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5章:乙卷熱潮

作者:賤宗首席弟子 字數:3219

“衛驕,你說我是不是變得陰險瞭”

在回到肅王府的時候,趙弘潤扭回頭詢問宗衛長衛驕。

衛驕笑而不語,他知道自傢殿下指的是與溫崎的那場賭約。

對此,衛驕唯有在心中暗暗憐憫那位溫先生,不智地進行瞭一場必輸的賭約。

也難怪溫崎方才暗罵趙弘潤陰險,因為趙弘潤雙管齊下、瞞著溫崎偷偷更換瞭後者的考題,還買通瞭像那位謝學子的諸名考生,讓後者幫忙,故意在溫崎面前露出對考試信心不足的樣子,誘之溫崎上鉤。

不得不說,趙弘潤的這兩個陰招非常順利,以至於到最後,溫崎都沒有想到那名謝學子居然是被前者買通後安插到他身邊的“內奸”,於是乎輸得一塌糊塗,隻能賠上自己的下半生。

想瞭想,衛驕笑著說道:“殿下您越來越像陛下瞭。”

趙弘潤愣瞭一下,隨即指著衛驕笑罵道:“拐著彎罵我對不對”

要知道,盡管附近魏天子與趙弘潤這對父子的感情逐漸加深,但趙弘潤仍舊沒有改變他對他父皇看法老奸巨猾的老狐貍。

記得想當初,趙弘潤可是相當痛恨的,因為他不止一次被他父皇耍地團團轉:本以為能在其父皇身上占到什麼便宜,可事到最後才知道,原來一切皆在他父皇的掌握之下。

就像這次他與溫崎的賭約一樣。

可能溫崎自以為能夠贏得賭約的勝利,可實際上,在趙弘潤的暗中運作下,溫崎根本不可能有贏的機會除非溫崎放棄作弊,那樣他可以與趙弘潤打個平手;但倘若溫崎執意要作弊,那麼,他就必輸無疑。

仔細想想,趙弘潤忽然覺得衛驕說的沒錯,似這種陰險的手段,以及似蛛網般將你籠罩其中,讓你無法脫離掌控的手腕,還真像是魏天子的方式。

“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啊,本王也墮落瞭”趙弘潤感慨道。

想當初,他是多麼純潔的一個人啊,然而,卻屢屢被他狡猾如狐的父皇坑得有苦難言,耳濡目染之下,難免也學會瞭幾手陰險的花招。

這不,這次用到溫崎身上瞭。

還別說,坑別人與自己被坑,這完全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感受,回想起方才溫崎那失魂落魄的樣子,趙弘潤心中就暗爽不已。

此刻他終於能體會到,他父皇在坑他時的心情瞭。

而與此同時,溫崎則與何昕賢、唐沮、介子鴟三人來到瞭城內一座酒樓,他一邊喝著悶酒,一邊毫不保留地將整件事的經過一五一十地告訴瞭其餘三人,隻聽得其餘三人目瞪口呆。

“肅王殿下這有些不厚道啊。”

唐沮聞言後幹巴巴地說道:“這豈不是說,溫兄從一開始就沒有贏的可能啊。在下覺得,這次的賭約不公平。”

見唐沮這樣說,溫崎的心情好受瞭些,隻見他輕哼一聲,苦笑地說道:“怎麼不公平瞭那位殿下說瞭,既然我能作弊,為何不能作弊”

說得好有道理

唐沮、介子鴟三人對視一眼,盡皆啞口無言。

因為這個理由實在是太充分瞭,雖然仔細想想總感覺有哪裡不對。

而在旁,何昕賢看著正在討論這個話題的溫崎、唐沮、介子鴟三人,苦笑著插嘴道:“幾位賢兄,你們關註的重點弄錯瞭吧”說著,他轉頭望向溫崎,問道:“溫兄,在下有一事不明,溫兄可否為在下解惑”

“何兄請講。”溫崎說道。

隻見何昕賢稍一遲疑,隨即皺眉問道:“為何溫兄要做這樣的事呢”

溫崎聞言也不隱瞞,雖將當年他被一些學子羞辱的事一五一十地說瞭出來,其餘三人這才知道,原來溫崎當初協助肅王趙弘潤,在洪德十六年那次由吏部主持的會試上,識破瞭某些考子與某些考官合謀舞弊的案子,導致吏部威信喪失,被魏天子削瞭職權。

因此,吏部懷恨在心,通過人脈運作,生生將溫崎當年的成績消除作為報復,更誣陷溫崎也有作弊的嫌疑,使得溫崎在諸考子中的聲譽大跌,因而被那些考子羞辱。

聽瞭溫崎的講述後,何昕賢、唐沮、介子鴟三人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溫崎與肅王趙潤,以及吏部、禮部,還有那樣復雜的糾葛。

但是唯獨有一件事,三人還是弄不明白。

唐沮忍不住問道:“聽溫兄所言,三年前若非那幾個草包壞瞭事,溫兄其實並不打算透露你幫助他們登上金榜可這樣的話,溫兄如何報復禮部呢”

這話說得有理,要不是那時候魏天子心血來潮叫那些高中金榜的考子到殿內問策,禮部根本不知道該年金榜上居然有魚目混珠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溫崎和談報復禮部

然而,溫崎的回答卻非常強大:我隻要自己痛快就好。

聽聞此言,何昕賢、唐沮、介子鴟三人無不目瞪口呆:感情你溫崎豁出一生,不惜與朝廷這個龐然大物為敵,就是為瞭讓自己心中暗爽

不得不說,讀書人多奇葩,不乏有些人的想法天馬行空,讓常人無法理解。

這不,這兒就有一個。

在陪著溫崎喝瞭幾杯酒後,何昕賢笑著寬慰溫崎道:“好瞭,溫兄,雖說輸瞭賭約,賠上瞭下半生,可這也是機遇,不曉得有多少人垂涎三尺呢。”

介子鴟聞言在旁暗暗點頭,畢竟他就是非常渴望為那位肅王殿下效力的人。

他說回來,他還真沒想到,此次在會試考場上結識的這些友人,居然是日後的同僚。

在旁,唐沮也勸道:“輸給肅王殿下,不丟人,回想那份乙卷,縱觀這次數千名考子,答對乙卷的能有幾人有些題,我連題目都沒看懂。”

“對對對。”一拍腦門,何昕賢連忙說道:“客棧住客的那道題,幾位賢兄答的是幾人我答的是六十五。”

溫崎:“六十五。”

唐沮:“六十五。”

介子鴟:“四十六。”

“”

在一陣死寂之後,何昕賢、溫崎、唐沮三人皆用不可思議的目光看向唐沮,異口同聲地問道:“為何是四十六不是六十三減去十七再加十九麼”

“不啊。”介子鴟搖搖頭,說道:“題中問的是最初住在客棧裡的人,因此是六十三減十七,即四十六,跟那十九名在四月初一離開的客人沒有關系的。”

“怎麼會沒有關系”何昕賢吃驚地反問道:“最後的那六十三人,是在走瞭客人之後,又入住瞭一撥客人之後的人數,既然要算最初的入住人數,自然要加上那十九人啊。”

在旁,溫崎與唐沮亦紛紛點頭,表示不能接受介子鴟的這個答案。

於是乎,四個人展開瞭激烈的辨認。

其實不止何昕賢、溫崎、唐沮、介子鴟四人,事實上其餘考子此時也聚攏在一起探討。

因為甲卷沒什麼可討論的,無非就是一些換湯不換藥的陳年老題,可某位肅王殿下草擬的這份乙卷卻不得瞭,不知有多少自詡才學過人的考子想破頭都想不出來,最終為瞭仕途著想,隻能違心地改答甲卷。

但是,在考場上知難而退選擇甲卷答題,卻絲毫不影響那些考子們在場外探討那份乙卷的熱情。

然而可惡的是,某位肅王殿下拒絕公佈答案,而擁有答案的禮部,亦遺憾表示不能透露,以至於到最後,就連大梁的臣民都會這份乙卷產生瞭強烈的好奇。

甚至於,有些官員亦聚起一起探討。

在此期間,亦發生瞭許多好笑的故事。

比如說,刑部尚書唐錚在看到乙卷上雲遊憎的那題後,驚呼道:那縣令大才,足可以代吾職

而戶部尚書李粱在看到買賣豬的那題後,亦在目瞪口呆之餘,苦笑地表示他就是愚者之一明明是戶部尚書,卻未曾考慮到利益最大化。

這類例子,比比皆是。

對此,大梁的百姓笑嘻嘻地看待這件事,將這件事作為茶餘飯後的談資。

固然,連飽讀詩書的學子與朝廷官員都答不上來的乙卷,百姓們自然也看不懂,但這並不妨礙他們看熱鬧:咱們這些百姓答不上來,可你們這些學子甚至朝廷官員,不也同樣答不上來麼

這說明什麼這說明咱們肅王殿下才是最聰明的那個人啊。

於是乎,肅王趙潤在民間的威望再一次提到,取代趙弘昭、何昕賢等人原先的地位,成為瞭大梁百姓心目中的旗幟人物。

還別說,洪德十六年、十九年的金榜頭名皆被寇正、黃懷石這兩個外地的學子摘走,這讓大梁百姓顏面大失。

而如今,這些外地學子皆折在某位肅王殿下出的考題手中,大梁百姓別提有多高興瞭那位肅王殿下,可是正兒八經的大梁本地人吶

但是,大梁百姓對此感到高興,那些參加會試的考子就不這麼認為瞭,他們原以為是自己的才智不足才想不出答案,沒想到,在會試後與同伴集思廣益的探討會上,他們仍舊無法得出一個一致的答案,這隻能說明一件事這次會試的乙卷,難度偏高,而且還不是一般的偏高

於是乎,那些堅持答題乙卷的考子們,聯合起來到禮部抗議,讓禮部尚書杜宥哭笑不得。

喜的是,有瞭某位肅王殿下鬧出來的動靜,這次會試的輿論已吸引瞭許多國人,蓋過瞭前段時間渴望對外戰爭的國民情緒;

而憂的是,乙卷的難度明顯比甲卷高那麼多,這讓他們禮部如何評定成績呢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