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太子與雍王(二)

作者:賤宗首席弟子 字數:3089

按照大魏祖制規定,太子即儲君,身份地位要高過其餘皇子,更何況這位太子弘禮還是長皇子,因此此時在宮內回廊遇到,無論是雍王弘譽還是趙弘潤,都必須主動上前行禮,否則便是失儀的過失。

別以為失儀過失微不足道,事實上此事可大可小,要是趙弘潤犯下這個過失,並且太子弘禮也看他不爽的話,後者可以直接奏呈天子,叫趙弘潤重新回到宮內的禮官那裡學宮廷禮范。

這就是規矩內的陷害,俗稱穿小鞋。

“皇弟弘譽弘潤,拜見太子殿下”

趙弘潤與雍王弘譽上前向太子弘禮躬身行瞭一記大拜之禮。

看得出來,作為皇帝爭奪的競爭對手,東宮太子弘禮與雍王弘譽之間的關系似乎已僵到瞭極限。雖然從雍王這邊倒是看不出什麼,但是太子看待雍王的眼神,明顯帶著幾分冷淡。

“二弟,自上回父皇在文德殿召集我等兄弟,至今也有兩個多月吧二弟在府上做什麼呀”

“也沒什麼。”雍王弘譽笑著回道:“平日裡皇弟也就是讀讀經文,練一練弓矢皇弟可是尋思著要在今年的秋狩中大展身手呢。”

“哦”太子弘禮臉上露出幾分奇詭的笑容,淡淡說道:“可本宮怎麼聽說,你最近跑戶部跑得挺勤啊。”

此話一出,氣氛頓時就變僵瞭,連帶著趙弘潤都忍不住瞧瞭一眼雍王弘譽。

二皇兄的目標是戶部麼

對此趙弘潤並不覺得意外。

畢竟尚書省六部官署中,吏部曾經的地位最為超然,掌握著大魏官員的舉薦、委任、升遷、貶黜等大權,儼然是六部之首。

而繼吏部之後,便屬戶部這個官署最為緊要,畢竟戶部掌管著整個大魏的錢糧收支,有時候很多府衙官署都得看戶部官員的臉色。

因此倒也不奇怪有心問鼎九五的雍王弘譽會想方設法地在戶部動腦筋。

“呵呵呵。”

一陣短暫的冷寂過後,雍王弘譽的幾聲輕笑打破瞭僵局:“太子誤會瞭那不是去年地方上的賦稅已經上呈到戶部瞭嘛,皇弟也是聽說這些日子戶部的那些大人們忙得不可開交,心中想著皇弟是否能幫上些什麼,因此就過去瞅瞭瞅終歸大魏乃我姬氏趙姓一族的祖宗基業,弘譽身為皇子,理當獻一份綿薄之力。”

明明是一套冠冕堂皇的開脫之詞,但奇怪地是從雍王弘譽的嘴裡說出來,卻不乏幾分可信度。

至少太子弘禮抓不到什麼把柄,隻好怏怏地說瞭句:“即便如此,你出入戶部也是名不正言不順日後少去戶部吧,免得朝中大人們參你僭越之過。”

雍王弘譽聞言笑著說道:“是。太子的教導,皇弟銘記於心。”

這時,太子弘禮才將目光投向趙弘潤。

看得出來,這位太子殿下對趙弘潤是有幾分怨憤的,畢竟在大半個月前,在那場還是由吏部所主持的科試中,這位太子殿下明明已經遣宗衛示意過自己這位八弟,叫他莫要再幹涉吏部的內務,可沒想到趙弘潤絲毫未將他的話放在心上,照查不誤。

這下好瞭,夫子廟第三日科試出現百餘份雷同卷的重大舞弊案事發瞭,包括主考官羅文忠在內的十七名考官全部下獄,直到今日,天子新設的禦史監還在查這件事。

新投太子的吏部文選司郎官羅文忠固然逃不過瀆職之罪,因為他是主考官,科場內出現如此駭人聽聞的舞弊案,就算趙弘潤不再落井下石,羅文忠也逃不過被削官的命運。

這不,關於主考官羅文忠的懲處已經由禦史監下達瞭,削官貶職,直接貶到不入流的小吏,跟趙弘潤之前所估計的沒有多大差別。

其子羅嶸也因為其父犯瞭瀆職之罪的關系,被負責重舉科試的禮部給摘除瞭,連重考都免瞭,硬生生白費三年光陰。

當然瞭,這並不是最關鍵的,關鍵的是,吏部考功司司郎范肅,那位心向他太子弘禮的吏部郎官,太子也保不住他。

在禦史監的嚴查下,范肅被指罪收受賄賂、考場舞弊、知法枉法等數條重罪,不出差錯的話,這一支算是廢瞭,十有八九會被發配邊疆充作囚軍。

而失去瞭范肅,誰充當掮客,替這位太子殿下拉攏吏部四司的官員難不成他太子弘禮親自出馬

一想到這件事太子弘禮就一肚子的火。

事到如今,太子弘禮已有些後悔瞭,早知如此,還不如就聽宗衛馮述的勸告,舍棄掉羅文忠。

相信若是當時他肯放棄羅文忠,並示意范肅配合老八的徹查,老八也不至於會將整個科試都搗爛。

可後悔歸後悔,太子弘禮對自己這位八皇弟的怨憤卻是絲毫未減,畢竟後者是他明確表明瞭態度後,仍舊將科場舞弊案給翻瞭出來。

太子弘禮甚至懷疑,科場內那百餘份雷同的文章,就是他這位年幼的八皇弟給弄出來的,畢竟范肅等人絕不可能傻得做出那樣的事。

“弘潤,據本宮所知,你上月因事受罰於宗府你那時究竟犯瞭什麼過錯啊”

太子淡淡地問道。

事實上,因為宗府出於保護皇子隱秘的事,並且天子也刻意壓制這件事,以至於宮內隻曉得趙弘潤犯瞭事被抓到宗府裡關瞭七日,但卻不知究竟是因為什麼事。

盡管那時趙弘潤隻是遭人陷害,可如今太子弘禮當面揭瘡疤,趙弘潤心中難免也有些不痛快。

“太子殿下問這個做什麼”

太子弘禮臉上表情一冷,沉聲說道:“本宮隻是納悶,上月你因事受罰於宗府,可仍不思悔改,厭學好玩、不學無術身為姬趙宗族嫡系,你難道就不知羞麼”

瑪德你管的也太寬瞭吧

趙弘潤的面色有些難看瞭。

畢竟這裡不光隻有他們三兄弟與心腹宗衛們,要知道太子弘禮身後跟著一幫東宮的少傅、講師、幕臣們,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隨同的小太監。

盡管長兄的確有規教幼弟的職責與義務,可那是在私底下,如今太子弘禮當著這些人的面數落趙弘潤的不是,這意思很明顯。

純粹就是看到趙弘潤與雍王弘譽走在一起,心中憤慨,新仇舊恨堆到瞭一起,不吐不快。

趙弘潤的面色頓時就拉下來瞭,可就在這時,雍王弘譽卻暗中拉瞭他一把,旋即笑呵呵地對太子弘禮說道:“太子說的是,不過皇弟相信弘潤會有所改變的。對吧,弘潤”

趙弘潤皺眉望瞭一眼雍王弘譽,冷著臉,不置與否。

“哼”太子弘禮見此心中更加不喜,冷哼瞭一聲,自顧自帶著一大票人徑直前往垂拱殿瞭。

面無表情地瞅著這幫人離去時的背影,趙弘潤揮手掙脫瞭雍王弘譽暗中拉著他衣袖的手,不高興地說道:“雍王殿下此舉,可不怎麼厚道啊”

“唔不是二皇兄麼”雍王笑呵呵地回道。

聽瞭這句笑侃,趙弘潤面色愈加難看瞭,正要發作,卻見雍王弘譽竟拱手朝他行瞭一禮,致歉道:“好罷,是為兄做地過瞭,為兄向你陪個不是。”

見這位二皇兄竟然向自己賠禮道歉,趙弘潤意外之餘面色稍稍好看瞭許多:“方才雍王殿下說在等我,莫非就是為瞭方才之事”

“呵呵呵。”雍王笑瞭笑,回顧趙弘潤說道:“倘若為兄說此事隻是巧合,弘潤你信或不信”

巧合這尼瑪也太巧瞭吧不過

趙弘潤在心中分析著,理智告訴他,雍王不可能將他的出現與東宮太子弘禮的出現算地這麼巧,畢竟他本來根本就不打算來垂拱殿向他父皇請安的。退一步說,就算雍王猜到瞭他會幾時出現,難道還能猜到東宮太子幾時出現這幾率太小瞭

但若說是純粹巧合吧,這也的確太巧瞭,巧得明知不可能還是會讓人懷疑是雍王故意安排的。

“為兄的運氣素來都不錯,有時候為兄甚至詫異地感覺,仿佛這上天都是站在為兄這邊的。”雍王弘譽望瞭一眼趙弘潤,微笑著說道:“說實話,弘潤,為兄並沒有在等你。當時為兄隻是突發奇想,想知道是否會在這裡碰到你,結果碰到瞭碰到你之後為兄又在想,此時若是東宮太子與你我碰面,那場面或許會對為兄有利,結果,東宮太子也出現瞭。就是這麼回事。”

聽著雍王那平淡無奇的說辭,趙弘潤隱隱感覺頭皮有些發麻,心說這運氣也太玄瞭。

而這時,雍王弘譽一句自嘲的感慨讓他聽得心中一愣。

“為兄的運氣一向奇佳,唯獨一件事那便是他比我早生瞭片刻,順理成章成為瞭太子。”

負背雙手站在走廊中,雍王弘譽幽幽地嘆瞭口氣。

趙弘潤抬頭望瞭一眼這位二皇兄。

這件事他聽說過。

據宮內的傳言說,太子弘禮與二皇子雍王弘譽,雖然生母分別是王皇後與施貴妃,但他倆卻是同年同月同日不同時所生的兄弟。

弘禮早生片刻成為太子儲君,弘譽晚生片刻淪為普通皇子。

他倆的孽緣,自出生之日便已糾纏不清。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