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 第一封聖旨

作者:九悟 字數:3343

初冬的清晨時分,薄霧在朝陽中慢慢的淡去。W㈠金陵仿佛從沉睡中緩緩的蘇醒。

分佈在金陵城內一座座華美的屋舍中,數百人各自在妻子、姬妾、丫鬟的服侍下梳理頭發、洗臉、換上官服。外面奴仆、下人忙碌的準備著一輛輛的馬車、小船。

朝廷的欽差翰林寧儒會在今天上午抵達金陵。

金陵城內的大小官員:六部尚書、侍郎、員外郎、左都禦史、金陵知府、江寧知縣等人,新任體仁院總裁江南織造郎中,鄭國公鄧鴻、城內的致仕官員、士子都將前往城外的碼頭迎接。

早晨時,甄傢中亦是一片忙碌。自甄應嘉前往廣東佈政司上任後,傢中大小適宜都有甄禮出面打理。甄禮除瞭在八月中秋之後推動瞭幾條關於賈環嚇破膽的流言。隨後的利益、權力博弈,他都沒法參與。甄傢已經許久沒有出現在金陵的權力舞臺上瞭。甄禮、甄傢上下明顯感受到這種從高處跌落下來的差距。

充滿富貴之氣的臥室之中,甄禮張開雙手,在明亮的玻璃鏡子前由妻子許氏的服侍著穿衣。兩名通房丫鬟在一旁捧著名貴的衣衫。

許氏輕聲叮囑道:“老爺外出,妾身惟願平安無事。”昨天,她的小姑子三姑娘過來聊瞭一會。她深居大院之中,亦瞭解當前的形勢有多麼的危險。

和甄傢關系密切的鄭傢被朝廷抄傢瞭。

甄禮看著銅鏡之中的自己,年近三十,依舊是眉清目朗,儀表出眾。隻是身上的風流倜儻的氣質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沉鬱、細微的謹慎。

此時,笑瞭下,有些內斂的苦澀,“放心,不會有事的。朝廷的天使不過是宣佈調查戶部糧案的事宜。我們傢沒有參與糧食生意。”

許氏溫婉的點點頭。

甄禮又補充瞭一句,“如果真有事,京城那邊應該會有消息傳來。”他心裡也覺得剛才那個理由無法說服自己。天使前來,焉知沒有甄傢的事

許氏輕聲嗯瞭一聲。當今天子登基,傢裡的老太君在皇宮中的影響力已經消失。唯有大姑娘還在東宮中。若有事,應當有信傳來。

鄭國公府上,甄傢的一幕幕也在上演。不過相比於甄傢的沉鬱暮氣,鄭國公府上要好很多。隻是,下人們小心翼翼。誰都知道國公爺近日脾氣不好。

管傢將馬車套好。鄧鴻坐進馬車中。馬車隨即啟程。隨從、護衛跟在四周。

鄧鴻在馬車中閉目沉思。

關於蘇詩詩是寧龍江捧起來的消息,這兩日在秦淮河上流傳。據說是雲煙院的名妓劉如煙說的。她與蘇詩詩是好友。可靠性非常高。

又想起,賈環與寧龍江私交極好的傳言。一時間,鄧鴻的心頭有些壓力。金陵的糧案他確實參與瞭。萬一給已經回到金陵的賈環進幾句讒言

他得做點事情。

隨著日頭越高。官員、縉紳、士子等人不斷的匯聚在城外的外金川門碼頭中。

外金川門是自水道進入金陵城的第一個外城門。這裡的碼頭極其繁華。主碼頭的通道早就被維護秩序的金陵府衙的衙役封住。遠遠的一些小的停泊渡口,還有貨船不斷的搬運貨物。碼頭上的行人、商旅、苦力工、坐商都在衙役們佈置出的警戒線外圍觀著這一熱鬧的場景。

於百姓來說,這是難得一見的這麼大場面。有閑人在人群中賣弄見識,說起各高官、知府的儀仗裡面的一些名堂、規矩。但對官員而言,今天這個場合,有些嚴肅。

即便所有人的預期都是:欽差大人大概隻是宣佈調查戶部糧案的權責。但心裡有底的人隻是少數。

臨近上午十點左右,欽差的船隻抵達碼頭。幾名隨員和錦衣衛下船穿著七品官袍的寧儒出現在船頭。約四十歲的年紀,風姿出眾,頗具漢使威儀。

正在等候的官員們漸漸的安靜下來。陳高郎和鄧鴻兩人,一文一武,越眾而去,上前迎著欽差寧儒。

前排是一張張熟悉的臉:衛弘、張經緯、兵部尚書、工部尚書、刑部尚書、山長張安博、戶部侍郎伍藏、吏部侍郎巴平、工部侍郎皮經業、刑部、兵部的侍郎。金陵知府賈雨村、新任體仁院總裁魏總裁。國子監祭酒溫佑等人。

賈環以士子的身份站在隊伍中,目睹著這一切。身邊站著的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二李良吉、丁昂等人。賈環不算是金陵本地的士子。但以賈環的名氣,參與這樣的場合,當然不會被士林排斥。而金陵城中的流言:他與寧龍江私交極好,更令剛才等候時不少精英士子過來交談幾句,打聽情況。

國朝承平一百五十年,正是科舉盛世。但凡是豪強地主,傢中必須要有讀書人才能保得住傢業。找賈環打聽情況的很多士子傢中就參與瞭操縱金陵糧價。

賈環一身藍色直裰,頭戴四方平定巾,踩著青緞粉底靴。靜靜的站著。與所有人的預期不同,他認為現在是翻開所有的底牌,決戰的時刻。

沒有什麼千百回合的“打鬥”。隻有一拳。來決定最終的結果。

改做的事情,他已經做瞭。一個多月的悲憤、痛苦、謀劃、鬥爭,在此時做一個瞭結。

成,或者不成。

寧儒從船上下來,看著黑壓壓的人群,臉色平靜,不怒不喜。他是宰輔子弟,翰林出身。這樣的場合見得多。身邊跟著幾名錦衣衛,手捧著裝著聖旨的匣子。他帶著幾封聖旨。

欽差見官大一級。

陳高郎弓著背,與鄧鴻一起上前行禮,開口道:“天使遠道而來,辛苦瞭。我等已經備好香案,還請天使移步府衙中。”

寧儒拒絕道:“不必瞭。還請陳大人擺好香案,我就在碼頭這裡宣旨。”

陳高郎和鄧鴻心裡同時磕磣一下。寧欽差一來就不給面子啊接下來。

聖旨不是密封的。欽差本人,軍機處的大學士,起草詔書的翰林,傳遞詔書的中書舍人都知道聖旨的內容。從欽差的態度就能略窺聖旨內容一二。

然而,他們倆還沒有得到任何從京城傳來的消息。這又意味著什麼呢

陳高郎心中迷惑,應道:“好。”當即,吩咐下去,很快碼頭上就擺好接旨的香案。

碼頭上數百名接旨的官員、縉紳、士子都是跪下來。寧儒站在香案前,朗聲宣佈第一道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資德大夫、南京吏部尚書陳高郎居高位,而不思忠勤王事,罔顧朝廷信任。城中每多流言言其之過。責令停職待勘,閉門思過”

寧儒宣佈完第一道聖旨。滿場跪伏在地上的官員、縉紳、士子鴉雀無聲。

一股凌冽的寒風從碼頭上吹過,將欽差儀仗上的旌旗吹的獵獵作響。

聽得懂官場語言藝術的明眼人心中都明白:陳高郎完瞭。南京六部本就是養老的職位,而這個職位還要停職待勘。這就是擺明瞭說:我要查你。

否則的話,朝廷優待老臣,應該是加官一級,以年高體衰的理由令其致仕。

調查陳傢的人自然就是正站著代表天子宣旨的寧龍江。

再往深裡想一步:寧龍江來金陵是幹什麼來的朝廷顯然已經認定戶部糧案是陳高郎搞出來的,要他負責。這實在令人奇怪:千裡之外的朝廷,如何作出這樣確鑿的判斷

跪伏在地上的陳子真腦子“嗡”瞭一下,感覺眼前一片黑暗。昨天晚上他父親還讓他安心。他也確實安心瞭。然而,現在,誰能告訴他,這這到底是怎麼回事衛弘和沙勝,有這樣的能量

戶部侍郎伍藏、南京吏部侍郎巴平,南京工部侍郎皮經業等人黨羽都禁不住抬頭看向跪在最前列的陳高郎。就連鄧鴻都有些兔死狐悲的感慨,看著陳高郎。

他們看到的是一個弓著背,風燭殘年的老者。而不是一個心思詭詐正二品的高官。仿佛,他在一瞬間變老。

寧儒等瞭一會,見陳高郎毫無反應,催促道:“陳大人接旨吧”早知如此,何必當初他並不同情陳高郎。

陳高郎將頭上的官帽摘下來,叩頭道:“臣乞骸骨。”

顯然,陳尚書失態瞭。朝廷已經給“停職待勘”的處罰。現在想要辭官已經遲瞭。

寧儒道:“陳尚書等回去可自己上折子。先把聖旨接瞭吧。我還有天子其他的旨意要頒佈。”

陳高郎這才回過神,三呼“萬歲”,顫巍巍的起身接聖旨,在兒子陳子真和長隨的攙扶下,落寞的離開迎接欽差的隊伍,到旁邊等候。他,現在已經不具備站在這裡的資格。

寧儒的話讓前排的高官們,都是心中一凜。第一道聖旨就廢掉瞭南京文官之首陳高郎,接下來呢有些人,頭低的更低瞭。

賈環微微昂首,看著緩緩離開的陳氏父子,微微瞇著眼睛。

他的運作成功瞭。在沙先生上書給朝廷說明鄭傢、甄傢販運私鹽的情況時,他給賈政寫瞭一封信,請宮中的賈元春幫忙。

陳高郎停職等待調查,接下來就是處罰。他跑不瞭。陳傢更跑不瞭。

賈環的目光落在攙扶著陳高郎的陳子真身上。就是他,默許瞭鄭傢對黛玉的刺殺,致使裴姨娘死亡。

距離他告慰裴姨娘的日子不遠瞭。賈雨村說他沒有獲得實際利益,還是失敗者。但是,他首先要的,是血債血償

在此時,賈環的心中並沒有太多的歡喜。而隻是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一種深沉的悲哀在心中浮起。

他寧願裴姨娘活著

寧儒繼續拿起第二封聖旨。經歷瞭第一封聖旨,現在誰還敢期望,今天隻是走走過場

碼頭上,氣氛凝重,沉甸甸的壓力落在許多人的身上。就一如當時,賈環所承受的所謂的“規則”的壓力。未完待續。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