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讀者“房老將軍”的飄紅打賞。
東海王親自登城向對岸望瞭一眼,心裡一沉,有點後悔留在碎鐵城瞭。
整個天際都被顏色暗淡的帳篷占據,一隊隊騎兵在對岸肆無忌憚地縱橫馳騁、觀察南岸,有一些匈奴人就立於岸邊,向碎鐵城指指點點。
東海王覺得自己被發現瞭,甚至被弓箭瞄準,雖然隔著一條河,好像也不太安全,於是轉身向隨行將官問話,順勢躲在墻垛後面。
“真有十萬人”
“從帳篷數量上推算,大概七萬到十萬人。”一名將官回道,這是多批斥候親眼觀察之後得出的結論。
“這麼多”東海王已經聽過這個數字,還是感到震驚,當初在馬邑城的時候,有二三十萬楚軍做靠山,他覺得十萬匈奴人太少,現在卻感到“十萬”像山一樣沉重,可他不想表現得太膽怯,勉強笑道:“已經下雪瞭,糧草難以為繼,匈奴人越多,退卻得越早,對不對”
幾名將官點頭,一人補充道:“當然,碎鐵城也要守得住才行。”
真話刺耳,東海王很難維持臉上的笑容,隻好轉身又向對岸望去,“你們已經制定守城計劃瞭吧”
“是,柴將軍有兩條計劃:匈奴人一直在伺察觀河城,很可能要從那裡過河,等他們過河清除石頭的時候,東山烽火臺可以推下木西征,重新封堵通道。”
“嗯,不錯,是條好計劃,應該能將匈奴人堵住幾天,第二條計劃呢”
一名將官指向西邊的流沙城,“河水正在結冰,變得厚實之後,匈奴人大概會從那邊長驅直入,柴將軍打算在流沙城設置一支奇兵,伏擊匈奴人前鋒,挫其銳氣。”
“好。”東海王不太會領兵,隻要將軍們有計劃,他就稍稍安心。
在城墻上站得夠久瞭,東海王抓緊披風,離開城墻,“城門一定要關緊,城墻一定要牢固,千萬別給匈奴人可趁之機。”
回到將軍府,一群勛貴子弟正等著他,十來個人,一見到東海王,立刻上前謙卑地行禮,與這些人在一起,東海王自在多瞭,立刻猜到瞭他們的來意,冷淡地點點頭,邁步走入正廳。
果不其然,端茶送水的奴仆一退下,這十餘人就將東海王圍住,七嘴八舌地勸說。
“停停。”東海王用手指瞭半圈,停在勝軍侯的兒子身上,“樓忌,你來說。”
東海王的選擇是有理由的,在這些人當中,樓忌的父親爵位最高。
樓忌與東海王比較熟,也不客氣,馬上道:“咱們離開碎鐵城吧,還來得及,匈奴人一時半會過不瞭河,咱們快馬加鞭的話,用不上兩天就進關瞭。”
東海王的手指繼續移動,停在宰相殷無害的一個侄孫身上,“殷小眼兒,你怎麼說”
殷小眼兒的眼睛並不小,隻是平時總笑瞇瞇的,顯得小,這時瞪得滴溜圓,幾乎嚷瞭起來,“碎鐵城守不住鎮北將軍帶不回援兵咱們不能坐以待斃,得快點逃快點撤離”
“你們的想法一樣”
眾人點頭,樓忌道:“塞外的一座孤城而已,值得守嗎要我說,咱們先撤,大軍隨後,能將三萬楚軍帶回關內,也是大功一件。”
東海王想瞭一會,“你們說的有點道理,咱們去找柴悅說說,畢竟守城軍務由他負責。”
“可您是東海王,鎮北將軍指定您總攬全局。”眾人勸服瞭東海王,都很高興,一個個如釋重負。
東海王起身,眉頭微皺,“勛貴營將近五百人,想撤退的不可能隻有你們幾個,多找些人,一塊去見柴悅,給他一點壓力。”
“對對,大傢都想撤,憑什麼隻讓咱們出頭”
沒多久,五十多名勛貴子弟聚在將軍府,準備跟隨東海王一塊去見柴悅,人人面帶喜色。東海王還不滿意,又說出幾個名字,讓樓忌等人去叫過來。
張養浩、謝瑛、丁會三人來瞭,膽戰心驚,面如土色,他們都曾在河邊寨棄東海王於不顧,一直擔心受到報復。
出乎他們意料,東海王很是熱情,笑呵呵地迎上來,“這種時候,咱們就別記仇瞭,還是做朋友吧。”
三人感動得快要哭瞭,跪下懺悔,被東海王扶瞭起來。
一行人浩浩蕩蕩地去見柴悅,一路上吸引不少目光。
柴悅住在西北角的一座城樓裡,在這裡能夠方便地觀察敵情,他正與十幾名將吏商議流沙城的伏擊計劃,聽說東海王帶著一群勛貴子弟前來求見,心裡咯噔一下,城內楚軍隻是勉強穩定,勛貴營若是帶頭鬧事,大軍隻怕很快就會隨之崩潰,就算鎮北將軍本人在此也彈壓不住。
可拒而不見也不是辦法,柴悅隻好讓他們進來。將吏退到兩邊,心中想法都一樣:如果勛貴子弟們想逃,他們也不用冒險開戰瞭,大傢一塊奔回關內,就看誰的速度更快。
五十多人走上城樓,有東海王在,眾人立而不跪。
東海王道:“柴將軍,有件事我們想問問你。”
“請說。”柴悅起身相迎,十分客氣,這些人他一個也得罪不起。
“楚軍為什麼非要守衛塞外的一座孤城”
柴悅已經向許多將士解釋過,東海王問起,他隻好再說一遍:“碎鐵城雖然孤懸塞外,卻是大楚之城,自武帝以來,大楚對匈奴保持瞭雷霆之勢,此城一舍,即意味著轉攻為守”
樓忌打斷道:“在碎鐵城不也是守勢”
柴悅微笑道:“那不一樣,碎鐵城依山傍河,周圍地勢開闊,援軍一到,立刻就能轉守為攻,若是將此城讓給匈奴人,楚軍退至神雄關,雖然易守,卻再難出關進攻。”
“那好吧,你守城,我們”樓忌看瞭一眼東海王,慌忙退下,在他們這個圈子裡,身份比什麼都重要,搶話即是僭越。
東海王點點頭,“柴將軍說得有道理,你要在流沙城設置伏兵”
“對。”柴悅對東海王的態度感到困惑,“匈奴人表面上伺察東邊的觀河城,我相信這是故佈疑陣,三日之內,匈奴大軍必定從西邊過河。流沙城雖然殘破,尚堪一用,黃昏以後,我會派一支楚軍從嶺下前往流沙城,對岸的匈奴人看不到”
“夠瞭,具體的計劃你們制定吧,我就是來給你送來一隊敢死之士。”
“敢死之士”柴悅莫名其妙,看向跟來的那五十多名勛貴子弟。
樓忌等人也互相看看,突然明白過來,“敢死之士”就是指自己,一下子全慌瞭。
東海王正色道:“你們這些人,從出生那一天起就食國傢俸祿,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大楚養瞭你們幾代人,換不來一位敢死之士嗎”
眾人無語,不隻是羞愧,更多的是震驚,怎麼也想不到,這樣的話會從東海王嘴裡說出來。
“請柴將軍下令,如果有必要,我會親自上陣。”東海王心裡稍感緊張,如果對方是韓孺子或者房大業,他絕不敢誇此海口,柴悅應該懂規矩、會做人。
柴悅也很震驚,同時大大地松瞭口氣,“有這些敢死之士奔赴流沙城就夠瞭,碎鐵城需要東海王坐鎮,殿下不可出戰。”
東海王威嚴地嗯瞭一聲,又對目瞪口呆的眾勛貴子弟說:“建功立業在此一時,諸君努力,休令父兄蒙羞。”
東海王丟下眾人,轉身下樓,柴悅命人去勛貴營給這些人取來盔甲和馬匹。經此一事,本來不太服從命令的眾將官,對伏擊計劃再無異議。
東海王懲罰瞭心生退意的勛貴子弟,也報復瞭一下曾經背叛自己的張養浩等人,心情頗佳。
回到將軍府,林坤山過來求見,一進屋就抱拳笑道:“東海王妙計,既教訓瞭膽怯者,又穩定瞭軍心,東海王的聲望會大為提升。”
“嘿,我需要這點聲望嗎”東海王在望氣者面前無需隱藏真正的野心,“他們不在乎大楚的一城一池,隻想自己活命,我可在乎。”
林坤山笑道:“大楚內憂外患不斷,正需要東海王這樣的宗室子孫力挽狂瀾。”
東海王哼瞭一聲。
相隔兩百餘裡,另一個人也在乎大楚江山的完整。
在主簿的帶領下,韓孺子等人來到東城倉庫,卻沒有找到北軍左將軍韓桐,詢問過後才知道,韓桐領取瞭一些器械與食物,命人送到南城門,人剛走沒有多久。
眾人又奔向南城門,出瞭此門就是關內,百姓與車輛都被堵在這裡,無論怎麼叫嚷,城門都不肯打開。
韓孺子讓主簿登上城樓為自己通報,等瞭好一會,主簿下來,一臉的困惑,說:“左將軍請鎮北將軍一個人上去。”
情況有異,韓孺子想瞭想,說:“好吧,可我怎麼也得帶一名隨從。”
“這個應該可以吧,我再去問問。”主簿匆匆跑上城樓,心中納悶,兩位將軍都是宗室子孫,怎麼彼此間一點親情也沒有
杜穿雲緊緊腰帶,準備跟倦侯一塊上城樓,韓孺子止住他,“你留下,陳通,你跟我去。”
孟娥點點頭,在外人面前,她從不開口說話,以免泄露女子身份。
杜穿雲既驚訝又失望,不相信這名普通士兵的功夫會比自己更厲害。
主簿回來瞭,請鎮北將軍和隨從上樓。
今日一更。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