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看書評似乎有書友誤會瞭,錯將「王齕」、「王戩」當成瞭一個人,其實這是兩個人,均是以秦國歷史名將為原型。
以下正文
“眼下暴虐的魏軍正殘害著我川人,我希望貴軍能出兵相助,解救我數十萬川人於水火。”
面朝著仍面露震撼之色的秦少君,以及那位神情肅穆的秦軍主帥、武信侯公孫起,巴佈赫抱拳,恭順地懇求道。
然而,秦少君尚沉浸在對魏公子姬潤變化之大的震撼中,而武信侯公孫起,則瞇著眼睛思考著巴佈赫的懇求。
平心而論,武信侯公孫起根本沒想過要支援烏須部落。
畢竟拉攏三川內反魏勢力這項提議,是由秦少君提出來的,而他武信侯公孫起,則絲毫沒想過要依靠那些不成事的川人部落在擊敗魏國。
道理很簡單靠不住。
還記得前年發生的那場魏秦三川戰役中,秦少君同樣采取瞭拉攏烏須部落、羯部落、羚部落的策略,可結果呢由於魏公子姬潤一手主導瞭函谷戰大捷,擊敗瞭二十萬秦軍,以至於當時曾一度倒向秦國的那些川人部落,在魏公子姬潤的威逼利誘下對戰敗的秦軍發動瞭落井下石般的圍剿,從而導致一日戰役的發生,使得整整二十萬秦軍,最終僅隻有千餘名士卒逃回秦國。
在經過那件事後,武信侯公孫起就給川人貼上瞭不可信任的標簽。
歸根到底,還是因為兩者並沒有堅實的利益基礎。
就好比川雒聯盟與魏國,盡管川雒聯盟下的羱族部落,有好些對魏公子姬潤決定對烏須部落開戰一事感到強烈不滿,但從始至終,卻沒有幾個人敢跳出來正面挑戰那位肅王殿下的權威,這一方面固然是因為趙弘潤的赫赫威名,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這些羱族部落不想放棄他們如今的地位。
雖說烏須王庭是羱族人的信仰,可為此退出川雒聯盟,這還是不值當的。就算那些族長們自己狠得下心來,也未必能得到其餘族人的支持。
可在這邊,烏須部落、羯部落、羚部落等幾個部落組成的小團體,與秦國卻並沒有多少堅實的利益基礎。
雖然秦國也仿造川雒聯盟,與羯、羚部落展開瞭貿易,但檔次與規模,跟川雒聯盟的魏川貿易根本不能相提並論。
為何
原因很簡單:秦國窮。
三川的主要特產是羊肉、羊毛、羊皮、羊骨制品等等羊類物什,還有就是奴隸。
然而在秦國,平民的口糧基本上以蔬菜與雜糧為主,絕大多數的秦人隻穿著粗佈衣,秦人孩童更是窮到光著屁股滿地跑的地步,他們何來的購買力,去采購三川的種種特產
不可否認,即便是在魏國,羊肉基本上也隻是魏國貴族才有財力享受的美食,可問題是,羊肉從來不是魏川貿易中的大額交易,魏川貿易的大額交易是什麼是羊毛、羊皮以及奴隸
魏國的平民就算再窮,也能買得起羊毛編制的冬衣,畢竟在三川臣服於魏國之後,羊毛的價格遠遠低於棉花,而魏國目前擁有差不多九百萬的總國民人口,因此算上羊毛冬衣的損耗情況,川雒聯盟僅羊毛這一項能永遠維持下去,甚至於,還無法滿足魏國平民的需要。
而奴隸就更不必多說的,魏國這些年來展開的種種大規模工程建設,還有那些尚未展開的,需要數以百萬計的勞力,再加上那些魏國商人也熱衷於購買奴隸作為傢仆,因此,哪怕川雒聯盟向魏國傾銷再多的奴隸,魏國都能一口吃下,甚至於,仍嫌不足。
而反過來說,魏國的商品在三川亦極為暢銷,再加上因為楚暘城君熊拓與魏肅王趙弘潤私底下的走私行為,使得一部分楚國特產也能進入三川,這使得川人剛剛從魏人手中得到的錢財,轉手就購買瞭魏、衛、楚、宋四地的特產雙方的交易金額幾近持平,這才是川雒聯盟與魏國展開貿易時長久不衰的根本原因。
而秦國與三川的貿易,兩者的交易金額根本不平等,怎麼可能長久維持下去
羊肉首先排除,因為秦國的平民基本上隻吃自傢種的糧食與蔬菜,幾乎很少去市集采購。
羊毛、羊皮也不必多說,連肚子都填不飽的秦國平民,會去想過冬禦寒的問題秦國最常見的過冬辦法就是一傢幾口整個冬天躲在屋子裡燒柴火取暖。
羊骨制品就不必多說瞭,這種幾無作用的裝飾物,在秦國平民的眼中等同於奢侈物。
至於奴隸秦國根本不缺勞動力。
而三川能從秦國這邊得到什麼呢青銅武器拜托,魏國私底下出售給川雒聯盟的武器,那已經是合金兵器瞭,要秦國這種落後整整兩代的兵器有什麼用
數來數去,三川唯一能從秦國這邊得到的,就隻有爵位瞭作為中原國傢之一的魏國,是幾乎不可能會冊封一個異族人為什麼君、什麼侯的。註:這裡說的異族,指的是不同文化的人,比如川人、胡人。但其中不包括秦人,就算中原人同樣看不起秦人,卻也不會將秦人視為異族,頂多就是帶有鄙夷地稱呼對方為山民或山猴子,因為秦國也是學習中原文化的,不算異族。
正因為如此,當初秦人與羯、羚部落模仿川雒聯盟展開的貿易,沒過多久就流產瞭。
沒有堅實的利益基礎,再加上川人有過背棄的前科,因此,武信侯公孫起對川人絲毫沒有信任感,別說出兵援助,他甚至巴不得羯、羚、烏須幾個部落與魏軍殺得你死我活,最好同歸於盡,這樣一來,秦國既可以得到三川這片土地,也能大幅度削弱魏國。
當然,這隻是武信侯公孫起的私心,並不代表他真會那樣做,畢竟,他也不希望魏軍占據優勢雖然種種跡象表明,烏須部落、羯部落、羚部落已經不大可能被魏公子姬潤接受,但誰能保證這件事不會出現變故呢再說瞭,即便那位魏公子姬潤最終都沒有接納烏須等幾個部落,但若是對方將這幾個部落鏟除瞭,秦軍同樣將面對一個在三川郡境內已無後顧之憂的魏軍。
可是話說回來,兵出函谷支援烏須與羯、羚部落,其中也涉及到種種原因。
如何看待糧草運輸路線被拉長如何保證軍隊在草原上能得到充足的水源
以及最最根本的是否有把握擊敗由魏公子姬潤所率領的魏國軍隊。
前年,二十萬秦軍為何最終隻有千餘名僅存者逃回秦國
原因就在於戰線被拉得太長瞭,以至於當秦軍兵敗如山倒時,魏軍與三川境內那些落井下石的部落,隻需跟在潰敗的秦軍身後掩殺即可,一路追一路殺,據事後的估算,其實當時戰死在函谷的,隻有幾萬秦軍,剩下的十幾萬秦軍,都是死在逃亡途中的這是當時的秦軍統帥王齕都沒有料到的事,倘若他早知道會出現那樣的情況,肯定不會下達撤退的命令。
而如今,武信侯公孫起取代瞭王齕成為瞭此次秦軍的主帥,但如何擊敗那支由魏公子姬潤率領的魏軍,或者說魏川聯合軍,說實話,公孫起也沒有十足的把握。
畢竟,他與魏公子姬潤從未交過手,不清楚對方的喜好與用兵的習慣。
因此,在這種沒有完全把握的情況下,武信侯公孫起是不希望過於深入三川腹地的。
倒不是因為他害怕戰敗,而是因為秦國害怕戰敗。
不誇張地說,前年二十萬秦軍戰死,秦國真正心疼的隻是那幾萬名正規軍而已,而對於數量更多的十幾萬黥面卒的犧牲,秦國根本不痛不癢秦國有的是踴躍參戰的平民。
既然如此,秦國為何害怕戰敗呢
原因就在於,秦國之前百戰百勝的神話被打破瞭:秦人不畏懼戰爭,也不畏懼戰敗,他們害怕的,是在付出瞭巨大的犧牲後,卻得不到應有的回報,就像前年魏秦三川戰役時那樣。
要知道,秦國強大的根本在於軍功爵制,而維持軍功爵制最基本的條件,就是要不斷地獲取對外戰爭的勝利,一步步強化國民對對外戰爭的信心,激勵更多的國民踴躍參軍,使得整個國傢穩步邁上對外擴張的腳步。
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但這裡就有一個問題:雪球隻有通過不停的滾動才能吸納更多的積雪,而若是它被外力強行阻遏,它就會停下來,而一旦停止的時間久瞭,雪球會自行瓦解。
軍功爵制也是一樣。
不誇張地說,倘若這次秦軍再次敗在魏公子姬潤手中,那麼,秦國國民就會失去向東擴張疆土的信心,再沒有人踴躍參軍,而這將導致秦國會逐漸衰弱,無法再通過武力搶掠他國或他族的財富,而沒有這些財富,秦國就無法展開國內建設,等等等等一系列的惡性循環。
這也正是中原國傢放棄軍功爵制的原因,因為它太不穩定瞭。
“難道貴軍是怕瞭那位魏國的公子麼”
見武信侯公孫起一次次顧左言他,炎角軍千人將烏魯巴圖忍不住插嘴道。
他的話,令帳內諸多秦國將領面色頓變。
而在這個時候,武信侯公孫起則面無表情地說道:“我軍並非畏懼魏公子潤,更非畏懼魏軍。隻不過是決定從函谷始、以函谷終罷瞭。”說著,他看著烏魯巴圖斬釘截鐵地說道:“某早已決定,在函谷擊敗魏公子潤所率領的魏軍,洗刷我軍前年的恥辱,望貴使見諒”
聽聞此言,烏魯巴圖無言以對。
沒辦法,畢竟武信侯公孫起這番話實在是說得太漂亮,太冠冕堂皇瞭。
雖然他烏魯巴圖根本不信,卻也想不出如何反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