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殿。
陳凱之的心情已經漸漸的平復瞭下來。
顯然,叛軍即將來襲的消息,已使不少人顯得不安起來。
其中有人忍不住上前,道:“陛下,臣有事要奏。”
陳凱之看瞭此人一眼,對此人頗有幾分印象,心知他乃左都禦史劉璜。
這劉璜露出瞭憂心忡忡之色,隨即道:“陛下,有些話,臣身為禦史,早就該上言瞭,今日才進言,實是臣的疏失”
說罷,他拜倒在地,誠惶誠恐之狀。
陳凱之凝視著他,笑瞭笑:“愛卿但說無妨。”在說話的功夫,陳凱之側目看瞭那楊正一眼。
劉璜憂心忡忡的道:“陛下正在盛年,且龍體康健,自登基之後,我大陳朝廷,可謂是氣象一新,中興之兆,已是隱見;隻是陛下治國,未免過急,且不說濟北,單說裁撤舊有的府兵、京營,淘汰老弱,裁撤冗員,本也令人歡欣鼓舞,可是陛下太急瞭,臣為禦史,專司捕風捉影,為陛下分憂;自宮中傳出裁撤冗員和淘汰老弱的消息以來,據臣所知,這京中的京營,甚至是禁衛營中,諸將多有不滿,甚至滿腹牢騷者,亦是不勝枚舉。”
劉璜說罷,看瞭楊正一眼,露出怒容:“這楊正,算是什麼東西,不過是一個海賊而已,他真能長袖善舞,有今日這樣的底氣,這些底氣,所為何來所謂蒼蠅不叮無縫蛋,正是因為陛下的想要裁撤老弱,淘汰冗員的緣故啊,他不過是借瞭這一股東風,這才自以為能。而如今,事急矣,這宮中,不過是千餘勇士營新軍,而叛賊多少,還未可知,可以臣愚見,隻怕叛賊並不在少數,為何隻是因為平日裡,許多將官們的怨氣本就一直在積壓,許多武官,本就依附在軍中為生,腐朽者有之,貪婪且貪墨克扣軍餉者有之;昏聵無能者,更有之,陛下所思所想,臣等怎麼會不明白,陛下欲提倡編練新軍,自是因為諸多武官,人浮於事,不堪為用的緣故。這一點,陛下心裡明白,這廟堂諸公,又何嘗不明白呢”
頓瞭一頓,劉璜正色道:“可是,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天下的積弊,不是一朝一夕的積累;而陛下想要掃清這些灰塵,也不可一朝一夕完成,從前歷代先帝,也並非沒有看到其中的積弊,隻是因為,這等事,牽一發而動全身,一旦要在軍中進行新政,豈不是抽取掉瞭我大陳的基石。”
“現在,就是如此,將官們已是不安,這才為楊氏所趁,此時事情緊急,宮中幾無力量防守,而叛軍轉眼便可聚集,請陛下在此時,暫時廢除軍中新政,下旨令將官們各司其職,向他們承諾,絕不裁撤冗員之意,唯有如此,才可穩住軍心,與此同時,再徹底將楊氏海賊同黨,一網打盡。若是再遲遲不下旨臣恐大變在即,還請陛下明察秋毫,早做決斷。”
這劉璜所奏之事,卻是觸動瞭所有人的心事。
不錯,說穿瞭,這楊正到瞭現在還不見棺材不落淚,是因為什麼還不是因為,他仗著叛軍們勢必會集結起來嗎,到時殺入瞭宮中,大不瞭,便和陳凱之同歸於盡。
可一旦,事情到瞭這個地步,那麼大陳的江山社稷,也就徹底的完瞭。
眼下唯一的辦法,就是穩住軍心,想要穩住軍心,隻能妥協,廢除掉軍中的新政,向京中諸營的將官們做出保證,這雖是亡羊補牢,卻比坐以待斃要強得多。
所以,那些將軍們,從前喝兵血,吃空餉也好;所以他們平日裡根本不思操練也罷;甚至他們從前無論怎樣的混賬,如何的葬送瞭大陳百萬軍馬的銳氣,可眼下,唯一要做的,就是妥協,隻有妥協,才可以將叛亂的烈度降到最低。
也隻有妥協,做出保證,才可使得那些意志不堅定的叛軍按兵不動,無論如何,今日一定要度過這個難關,唯一的辦法,隻能是妥協。
否則一旦有人起事,勢必有大量不滿的官兵附從,到瞭那時,便是四面楚歌,死無葬身之地瞭。
劉璜的話,不是沒有道理,他本是左都禦史,平日裡,陳凱之對他有些印象,此人還算是一個剛正的人。
而他的建議則是,陳凱之的動作太急躁瞭,以至於觸動到瞭許多將軍的根本利益,要知道,天下承平已久,以軍功而得以升遷的人已是鳳毛麟角,而絕大多數的武官,都是靠著恩蔭而來,這些人,本就是高不成低不就,一旦裁撤瞭他們,他們靠什麼為生,他們自然不滿,自然心懷怨恨。
陳凱之凝視著劉璜,隨即道:“諸卿呢,諸卿也是這樣想的嗎”
陳一壽苦笑一聲,也徐步而出:“老臣以為,劉璜所言,實是無奈;可事到如今,陛下當以安天下為第一要務,其他的事,都可暫時擱至一邊,所以,老臣以為,陛下當從善如流。”
許多大臣紛紛沾瞭出來:“臣等附議。”
“陛下,臣也以為,當下應以穩定軍心為重。”
那楊正冷眼看著眾臣,心裡覺得好笑,看來,這殿中的君臣們,都已是怕瞭。
雖然事情敗露,而且現在的楊正,已經到瞭極危險的地步,可此刻,他卻毫無畏懼之心,在他看來,陳凱之固然可以在這殿中除掉自己,可他也深信,當叛軍殺入宮中時,陳凱之的大禍,也就臨頭瞭。
陳凱之頷首:“朕知諸卿都是好意,劉卿傢所言,更是極有道理。不過朕卻有一個疑問。”
陳凱之嘆瞭口氣:“朕自登基以來,許多事,確實太急瞭,誰曾想到,竟會料到,引發如此巨大的反彈,更讓這楊正,有瞭可趁之機。隻不過,朕有一個疑問,倘若朕在此時,下詔服軟,那些圖謀叛亂的軍馬,當真會半途而廢嗎”
“”
一下子,滿殿都是鴉雀無聲。
似乎沒有人可以回答陳凱之。
陳凱之昂首,厲聲道:“有沒有人可以回答朕有沒有可以告訴朕,叛軍會因為朕的一道詔書,而受感化;又有沒有人可以告訴,朕下瞭這道旨意,便可以換來太平的安定”
“”
依舊沒有人敢回答。
事實上,大傢雖認為,這時候亡羊補牢,雖可以將危害降到最低,可現在,叛賊們多半已經開始行動瞭,這時候服軟,到底有沒有效,又能有幾分效果,都是未知之數。
陳凱之突的大笑。
他這一笑,卻令人錯愕,更多人顯得不安,許多人抬頭看向陳凱之,卻見陳凱之厲聲道:“朕為何要新政,朕為何要裁撤這些冗員,為何要重新編練新軍,你們到現在,還不明白嗎朕這樣做,為的,就是避免今日這樣的情況,就是為瞭避免,一個將軍在平時,可以克扣軍餉,可以肆無忌憚的虛報人頭,可以殺良冒功;也是為瞭避免,一群武官心裡生出瞭不滿,便可帶著一群渾渾噩噩的士卒叛亂,一人造反,千千萬萬人附從。”
“為瞭避免這些情況,朕非要除弊不可,所以要淘汰冗員,要裁撤老弱,要締造新軍,朕要使我大陳的軍馬,煥然一新,再不是幾個武官,便可鼓動著士卒們謀反,也不再是,這些碩鼠之輩,腐蝕我大陳的精兵。”
“所以”陳凱之聲若洪鐘:“今日發生這樣的事,恰恰的證明,朕做的是對的,也恰恰證明,這大陳已到瞭非改不可之時,否則,今日即便除掉瞭一個楊正,明日,就會有朱正、劉正,隻憑著陰謀,憑著煽動怨氣,便可以帶兵殺入宮中來,他們甚至,隻需矯詔,就敢令他們的士卒,去弒殺他們的天子。”
陳凱之正色道:“朕絕不會下旨,安撫叛黨,也絕不會向他們妥協服軟,對待叛賊,朕有朕的辦法,這個辦法很簡單,殺”
眾人心裡一涼,雖然他們俱都知道,陳凱之所說的,不是沒有道理,今日妥協,隻是在助長叛賊而已,可大多數大臣,畢竟沒有壯士斷腕的魄力,可現在火燒眉毛瞭啊,真要硬拼,又拿什麼拼
“可是”劉璜臉色驟變,痛心疾首的道:“可是陛下倘若叛軍殺入瞭宮中”
陳凱之手撐著案牘,他眼眸裡忽明忽暗,良久之後,他笑瞭:“朕當年靠的是馬上得的天下,自也可以靠馬上安的天下,叛軍若來,既然別無出路,那麼便迎頭痛擊。來人”
他大吼一聲。
外頭,那在殿外守候的許傑已是箭步入殿:“卑下在。”
陳凱之目中掠過瞭冷意,他突的站直瞭身體,緊瞭緊身上的冕服,卻一下子,顯得出奇的平靜起來:“放棄宮中諸門,收縮所有勇士營,以正德殿為中心,結陣自守,還有,請母後來正德殿,朕要親自陪在母後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