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過幾日的角逐後,四個主修教材的名額,全部被人摘取,即「儒法兵墨」四個學術。
當禮部尚書杜宥鄭重地將寫有這四個名額的奏章親自呈遞給魏王趙潤時,後者玩笑道:“縱橫傢未能列入其中,甚是遺憾啊。”
杜宥不由失笑。
他知道,他縱橫傢雖然不能說是小傢學術,但跟儒傢、法傢、兵傢、墨傢這四傢學術還是不能相提並論的,因此,奪取四個主修的名額他從未想過,那八個輔修名額,才是他與縱橫傢此次的目標。
跟杜宥開瞭一個小玩笑,趙弘潤再次將目光投註到名單中的那四個學派稱謂上。
說實話,他稍稍有些意外,因為相比較儒傢、法傢、墨傢,就兵傢目前在魏國甚至在中原的影響力,其實還稱不上“顯學”的程度,因此,兵傢脫穎而出奪得四個主修名額,這還真是出乎瞭他的意料他原以為會是「道傢」的。
想瞭想,趙潤納悶地問道:“道傢門徒不曾來爭奪名額麼”
杜宥愣瞭愣,隨即解釋道:“道傢的本派子弟,並不曾前來,倒是有一小撮自稱「黃老派」的道門子弟,聞訊而來,不過,他們的思想與「雜傢」有些雷同,故而”
被刷下去瞭麼
趙弘潤微微皺眉。
其實目前的道傢主流,或者說傳統道傢,乃是「老莊派」,其核心思想即是「以大道為根、以自然為伍、以天地為師、以天性為尊,以無為為本」,主張清虛自守、無為自化、萬物齊同、道法自然、遠離政治、逍遙自在等等,這些無欲無求的仙班預備人士,怎麼可能會因為世俗的利益而趨炎附勢
想來那些道門子弟就算得知魏國這邊的文壇盛事,也懶得前來參加,免得耽誤瞭他們修身化仙、飛升仙界。註:這傳統道傢的核心思想,後來慢慢被人所曲解,成為瞭後代不滿於現實的文人,遠離殘酷現實、尋求世外桃源的一種自我麻痹、自我逃避、自我滿足的途徑。
“那黃老派的學術,以及雜傢的學術,讓朕瞧瞧。”
趙弘潤說道。
杜宥愣瞭愣,他很意外於眼前這位年輕的君主,沒有第一時間觀閱儒傢、法傢、墨傢、兵傢這些入瞭主修名單的學術,反而要求觀閱「道傢黃老派」與「雜傢」這兩個落選的學術,這不是意味著,這位君主其實對那四個入選的顯學並不是非常滿意
沒過多久,「道傢黃老派」與「雜傢」兩派的學術,便呈遞到瞭魏王趙潤面前,趙潤在甘露殿的書房內仔細觀閱瞭這兩傢的學術思想。
雜傢的思想,前文已經說過,希望糅合儒傢、法傢、墨傢、名傢等思想,但又欠缺一個真正的思想核心比如在儒傢與墨傢兩者的「愛」方面,並沒能很好將其糅合。
但「道傢黃老派」的思想,雖然禮部尚書杜宥說前者的思想跟「雜傢」頗為雷同,同樣也是糅合儒傢、法傢、墨傢、名傢等思想,但在趙弘潤看來,「道傢黃老派」是在道傢思想的基礎上,選取其他傢的學術的長處來補充,並非像雜傢那樣強行糅合。
因此,兩者是有本質區別的:「道傢黃老派」的思想核心依舊是道傢思想,其他學術隻是補充;而雜傢的核心,就是糅合諸傢學術,希望能集眾傢之長,創出一門適用於任何情況的學術,但遺憾的是,雜傢在糅合諸傢學術思想方面做得並不夠好,因此有些地方前後矛盾、或者漏洞百出。
但是在趙弘潤看來,這雜傢卻也有其可取性,畢竟就像禮部尚書所猜測的那樣,他對傳統儒傢、傳統法傢、傳統墨傢等等,其實並不是完全滿意。
在他看來,傳統儒傢用來教化世人那是恰到好處,但是用它來治國,那魏國或許可能就是下一個宋國。
而傳統法傢呢,與儒傢恰恰相反,用它來治國很好,但不可用於教化,因為傳統法傢的過於拘泥於刑法,有時候不近人情。
打個比方說,有一戶貧窮人傢的母親病重,其子竊人財物為母親看病,不幸被抓獲,儒傢會看在「仁情」的份上稍微減低對其子的懲罰,但法傢不會,該怎麼判就怎麼判,最多奏請朝廷贍養其母。
而結果就是,其子被判徒刑,最終都沒能見到老母親臨終一面。
對此,法傢的觀點是,不可因為一個人先開先例,否則律法無法警示眾人,雖然這話是沒錯,但總得來說,還是有點不近人情。
當然,如果對象是一名特權階級,比如魏國的趙氏王貴,法傢同樣會要求嚴懲,而這個時候,儒傢的「仁情」就會出來拖後腿,大意就是看在這名趙氏王貴先祖曾為國傢如何如何的份上,勉為其難放過這回。
所以說,傳統儒傢與傳統法傢,都有其局限性,其實趙弘潤很希望這兩傢的思想很稍微糅合一下,畢竟儒傢與法傢的矛盾,並不像儒傢與墨傢那樣天生敵對。
至於墨傢就不用多說瞭,傳統墨傢簡直就是「弱者之友」、「君王之敵」。註:春秋戰國時期,各國君主最反感的就是墨傢,隻要強國進攻弱國,墨傢準會高喊兼愛非攻,來幫助弱國保衛國傢、抵擋進犯。
比如宋墨,在當今偽宋丞相向軱自殺、偽宋投降的情況下,宋墨仍然不肯承認魏國對宋郡的占領,認為這是「不義之戰」,若非魏國這邊也有魏墨這一批墨傢子弟,且趙弘潤也需要得到墨傢的支持,他真想給那些宋墨一點教訓哪怕他明知道這種教訓毫無作用,因為墨傢子弟歷來不會向強權屈服。
最後的兵傢,就不用多說瞭,國無強兵不能長存,這句話就已經充分表明瞭兵傢的地位。
問題在於,兵傢目前並不興旺,還真需要君主扶持。
“陛下”
見趙潤遲遲沒有回覆,禮部尚書杜宥試探著問道。
隻見趙弘潤沉思瞭片刻,說道:“儒、法、兵這三傢學術沒有問題,不過墨傢”
說到這裡,他微微搖瞭搖頭。
陛下莫非是要罷黜墨傢
禮部尚書杜宥驚訝地看著趙弘潤。
而此時,就見趙潤沉思瞭片刻,說道:“杜卿且先回去歇息吧,容朕考慮考慮。”
“是”杜宥躬身而退。
雖然在城外的諸傢子弟集會中,儒傢、法傢、墨傢、兵傢這四傢成為最大的勝利者,但最終名額歸屬,卻還是得由魏王趙潤點頭應允。
待杜宥離開之後,趙弘潤派人叫來瞭魏墨鉅子徐弱。
平心而論,對於墨傢入圍四個主修名額,趙潤其實並不反對,但說實話,墨傢那一套「兼愛非攻」的思想太超前瞭:「非攻」還好,畢竟趙潤其實也不支持不義的戰爭,但「兼愛」,尤其是其衍生的「取消社會等級制度」,這可是會引起國傢動蕩的。
因此,趙潤將魏墨鉅子徐弱召來,希望他能稍微更改墨傢的思想,淡化甚至放棄宣揚「無社會等級制度」,另外再稍微改變瞭「兼愛」的范圍,否則,趙弘潤實在不敢將墨傢放在四個主修名額當中,因為危險實在太大,搞不好他魏國以後就被墨傢給顛覆瞭,變成瞭無政府國傢。
看得出來,對於墨傢入選四個主修名額,魏墨鉅子徐弱可謂是興致勃勃,但趙潤的一番話,卻好似一盆涼水潑在他頭上。
當然,趙潤也沒有為難徐弱,他給出瞭兩個選擇:要麼,墨傢稍微改變其學術的核心思想,至少降低一些對當權者的敵意,這樣,他就允許墨傢躋身於四個主修名額;要麼,墨傢依舊保持現狀,但是,趙潤隻允許在八個輔修名額中,給予墨傢一席之地。
不得不說,這讓魏墨鉅子徐弱左右為難。
好在他也早有預料,知道他墨傢兼愛那一套,並不會受到各國君主的認可,但魏王趙潤如此直白地拒絕,還是讓他有點難受。
在返回諸傢學術的聚集地後,魏墨鉅子徐弱設法與他的知己、儒傢子弟介子鴟取得瞭聯系,雙方相約傍晚在附近的樹林碰面。
而在碰面的時候,介子鴟將新結識的儒傢同伴公羊郜也帶瞭過去。
得知公羊郜學的是儒傢中頗為另類的「卜氏一脈」,而且其獨特的「大一統」思想,與他徐弱以及介子鴟二人不謀而合,因此,這三位同道很快就變得頗為默契。
在聊瞭一陣後,介子鴟這才詢問徐弱偷偷見他的原因。
說實話,在諸傢子弟聚集的地方二人偷偷私會,風險很大,畢竟傳統儒傢跟傳統墨傢那可是死敵,若是被人瞧見介子鴟與公羊郜偷偷會見徐弱這位墨傢鉅子,介子鴟跟公羊郜二人,肯定會遭到其餘儒傢門徒的指責。
面對介子鴟的詢問,魏墨鉅子徐弱先是表示瞭歉意,隨後這才道出瞭原因:“今日陛下召見我,要求我設法更改我墨傢的學術思想,否則,我墨傢怕是無緣四個主修名額”
聽聞此言,介子鴟與公羊郜對視一眼,絲毫也不感覺驚訝。
要知道,在列入四個主修名額的儒傢、法傢、兵傢、墨傢當中,其餘三傢都是圍繞著王權來宣揚自己的思想,唯獨墨傢跟王權以及特權階級對著幹,要是這樣都能得到魏王趙潤的認可,那才是令人匪夷所思。
想瞭想,介子鴟對徐弱說道:“鉅子,今日之事,對我諸學派,誠乃千秋之利,賢兄且莫錯失良機啊。”
魏墨鉅子徐弱點瞭點頭。
他豈會不知這次機會千載難逢
可是,魏王趙潤要求他更改墨傢的思想,這讓他有些猶豫。
見此,介子鴟勸說徐弱,既然法傢能為瞭自己學派的生存與發展,默許以及忽視瞭「君主」這個超脫國法的存在,墨傢為何要如此倔強呢
沒有君主的支持,墨傢如何能經久不衰
徐弱還是有些猶豫,一來是心中有些抵觸,二來嘛,他隻是魏墨鉅子,而不是墨傢本派的魯墨。
鑒於這種情況,介子鴟不適時宜地說道:“既然如此,鉅子何不提出那個新的思想”
“新的思想”徐弱下意識地看瞭一眼公羊郜,心中若有所思。
所謂新的思想,即是徐弱當初與介子鴟商討之後,在「大一統」基礎上的「兼愛」、「非攻」這樣一來,「非攻」的問題就被完美的解決瞭,變成瞭提倡和平、制止內亂。
而這,有利於國傢的穩定。
但是,兼愛依舊是一個無法繞過的問題。
“鉅子,不可錯過千載難逢的良機啊”介子鴟在旁勸道。
魏墨鉅子徐弱考慮再三,最終咬瞭咬牙,決定接受魏王趙潤的建議,稍微刪改他墨傢的核心思想,淡化兼愛、非攻,或者,有所保留地推行兼愛非攻隻是一樣這來,墨傢的兼愛,就跟儒傢的仁愛接近瞭,這讓徐弱十分難受。
在告辭的最後,徐弱嘆息道:“待此事傳遍天下,恐怕我魏墨要被墨傢除名瞭”
他這番話,確實有先見之明,待等幾個月後,待天下墨傢子弟得知魏墨居然刪改瞭墨傢的思想,頓時嘩然。
很快地,魏墨在墨傢中的地位,就變得跟儒傢學派中的「卜氏一脈」差不多,皆被視為另類,但相應地,魏墨卻因此得到瞭魏王趙潤的支持,繼儒傢、法傢之後,成為瞭魏國的又一顯學。
魏墨的妥協,使得魏王趙潤真正確認瞭「儒、法、墨、兵」這四個日後註定會成為魏國四大顯學的主修名額。
待詔令頒佈之後,儒傢、法傢、墨傢魏墨、兵傢子弟們,紛紛喜悅慶賀。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都被選入主修名單,但是儒傢與法傢子弟的競爭,卻遠遠沒有結束,他們彼此,還在競爭第一顯學的位置。
至於其他學派,則開始爭奪八個輔修名額,雖然輔修明顯不如主修,但怎麼說也是興旺自己一派學術的良機嘛。
然而,在這八個輔修的名額當中,魏王趙潤卻開始瞭暗箱操作。
首先被選入的,乃是縱橫傢。
盡管相比較儒傢、法傢、墨傢三大顯學,縱橫傢隻是小學派,但趙潤卻給這個學派寄托厚望。
在他看來,隻有具備戰略眼光的人才,才可稱得上是縱橫傢,事實上這對國傢非常重要。
就拿趙潤本人來說,如果不是他具備超越當代的卓越眼光,制定瞭種種適合魏國發展的戰略國策,魏國根本不可能發展地這麼快雖然趙潤並非縱橫傢門徒,但他本身,已經起到瞭縱橫傢子弟的作用。
尤其是在前幾年那場波及整個中原的曠世之戰中,正是趙潤,一手促成瞭「魏秦楚」三個強國的聯盟,去抗衡「齊韓魯越宋」,縱使是正統的縱橫傢,也很難比趙潤做得更出色。
然而這樣一個重要的學術,趙弘潤為何僅僅給予輔修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卓越的眼光,幾萬乃至幾十萬魏人當中,能夠出現一個、兩個擁有卓越戰略眼光的人才,趙弘潤就心滿意足瞭要知道,錯誤的戰略,可是會讓一個國傢萬劫不復的。
第二個入選的,便是道傢的「黃老派」。
事實上,以道傢的地位,屈居輔修地位,這是對道傢的不尊敬,好在傳統道門子弟一個個忙著修身養性、飛升仙界,倒也不怎麼在乎世俗的利益,至於其分支黃老派,就目前而言,給予一個輔修也足夠瞭。
反正趙弘潤註重的,也隻是「黃老派」學術中的那點道傢核心思想,希望日後魏國的官員能夠耐下心來修身養性。
第三個入選的學派,乃是「醫傢方技」,說實話,這著實讓人大為意外,
要知道在當前,醫傢其實並不興旺,世人大多還是處於一個「忌諱醫術」的年代,相比之下,反而是「巫醫」更讓世人推崇,像什麼符水治病等等。
而趙潤想要做的,就是提高正統醫傢的地位,使得醫傢能夠快速發展,畢竟這也是利於萬民的事。
第四個入選的學派,即「名傢」。
名傢入選,諸傢子弟倒是不意外,畢竟雖然說名傢的名氣,因為「白馬非馬論」等典故變得很差,但事實上,任何一名合格的說客,都要學習名傢的思想倘若在精通名傢學術的基礎上,又掌握瞭縱橫傢的學術,那就會成為讓各國君主都需要忌憚的人物。
第五個入選的,學派,則是陰陽傢。
陰陽傢,亦是道傢的分支,在當前仍然隻是小學派,但這門學術事實上卻不可小覷。
陰陽傢的門徒,並非是提倡鬼神之說,而是道傢的「陰陽說」與「五行說」,其中「陰陽說」是把“陰”和“陽”看作事物內部的兩種互相消長的協調力量,認為它是孕育天地萬物的生成法則;而「五行說」則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基本元素不斷循環變化”的理論發展出“五行相生相克”的理念。
在這兩者的基礎上,陰陽傢研究天體星象運行來制定歷法,掌握世間萬物的變化,這也是利在千秋的學術。
而除此之外,農傢、雜傢以及傢,這幾個被儒傢子弟、法傢子弟噴地體無完膚的小派學術,趙弘潤也將它們拾瞭起來。
不可否認農傢那「提倡君主與民同耕」的思想的確很可笑,但農傢也有它好的思想,比如說「順民心、鐘愛民」、「修饑謹,救災荒」等等,更重要的是,農傢還有教人如何更好地辨認優質的土地,如何改善土地,如何辨認作物生長,如何除蟲,甚至於,還有百草圖譜,這些都是非常珍貴的寶物。
因此,隻要農傢收起他們「提倡君主與民同耕」那一套可笑的政治向思想,其他的東西,都是利國利民的,是故趙潤並不介意給農傢一個輔修的名額,帶動這個學派的發展。
至於雜傢的入選,趙弘潤純粹就是抱持著「放長線、釣大魚」的目的,想看看雜傢學派日後是否能真的完美糅合儒法名墨等各傢學派,創出一門適合用任何情況的學術而就目前來說,這個學派真的是毫無亮點。
相比較以上這些學派的入選,最是讓人嘩然的,就是「傢」的入選,甚至於,傢的弟子自己都難以置信:我們居然入選瞭
得知此事後,那些落選的學派子弟們,大叫不公,因為在他們看來,縱使雜傢入選他們也能接受,唯獨傢入選,這是萬萬不能接受
為何
因為傢根本就沒有什麼利國利民的學術,他們隻是收集名人軼事、民間傳說,並且將其用誇張的文字表現出來,博取世人的興趣這根本就不配作為學術嘛
別說那些落選的學派弟子,就連儒傢、法傢、墨傢、兵傢、縱橫傢等入選的學派子弟,都感覺恥於與傢為伍。
然而,朝廷隻是傳達瞭魏王趙潤的一句話,就讓那些大喊不公的落選學派弟子沒瞭聲音:我很欣賞傢的那些故事。
魏王趙潤這等雄主都親口表示欣賞傢瞭,其他人還能說什麼
再不情願,也隻能默認傢被列入「八個輔修」的名單。
“算瞭算瞭,全當給陛下魏王解悶吧。”
各學派的子弟們隻能如此勸說自己,默認瞭這個既定事實,就連此前看不起傢的儒傢、法傢等學派的門徒,也不再攻擊傢,他們全當這次朝廷隻給予瞭「四主七輔」十一個名額最後那個名額,就任由那位魏王陛下吧。
但事實上,趙弘潤對傢的看重,可不僅僅隻是因為他喜歡看傢的那些故事。
他看重的,是傢在編寫那些故事時,其天馬行空的構思以及誇張的文字表現形式,這可是相當有利的武器啊。
打個比方說,趙潤他日若是要提高他魏國將領的知名度,他完全可以讓傢編寫一個個故事傳於天下,就比如司馬安曾經用五百隻羊擊敗瞭三川的羯部落,這是多麼好的材料啊,在傢的筆力渲染下,在這種缺少娛樂條件的年代,司馬安絕對一下子就能成為天下各國百姓耳熟能詳的魏國名將。
通過故事的表現形式,一方面正面宣揚魏國的官員與將領,一方面貶低其他國傢的官員與將領,夾雜魏國私貨的文化輸出,還有比這更有力的武器麼
正因為如此,盡管這個時代的諸傢學派都看不起傢,但在趙潤看來,魏國能得到傢的支持,絕不亞於十萬精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