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興安六年春季,負責承建新都雒陽的工部左侍郎朱瑾,再次向垂拱殿回報雒陽的築造進展。
建造新都雒陽這項工程,自動工起到如今,已過瞭整整五年,但是在這個時代,這樣的建造速度已絕對稱得上神速。
畢竟新都雒陽乃是魏國將來的都城,毋庸置疑是整個魏國占地最大的城池,哪怕工部掌握瞭水泥這種膠凝材質,在短短五年內造成瞭這座城池,亦令朝中諸大臣乃至魏王趙潤都驚嘆不已。
似這等神奇的建造速度,得力於各方的配合:負責資金供給的川雒聯盟,負責建築材料采集、收購以及運輸的戶部,負責建造的工部以及冶造局,除此之外,還有真正參與建造的幾萬民夫與幾十萬奴隸。
正是各方鼎力配合協作,才使得雒陽城正在五年內建成。
當這個傳到大梁後,趙弘潤亦有些莫名的興奮,畢竟這座新都,他也苦苦等候瞭五年,人的一生,又能有幾個五年呢
“朕先去看看。”
跟內朝的諸大臣知會瞭一聲,趙潤便帶著皇後羋薑,以及嬴瓔、烏娜、羊舌杏、蘇苒眾女,還有趙衛、趙楚等一幹兒女,在禁衛軍的保護下,親自前往三川郡,權當踏春。
本來,趙潤倒是也想帶沈太後一同前往,奈何沈太後身體一向不好,再加上逐漸上瞭年紀,身體難免虛弱,於是就隻好作罷。
在禁衛軍的保護下,趙弘一傢十幾口人在祥符港坐船,逆大河之流而上,直接就來到瞭雒城區域的水域,而此時,提前一步得知這個消息的川雒聯盟的諸族長們,紛紛帶著傢小以及部落內的勇士前來接駕。
雙方看到彼此,內心都難免有些感慨。
想當年趙潤初次征討三川郡時,他還隻有一十五歲,一晃十幾年過去瞭,這位曾經乍一看顯得頗為稚嫩的魏公子,如今也已年近三旬,膝下兒女成群,舉手投足間,也有瞭一股莫名的君王威勢。
但出乎諸人意料的是,這位君主依舊平易近人。
“祿巴隆你真的是祿巴隆麼”
在川雒聯盟諸族長接駕的時候,趙弘潤看著那個體寬臃腫的祿巴隆,神色變得有些古怪。
想當年,祿巴隆既是羝族綸氏部落的族長,亦是該部落的第一勇士,身體強壯、滿身肌肉,曾一次次身先士卒攻擊趙弘潤所率領的軍隊,若非當時的魏軍擁有著向魏連弩這種戰爭兵器,恐怕還真無法打滅綸氏部落戰士的氣勢。
可如今出現在趙弘潤面前的祿巴隆,卻是一個連跑兩步都氣喘籲籲的胖子看著這位曾經的草原勇士,顛著滿身肥肉一路小跑至自己面前,不停地用類似魏服的衣袖抹汗,趙弘潤簡直難以置信。
“墮落瞭啊前綸氏部落第一勇士。”
趙弘潤失笑地搖瞭搖頭,拍瞭拍祿巴隆的臂膀。
事實上,祿巴隆這位前綸氏部落的第一勇士,早在魏國與三川展開貿易時就已經開始墮落瞭,優越的生活以及殷足的財富,使得這位曾經的勇士難免就逐漸喪失瞭戰士的意志力。
這也是沒辦法的,畢竟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在揮霍不盡的財富面前守住初心。
事實上,不止祿巴隆,其餘川雒聯盟的諸族長,也一個個都出現瞭贅肉,比如孟氏部落的孟良,就連趙弘潤的老丈人之一、青羊部落的前族長阿穆圖,如今也成瞭一個圓鼓鼓的小老頭,而是他的兒子、趙潤的內兄烏兀,在接掌瞭青羊部落族長的位置後,與其父年輕時頗為相似。
當日,趙潤一行人在雒城居住瞭一晚,在進城的時候,雒城的民眾為之沸騰,無論是魏人,亦或是川雒聯盟的部落族人。
這也難怪,畢竟趙潤當年還未成為魏王的時候,就在三川享有極高的威望,更別說他如今的身份更是今非昔比。
為瞭款待趙潤一行人,川雒聯盟一口氣宰殺瞭九隻羱羊、九十九隻尋常的羊在並非祭祀的日子裡,隻是為瞭招待貴客而一口氣宰殺九隻羱羊,這絕對是川雒聯盟極為罕見的事。
而雒城城內的三川族人與尋常民眾,亦因為魏王趙潤的到來的歡慶,熱鬧地仿佛節慶。
待等到次日天明,趙弘潤一行人便騎著馬,踏上瞭前往雒陽的旅途。
諸女之中,論騎術當然是出身青羊部落的烏娜最為酣熟,哪怕她已為趙弘潤生下瞭兒子趙川,但活力絲毫不減當年,或者說,相比較在深宮裡,她其實更喜歡馳馬在廣闊的草原上。
看著女兒或妹妹騎上馬在草原上瘋跑,其父阿穆圖與其兄烏兀臉上頗有些尷尬,擔心趙潤為因此責怪烏娜。
“都已經是為人母瞭,還這麼鬧騰。”老族長阿穆圖忍不住斥責道。
然而趙潤到不以為然,摟著懷中的蘇苒,笑呵呵地跟瞭上去諸女之中,唯獨蘇苒最不擅長騎馬,趙潤生怕她不慎跌落馬下,是故與她同乘一騎。
反倒是蘇苒的女兒趙楚,跟著哥哥弟弟,還有義兄衛雲跟義姐衛寧,幾個小傢夥騎著小馬駒滴溜溜地跑,玩地不亦說乎,害得禁衛軍心驚膽戰、連大氣都不敢喘,死死盯著這幾位世子與公主,生怕他們不慎從小馬駒上跌落下來。
“我乃大將軍司馬安,諸兵將聽我號令”
趙潤的次子趙邯,在駕馭著小馬駒奔跑時,大聲呼喊。
話音剛落,三子趙川亦振臂高呼:“我乃大將軍伍忌,諸兵將聽我號令”
原來,這兩位皇子都看過瞭風靡整個中原的軼談,很是崇拜「百羊滅敵」的魏將司馬安以及被譽為「魏國之勇」的商水軍大將軍伍忌。
“是是。”禁衛軍的穆青聳聳肩,揮揮手示意身邊的禁衛軍士卒道:“諸兵將,還不如速速跟上你們的大將軍”
禁衛軍士卒們忍著笑,迅速趕瞭上去。
期間,趙弘潤的女兒趙楚,亦被兩個弟弟影響,隻可惜被其母蘇苒及時喝止,沒能喊出類似「我也是大魏上將」的話來,騎著小馬駒跟在父親趙潤身邊,噘著嘴悶悶不樂。
看著蘇苒埋怨女兒的模樣,趙潤笑著說道:“我早就跟你說過,楚楚跟著玉瓏那丫頭,遲早是要學壞的。”
話音剛落,趙潤就感覺自己肩膀被人拍瞭一下。
趙潤轉過頭來,就瞧見玉瓏公主穿著一身騎服,沒好氣地說道:“說誰呢沒大沒小的,我可是你皇姐。”
“哦哦。”趙潤翻瞭翻白眼,隨口敷衍道。
事實上,玉瓏公主確實要比趙潤年長一歲,不過在趙潤心中,卻始終將其當做妹妹看待。
“哼”
對著趙潤輕哼一聲,玉瓏公主彎下腰對乘坐在小馬駒上的趙楚說道:“楚楚,不要跟著你無趣的父王,跟姑姑走。小寧兒,你也跟姑姑來,不要跟著他們。”
衛寧怯生生地看瞭一眼趙潤,見義父趙潤無可奈何地搖著頭笑,遂小嘴一咧,與趙楚一同,騎著小馬駒跟著玉瓏公主這位姑姑跑遠瞭。
“誒,又要帶壞一個啊。”
趙弘潤搖頭失笑。
話音未落,就聽身後又傳來一個聲音:“喂,說話客氣點,她好歹是大秦的太子妃。”
趙潤回頭一瞧,這才發現原來是玉瓏公主的丈夫秦少君嬴瓔,遂笑著調侃道:“有必要這麼護著麼”
秦少君嬴瓔瞥瞭一眼在趙弘潤懷中的蘇苒,輕哼一聲:“彼此彼此。”
說罷,她一抖韁繩,自顧自追趕玉瓏公主他們去瞭。
顯然,她對於趙潤如此護著蘇苒有點吃味。
反觀魏後羋薑這位正主,從始至終面無表情地駕馭著坐騎,目不斜視,一直註視著她的兒子趙衛這位魏國的太子,此刻正一臉羨慕地看著趙川、趙邯兩個弟弟,看著他們帶著一隊禁衛軍扮演著魏國將軍的角色。
沒辦法,他是魏國的太子,在大庭廣眾之下,自然無法像兩個弟弟那樣隨意。
否則,太子太師、禮部尚書杜宥知道後肯定會不高興的。
與他類似的,還有他的義兄衛雲,義兄弟倆對視一眼,都有些苦惱於自己太子衛世子的枷鎖。
看著這幾個小傢夥的互動,無論是禁衛軍還是川雒聯盟的族長們,臉上皆笑呵呵的,唯獨趙鶯神色冷淡,不悅地說道:“煩人的小崽子。”
可是話雖這麼說,但是她看向趙邯、趙楚、趙川等幾個小傢夥的目光中,卻並無什麼厭惡,反而有種莫名的希望。
在她身邊不遠處,趙雀亦嘆息著摸瞭摸自己的小腹。
姐妹倆都有些懷疑,是不是年幼時她們為瞭習武服用瞭一些藥物的關系,才導致她們至今都沒能懷有身孕。作者語:其實是作者實在懶地再想名字瞭,所以隻好等即將完結的時候再讓你們如願瞭。
浩浩蕩蕩、鬧鬧騰騰地,大隊人馬終於抵達瞭雒陽。
當時,才隱隱看到雒陽城的城墻,似衛驕、呂牧、穆青等禁衛軍將領們,便忍不住驚嘆出聲:“好、好大”
就連趙潤,眼眸中亦閃過幾絲驚訝。
原來,雒陽城的占地規模,尤其是其城墻的高大,大大超乎瞭諸人的預估。
尤其是待等大隊人馬靠近之後,那城墻更是高地不可思議,相比較大梁的城墻,不知要高出多少。
“這怕是有二十餘丈吧”穆青喃喃自語道。
聽聞此言,衛驕亦一臉震驚地說道:“怕是還不止。”
後來他們才知道,新都雒陽的城墻,高達三十六丈,底部寬十丈、頂部寬五丈餘,可順暢地任由數輛馬車在城墻上奔跑。
就當世來說,絕對是睥睨天下任何一座城池。
看到這一幕,趙潤終於也明白瞭,為何新都雒陽的建造耗時為五年,而建造城墻就足足花瞭四年,實在是太壯觀瞭。
而就在這時,雒陽城的東城門緩緩張開,雒陽尉、安平侯趙郯,身披甲胄、策馬而出,率領著一隊雒陽的城衛,恭迎他們魏國的君主趙潤入城。
在趙郯的身後,還跟著一幹冶造局、工部的官員。
“臣趙郯,拜見陛下”
疾馳至趙潤面前,安平侯趙郯翻身下馬,單膝叩地,抱拳行禮。
“恭迎陛下”
跟在趙郯身後的城衛,還有冶造局與工部的官員們,亦紛紛叩地而拜。
“安平侯請起,諸卿請起。”
抬手虛扶一記,趙弘潤仰頭看著東城門上方那偌大的「雒陽」二字,笑著說道:“諸位,你等還真是造瞭一座瞭不得的城池啊。”
聽聞此言,冶造局與工部的官員頗有些自豪。
受趙潤此前的影響,冶造局與工部官員對於營建、鍛造一事,一直抱持著「更大」、「更精良」的態度,這導致雒陽城的占地規模,比原本預估的足足多出瞭一倍。
“帶朕入城參觀參觀。”
趙潤笑著說道。
此後參觀雒陽城,趙弘潤一行人分為瞭好幾隊:他本人要親自驗收這座城池,當然要仔細地觀察每一處;而秦少君嬴瓔與玉瓏公主,她倆則帶著趙楚、衛寧兩個小丫頭自顧自進城瞭;至於蘇苒、羊舌杏等女,因為旅途勞頓的關系,率先朝著內城,也就是王宮所在而去。
帶著幾個兒子,趙潤在一幹人馬的簇擁下,登上瞭雒陽東城門的城樓,站在墻垛邊眺望遠方。
高達三十六丈的城墻,視野極好,趙弘潤甚至能在這裡隱隱看到二十裡外的雒城。
擁有這等高度、這等寬闊視野的雒陽城,基本上杜絕瞭白晝裡被敵人偷襲的可能性,至於夜晚的偷襲,可能性也微乎其微畢竟高度實在是太高瞭,怕是就連青鴉眾、黑鴉眾,也無法攀爬上來。
這不,出於好奇,趙弘潤招招手叫來混在禁衛軍當中的鴉五,詢問他道:“你,上的來麼”
鴉五聞言,從墻垛探出腦袋,看瞭一眼離地的距離,搖搖頭說道:“難。高度還在其次,主要是這座城墻的外墻幾乎沒有縫隙,很難攀爬。”
趙弘潤亦探出腦袋瞅瞭兩眼,他這才註意到,這座雒陽城的外墻,似乎用水泥抹過一遍,以至於外壁幾乎沒有縫隙,以至於就算是鴉五這等青鴉眾,哪怕借助目前的攀爬工具,也很難攀爬上來。
換而言之,這座雒陽城隻要關上城門,城內、城外,基本上就是兩個世界瞭。
防禦性能,簡直超乎尋常。
“好好”
連說瞭兩個好字,趙弘潤徐徐走向城墻的一端。
他並不奇怪雒城的城墻上並無魏連弩,或許是因為城墻太高,導致魏連弩也失去瞭應有的防禦優勢在這種高度的城墻上,機關連弩怕是還沒有尋常的弩手好用。
參觀瞭片刻後,趙弘潤徐徐步下城墻,騎上馬朝內城而去。
期間,他環顧四周,打量著街道四周。
五年時間,對於建造這樣一座規模的城池而言,還是未免有點倉促瞭,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城內的街道目前還並未鋪設磚石,隻是尋常的泥路而已。
但是街道本身,亦大致落成雛形。
此時,禁衛軍以及雒陽城的城衛,已聯手肅清瞭道路,免得城內的百姓驚擾瞭他們的君主。
但還是有不少百姓擠在一個個小巷口,一臉激動地看著趙潤經過。
一來是他們當中有很多人從未見過趙潤這位他魏國的君主,二來嘛,趙潤親自前來雒陽驗收城池的竣工,這也意味著,朝廷即將履行其當年對國民的承諾,準備將都城遷移至雒陽。
而一旦雒陽確定成為魏國的新都,那麼,當地的百姓,就搖身一變成為瞭京畿之民。
一想到這裡,當地的百姓便興奮不已。
面對著這些興奮的百姓,趙弘潤跨坐在馬上,偶爾朝著子民擺瞭擺手打招呼,不過他更多的精力,還是放在其他方面,比如街道兩旁的建築以及民居。
“這些民居,是遷移至此的百姓自發建造的吧”
趙潤指著街道兩旁附近的民居問道。
聽聞此言,工部左侍郎朱瑾連忙回稟道:“回陛下話,是的。”
他當然知道趙弘潤這麼問的原因,無非就是相比較宏偉的雒陽城墻,城內的民居卻顯得很不起眼,低矮而且凌亂。
針對此事,朱瑾立刻補充道:“由於工期倉促,我等隻建造瞭城墻與王宮,至於城內的建築,則是城內民眾自發建造,因此看起來有些凌亂。不過陛下放心,日後我工部會徐徐完善。”
“唔。”趙潤點點頭,沒有多說什麼。
畢竟他也覺得,在短短五年內,非但建成瞭這等規模的城池,而且連王宮都建成瞭,這已經是非常神速瞭,實在不能奢求過多。
待等他來到城內的王公,他就愈發認可自己的觀點,隻見雒陽城內的王宮,建造地絲毫不亞於大梁不,事實上無論是占地規模還是精致程度,相比較大梁的皇宮皆有過之而無不及,很難想象建造這座王宮的耗時,僅僅隻用瞭一年。
直到後來趙弘潤才知道,工部與冶造局花瞭四年建造城墻,並不意味著王宮的建造就隻需一年,事實上,這兩項工程是同時啟動的,甚至於,這座王宮的建造,比建造雒陽城的城墻更久。
畢竟,建造城墻說白瞭隻需對準方向,然後將大塊的石頭以及燒制的磚石堆砌起來,但建造王宮可不同,宮內的那些殿閣樓臺,那可都是木匠們一刨刀一刨刀削出來的,除此之外還要雕刻、上漆,論工程的繁瑣,其實還在建造城墻之上。
“真是辛苦諸位瞭。”
親眼看到那些精致的殿宇樓閣水榭等建築,趙弘潤由衷地說道。
在參觀瞭整體之後,他越發地覺得,冶造局與工部,絕對是拼瞭命地在建造這座新都、這座王宮,否則這兩項工程,就目前這個時代來說,恐怕二十年、三十年都未必能竣工。
而這,也充分體現瞭魏國目前對內營建的速度與勢頭。
當日,趙弘潤仔細參觀瞭整座王宮。
他發現,雒陽城內的王宮,其建築的大致格局,與大梁的王宮相差無幾,無非就是殿閣更大一些、宮內的小徑更寬闊一些罷瞭。
除此之外,仿佛是將大梁王宮搬到瞭雒陽城。
川雒聯盟這回可真的是出力不少啊
趙弘潤不動聲色地看瞭一眼跟隨他一同前來雒陽的川雒聯盟諸族長。
據戶部此前的統計,建造這座雒陽城的花費,比朝廷十年的稅收還要多地多,甚至於就連此前的魏國,也承擔不起如此龐大的開支畢竟魏國還要養活幾十萬的軍隊。
而現如今的魏國嘛,雖然因為「軍田制」的關系,使得軍費的開支大大縮小,但也未見得能負擔起地這個開支,至少,無法將工期縮短至五年,十年、二十年,倒是還可以接受。
由此可見,川雒聯盟這回可真是大出血瞭。
為瞭獲得一個貴族的稱號,這些族長們,也真是拼瞭命瞭
在看瞭一眼那些族長們身上的魏服後,趙弘潤心下暗暗想道。
的確,對於如今的川雒聯盟來說,饑寒之苦早已成為歷史,他們如今渴望的,乃是魏國國內貴族階層的認可,或者說,他們希望成為這個國傢的貴族,擁有體面的身份。
這很好,這意味著這些曾經被中原人稱之為「陰戎」的三川人,如今已漸漸融入到魏人之中。
唯一的區別在於,他們還或多或少保留著祖先流傳下來的習俗,保留著一部分自己的文化。
「天下共主麼」
不知為何,此刻趙弘潤腦海忽然閃過一個詞。
當然,他對「天下共主」這個詞的理解,跟介子鴟、公羊郜、徐弱那些目前正在鼓搗「大一統」思想的臣子,還是有所區別的。
數日後,趙弘潤帶著妻兒返回瞭大梁,與內朝諸大臣商議遷都之事。
畢竟當初朝廷可是用遷都之名,將潁水郡以及其他幾個郡的百姓誘到瞭三川,大大緩解瞭潁水郡的土地兼並矛盾。而如今,既然雒陽城已經建成,那麼,朝廷自然不能失信,需立刻將遷都之事提上議案。
魏興安六年五月,垂拱殿頒佈詔令,擬定遷都雒陽,至此大梁作為陪都。
待等詔令下達全國之後,舉國臣民為之沸騰,奔走慶賀。
若幹日後,中原諸國得知魏國的遷都變故,喜憂參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