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德十七年四月初二,大梁東門人聲鼎沸。
因為在今日、在今時,大魏天子將帶領東宮太子、眾皇子、以及眾朝中百官,在東門迎接此戰打敗瞭楚國而凱旋歸來的功臣:肅王趙弘潤與麾下浚水營軍士。
隻見此時的東門,人山人海,相信那些蜂蛹至東門的大梁百姓們,皆欲爭相目睹一番那位今年才十五歲的皇室翹楚,天子膝下八子,肅王趙弘潤。
此時整個東門外,熱鬧非凡,密密麻麻的大梁百姓翹首以盼,時而與周圍的鄉鄰議論紛紛,猜測那位肅王殿下究竟是高是矮、是胖是瘦。
聽著周圍那匯聚如潮般的熱論,坐在皇輦上的魏天子一陣心涼:誰會想到,他們這些人最希望迎接的那位,此刻早已悄悄溜回宮去瞭呢
哼兩勝兩負嘿嘿
魏天子在皇輦上邪邪般笑瞭笑,那種仿佛人在崩潰時的笑容,讓在旁伺候的大太監童憲一陣心驚膽顫:肅王殿下回瞭皇宮,看來日後皇宮內又變得要熱鬧瞭
而就在這時,民眾中不不知是何人高喊瞭一聲:“來瞭來瞭”
來瞭麼
魏天子心神一緊,終於恢復瞭天子的威儀,雖然他的兒子讓他有些難堪,但是撇除瞭那個劣子外,此戰仍有不少功勛之士,比如,那位他曾經的宗衛,如今的浚水營大將軍百裡跋。
隻見在遠方,揚起一片雪塵,無數壯實的大魏騎兵充當先鋒隊,向此刻大梁東門的百姓展示瞭他們魏國騎兵的雄武。
而在隊伍的前頭,浚水軍大將軍百裡跋騎著高頭大馬,策馬緩緩向東門靠近。
“這位便是肅王殿下麼不像隻有十五歲的樣子啊”
“廢話這位是我大魏浚水營的大將軍,百裡跋大將軍”
“那哪一位是肅王殿下啊”
“不曉得”
“話說,為何百裡跋大將軍是一個不應該是那位肅王殿下麼”
“不曉得”
在路過道路兩旁迎接的隊伍時,當百裡跋聽到那些民眾紛紛的議論聲時,他不由地哭笑連連。
的確。按理來說。作為此戰最大的功臣,肅王趙弘潤應該騎馬走在第一位,第一時間接受大梁百姓的歡迎。
可問題是,那位殿下此刻不在軍中啊
就在百裡跋有些恍惚之際。他忽然瞧見前方的皇輦上,魏天子緩緩步瞭皇輦。站在皇輦前恭候著。
百裡跋心中一驚,連忙一夾馬腹,使馬兒一陣小跑。待等距離天子大概十丈遠時,他勒住馬韁。翻身下馬,牽著韁繩緊走至天子身前,單膝叩地。抱拳沉聲說道:“百裡跋,幸未有辱皇恩”
望著曾經年輕的宗衛。如今已是一嘴的胡須,魏天子不由地有些感慨,伸手彎腰將百裡跋扶瞭起來。沉聲說道:“百裡大將軍請起”
說罷,天子忍不住小聲感慨道:“百裡,你也老瞭啊”
倘若說前一句隻是例行公事,那麼後一句天子的感慨,卻讓百裡跋一陣心暖,不由得回憶起當初他們主仆在一起的光陰。
那時的魏天子,可是一派英武之氣,豈是如今這般兩鬢花白的模樣
“多謝陛下”百裡跋高喊一聲,旋即低聲說道:“去年卑職見陛下時,陛下兩鬢還未似這般陛下要保重龍體啊。”
魏天子點瞭點頭,將百裡跋扶瞭起來。
大魏的宗衛制,使得皇子們與其宗衛們之間歷來有何難以割舍的情誼,就如當初宗衛沈彧向天子直言,他效忠的是八殿下趙弘潤而不是魏天子,再如眼下的趙元偲與百裡跋,哪怕一方已貴為天子,另一方也貴為大將軍,但他二人之間的情分,亦遠遠不止君臣之情那麼簡單。
這正是當初宗府制定宗衛制的原因,也是宗衛存在的意義。
“陛下,肅王殿下他”
“朕已經得知瞭,那劣子一回到大梁,都給瞭朕一個下馬威啊。對此,你有什麼安排麼”
“陛下放心,某已安排瞭一名年輕的軍卒扮作肅王殿下”
“唔,不可使民眾失望啊”
君臣二人小聲地交談瞭一番。
此時,周遭的大梁百姓突然爆發一陣響徹天際的呼喊,原來,是他們望見瞭一名身著華貴鎧甲的年輕騎士,非但年輕英俊,而且全身金盔金甲,披著赤紅戰袍,威儀非凡。
因此,這些大梁民眾們想當然地就以為這位便是眼下大梁聲勢最高的肅王趙弘潤,齊聲歡呼起來。
“肅王肅王”
“肅王肅王”
隻見在萬民迎賀中,那名假扮趙弘潤的騎士朝著民眾揮瞭揮手,旋即像百裡跋那般,翻身下馬,叩地向魏天子言道:“皇兒,幸不辱命”
在眾大梁民眾發自內心的呼喊賀喜聲中,魏天子心情很是感慨地將眼前這位假扮他兒子的騎士扶瞭起來。
他忍不住開始幻想,若是他那個兒子,當真如眼前這位騎士這般乖順,那該多好
可惜,一想到那個劣子,魏天子的腦海中便不由地印出趙弘潤適才在垂拱殿外那誇張的哈哈大笑。
真是豈有此理
盡管氣得額角青筋直冒,但魏天子仍是笑容可掬地將眼前這名騎士扶瞭起來。
畢竟雖然趙弘潤不在乎這種事,但是作為大魏的王,魏天子卻要考慮到大梁城內的百姓,做到務必不使他們感到失望。
這不,讓魏天子扶起他面前那位假扮他兒子的騎士時,附近所有的大梁民眾都發自肺腑地恭賀吶喊起來,畢竟姬氏一族在魏人們心中的地位還是無比崇高的,皇室中出瞭趙弘潤這麼一位傑出的皇子,魏人們普遍都感到自豪與歡喜。
不過在遠處,那些見過趙弘潤的人,他們的表情就顯得有些奇怪瞭。
比如趙弘潤的那些皇兄皇弟們。
“那是弘潤”
“看不大清楚不過,總覺得舉止不太像啊。”
待等魏天子領著“趙弘潤”走近,似東宮太子弘禮、雍王弘譽、襄王弘璟這些皇子們,表情就變得更加古怪瞭。
果然不是
那小子也大膽瞭,這種場合都敢叫人假扮
看父皇與百裡將軍的面色,似乎並未因此感到詫異看來他們早已知情瞭。
弘禮、弘譽、弘璟三人思忖瞭一陣,亦堆著笑迎瞭上來,假裝絲毫未曾發覺什麼不對。
而其中,就數東宮太子弘禮的表情最為古怪。
要知道,東宮太子弘禮原本打算在此時鳴奏他身邊幕僚駱瑸所譜的肅王破楚暘城君兵陣曲,拉攏趙弘潤這位目前大梁聲勢最鼎盛的兄弟,可誰曾想到,趙弘潤竟然敢放瞭所有人鴿子。
這種不給面子的做法,讓東宮太子弘禮很是氣憤。
但是此時此刻,他也曉得不能表露出來,別說眼前隻是個假扮他兄弟的騎士,就算是一副空鎧甲,他也隻能認瞭。
“奏樂”
隨著,東宮太子弘禮一聲指示,身後方那些早已準備就緒的樂官們當即齊奏起那肅王破楚暘城君兵陣曲。
那曲子,聽著果真是有一股仿佛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的威武。
隨後,天子的皇輦與百裡跋的坐騎,以及那位假扮趙弘潤的騎士,便沿著朝廷所安排的路線,帶領著浚水軍的魏兵,從東門徐徐入城。
隻見在城內那條橫街的兩旁,亦有不計其數的大梁百姓夾道歡迎,歡迎心中他們大魏的英雄。
而在人群中,趙弘潤的紅顏知己,一方水榭的蘇姑娘帶著丫環綠兒亦混在其中。
她原以為她愛郎“薑潤”便是那位肅王趙弘潤,可是如今一瞧,她卻感覺那位騎在馬上的“肅王殿下”很是陌生,與她記憶中的“薑潤”完全不是一個模樣。
居然不是
發現自己猜錯瞭的蘇姑娘,心裡非凡沒有失落,反而暗自松瞭口氣。
因為在她看來,若是她的愛郎“薑潤”當真是那位肅王趙弘潤的話,那麼他倆最終能走到一起的可能性,那就愈發地渺小瞭。
畢竟那可是肅王,大魏天子的兒子,堂堂皇子身份,而她呢,不過是一方水榭裡的清倌兒,不管以往她如何潔身自好,亦不見得大魏姬氏宗族能允許她嫁入皇室,哪怕是妾室。
看來隻是巧合罷瞭薑公子應該是果真去老傢瞭。
蘇姑娘暗自松瞭口氣。
忽然,她皺瞭皺眉,因為他註意到,不遠處有一名衣裝華貴的富傢公子,正目不轉睛地盯著她,對方那毫不掩飾地貪婪目色,讓已心有所屬的蘇姑娘很是不喜。
“綠兒,咱們回去瞭。”
“喔。”綠兒以為是自傢小姐失望瞭,乖巧地點瞭點頭,攙著自傢小姐的手臂,主仆二人返回瞭一方水榭。
而那位方才一直盯著蘇姑娘觀瞧的富貴公子,正目視著離去的主仆二人,驚喜而意外地喃喃自語著:“想不到大梁,還有此等膚如潤玉的美人兒。”
說罷,他向身旁的隨從低聲說道:“去查查,那個女人是哪傢的。”
“是,世子。”
怕是趙弘潤都沒有料到,盡管他才剛剛回到大梁,但是他那批從楚國敲詐回來的龐大錢物,卻早已引起瞭許多人的垂涎。
畢竟,那是一筆價值不菲、遠遠超過朝廷戶部數年所得稅收的財物,有不少人都想從中分得一杯羹。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