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笑瞭笑,凝視著陳凱之道:“這並不是因為我在你面前轉瞭性子,而是因為”方文笑得有點滲人:“而是因為,老夫很看好你。”
這話聽著,怎麼很容易引起歧義呢
陳凱之心裡惡寒,便哈哈一笑,掩飾過去:“再會瞭。”
他匆匆騎瞭自己的馬,轉身而去。
陳凱之回瞭飛魚峰,次日一早,卻突然有人來。
到瞭歲末,似乎登門的人不少,不過這一次,來的卻是張忠。
張忠手持的,乃是學旨,他身體看起來很羸弱,此次依舊來頒學旨,沿途上耽擱瞭不少,陳凱之將他迎上山,張忠已是氣喘籲籲,臉色顯得有點發白,幾乎要死瞭一般,如拉風箱一般的喘著粗氣道:“陳凱之,接學旨。”
陳凱之是他的救命恩人,自然而然,也就在他面前沒什麼客氣,張忠打開瞭學旨,宣讀之後。
陳凱之方才知道,那被吾才師叔所拒絕的學候,竟是落在瞭他的身上。
陳凱之不免心裡五味雜陳,三十萬兩銀子丟瞭出去,吾才師叔的錢,作為師侄的,理論而言,似乎也可將其視為自己的錢吧,嗯好像沒有繼承權,可不管如何,自己心裡總還是有點主人翁精神的,現在
陳凱之總算是松瞭口氣,至少肥水沒有流入外人田。
陳凱之憋紅著臉,本想拒絕的,至少學一下吾才師叔,隻是他汗顏,自己終究臉皮還不夠厚啊。
這句話終究沒有出口,卻是將學旨接瞭下來。
張忠終於緩過勁來瞭,笑吟吟地道:“陳學候,恭喜。”
陳凱之卻道:“聖公的身子可好”
張忠立即道;“多虧瞭你的藥,而今已經大好瞭,聖公命我,特來感謝。”
隻怕感謝談不上吧,多半是張忠在此借題發揮。
陳凱之笑瞭笑道:“我看你身子不好,這一路跋涉,多有勞累,不妨在此休息休息。”
隨即,陳凱之便命人給張忠安排瞭臥房,讓他暫時歇下。
而後他才下瞭山,因為張忠的耽擱,天色已經不早瞭,他匆匆的趕到瞭待詔房,這新任的侍讀見他來遲,也沒有多說什麼,而是道:“速速入宮待詔去。”
陳凱之點頭,急匆匆的自崇文門入宮,回到闊別已經的宮中待詔房,有一種重見天日的感覺。
他坐下後,過不多時,便有個宦官來道:“太後與內閣諸公議政,請人去筆錄。”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個個躍躍欲試的樣子。
翰林相當於秘書,這翰林院待詔房,本質就是宮中的秘書處,有人給皇帝講學,需要有人記錄,宮中有什麼政務活動,也需有待詔翰林參加,一方面是記錄存檔,將來修寫實錄時,需要借用這些資料,另一方面,待詔翰林的職責是隨時備詢,也即是說,若是太後想不起什麼事,或者需要問一些問題,待詔翰林必須做到對答如流。
正因為如此,翰林必須要求做到知識淵博,而且對於往來的公文、聖旨,大抵心裡要有印象,否則若是答不上來,就是失職瞭。
因此,但凡是這種活動,都是一些老翰林負責的,他們對京裡的事都瞭如指掌,對政務也精通,甚至是各州、各府的任免,也都牢記在心,所以一個老侍講,已是預備起身要動身瞭。
可那宦官卻又道:“不過娘娘有吩咐,問翰林修撰陳凱之是否在當值,若是在,請他速去。”
那老侍講面色一呆,有些尷尬,陳凱之就更加尷尬瞭,前些日子,雖是向太後表明瞭心跡,可木秀於林,有時候很危險的呀,太後這般厚愛,這不免讓自己得罪人瞭啊。
陳凱之便笑吟吟地道:“也好,劉侍講身子不好,下官便代他去。”
他故意這麼一說,算是留瞭那位老侍講的體面,接著才動身,隨這小宦官一路至文樓。
文樓看上去不起眼,卻是中樞機要之地,作為待詔翰林,卻需謹防出什麼差錯,陳凱之大抵知道宮中的規矩,躡手躡腳地提著筆墨到瞭文樓。
這顯然是一次小范圍的會議,太後還沒有到,可其他人卻都到齊瞭,除瞭觀政的幾個王爺,趙王、梁王還有北海郡王三人,接著便是幾個內閣大學士,還有幾個尚書瞭,翰林吳大學士也參加瞭。
陳凱之心裡謹慎,這顯然不是廷議,廷議參加的人雖然多,文武百官俱都參加,可越是那樣的廷議,就越是討論不出什麼結果來,恰恰是這種小圈子關起門來議論,才決定瞭大陳的大政方針。
陳凱之落座,盡力的使人不註意到自己。
陳正道的眼睛卻是撇瞭陳凱之一眼,這陳凱之雖是被方先生稱之為貴人,可陳正道心裡依舊是極不喜這個傢夥,現在看他姍姍來遲,便忍不住笑呵呵地道:“今日倒是很有趣,我等來得最早,反而要等一個修撰。”
他這不經意的話,看似無心,卻是讓這文樓裡的人都沉默瞭片刻。
吳學士是最為尷尬的,他是翰林大學士,這北海郡王的話裡頭,頗有幾分指責他管教無方的意思。
於是吳學士忙道:“陳修撰乃是新翰林,第一次來此待詔,隻怕多有生疏,還請殿下見諒。”
他算是給陳凱之頂瞭雷。
可陳凱之一聽,心裡卻想,壞事瞭,陳正道這個人的性子,歷來是乖張得很,跟他以前也有過私怨,太後讓他觀政的本意,是離間宗室,可這傢夥見人就咬啊,這倒還罷瞭,最可怕的卻是,若他指責兩句,隻要不搭理他,事情也就過去瞭,這傢夥的脾氣是一陣陣的,偏偏吳學士下意識的對自己的下屬進行袒護,這便容易挑起他的火氣瞭。
隻見陳正道果真不依不饒地繼續道:“即便是初來乍到,那也不可如此,這朝廷,難道一點規矩都沒有瞭嗎即便是本王入朝觀政,尚且每日早起,不敢有分毫的差池,怎麼一個修撰就可以如此瞭呢”
到瞭這個份上,陳凱之知道自己不得不出來解釋瞭。
坐在這裡的人,都是大陳朝至關重要的人物,每一個人都是獨當一面,所以即便有人愛護陳凱之,可此時,也不便說什麼。
陳凱之便道:“下官來遲,實在萬死,下官不敢解釋,不過也請郡王殿下恕罪,下官再不敢瞭。”
他直接認錯,不過他這一句下官不敢解釋,卻很抓人心,陳正道瞇著眼,嘲諷地勾起一笑,道:“你還想解釋這倒是奇瞭,本王倒是很想聽聽看,你陳凱之如何的解釋,來,你來告訴本王,是出瞭什麼事,比入值宮中還要要緊的啊”
眾人都看向陳凱之,這件事,陳凱之錯瞭就是錯瞭。
宮中的事,理論上而言,便是天上下瞭刀子,都不能怠慢的,所謂事有輕重緩急,這陳凱之還是太年輕瞭,辦事不牢靠啊。
便連那對陳凱之素來多有偏袒的陳一壽,也是忍不住地瞪瞭陳凱之一眼,錯瞭就乖乖的認錯,認錯便認錯吧,偏偏要在話裡埋釘子。
陳凱之很是淡定,則是徐徐道:“是這樣的,今日一早,有故友來訪。”
“什麼朋友這樣重要”陳正道很不客氣。
陳凱之便道:“這朋友,倒也沒什麼打緊,不過他來辦的事,卻是讓下官不得不耽擱。”
“好,那你來說說,辦的什麼事,且要看看,這事兒莫非比天還大”陳正道似笑非笑地看著陳凱之,眼中全是輕蔑之色。
許多人便在心裡暗暗的搖頭,都覺得陳凱之這一次明明錯瞭,還非要解釋,太年輕瞭啊,人太年輕,便不曉得輕重瞭。
連方才為陳凱之頂雷的吳學士,臉色也不好看起來瞭,認錯就好瞭,何必說這麼多話這種事,越說越錯,人傢是入朝觀政的郡王,想要找你的毛病,還不是輕而易舉的
陳凱之則是慢悠悠地道:“這個說來慚愧,也不知為何,這聖公對下官多有錯愛,竟是下瞭學旨讓下官的這位朋友送瞭學旨來代為轉達,是以,才耽擱瞭。”
“”
衍聖公府。
聖公錯愛。
學旨。
眾人的腦子裡捉住瞭這幾個重要的字眼,俱都看著陳凱之,一時無言。
陳正道瞪大眼睛,下意識地問道:“學旨,什麼學旨”
陳凱之恭恭敬敬地道:“下官慚愧,不過是賜封下官學候的學旨罷瞭。”
學候
此時,陳正道的臉色一下子的鐵青下來,尷尬得厲害。
是很尷尬啊。
學候這學候可不是學子,衍聖公府賜封的每一個學候,可都是名噪一時的人物,他們不隻是要有才學,還需有足夠的傢世,道德上也需無可挑剔。
上一次,衍聖公府要賜方先生為學候,這已是讓人震驚瞭,因為誰也不知道方先生的底細,可這一賜封,大傢便曉得,方先生一定不是一個一般人。結果,方先生卻將這學旨拒絕瞭。
而現在這陳凱之,何德何能,竟得以賜瞭學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