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鄭城王氏的王瑔不得不妥協,同意用安陵王氏十幾代人累積下來的財富,來換取安陵王氏一門的赦罪。
畢竟在這些大貴族的眼裡,族人的性命才是最重要的,至於安陵王氏分傢所失去的財富,相信在鄭城王氏的幫助下,王瓚等人定能東山再起。
真正的損失,在於安陵王氏一門被逐出瞭安陵,這才是讓王瑔最感到憤怒的。
但是沒辦法,在安陵,他鬥不過趙弘潤。
“這份屈辱,王某銘記於心”
在臨離開安陵前,王瑔派人向趙弘潤送瞭一封書信,上面就寫著這句話。
趙弘潤看完後曬然一笑,隨手就將這張紙團成一團,丟到瞭窗外。
喪傢犬的叫囂,何必在意
“吱嘎”一聲,書房的門開瞭,宗衛呂牧邁步走瞭進來,身後跟著有些拘束不安的貢嬰、貢孚兄弟二人。
見此,趙弘潤遂站起身,拱手微笑著說道:“貢氏兄弟,本王要感謝你二人深明大義。”
“豈敢豈敢。”
貢嬰、貢孚兄弟二人,都不像是那種能說會道的人,被趙弘潤拱手一拜,頓時漲地面色通紅,手足無措。
定瞭定神,貢嬰吐瞭口氣,說道:“看在肅王您的面子上,我傢幼弟的冤屈,就到此為止吧。”
趙弘潤愣瞭愣,哈哈笑道:“如此說來,是本王欠瞭兩位一個天大的人情啊。”
“大哥,你這叫什麼話”
貢孚沒好氣地瞪瞭一眼不會說話的哥哥,隨即連忙對趙弘潤說道:“肅王殿下您莫見怪,我傢兄長不會說話。在我看來,此安陵城外的難民,大多來自鄢陵,他們之所以無傢可歸,皆因鄢陵縣已歸我等若因為我輩,讓他們無法得到一個可安身之處,我輩亦深感虧欠。”
貢嬰抓瞭抓腦袋,點點頭說道:“肅王殿下,我就是這個意思。”
你那話,根本不是這個意思好不好
在屋內,一幹宗衛們,以及縣令嚴庸,聞言皆有些古怪地望著貢嬰,望著這個腦袋也不大靈光的傢夥。
不過趙弘潤倒不以為,他對於似褚亨、牛壯、貢嬰等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人,其實是頗有好感的,因為這類人心思最為簡單,而且一般情況下不會去加害別人。
“好好好。”趙弘潤贊許般望著貢孚點瞭點頭,說道:“不管怎樣,此次就算是本王欠貢氏一個人情”
肅王的人情
縣令嚴庸眼熱地瞅著貢氏兄弟二人,他不禁有些羨慕。
縱觀整個魏國,有幾個人能得到這份殊榮
可嚴庸還沒來得及感慨完,就見貢嬰大大咧咧地說道:“都說瞭到此為止瞭此番肅王幫咱兄弟出瞭口惡氣,叫安陵王氏傾盡傢財,還勒令王郴那狗賊親自到咱幼弟的墓前磕頭認錯,相信咱傢幼弟在天之靈亦能瞑目瞭。咱們兩清,誰也不欠誰的”
這夯貨是有多不會說話
縣令嚴庸目瞪口呆地看得貢嬰,在心中大叫起來:你這蠢材那可是肅王的人情
然而趙弘潤在聽到這番話後,臉上的笑容卻更濃瞭,隻見他上下打量瞭貢嬰、貢孚兄弟二人幾眼,忽而問道:“我聽說,你兄弟二人武藝不錯,不知百人將可能勝任”
“百人將”貢嬰睜大瞭眼睛,自信滿滿地說道:“鄢陵軍中有些百人將,還打不過我咧”
“這樣啊,那就五百人將吧。”趙弘潤笑著點點頭道。
聽聞此言,貢嬰還未反應過來,倒是貢孚驚喜地睜大瞭眼睛。
五百人將
這可是一個不低的軍職瞭
“多謝肅王殿下”貢孚一臉感激、驚喜地說道。
趙弘潤微微一笑,轉頭望向宗衛呂牧,對他說道:“呂牧,知會晏墨一聲,本王給他兩員猛將。”
“是”
宗衛呂牧點點頭,對貢嬰、貢孚兄弟二人抬手說道:“兩位,請。”
“肅王殿下犯困瞭麼”
貢嬰傻愣愣地說道,結果卻被貢孚死命拉走瞭。
趙弘潤用善意的目光望著這對兄弟走出書房。
無論是看在他趙弘潤的面子上也好,亦或是像貢孚所言的也罷,此番他的確是欠瞭貢氏一個人情,畢竟若是身為苦主的貢氏不滿意趙弘潤對安陵王氏一門的處置,還要繼續鬧下去的話,想要化解安陵與鄢陵兩縣的民族對立情緒,簡直是難如登天。
好在貢嬰、貢孚兄弟二人皆是深明大義的人,在他趙弘潤的勸說下,總算是同意瞭安陵王氏一門用金贖,即用傢產補償他們的事。
如此一來,貢氏兄弟一案就此瞭結,也算是給化解安陵與鄢陵兩縣民族對立情緒這件事開瞭一個好頭。
接下來先安置城外的難民吧。
沉思瞭一番,趙弘潤抬頭望向縣令嚴庸,在幾番思量過後,他沉聲說道:“嚴庸,經過本王幾日的思忖,本王忽然覺得,你或許仍可造就。”
誒
聽聞此言,嚴庸隻感覺渾身的骨頭都酥軟瞭。
這話什麼意思難道這位肅王殿下不準備上告禦史監撤我的官職瞭
嚴庸的臉上,不由地泛起無法控制的期盼。
他的表情,趙弘潤皆看在眼裡,卻並不說破,贊責參半地訓誡道:“經過多日的觀察,本王認為,你是有過錯,但罪不至於削去官職。眼下本王給你一個彌補過錯的機會。”
嚴庸聽得心砰砰直跳,喜不勝喜地拱手說道:“請肅王殿下明示。”
“無他,本王就是要你設法安置城外的五萬難民,使其人人皆有可擋風遮雨的屋子,皆有可果脯充饑的食物”
聽聞此言,嚴庸遲疑說道:“這倒不難,問題在於城內縣民的態度。殿下,您知道的,縣內的民眾往日受到王氏等貴族的蠱惑教唆,他們對城外的難免報以排斥”說到這裡,他忽然瞥見趙弘潤一臉冷淡,心下一驚,連忙說道:“肅王殿下放心,此事包在下官身上。”
趙弘潤的眼神很直白:連這種事都處理不好,要你這個縣令有何用
“去吧。”
“是”
在趙弘潤的催促下,縣令嚴庸連忙走出瞭書房,忙碌於城外難民的安置工作去瞭。
就在這時,宗衛穆青從書房外走瞭進來,將一封書信遞給趙弘潤,說道:“殿下,這是方才商水縣的羊舌氏派人送過來的。”
“唔”
趙弘潤望瞭一眼書信,他原以為是羊舌燾給他的書信,可意外的是,信封上的落款,卻是戶部李粱。
戶部尚書李粱的書信
趙弘潤一邊拆,一邊暗自恍然大悟:必定是因為那些金磚的事。
果不其然,戶部尚書李粱在書信中向趙弘潤解釋,他已仔細檢查過趙弘潤派人送到大梁的金磚,他承認,這的確是戶部國庫的庫金,但是,卻不是近些年的。
李粱在信中告訴趙弘潤,這些金磚,最起碼已有十幾二十年的歷史,它的規格,戶部早已不再采用。
打個比方說,倘若將這些金磚視為第一代的庫金規格,那麼如今的戶部,早已是采用第三代的庫金規格瞭,即采取瞭肅氏度量衡標準的規格。
而在書信的最後,李粱在信中向趙弘潤保證,他已經派人清點國庫內的舊式樣的庫金,並未發現有任何虧空,他認為,這些金磚,應該是十幾年二十年前,朝廷賞賜給有功之士的金子。
軍功之金
趙弘潤暗自嘀咕道。
因為在他印象中,能讓朝廷拿出如此巨大的金磚作為獎賞的,唯有那些曾經立下瞭大功的將軍。
是的,十幾二十年前,魏國的武將還是比較多的,隻不過當年大梁內戰,那些將領們或主動、或被動地站瞭隊,在靖王趙元佐與禹王趙元佲的戰爭中犧牲瞭,哪怕是當時沒有犧牲,事後亦被趙弘潤他爹趙元偲追究,隻有一小撮支持趙元偲與趙元佲的武將得以幸存。
正是這場內戰,直接導致魏國武將奇缺,從而也使得百裡跋、司馬安、徐殷、朱亥等魏天子身邊的宗衛,邁步到軍職的頂峰。
若非如此,豈有駐軍六營的六位大將軍,其中有四人皆是宗衛的道理
要是當年武將人才濟濟的時候,宗衛們頂多占一到兩人,比如三衛軍的統帥職位,以及京師衛戎軍浚水軍的大將軍職位,其餘邊戍大將軍,應該會由武將名門的世族擔任,根本不至於像如今這樣,魏天子趙元偲身邊的宗衛,幾乎掌握瞭魏國至少六七成的精銳軍隊。
“呼”
長吐一口氣,趙弘潤將戶部尚書李粱的來信放在桌案,站起身來走到窗邊,負背雙手目視著窗外的景致。
居然是十幾二十幾年前朝廷賞賜出去的金磚,這就不好查瞭那些當年功勛卓著的將門武族,如今不是都凋零瞭麼誰會想要我的性命
“哎,不好查啊”
趙弘潤嘖嘖道。
就在這時,宗衛穆青去而復返,一臉驚喜地說道:“殿下,沈彧有書信至。”
“沈彧”
趙弘潤聞言心中大悅。
“快,取來我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