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由於魏天子的默許與縱容,戶部尚書李粱隻能選擇妥協,對肅氏商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不得不說,魏國國內並不缺少人才,這不,在短短時間內,國內迅速出現瞭第二個、第三個以及更多商會,比如宋郡人陶洪建立的陶氏互助商會,安陵人文少伯建立的文介子商會。
一時間,魏國國內諸多商會仿佛是雨後春筍般,一個挨一個地冒瞭出來。
但是對於這些所謂的商會,戶部尚書李粱其實並不在意,因為這些商會的運輸能力很一般,雖說某些商會也擁有船隊,可那些小船的運載量,如何能與魏國目前最大的甲級商船相提並論
不得不說,對戶部威脅最大的,仍然是肅氏商會。
因為肅氏商水的背後是肅王趙弘潤,而肅王趙弘潤執掌著冶造局,而冶造局轄下的營造司,又是目前唯一能打造甲級大船的存在。
這意味著,隻要肅氏商會願意,他們隨時都能組建趕超戶部的龐大船隊。
對此,李粱隻能再次與趙弘潤商議,限制肅氏商會的船隊規模。
趙弘潤思考瞭一番,最終還是同意瞭李粱的要求。畢竟就目前而言,肅氏商會的確算是正在從戶部手中搶飯吃,這也算是變相地損害國傢利益,因此做得太過的確不好。
而肅氏商會雖說目前遭到限制,但是這沒有關系,因為隻要等梁魯渠建成,齊、魯兩國也加入到魏川楚三方的貿易路線後,到時候單單戶部根本無法消化龐大的齊魯兩國市場,對肅氏商會的限制自然也就沒有必要瞭。
正因為這樣,肅王黨並沒有大肆地招攬地方貴族,一來是目前盤子裡的肥肉還不夠太多的人去分,二來嘛,最近在國內,雍王與慶王的勢頭相當猛,因此國內的貴族,也並非人人都看好肅王。
總得來說,目前選擇投奔肅王的,大多都是一些國內二流的貴族,並未想著成為從龍之臣,而是單純為瞭金錢方面的利益。
至於那些足以影響輿論的大貴族、大世族,相比之下還是更願意投奔雍王,或者是襄王與慶王。
不過對此,三叔公趙來峪已經很滿意瞭,畢竟在他的勸導下,趙弘潤正在逐步改變對貴族的態度,終於願意分給後者一些利益。
就目前而言,這就足夠瞭,倘若做得太過,很容易引起雍王、襄王、慶王那邊的警惕。
不得不說,三叔公趙來峪算是目前為數不多的,希望並且企圖將肅王趙弘潤推上魏國君王位置的人。
八月初五的傍晚,當趙弘潤回到肅王府時,他驚訝地發現王府裡來瞭一位貴客,即黃邑沈氏的嫡長子、沈淑妃的長兄,同時也是趙弘潤與趙弘宣的大舅,沈緒。
“大舅”
當趙弘潤在王府裡的書房裡看到沈緒的時候,他著實有些驚喜。
說實話,大舅沈緒與趙弘潤的關系,並不是太親近,但因為沈淑妃的關系,沈緒以往每年到大梁來看望他妹妹沈淑妃的時候,總是會帶一些禮物過來,其中也包括給趙弘潤的禮物。
因此,雖說沈緒與趙弘潤並不太親近,但因為做到瞭一碗水端平,並沒有因為趙弘潤是他妹妹的養子而區別對待,是故,趙弘潤對這位大舅的印象非常好。
在趙弘潤的印象中,大舅沈緒也是一位性格內斂且頗好面子的人,至於從三年前他趙弘潤逐漸在宮廷以及朝野展露頭角之後,黃邑沈氏為瞭避免別人說三道四,就慢慢減少瞭來大梁的次數,從一開始一年來兩三回,變成瞭後來一年一次。
尤其是趙弘潤征討三川、開辟瞭三川貿易的那一年,沈緒幹脆就沒有到大梁來,一直等到次年七月份,等到趙弘潤妥協且對國內的貴族開放瞭三川後,這位大舅這才偷偷來瞭一趟大梁,要不是事後沈淑妃提過,趙弘潤甚至不知道沈緒來過。
不得不說,這讓趙弘潤感到有些好笑,同時也對傢規甚嚴的黃邑沈氏更為高看幾分,盡管事實上他與黃邑沈氏的接觸並不算多。
“大舅何時到的大梁可曾探望過母妃瞭”
趙弘潤將沈緒請到府內的偏殿,吩咐府內下人準備酒菜。
沈緒聞言微笑著說道:“是今日晌午到瞭大梁,入城之後便直奔皇宮,見瞭淑妃娘娘一面,把傢裡的事與淑妃娘娘說瞭之後,淑妃娘娘讓我親自來向殿下表達謝意。”
單看沈緒將自己的親妹妹尊稱為淑妃娘娘,將自己的外甥尊稱為殿下,就知道這是一位什麼樣性格的人。
至少趙弘潤就覺得與這位舅舅打交道挺累人的。
“大舅,我不是說過好多回瞭嘛,你直接叫我弘潤即可。”趙弘潤撓瞭撓額頭,有些苦惱地說道。
“禮不可廢、禮不可廢。”沈緒連連擺手。
趙弘潤無奈地搖瞭搖頭,遂岔開瞭話題問道:“大舅此番前來,想必黃邑那邊已經部署妥當瞭吧”
沈緒點瞭點頭,表情有些嚴肅地說道:“自從收到殿下的書信後,傢中便在黃邑購置瞭幾間臨街的鋪子,前些日子已經開張瞭”
“恭喜恭喜。”趙弘潤笑著拱瞭拱手,然而沈緒的表情卻顯得有些尷尬。
見此,趙弘潤便猜到瞭這位舅舅心中所想,笑著說道:“大舅,我無非就是幫襯一下,您不用想得太多,總覺得旁人會怎麼看待。”頓瞭頓,他補充道:“事實上,我早該幫襯一下,隻不過當初我對國內的貴族並未假以辭色,所以就沒有還望大舅見諒。”
“殿下言重瞭。”沈緒一臉嚴肅地說道。
與這位舅舅打交道,還真是挺累人的
暗自搖瞭搖頭,趙弘潤隻好再次岔開話題道:“大舅今日到大梁,準備住些日子麼不如就在我府上住幾日吧”
沈緒聞言笑著說道:“殿下的好意我心領瞭,我到大梁時就已經找到瞭客棧,就不打攪瞭”
“這怎麼會是打攪呢”趙弘潤當真有些無奈瞭。
不過他倒是並不奇怪,畢竟沈緒以及黃邑沈氏,一向挺避諱這種事,不希望別人覺得他們攀附送到宮內的女兒沈氏,亦或是如今在國內聲望鼎盛的外甥。
在寒暄瞭幾句後,沈緒終於道出瞭此番前來大梁的緣由。
原來,沈緒是收到瞭妹妹沈淑妃的書信,沈淑妃希望娘傢能幫一幫如今身在河東郡安邑縣北一軍軍營的兒子桓王趙弘宣。
因此,沈緒明後日就要啟程,前往河東郡。
聽聞此言,趙弘潤微微愣瞭一下。
這件事,他還真不清楚,至少沈淑妃沒有對他提過,以至於趙弘潤以為沈緒這次是專程前來道謝的。
不過轉念一想,趙弘潤便明白沈淑妃這樣做的原因。
畢竟在前一陣子,趙弘潤與弟弟趙弘宣因為北一軍的那件事鬧翻後,一個說什麼那你就好自為之吧,另一個說什麼我不需要哥的幫助,總之,兩兄弟鬧得挺僵,以至於沈淑妃夾在當中也有些無奈,畢竟手心手背都是肉,她也不好多說什麼。
於是,她隻好偷偷寫信給娘傢,讓娘傢黃邑沈氏幫襯幫襯。
“大舅與小宣通過書信瞭麼”趙弘潤微皺著眉頭問道。
“還沒有。”沈緒搖瞭搖頭。
趙弘潤想瞭想,說道:“北一軍,原本是東宮黨把持的軍隊,如今東宮倒瞭,北一軍群龍無首,小宣入主軍隊,確實是個良機,隻不過這支軍隊的名聲很臭。”
“我聽說瞭。”沈緒點瞭點頭,隨即又補充說道:“我還聽淑妃娘娘說,肅王殿下原本是打算讓桓王殿下自建一支軍隊,可惜”
“小宣的性子太倔瞭。”趙弘潤皺著眉頭,隨即,他看瞭一眼沈緒,在思忖瞭一下後說道:“大舅,你明後日去瞭安邑,若是小宣那邊有什麼需要的話,你不妨告知於我,不過這件事,就別讓小宣知道瞭。”
“嗯,我明白。”沈緒點點頭,隱隱有些如釋重負的意思。
恐怕他也覺得這件事壓力很大,畢竟黃邑沈氏在軍備所需這方面根本沒有什麼人脈,怎麼幫得上身在安邑的外甥趙弘宣
甚至趙弘潤懷疑,沈淑妃將沈緒請到大梁來的目前,就是想請沈緒從他趙弘潤這邊尋求一些幫助,畢竟沈淑妃自己實在不好開口。
對此,趙弘潤倒沒有什麼惡感,畢竟他將趙弘宣視為親弟弟一般,怎麼可能真的袖手旁觀呢隻不過前一陣倆兄弟鬧得挺僵,他也下不來臺罷瞭。
而如今有瞭沈緒充當中間人,趙弘潤自然想幫一幫趙弘宣,至少在軍備方面給予後者幫助,至於能將北一軍打造成什麼樣的軍隊,那就看趙弘宣自己瞭。
當日,趙弘潤在王府內盛情款待瞭沈緒。
次日,沈緒便離開瞭大梁,前赴河東郡。
整個八月份,趙弘潤隻關註四件事:肅氏商會的發展、遊馬重騎的訓練、梁魯渠的建造,以及他弟弟趙弘宣在北一軍的情況。
轉眼到瞭九月,魏國的農田逐漸開始忙碌於收成,而這時,北疆那邊的局勢再次變得緊張起來。
誰都知道,魏韓並未停戰,當初韓國選擇收兵,隻不過是後勤糧餉方面出現瞭些問題,而如今秋收來臨,保不定韓國會再次對魏國用兵。
果不其然,九月初四,韓軍兵出上黨郡,再次對河東郡展開瞭進攻。
得知此事後,趙弘潤當即命宗衛聯系遊馬軍的馬遊,令後者做好趕赴北疆的準備。
第二次魏韓北疆戰役,魏國將組成迄今為止最強大的陣容,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