲,可說是已經邁入中國皇帝壽元譜的前五十位瞭。
如此說來,陳鳴真心是年齡不小瞭。
當然,陳鳴是不認為自己馬上就會死的。出一趟遠門算什麼要知道他是皇帝。皇帝出遠門的風險可是比老百姓出遠門的風險要小的多的。
他坐的是全天下最舒服的馬車,吃的是全天下最頂尖大廚烹飪出的美味佳肴,身邊還有整個帝國水平最最頂尖的醫生大夫,如此情況下他要是還能遇到危險,那隻有大軍全線潰敗瞭,而且他還運氣十分不好的跟前線的軍隊攪合在一塊。
陳鳴對禦駕親征已經生出瞭執念瞭,誰也勸不下他。輩分比他長的,這些年裡已經一個個都離世瞭,就是同輩份裡年紀比他大的,都沒剩下幾個。比如說陳崗,三十三年的時候就死瞭。
整個天下,裡裡外外是沒人能攔得住陳鳴的西北之行瞭。
乾清宮裡,陳鳴看著國安方面遞上來的一本折子,臉上露出瞭無奈的神色。“罷瞭,隨他們去吧。”
人未走茶先涼,這是官場上的慣例。陳鳴從來沒有想過這一慣例,有朝一日竟然會落到他的頭上。看瞭這折子,要說他心裡頭沒有那麼一抹怒氣,那是不可能的。但細細一想,慣例罷瞭。
而什麼是慣例呢那就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陳鳴雖然是皇帝,是一位登基四十載的皇帝,可也逃不脫這個慣例啊。
“人未走,茶先涼,這都是套路啊”
上海國際大酒店,0512房。
陽光透過窗簾,投射在那張紅松木書桌上。桌子上平攤著數頁信箋,一隻墨水瓶中插著一個羽毛筆,陽光照射下的陰影照應在信箋上。坐上還放著一隻皮毛,這是一隻價格不菲的小牛皮皮具,但從外觀上看這隻皮包已經用的有幾個年頭瞭。包裡塞得滿滿當當的,皮包上的那幾件銅筘在陽光下泛著金黃的光芒,與旁邊的那隻鎏金銅鬧鐘交相輝映。
現在是上午七點半,像往常一樣,在結束瞭餐廳裡酒店免費供應的早飯之後,喬治戈登拜倫又匆匆地趕回瞭他下榻的這間客房,並將那幾頁信箋從書桌上拿瞭起來,然後認真地瞭片刻,之後看瞭一眼桌上的鬧鐘,猶豫瞭一下,最終還是決定坐在桌邊,繼續寫著這份還沒有完成的中國日記。
喬治戈登拜倫是兩個月前到達中國的,作為英國統治階級的背叛者,他在英國是待不下去瞭。
拜倫和他的妻子剛剛成婚不到兩年時間,安娜密爾班克小姐是一個見解褊狹的、深為其階級的偽善所囿的人,完全不能理解拜倫的事業和理念。婚後一年,便帶著初生一個多月的女兒回到自己傢中,並拒絕與拜倫同居,從而使得流言紛起。以此為契機,英國統治階級對它的叛逆者拜倫進行瞭最瘋狂的報復,以圖在精神上毀滅這個膽敢在政治上與它為敵的人。
1814年拜倫被迫跑去瞭瑞士,在日內瓦結識瞭英國另一個流亡的詩人雪萊,後者比拜倫小四歲,是一個比拜倫更瘋狂的人。1810年10月進入牛津大學,次年的3月底就被牛津大學開出瞭。因為雪萊刊發瞭論無神論的必然性一文,這完全觸痛瞭整個英國統治階層的神經,1813年後也被迫離開瞭英國。
兩個臭味相同的人在異國他鄉結成瞭密友,然後他們還決定向東方世界進發。
早在拜倫二十歲的時候1808年,他就出國作瞭一趟前往東方的旅行,是為瞭要“看看人類,而不是隻在書本上讀到他們”,還為瞭掃除“一個島民懷著狹隘的偏見守在傢門的有害後果”。隻不過那個東方隻是相比較於英國的東方,那實際上是一次南歐和西亞的遊歷。而這一次,拜倫準備去前往中國。
東西方爆發的這一場戰爭讓中國在歐洲的名聲變得更加響亮,惡名也是名麼。拜倫可是一個革命鬥士,在希臘親身參與瞭當地人的反奧斯曼鬥爭,還是後者當中的領導人之一。
而中國人明確無誤的就是奧斯曼人的最大後臺。
拜倫說服瞭雪萊,可一場突如其來的愛情卻讓雪萊停下瞭腳步。拜倫隻能獨自踏上前往東方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