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1章:大梁之亂(二)

作者:賤宗首席弟子 字數:3579

在看瞭一眼不遠處那幾名獄卒後,楊愈將後者召到跟前,沉聲說道:“童統領的話爾等也聽到瞭,放下兵器吧。”

那幾名獄卒面面相覷,其中或有一人疑惑問道:“大人,這是為何”

聽聞此言,楊愈清淡地說道:“聽命即是”

“是”那幾名獄卒低瞭低頭,隨即默默解下瞭腰間的佩刀。

見此,楊愈神色一松。

而就在這時,就見其中兩名獄卒猛然抽出瞭兵刃,朝著楊愈劈瞭過來。

楊愈見此大駭,好在童信早就防備,當即拔劍替楊愈解瞭圍。

“好賊子拿下”

隨著童信一聲喝令,禦衛們紛紛拔劍上前,見寡不敵眾,那兩名獄卒邊打邊退,退向牢內深處。

旁邊還有兩名獄卒,此時早已嚇傻,縮在監牢牢門外,瑟瑟發抖,時而用難以置信的目光看向另外兩名獄卒同僚此二人,居然企圖傷害少卿大人

大約數十息過後,禦衛童虎拖著一具獄卒的屍體來到童信跟前,抱拳說道:“大兄,四名賊子,皆已擊斃。”

“沒有活口”童信皺瞭皺眉。

童虎搖瞭搖頭,憨憨說道:“皆是亡命之徒,兄弟們不敢留手。”

童信點瞭點頭,隨即轉頭對那名囚徒說道:“兄弟怎麼稱呼”

“小人孫叞。”那名囚徒抱瞭抱拳。

“原來是孫叞兄弟。”童信抱拳還瞭禮,隨即詢問道:“孫兄弟可知這些賊子的底細”

孫叞聞言說道:“具體小的並不清楚,不過據小的這些日子的觀察,這些獄卒,與獄丞金緒或有瓜葛。”

“金緒”還沒等童信說話,楊愈的面色先變瞭變,記得他當初就有些懷疑金緒,隻不過因為沒有證據,這才作罷。

倘若獄丞金緒果真是蕭逆之一,那舉薦他的斷丞沈歸

大理寺少卿楊愈的面色變得很是難看,畢竟,倘若說大理寺少卿是大理寺卿正的佐官,那麼斷丞與獄丞,就是少卿手下兩個非常重要的職位,倘若這兩個職位被賊子占據,卿正與少卿幾乎無法察覺到大理寺底層的變化。

似乎是猜到瞭楊愈的想法,童信低聲說道:“事到如今,寧可抓錯、不可放過”

楊愈點瞭點頭。

他明白童信的意思,畢竟倘若獄丞金緒果真是蕭逆的人,並且金緒這些年來逐步在大理寺內安插蕭逆成員,那麼,這股反賊絕對不止已被擊斃的那四名獄卒,因為大理寺監牢的巡衛是輪班制的。

“童虎,你留在這裡,守著監牢內的獄卒,收繳他們的兵刃,倘有人反抗,格殺勿論”吩咐完畢,童信便帶著十幾名禦衛準備離開監牢,前往抓捕獄丞金緒。

而就在這時,監牢入口方向傳來幾聲喝罵,隨即,那裡便響起一陣廝殺聲。

不好

童信暗道一聲不妙,帶著楊愈與禦衛奔向監牢入口,他隱約看到,有十幾名獄卒打扮的人殺退瞭他留守在監牢入口的兩名禦衛,不顧一切地逃瞭出去。

該死

童信暗罵一句,連忙帶著人前去支援。

但遺憾的是,盡管他支援迅速,但仍有幾名獄卒逃離瞭監牢。

見此,童信也顧不得查看禦衛們的傷亡情況,帶著楊愈與十幾名禦衛離開瞭監牢,前往大理寺司署班房,抓捕獄丞金緒。

然而,待等他在少卿楊愈的指引下來到金緒平時所在的班房,一腳將班房的門踹開時,卻發現班房內已空無一人。

走入屋內,童信看到屋內桌上擺著一杯茶,他伸手一摸茶杯,發現茶水尚熱,他下意識地四下打量瞭一眼,就看到屋內有一扇窗戶敞開著。

見此,他哪裡還會不明白,回過身來揮手下令道:“他跑不遠,追”

吩咐完畢,童信便帶著楊愈直奔大理寺府門。

但遺憾的是,待等童信與楊愈趕到大理寺府門時,依舊沒有瞧見獄丞金緒的蹤影,反而碰到瞭大理寺的捕頭王膺yg,即前些日子與另外一名李姓捕頭一起陪同楊愈翻查金緒、沈歸等人官籍檔案的那位王捕頭。

此時,捕頭王膺正站在府衙門口,轉頭瞧著街道方向。

見此楊愈急聲喚道:“王捕頭,可曾看到金緒”

“金獄丞”王膺一頭霧水地指著街道的一頭,說道:“方才剛剛看到金獄丞行色匆匆地離開,我與他打招呼,他也沒回應我”

聽聞此言,楊愈幾步來到王膺身旁,順著手指所指的方向瞧見街道遠處,隻可惜已瞧不見金緒的身影,神色懊惱的他,恨恨地揮瞭一記空錘。

見楊愈這般表情,王膺疑惑問道:“楊少卿,怎麼瞭唔這位是童統領”

說話時,他也看到瞭帶著人前往追擊金緒的童信,面色更加困惑,他想不通,童信作為禁衛軍的統領,為何會出現在他大理寺,又是為何原因要捉拿獄丞金緒。

於是,楊愈便將方才的事告訴瞭王膺。

王膺亦是清楚蕭逆存在的人,在聽到楊愈的講述後大驚失色,當即建議對大理寺展開一番對內的搜查,畢竟據他所知,獄丞金緒與斷丞沈歸這些年可是招收瞭不少人,難保這些人不會是蕭氏餘孽的一員。

而在楊愈與王膺對大理寺內部展開調查的同時,童信帶著那十幾名禦衛追瞭幾條街,終究也沒有發現金緒的下落。

無奈之下,童信唯有徑直來到兵衛署,著兵衛封鎖大梁各處城門,希望能將金緒困在城內。

之後半個月,童信利用拱衛司的超然地位,以內侍監的名義對大梁府、大理寺、刑部、兵部等負責治安的官署發下通緝令,通緝金緒、沈歸二人。

但遺憾的是,想要在大梁搜查一兩個人,這無異於大海撈針。

縱使孫叞也發動瞭他的遊俠兄弟,征募大梁城內那些地痞、遊俠一同參與搜查,也未能找到金緒的下落。

待等到五月二十日前後,大梁城內毫無預兆地傳來一則謠言,言魏天子在中陽行宮遭到陽武叛軍的襲擊,被害身亡。

這則謠言,令朝野震動、全城驚恐。

在聽到這則謠言後,雍王弘譽當機立斷,以垂拱殿的名義發下佈告,希望肅清謠言,但奈何那則謠言傳得有依有據,就仿佛事實一般,因此,即便朝廷出面辟謠,也未能安撫大梁臣民的惶恐。

見此,雍王弘譽緊急下令兵衛封鎖全城,追查謠言的源頭,同時又派人召浚水軍進駐大梁。

同時,他還召見瞭長皇子趙弘禮與慶王趙弘信兩位兄弟。

不可否認,因為原刑部左侍郎郗絳這件事,雍王趙弘譽、長皇子趙弘禮與慶王趙弘信鬧得非常僵,但是在這則謠言的推動下,這三位皇子難得聚在一起,暫時放下怨隙,心平氣和地討論這件事。

隨同的,還有他們三人的幕僚,長皇子趙弘禮的幕僚駱瑸,雍王弘譽的幕僚張啟功,以及慶王趙弘信的幕僚,今科會試榜上有名的考生范應。

針對魏天子在中陽行宮遇害這件事,駱瑸、張啟功、范應三人皆嗤之以鼻。

他們三人都認為,以魏天子習慣事事掌握在手中的性格來說,絕無可能給叛軍機會,如若有,那麼肯定是魏天子投下的誘餌,一國之君,豈有如此輕易就被叛軍殺害的道理

“相比之下,在下更為好奇叛黨在大梁制造混亂的原因。”

張啟功摸瞭摸下巴,笑著說道:“莫不是想借此挑起三位殿下的內鬥”

聽聞此言,雍王弘譽咳嗽一聲,說道:“啟功,莫要玩笑。”

“恕罪恕罪。”張啟功笑著朝長皇子趙弘禮與慶王趙弘信拱瞭拱手。

他的確隻是開瞭一個玩笑,畢竟在這裡的三位皇子就算再熱忱於皇位,也不可能會因為一個謠言就開始爭奪那個位子,再怎麼樣也得等到中陽行宮的確切消息吧

“除非蕭逆愚不可及,否則,他們在大梁制造混亂的目的,多半並非是要挑唆三位殿下內鬥,而是有另外的目的”

說到這裡,張啟功頓瞭頓,繼續說道:“若我沒有猜錯的話,謠言隻是誘因,方便蕭逆渾水摸魚雍王殿下,請立即施行宵禁,我猜測蕭逆十有八九會在城內滋事”

聽聞此言,駱瑸與范應亦點頭附和:“請立即施行宵禁”

見此,雍王弘譽當即以垂拱殿的名義下令全城宵禁,戌時以後嚴禁大梁百姓逗留於街上,同時他又下令兵衛嚴加防范。

果然,在他下令施行宵禁的當晚,蕭氏餘孽便在城內發動叛亂,到處殺人放火,致使全城風聲鶴唳。

盡管大將軍百裡跋率領浚水軍火速前來鎮壓,但那些蕭氏餘孽就跟發瞭瘋似的,不顧一切地在城內殺人放火,以至於最終被浚水軍士卒全部殺光。

而在蕭氏於大梁城內叛亂的時候,在肅王府內,介子鴟與溫崎在吩咐肅王衛守好王府後,面色凝重地坐在趙弘潤的書房內。

“這場叛亂,毫無意義啊”介子鴟喃喃說道。

誠然,大梁作為魏國的王都,光軍隊就有郎衛、禁衛、兵衛、浚水軍、宗衛羽林郎五支,再加上諸王府的府衛與貴族世傢的私兵,蕭氏餘孽若想通過制造混亂發動叛亂的方式來擊垮大梁,這根本不可能。

除非蕭逆在城內變出幾萬叛軍,否則,大梁這座堅城根本不會被撼動。

而正因為這樣,介子鴟與溫崎均覺得這場叛亂有點蹊蹺。

“不對勁”介子鴟皺著眉頭對溫崎說道:“如溫兄所言,蕭逆花瞭十幾年工夫,才在大梁安插瞭諸多奸細,可就為瞭今日在城內制造一場無意義的混亂,蕭逆不惜將這些奸細全部暴露這對蕭逆有何好處”

想瞭想,溫崎說道:“莫不是蕭逆在中陽行宮那邊發動叛亂失敗,因此自暴自棄,孤註一擲在大梁制造混亂,發動叛亂”

然而待等他說完這個猜測後,他自己就將其否決瞭。

因為就像介子鴟所說的,蕭逆以這種方式發動叛亂,是根本沒有什麼勝算的,因此,孤註一擲的說法就說不通瞭。

摸著下巴,介子鴟一邊思忖一邊喃喃說道:“先是傳出天子遇害身亡的謠言,隨即,又在大梁制造混亂曾經不敢露頭的蕭逆,如今竟這般張揚,就仿佛唯恐天下不知唯恐天下不知”

說到這裡,介子鴟面色微變。

“溫兄,若在下所料不差的話,蕭逆的兩次叛亂,恐怕是為瞭讓列國看到我大魏「外強中幹」的虛實”

“你的意思是”

聽懂瞭介子鴟言下之意,溫崎震撼地瞪大瞭眼睛。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