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欲加之罪何患無辭(2更求月票)

作者:上山打老虎額 字數:3058

過不多時,便見一人進入瞭萬壽廳。

此人竟是個和尚。

這也並不奇怪,不過陳凱之看到那陳一壽的臉色,分明變得不自然起來。

這其實也很好理解,讓僧人來做國使,對於倡導獨尊儒術的大陳來說,實在是一件無法接受的事。

此人光著頭,頜下長須,身披著袈裟,信步到瞭廳中,顧盼自雄,接著朝陳一壽宣瞭佛禮:“見過陳公,貧僧奉大涼天子之命,特來貴國,今日有幸先來拜見陳公,實是有幸。”

陳凱之提筆開始速寫,將這和尚的話一一記錄。

陳一壽很快調整過來,起身作揖道:“請,不知貴使高姓大名。”

和尚淡淡道:“陳公若是不棄,喚貧僧鎮海便是。”

鎮海

這法號倒是別致。

陳一壽請這僧人坐下,鎮海才道:“此次前來,欲將拜訪大陳天子,除此之外,是探望錢盛皇子,不過”

說到這裡,鎮海的面色有些冷下來:“據聞錢盛皇子在洛陽多有浪蕩行徑,貧僧來時,曾見過金山寺的法海禪師一面”他很有深意地看瞭陳一壽一眼,才接著道:“總之,有些事可能需要陳公協助。”

陳一壽不由皺眉道:“協助什麼”

鎮海道:“需請陳公代為稟奏大陳天子,請大陳朝廷交還錢盛皇子。”

陳凱之在旁記錄著,心裡一驚,看來錢盛還是沒瞞住。

其實這可以理解,很多事,隻需要調查一下就很清楚瞭。

“而且據聞,貴國還有一人,是叫陳凱之的。”鎮海道:“竟四處詆毀寺廟,本來他是貴國之人,與我西涼無關,可他勾結我大涼皇子,便萬惡難恕瞭。”

陳一壽的臉色愈發的不好看起來。

儒傢倡導的乃是敬鬼神而遠之,陳凱之說什麼,大陳肯定不會治罪的,可問題在於,這鎮海打著的,卻是勾結大涼皇子的名義,這性質顯然就不同瞭。

“勾結貴國皇子”

“是。我大涼宣教司,已查明瞭陳凱之與皇子錢盛勾結一起,有謀篡我大涼之心,罪惡種種,罄竹難書,所以貧僧希望能夠將此人一並帶回大涼。”

雖這涉及到瞭自己,但陳凱之一一記錄瞭下來,心裡卻忍不住冷笑,還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啊。不過細細想來,自己當初寫的那幅字,由這錢盛送回瞭國中,原是希望這幅提字能夠使他的父皇幡然悔悟,可誰料居然惹來這個麻煩呢

陳一壽則是臉色一冷:“陳凱之乃我大陳狀元及第,為我皇剛剛敕為翰林,何況他還是衍聖公府的學子,貴國當真決心將他索去嗎”

這意思是,陳凱之的身份,怎麼可能讓你們大涼說帶走就帶走,大陳朝廷的臉,還要不要瞭

顯然,鎮海今日有此舉,絕不是貿然而來,似乎早料到會是這個結果,他神色從容道:“他的言行,已惹得天下寺廟怨聲四起,莫說是大涼,便是貴國,亦是抱怨頗多,何況大涼和大陳,歷來和睦,當年北燕侵犯大陳,我大涼亦是曾出兵協助,莫非陳公已經不顧兩國邦交瞭嗎”

當年北燕侵犯大陳,西涼也確實派兵助戰,不過這並非是西涼人好心,事實上,當時南越、南楚都曾派兵協助,其本質並非是因為邦交,而是害怕北燕侵吞瞭大陳,而導致北燕一傢獨大,行那秦始皇一吞七國之事而已。

可現在鎮海提出來,依舊還是頗為殺傷力的。

陳一壽搖搖頭道:“此事,非老夫可以做主,不過老夫奉勸貴使一句,我大陳風氣不比大涼,此事,宮中是絕不會同意的,便是老夫,也絕不能容忍。”

鎮海濃眉一挑,道:“難道有人想要謀篡吾國天子之位,大陳也可以包庇嗎”

談話到這裡,似乎到瞭僵局。

還不等陳一壽反駁些什麼,鎮海便又道:“若是在西涼,有人收容大陳的反賊,放縱他們陰私圖謀,大陳會采取什麼措施呢貧僧所代表的,乃是吾國天子與國師之意,若是貴國對此不予協助,隻怕於兩國邦交有礙。大陳與大涼,歷來相安無事,還望陳公深思。”

這話裡的意思,倒是有幾許要挾得意味。陳一壽卻不理,開玩笑,他可是內閣學士,這麼多讀書人眼裡的陳公,雖說他和陳凱之沒有任何的關系,甚至懶得管陳凱之是死是活,可讓他作勢交出一個衍聖公府的學子,給大涼治罪,還是以褻瀆神佛的名義,隻怕他也沒臉繼續在此混下去瞭。

鎮海看陳一壽久久不說話,便明白瞭幾分,不免有些惱怒,卻還是一笑道:“既如此,貧僧知道陳公的心意瞭。此事,貧僧會另想辦法,陳公,告辭。”

說罷,他直接長身而起。

此時,陳一壽不禁道:“國書之事,貴使不談瞭嗎”

這鎮海笑瞭笑道:“眼下,還不是談下去的時機。”

朝陳一壽行瞭個禮,宣瞭一聲佛號,鎮海便告辭而去。

等他走瞭,陳一壽的臉色便完全冷瞭下來,想瞭想,又伏案:“下條子。”

有書吏忙預備瞭簡牘,提筆記錄。

陳凱之在角落,也是飛快地下筆狂書。

大涼的那個國師,還真是有仇報仇啊,話又說回來,這大涼的使臣,現在非要索要自己不可,朝廷想必是不會同意的吧,可是這也說不準,畢竟這關系到兩國邦交的大事。

事情似乎比他之前所想象的更要復雜一些瞭,陳凱之在心裡亂七八糟的想著,倒是一點也不後悔自己在金山寺的行為,隻是恪盡職守的繼續作著記錄。

此時,隻聽陳一壽慢悠悠地道:“責令關中大都督加強關內的防禁,尤其要提防西北的大涼鎮東軍,各地的烽火臺,都要日夜派人值守,不可懈怠。再令鴻臚寺要極盡善待北燕、南楚、西蜀、南越諸國使節,這一段日子,若是遇到瞭紛爭,要盡量忍讓一些,北燕那邊現在與倭人作戰,大陳要表現出一些善意,資助一些錢糧。”

他說罷,便靠在瞭椅上,似乎是在私咐什麼,惱怒道:“那個陳凱之,現在在何處,他是吃飽瞭撐著沒事做嗎”

這時,陳凱之的筆一頓,臉色古怪起來。

哎呀,很尷尬啊,這一句要不要記錄呢

罷瞭,不記錄瞭

他站瞭起來,對著陳一壽訕訕道:“下官,正是陳凱之。”

陳一壽倒是給他嚇瞭一跳,在他看來,方才進來的隻是幾個備詢和記錄的翰林,哪裡知道,剛剛給他制造麻煩的陳凱之,還真在這裡。

隻愣瞭一下,陳一壽便冷起瞭臉,看瞭陳凱之一眼:“噢。”

然後低頭,不理會瞭。

想來,他也挺尷尬的,本來是在人後罵一句,誰料是當面破口罵,偏偏以他的價值觀,其實又發現,這陳凱之也沒什麼好苛責的,讀書人嘲笑和尚的多瞭去瞭,大陳對此,都沒有因此而責罰的道理。

陳凱之尷尬地又坐回椅上,陳一壽則繼續不吱聲地垂頭擬著奏疏,陳凱之也樂得清閑,索性在這裡發呆。

好不容易捱到傍晚時分,陳一壽擱瞭筆,才起身道:“下值吧。”

陳凱之和梁侍讀等人如蒙大赦,便忙起身朝陳一壽行瞭個禮,預備離開。

陳一壽這時才又將目光落到陳凱之得身上,輕描淡寫地道:“陳翰林,你是如何招惹這些人的”

陳凱之尷尬道:“下官提瞭個字。”

陳一壽似乎覺得很棘手,這傢夥惹來瞭大麻煩,他總的知道是怎麼惹得吧:“嗯”

陳凱之隻好道:“作事奸邪任爾焚香無益,居心正直見佛不拜何妨。”

陳一壽呆瞭呆,這才知道為何人傢惱怒瞭,這簡直就是砸人飯碗啊。

他不禁有些氣惱地道:“好好讀書,非要誹謗神佛做什麼”

陳凱之便道:“可是下官沒有誹謗神佛啊,下官明明隻是誹謗和尚。”

這倒是有道理的,陳凱之的這一句,隻是讓人別沒事拜佛而已,正因為佛正直,所以才保佑正直的人,和此人拜不拜佛沒關系,這反而更是鼓勵人多做善事,少去寺廟。

陳一壽其實也隻是隨口一說罷瞭,因為此事極有可能給朝廷惹來麻煩,而作為內閣大學士,他自覺的接下來會有許多要操心的事,心裡不免有些怨氣,所以才會隨口呵斥,誰曉得這個小翰林居然還敢頂嘴瞭。

陳一壽啞口無言,心裡卻依舊因為此事而心煩意躁,便不耐煩地揮揮手道:“下值吧。”

陳凱之作揖告辭,卷瞭今日的記錄出瞭內閣,回到瞭待詔房,他還需將今日的記錄整理一番,這種重要的文牘,是要進行存檔的,將來說不準,宮中或者內閣都需要調用,甚至百年之後,文史館的史官也需抽調這些,修書立傳。

徹底整理歸檔之後,陳凱之才出宮去,隻見天色已經很昏暗瞭,可想到那該死的西涼國使,陳凱之心裡不禁有些厭煩,這些人肯定不會善罷甘休的。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