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 奇怪的奏章

作者:冰臨神下 字數:3169

新春即將到來,韓孺子不急於重返倦侯府,留在宮中處理政務,府丞趙若素早來晚走,每次見到皇帝都要先稟報一下府裡的情況,以表示自己沒有忘記身份。

楊奉走瞭,帶著欒凱前往雲夢澤,韓孺子身邊需要一名顧問,今天尤其需要,他剛從勤政殿回來,坐在凌雲閣裡,翻閱到一份奇怪的奏章。

中書省擺列奏章的把戲已被拆穿,最近比較老實,所有奏章全按時間順序疊放,這份奏章位置偏上,說明來得比較早,但是在勤政殿裡,宰相等大臣沒有提起,說明它不是很受重視,或是大臣們有意避嫌。

韓孺子一言不發,將奏章在桌上推過去,趙若素立刻走來,雙手捧起奏章,快速瀏覽一遍,抬頭與皇帝對視一眼,低頭又看一遍,這回讀得比較細致,隨後放下奏章,退後幾步。

“十位諸侯為代王求情。”趙若素簡單地總結道。

韓孺子疑惑地問:“朕又沒有向代王問罪,他們求什麼情緊張什麼”

韓稠已被定下死罪,正月以後問斬,但他是宗室老人,按慣例,皇帝最後會取消當眾問斬,改為在牢中賜死。皇帝無意株連他人,可還是有許多人為此惴惴不安,代王一傢比別人更覺恐懼。

韓稠此前著力推薦代王充當皇儲,宰相申明志調查得清清楚楚:代王的庶兄想要繼承王位,於是與韓稠勾結,希望讓嫡生的弟弟充當皇儲,一旦當上皇帝,代王之位就會由兄長繼承,韓稠看中代王一傢容易控制,因此一拍即合。

代王庶兄已被削籍為民,送回代國,由地方監管,永世不得入京。

皇帝對代王一傢的處置到此為止,並未株連他人,對代王更是從未表達過不滿,在皇帝眼中,那隻是一名幾歲的孩子,什麼都不懂,被奸人利用而已。

十位諸侯卻聯名為代王求情,令韓孺子哭笑不得,更是迷惑不解。

“陛下是否準備削奪諸侯之土以及權力”趙若素問道。

韓孺子沉吟片刻,“朕隻是有這個想法,尚無具體計劃諸侯王怎麼會知道朕的想法”

“陛下削減齊國,改為臨淄國與數縣,就是一個預兆。”

“齊國先後兩次叛亂,不該削減嗎”

“應該,但諸侯王看到的是威脅。”

韓孺子沒有開口,他的確是要“威脅”各地諸侯,齊王叛亂、代王無能、洛陽侯刺駕宗室爛得比朝廷還要嚴重,必須來一次刮骨療傷。

趙若素繼續道:“接著陛下又收回洛陽,另行任命河南尹,各地諸侯不免更加緊張。他們對別的事情可能不在乎,唯獨削蕃,哪怕隻有一點跡象,他們也能嗅得出來。這份奏章表面上是為代王求情,其實是在試探陛下的心意:如果陛下沒有發怒,甚至公開宣佈代王無罪,放他回代國,則諸侯安心;如果陛下大怒,他們自會請罪,反正也不是什麼大罪,然後他們會再想別的辦法保住自己的地位。”

“他們還有什麼辦法像齊王一樣叛亂不成”

趙若素拱手道:“叛亂是非常手段,微臣不敢預測,微臣隻說正常手段:他們應該會從陛下身邊的人下手,陛下最信任誰、誰對陛下影響最大,他們就會想方設法將此人拉到自己這邊。”

“與韓稠的手段一樣。”韓孺子輕聲道。

韓稠很早之前就在討好慈寧太後,效果顯著,深居宮中的太後正需要外臣的幫助,很容易受到迷惑。

趙若素自然不會說出名字,又一拱手。

“關於削蕃,可有慣例”

“陛下不覺得太早瞭嗎”

韓孺子搖頭,“大楚既然是韓氏的江山,宗室就當以身作則,宗室不正,朝廷何以正天下何以正你隻說之前有沒有慣例吧。”

趙若素想瞭一會,“有,依微臣所知,共有三種慣例。”

韓孺子很滿意,“都說來聽聽。”

“一是諸侯王犯下重罪,依律削蕃或是奪國。”

“嗯,對齊王已經用過,不能用在其他諸侯身上。”

“二是勸說諸侯自願削蕃,先從最親者開始。”

“朕沒有”韓孺子突然想起東海王,那是他的弟弟,於親最近,隨後笑著搖搖頭,“這招朕也用不上。”

“三是推恩,允許諸侯將本國分給多名子孫,大國變小國,也是一種削奪。”

“這個慣例朕知道,大楚從烈帝時起就在用,延綿至今,諸侯國由六七個增加到二十幾個,可還是有個別諸侯不肯從命,比如齊國,一直是單傳,不肯推恩給更多子孫,朝廷也沒有辦法,眼睜睜看著叛亂發生。太慢,而且不受朝廷控制。就這些嗎”

“削蕃的慣例大致就這些瞭。”

韓孺子想瞭一會,微笑道:“慣例以外呢可有其它手段”

趙若素又一次拱手,“削蕃之外,陛下也可選擇削權。”

“如何削權”

“諸侯世襲,諸侯之官卻由朝廷任免,朝廷若能控制這些官員,則諸侯無權,與郡縣無異。”

韓孺子皺眉,“諸侯之官說是由朝廷任免,其實也跟世襲差不多,像東海國的燕傢,不就一直把持國政”韓孺子又想瞭一會,“諸侯之官一直由朝廷派遣任命,為何多數諸侯仍能掌權,如齊王甚至能夠制造叛亂”

“各國遠在京城之外,朝廷所派之官孤軍奮戰,難敵諸侯,或有爭執,因為涉及到宗室,皇帝通常會選擇息事寧人,長此以往,官吏也不願惹事,權力日小,諸侯權力日增。”

韓孺子不語,對待韓稠,他采取的手段就近似於息事寧人,半晌之後,他說:“天高皇帝遠,就是這個意思吧”

趙若素隻是拱手,沒有回答。

韓孺子記得楊奉很早以前就說過,皇帝的權力隻在十步以外、千裡之內,十步以內,皇帝難敵一介匹夫,千裡以外,皇權隻是幾張聖旨而已,遵守與否、遵守到什麼程度,皇帝都看不到,至於更遠的地方,皇權遇到的隻有敵意,而不是服從。

不管怎樣,趙若素的確提出一個辦法,仍在慣例的范圍之內,在這之外,趙若素不能也不願提出建議。

趙若素告退,韓孺子獨自審閱奏章,心中仍在思考削蕃之事。

先換宰相、次削諸侯、再正朝綱,這是韓孺子定下的順序,接下來才能富民強軍,與匈奴一戰,至於更遠一些的西方強敵,他還沒有詳細的想法。

鄧粹、張印從西域送回來一些消息,表明大單於沒有撒謊,西域以西的確發生瞭大規模戰亂,商人急劇減少,講述的傳言也都與大單於的說法一一對應,不過戰亂還沒有波及到西域,那位“神鬼大單於”一直在向西、向南擴張,似乎沒有東進之意。

“一勞永逸、萬世基業”韓孺子自言自語,心中開始懷疑究竟有沒有這種可能。

“陛下想一勞永逸,我有辦法。”一個聲音居然在回應皇帝。

韓孺子吃瞭一驚,他還以為屋子裡沒有外人,抬頭看去,崔騰不知什麼時候來瞭,正笑瞇瞇地看著他。

自從能起床之後,崔騰每天都來宮裡報到,與眾多勛貴侍從不同,他有特權,可以不經通報直接進凌雲閣。

“你有辦法”韓孺子笑著問,將與崔騰的聊天當成一種休息。

“這還不簡單,找幾個信任的大臣,將朝政托付給他們,陛下就能一勞永逸、逍遙自在瞭。”

韓孺子大笑,崔騰的建議果然隻能當玩笑聽。

“你有事情”韓孺子交待過,崔騰雖然可以進入凌雲閣,但是得有事情,不能隨隨便便地想來就來。

崔騰點頭,“明天老君出喪,我替崔傢感謝陛下的恩德。”

老君是皇後的祖母,皇帝自然要給予禮遇以及豐厚的贈禮,都是少府和禮部在安排,韓孺子認可而已,“嗯,可惜朕明日不能親去送葬。”

崔騰急忙擺手,“這樣就夠瞭。明天我去送葬、守廬,要七天才能回城,這回來見陛下也是告辭,請陛下保重,不要勞累身體,馬上就要過年瞭,尋常百姓尚且要休息幾天,陛下也該多與傢人團聚。”

韓孺子驚訝地看著崔騰,“你又從哪學來的這套話”

崔騰臉一紅,“陛下,天地良心,這可真是我自己一個字一個字想出來的,沒讓別人代筆。”

韓孺子笑道:“朕相信你,朕會接受你的建議,你也多多休息,不可再縱情酒色。”

“是,陛下。”崔騰打量皇帝兩眼,“看陛下的臉色,好像還沒有完全康復。”

“不是什麼大問題。”韓孺子聊夠瞭,低頭繼續看奏章,這也是逐客的意思。

崔騰卻不識趣,上前一步,說:“我有一種感覺,陛下自從回京之後,精氣神都差瞭一些,陛下什麼時候再出去走走天下這麼大,還有許多地方可以巡狩呢。”

韓孺子敷衍地嗯瞭一聲,他現在再想離京可不容易。

過瞭許久,韓孺子抬起頭,崔騰已經走瞭,屋子裡再無外人,韓孺子若有所思,“巡狩也是慣例”

巡狩往往勞師動眾,耗費不少,韓孺子接受大臣的建議,早沒瞭巡狩的計劃,可今天與趙若素談過之後,他卻有瞭新的想法。

今日一更,QQ聊天定於下個周日,望周知。未完待續。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