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所有讀者在十月的支持,非常感謝。
王傢人丁不少,大都是老實本分的鄉農,穿不慣華服,言語粗鄙,需要禮部一句句傳授,才能在拜見慈寧太後時不露餡,可是在隨後的傢宴上,他們慢慢顯出真實本性。
慈寧太後並不反感,所謂粗鄙其實是純樸,那是傢鄉話,她還略有印象,聽上去很親切,但她也明白,自傢人當中找不出可用之人,隻能好好培養下一代,若幹年後,王傢或許能夠飛黃騰達,成為世傢。
思來想去,她派人給長兄寫瞭一封信,指名讓一位讀過書的姐夫念給他聽,並做解釋。
太監很快返回,帶來王傢長兄的原話:“元大官兒確實說過定親之事,我想自己是個莊稼人,高攀不起,當時沒有同意,隻說孩子還小以後再議,實不知此事會惹來麻煩。如今太後一說,我明白瞭,今後再不與大官兒、小官兒交往,太後賞賜瞭這麼多好東西,幾輩子也過得起瞭。隻是傢中太公傷懷,盼望再見太後。”
慈寧太後點頭,這番答對稱不上得體,但是比較合乎她的心意。
解決完傢事,慈寧太後前往廣華閣,宰相申明志和吏部尚書馮舉已在那裡等候瞭一會。
“禮部元九鼎為何如此張狂”
慈寧太後的質問讓兩位大臣都愣住瞭,互視一眼,申明志道:“恕臣等愚鈍,元大人做瞭什麼事,以至惹怒太後”
“朝廷派元九鼎去東海國,乃是為瞭查明真相、護送我的傢人進京,他卻私下求親,要與王傢聯姻,難道他不懂得避嫌嗎”
大臣與外戚聯姻並不罕見,但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不能私下進行,別說各傢的孩子,就算是父母也沒有權力指定終身,而是要上報宮裡,由皇帝和太後決定,頂多提出建議,希望與某傢結親。
元九鼎私下求親,犯瞭忌諱。
申明志眉頭微皺,沉吟不語,馮舉隻好開口道:“此事確實”
“王傢人雖然都沒怎麼讀過書,但是人老實,馮大人不會認為他們說謊吧”
馮舉急忙躬身行禮,“臣不敢,如此說來,元大人的確做得不妥。”
慈寧太後臉上怒意未消,“按規矩,這種事該如何處置”
申明志仍然低頭不語,自從當上宰相之後,他就開始模仿殷無害,裝糊塗、扮沉思,總之要努力置身事外,隻是火候還差些,沉默得不那麼自然。
馮舉瞥瞭一眼宰相,回道:“可由宮中傳旨訓誡。”
“隻是訓誡”慈寧太後真的有點意外。
“按規矩如此,除非元大人曾以求親為借口,向王傢求官,若是這樣,可定一個交結外戚的罪名。”
那樣的話等於將王傢也連累瞭,慈寧太後當然不會這麼做,想瞭又想,勉強道:“好吧,有勞兩位大人擬一份訓誡,要嚴厲一些。”
訓誡很快寫好,主要是馮舉執筆,申明志旁觀而已。
訓誡不溫不火,一連串的質問,倒像是在向元九鼎求證事實,慈寧太後大怒,命令重寫,這回要求申明志執筆,馮舉提建議。
第二份的言辭足夠嚴厲瞭,元九鼎的行為不隻違反禮儀,還有欺負王傢與太後的嫌疑。
慈寧太後總算滿意,“明天一早發出去,讓大傢都看到,以儆效尤。馮大人,你先退下吧。”
馮舉告退,慈寧太後向申明志道:“吏部不是掌管天下官員的嗎手段怎麼如此軟弱”
申明志笑道:“吏部掌管官員考核以及升貶調任之事,大臣行為不端,該由禦史臺彈劾。”
慈寧太後嗯瞭一聲,“早說清不就好瞭禦史臺還沒有任命左右禦史吧”
申明志端正神色,“陛下前些天曾經讓臣等推薦禦史人選。”
“申大人推薦誰”
“此事並非臣一人決定,勤政殿共同商議,而且有朝廷留下的慣例可供參考,要說最有資格接任禦史的人,應該是吏部馮尚書。”
“又是他。”慈寧太後臉一沉,隨即恢復正常,“任命官員是朝廷事務,我不該多問,申大人不要見怪。”
“太後言重,陛下親政之前,按規矩太後完全可以指導朝政。”
“陛下很快就能親政。”慈寧太後強調,想瞭一會,問道:“馮大人是唯一人選嗎”
“不是,還有兩位,如果要同時任命左右禦史,還需要再推薦兩三位,以供陛下定奪。”
慈寧太後點點頭,“擬好名單之後,拿給我看。”
“是,太後。”
慈寧太後這是在明顯幹政,宰相申明志沒有提出反對,小心迎合,他從中看到的是另一件事:陛下可能真的不能清醒瞭,否則的話,太後不會這麼在意官員任免。
慈寧太後使眼色,屋內侍者大都離開,隻留一名貼身侍女。
“申大人覺得韓稠這個人怎麼樣”
申明志微微一驚,“韓宗正太後聽說什麼瞭”
“那倒沒有,隻是申大人乃當朝宰相,百官之首,不會偏袒某人吧”
申明志立刻回道:“臣推薦韓宗正,隻看其位,不看其人,立儲之事非得宗正卿參與,與韓稠無關,臣絕無偏袒之意。”
“我明白,所以我才要請申大人幫忙。”
“太後請說,輔佐太後乃臣分內之事。”
“韓稠推薦代王為皇儲,有點過於熱心,怕是幕後有交易,我希望宰相能查清此事,韓稠與代王究竟有無私下來往。”
“太後請放心,臣會盡心調查,三日之內必有結論。”
“有勞宰相,皇傢不幸,災事連連,我與慈順宮皆是婦道人傢,難出宮門,朝中大事小情,全望宰相操持。”
“皇恩浩蕩,此臣報恩之時,隻盼陛下早日康復,則群臣歡欣鼓舞。”
宰相告辭,慈寧太後又命人叫來容化民。
容化民就在樓下守候,隨叫隨到。
慈寧太後厭惡這名太監的背叛與欺騙,表面上卻不動聲色,“給你一個任務,派人盯著宰相,如果宰相與韓宗正私下見面,立刻告訴我。”
“是,太後。”容化民也不多問。
慈寧太後回到寢宮時天已經黑瞭,看瞭一眼皇帝,向禦醫囑咐幾句,回自己的臥房休息,她要早點揭穿申明志的真面目,好讓皇帝恢復正常。
張有才過來求見,他每天晚上都要來見慈寧太後,通報佟妃的情況,其實也沒什麼可說的,幾句話就能講完,今天他要多說幾句。
張有才跪在地上,“有一件事,就算太後要打死我,我也得說。”
慈寧太後一愣,“什麼事情這麼嚴重”
張有才深吸一口氣,“太後多次召見韓稠,是要重用他嗎”
慈寧太後臉色微沉,“太監不得幹政,你不明白規矩”
張有才磕頭,“我哪敢幹政可韓稠與刺駕之事牽連甚多”
“這話我已經聽多瞭,你有證據”
張有才搖搖頭,神情顯出急迫,他還不知道皇帝的真實情況,以為事態急迫,“就算韓稠與刺駕無關,可他是個貪官,大貪官,朝中大臣都不支持他。”
慈寧太後端詳張有才,“你怎麼知道朝中大臣不支持他”
張有才膝行向前,從懷中掏出一卷紙,“我犯瞭大罪,請太後懲處。”
慈寧太後接過紙,打開瞭之後掃瞭一眼,大為吃驚,這是一份彈劾韓稠的奏章,言辭激烈,直指韓稠為“朝廷大蠹”,彈劾者是國子監祭酒瞿子晰,後面聯名者甚眾,多是國子監、翰林院的讀書人,還有禦史臺的一些人,官職都不高,六部尚書以及宰相都不在其中。
慈寧太後嘆息一聲,收起奏章,沒有細看,“你是好孩子,我不會懲處你,但是你要小心,別多管閑事,你的職責是服侍佟妃、保住皇子,朝中事務,我自有主意。”
張有才聽出瞭一線希望,磕頭謝恩,告退離去。
慈寧太後這幾天睡得都比較晚,因此容化民一來就得到瞭召見。
“我派出的人監視到半夜,宰相並未外出,韓宗正也沒有登門拜訪,我不敢保證兩位大人沒有私下交往,但是以目前的情形來說,他們的確是各司其職。”
慈寧太後點點頭,“辛苦你瞭。”
“能為太後效力,我一點也不辛苦。”
“你也該歇歇瞭。”
“太後尚未安歇,做奴仆的人怎敢懈怠”容化民還沒聽出太後的話中之意。
“容提督,我可曾虧待過你”
容化民大驚,抬起頭,“太後對我恩重如山,哪有虧待之說”
“那就是別人對你更好瞭,告訴我,你與韓稠勾結多久瞭”
容化民更加吃驚,“冤枉啊,太後,我與韓宗正的確認識,但他是河南尹,又是宗室重臣,宮裡許多人都與他相熟”
“嗯,那就列一個名單給我。”
容化民急忙辯解道:“隻是認識而已,沒有其它來往。”
“容化民,念你服侍我時也算是盡心盡力,我才給你坦白的機會,你若是不願,也罷,劍戟營的人就在外面,你去向他們解釋吧。”
容化民來的時候看到瞭蔡興海,還以為慈順宮加強防衛,沒想到是為自己準備的,一下子癱倒在地上,“太後饒命”
夜色正深,慈寧太後又來探望皇帝,將禦醫和侍衛屏退,走到床前,說:“陛下可以起床瞭,你想怎麼收拾宰相都行。”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