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六章:滅頂之災(5更求月票)

作者:上山打老虎額 字數:3045

太後一聲令下,一個宦官便連忙取瞭一份份奏疏念起來。

“上元七年,晉城前鋒校尉劉壁率部於晉城西郊屯田,開墾軍田十九萬畝,上諭嘉獎。”

“上元八年春,晉城人劉濤,聚眾千人,藏於深山,詐稱大漢宗室,自封大漢天子,前鋒校尉劉壁率部進剿,三日即克,獻劉濤首級,上悅,嘉獎,賜金千斤。”

“上元十年末,晉城現胡人行蹤,晉城前鋒校尉劉壁,率輕騎三十六人,乃深入北境,越過北燕國府縣,深入大漠,刺探而歸,斬胡人三十九,獲首級三十二,得悉胡人內亂,上聞,大悅”

“上元十五年北燕國使節途經晉城,夾藏違禁貨物,前鋒校尉劉壁查之,當即奏報”

“且慢”太後聽到這裡,臉色更冷,緊緊地咬著牙齒。

不得不說,這個劉壁,不是一個普通人,他屢立戰功,果然是虎父無犬子,前頭的戰功自然不必提,隻是這一個奏報,卻令慕太後愈發覺得不簡單。

她的眼眸微微一瞇,很是認真地看著眾人道:“他得知之後,第一時間上奏瞭朝廷”

“是。”陳一壽記得這檔子事:“當時,臣恰好是在禮部任尚書,對此事頗有印象,北燕的使節,夾藏瞭違禁的物品,按律一經察覺,要立即收繳,而後將人驅逐,甚至朝廷有言在先,凡是繳獲禁物,俱都是大功一件,可當時的劉壁沒有做,而是讓人悄悄的盯梢,另一面,急奏到瞭禮部,臣覺得事關重大,所以見瞭先帝,先帝當時還誇這個劉壁做事穩妥。”

而此時,許多人已經倒吸瞭一口涼氣。

“是啊,這麼穩妥的人,怎麼會突然做這樣的事。”

想想看,一場大功勞就在眼前,隻要他劉壁一聲令下,將人拿住,取出瞭禁物,這便是一樁功勞,可是他抵住瞭誘惑,認為牽涉到瞭大陳與北燕的邦交,竟是生生的咽下瞭貪念,一面將人悄悄控制住,一面飛報朝廷,單憑這個,這個人絕不可能是個一時沖動的人啊。

一個絕無可能沖動的人,一個征戰沙場的少將軍,會做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明知晉城軍永遠不可能勝利,必定是自取滅亡的事嗎

不會

永遠不可能的,沒有人會冒險,除非這個人是傻子,不然沒有人會拿著自己的性命開玩笑的,可是晉城軍卻是這麼做瞭,而這才是最恐怖的。

現在他兵變瞭,那他的後路究竟是什麼

可眾人都想不通,這劉璧的後路是什麼,他那麼一個沉穩的人,老辣的人,怎麼會突然這麼魯莽,這不是他的作風。

眾人正思索著原來,猛地,那梁王突然大叫起來:“娘娘,太皇太後不是自甘泉宮來洛陽嗎趙王也已去接駕瞭,這一路途徑的是澠池一線,正好與晉城相去不遠”

“”

整個文樓,瞬間像是炸開瞭一般,嗡嗡的響瞭起來,眾人紛紛著急地討論起來。

“晉城軍若是沖著太皇太後去的,那麼”

“而且裡頭不僅僅是有太皇太後,還有趙王”

一時眾人不敢想象下去,姚文治直接打瞭個冷顫,梁王這無論是有意還是無心的話,似乎都揭曉瞭答案。

太皇太後

晉城距離澠池一帶,隻隔瞭一條黃河,他們兵變,周圍的州府,需要有一個緩沖的時間,就比如,現在朝廷接到的奏報,是一兩天前的消息。

自然,這劉壁做不到將整個晉城軍全部送過河,可若是,他帶著兩三千精兵,在所有人還沒有意識到晉城軍謀反的功夫,從而征發瞭船隻渡河呢

他什麼時候不叛亂,偏偏等到這個時候叛亂,所有人還以為,這肯定和那封他父親的奏疏有關。

可事實上,錯瞭,大錯特錯。

他在等一個時機,而現在,時機成熟瞭。

他的目的,是要挾持太皇太後,而且在太皇太後的身邊,更有不少的太妃,以及不少甘泉宮陪駕的貴人,自不必說,還有接駕的趙王。

這裡頭的任何一個,隻要被他生擒瞭去,對於大陳朝廷而言,都是滅頂之災。

而到瞭那時候,他就有瞭和朝廷談條件的資格,朝廷即便不和他接觸,也絕不敢輕易派出大軍圍剿,因為沒有任何人敢下這個命令,誰敢將太皇太後的性命置於不顧

而這足夠讓劉壁爭取時間瞭,晉城的附近有胡人,有北燕人,他完全可以以托待變,甚至,即便他自立為王,又有何不可

天哪

這一細細想來,簡直恐怖的要命,這個劉壁真是狼子野心,居然註意打到太皇太後身上去瞭。

而且這心思縝密的讓人都猜不透,更讓人措所不及,即便現在帶兵前往,也是救不瞭太皇太後他們。

這劉壁,果然是不簡單啊,他一直都在等這個機會吧,一個可以全勝的機會。

而現在這個機會就來瞭。

太皇太後那邊

她一路西來,所帶的護衛,至多也不過數百而已,再加上去迎駕的勇士營,滿打滿算也不過千餘人。

而這千餘人,怎麼可以和晉城軍的精兵相比

甚至,晉城軍的人數,可能還是護衛的數倍。

不隻如此,天下承平,也正因為如此,誰也不會想到,會發生這樣的意外,一個在明,一個在暗,劉壁突然襲擊,誰能擋得住

劉壁此人,久經戰陣,他既然謀反得當,一定是志在必得,現在隻怕這個時候,在急報送到瞭洛陽的時候,一場突襲,就已開始瞭吧。

姚文治的臉色大變,驚恐地大叫起來:“不好,立即立即派出軍馬還有,調遣函谷關的駐軍,立即救駕,否則來不及來不及”

“已經來不及瞭。”陳一壽嘆瞭口氣,雖然函谷關距離澠池,不過是七八十裡的路,可這樣的突襲,也不過是瞬息的事,等朝廷的快馬到瞭函谷關,函谷關召集兵馬出擊,趕到瞭澠池的時候,一切,怕早已是晚瞭。

那劉壁根本就是處心積慮,他一直都在等這個機會,而這個機會出現,他定是一面親自帶兵連夜預備渡河,另一面,則讓自己心腹在晉城發動變亂,從一開始,他的目的不是自立,自立不過是他的手段罷瞭,真正的目標,是澠池。

此人當真是深謀遠慮,甚是可怕。

有人忍不住怒道:“那劉政,真是誤瞭朝廷啊。”

是啊,朝廷對他如此厚恩,他呢,傢事不寧,使自己的兒子生瞭叛心,從而引發瞭一場,動搖社稷的變亂。

趙王若是被拿住,這對帝黨而言,固然是滅頂之災,可沒瞭趙王,宗室的利益依舊還在,這些人在危機之下,極有可能反撲。

太皇太後呢太皇太後地位崇高,倘若被人劫瞭去,這是何其可怕的事,那麼,是誰的責任

而此時,慕太後幾乎已要昏厥過去,所有人擔心的是太皇太後,是趙王,可這個時候,慕太後心裡,唯一心心念念的,隻有陳凱之。

因為她悲哀地意識到,太皇太後和趙王尚且能活,因為他們是重要的人質,是那劉壁最重要的護身符,可他是突襲,不可能押著一幹宮娥和俘虜回去晉城,那麼其他人就都是累贅瞭,而對付累贅的唯一辦法,就是殺戮。

她深信劉壁這樣的人,是不會手下容情的,他一定會殺戮,因為他必須顯露出他的決心,用殺戮來告訴朝廷,他絕不是開玩笑的,他已是窮途末路,什麼事都敢做,唯有如此,他才能使朝廷深信,若是朝廷有任何的輕舉妄動,他都會毫不猶豫的對太皇太後和趙王下手

就如那些綁架瞭重要人質的匪徒,為瞭防止被人誤判他們沒有殺戮重要人質的決心,他們往往會殺一些無關緊要的人,來警示所有人,他們無所畏懼

想到這些,慕太後覺得天旋地轉,猶如整個世界都塌瞭,呼吸逐漸的越加難受起來,眼眶竟已是紅瞭起來,心也是疼得要命。

如此陳凱之必死。

最諷刺的是,陳凱之竟是自己親自派去澠池的,這等於是是她殺死瞭自己的兒子啊。

她對自己不禁恨瞭起來,怎麼做出這麼愚蠢的事情,將自己的兒子往死神推去。

想到這一切,她的腦袋嗡嗡作響,下一刻,她扶著額頭,生生的歪下,整個人面色蒼白無血,身子竟是瑟瑟發抖起來。

身旁的宦官一見,還以為太後是心念著太皇太後的安危,這才昏厥,連忙一把將太後扶住,一面大喊道:“禦醫,禦醫”

文樓大亂瞭。

每一個人都心亂如麻,梁王已是心憂如焚,掛念著趙王,而內閣大學士們,則是擔心此事帶來的影響,這可能要動搖社稷啊。

這是要完瞭嘛

而唯一患得患失的人,卻是北海郡王,陳正道暈乎乎的看著這一切。

他猛地想到瞭方先生的話,方先生說自己將來可能就是天子,而如今,國本動搖,大變徒生,這這不就正是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