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紅薯的妙用

作者:北冥老魚 字數:3087

李世民希望李休能夠想出一個阻止蝗災的辦法,可惜李休對蝗災的瞭解不多,根本無能為力,不過也就在這時,卻沒想到楊農竟然站瞭起來,告訴李世民他有一個可以減少蝗災損失的辦法,這讓所有人都是吃瞭一驚。

“楊公快快請講”李世民在反應過來後,立刻急切的向楊農開口詢問道。

“陛下,蝗災之所以可怕,主要是在蝗災發生之時,蝗蟲遮天蔽日而來,將田間的作物啃食一空,導致當季的作物幾乎是顆粒無收,從而導致餓殍遍地,但如果蝗災爆發時,對作物的傷害很小的話,那麼蝗災也就不足為懼瞭”楊農這時笑呵呵的開口道。

“這怎麼可能,蝗災來臨時,那些蝗蟲就像是瘋瞭一般,連樹葉都會被它們吞噬一空,更不可能放過肥美多汁的莊稼瞭”就在楊農的話音剛落,就見杜如晦忽然皺著眉頭開口道,不是他不相信楊農,而是楊農的想法實在有些異想天開。

“呵呵,杜相不必急著反駁,如果放在以前,每當蝗災爆發之時,田地裡的莊稼的確會被吞噬一空,但是現在不一樣瞭,因為蝗蟲再怎麼厲害,也隻能隻地面以上的莊稼,地底下的莊稼卻可以保存下來”

“紅薯”沒等楊農把話說完,旁邊的李休就驚喜的高聲叫道,他終於明白瞭楊農的意思,紅薯這東西長在地下,而且就算是蝗蟲把地表的藤蔓吃光瞭,下面的根還是可以再長出來,當然這會影響到產量,但總比顆粒無收要強得多

“哈哈哈,駙馬說的不錯,老朽說的正是我們農部正在推廣的紅薯,此物長於地下,不怕蝗蟲的啃食,而且就算是地表的藤蔓毀瞭,也可以重新長出來,所以如果明年開春之後,朝廷在關中大力推廣紅薯的話,哪怕是蝗災來瞭,也不用擔心糧食之危”楊農這時一臉激動的開口道,他也是剛剛才想到這一點。

“太好瞭”李世民聽到這裡也不由得拍案而起,他剛才還在為蝗災的事而頭疼,卻沒想到解決蝗災的辦法早就有瞭,隻是他們之前都沒有想到,不過這也不能怪他們,畢竟連李休這個獻上紅薯的人也同樣沒有想到。

“楊公,讓關中種植紅薯的確是個好辦法,可是我記得紅薯的種植面積好像也隻在新築和青田兩縣境內,想要推廣到全關中的話,這個秧苗恐怕也是個大問題吧”不過也就在這時,李休卻忽然皺著眉頭開口道。

不是李休潑涼水,而是紅薯與其它的作物不同,雖然也可以用紅薯來繁殖,但卻太浪費瞭,一般都是用生長出的藤蔓來扦插,而藤蔓卻需要提前來繁殖,保存也是個問題,另外紅薯種植的時間也太短,現在也隻有青田和新築兩縣有種植,所以就算把兩縣的紅薯都用來育苗,恐怕也不夠整個關中種植的。

“駙馬不必擔心,紅薯的繁殖迅速,遠比玉米要快得多,所以現在青田與新築兩縣中,紅薯的數量遠比玉米要多,今年雖然旱瞭一些,但紅薯十分耐旱,產量並沒有受影響,等到紅薯收獲之後,可以集中儲藏起來,等到明年再分發各地育苗,當然就算是這樣,想要讓關中全都種上紅薯還是有些不夠,不過沒關系,我們農部還有另外一種育苗的辦法”楊農說到最後時,臉上也露出一種得意的表情。

“另外一種育苗紅薯不都是讓紅薯根莖發芽後長出藤蔓,然後用這些藤蔓插扦嗎”李世民聽到楊農的話也不由得有些驚訝的道,他對紅薯和玉米也十分的重視,對於紅薯的種植過程更是瞭解的十分清楚。

“紅薯原來的育苗方法的確像陛下所說的那樣,是用紅薯的塊根,也就是紅薯能吃的果實來育苗的,不過去年我們農部發現,其中秋天被我們丟棄的紅薯藤蔓和藤根,如果保存得當,同樣也可以用來育苗,如此一來,利用那些本來要丟棄的藤蔓和藤根,也可以培育出大量的紅薯秧苗來,以今年紅薯的種植量來計算,明年不敢讓所有關中人都種上紅薯,但可以讓每個縣都種上一部分紅薯,以應對明年的蝗災”楊農再次興奮的稟報道。

聽到楊農的回答,李休也是暗叫一聲慚愧,虧他還是農部的二把手,但卻對農部的很多事都不清楚,比如這個紅薯用藤蔓和藤根來育苗的辦法,他就一點也不知道,畢竟他一般都是十天半月才去農部一趟,而且去瞭也隻是隨便轉轉,很少關心農部內部的具體事宜,楊農對他這種懶散的態度也都習慣瞭,平時除非有特別重要又無法解決的事才會找他。

“哈哈哈哈,真是天佑我大唐,之前的天花已經被我大唐攻克,現在連蝗災也不懼瞭”李世民聽到這裡也不由得興奮的大笑一聲。

緊接著李世民就將紅薯育苗,以及明年推廣的事交給楊農,而楊農也不客氣,直接向李世民要人要錢,畢竟要將兩個縣的紅薯藤蔓都收集起來,並且保存到明年春天,這可不是個小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對此李世民也毫不吝嗇,直接讓房玄齡協助楊農。

不過紅薯雖然可以抵抗蝗災,但也不能任由蝗災發展,所以李世民很快又將組織關中各地的農夫消滅蟲卵的事交給瞭杜如晦,這件事更加的繁瑣,而且也不是一時半會能夠做到的,李休估計今年整個冬天,所有關中的百姓都得加入到滅蟲大計之中。

帝制有帝制的好處,那就是一旦決定瞭某件事情,立刻就可以交給大臣落實,因此隨著李世民的一聲令下,楊農與杜如晦等人也立刻忙碌起來,李休身為農部的一員,實在不好意思再閑著,因此也幫著楊農在農部跑來跑去。

李世民十分的大方,直接把一支兩萬多人的軍隊調給楊農,這時已經到瞭收獲的時節,在楊農的指揮下,這兩萬多人將青田與親切兩縣的紅薯全都挖瞭出來,紅薯被收進地窖中儲藏起來,等到明年會送到各地育苗。

至於剩下的藤蔓與藤根,也同樣被軍隊收集起來,然後按照農部的要求切成小段,最後埋進濕潤的沙子裡,據農部的官員實驗,這樣可以保存一冬天,甚至如果沙子的溫度合適的話,藤蔓還可能會長出根須來,這樣明年就更方便種植瞭。

紅薯育苗的事雖然繁忙,但大都是在秋收這一段時間完成的,畢竟紅薯收獲之後,藤蔓不能長時間保存,必須短時間內將它們種到沙子裡,所以等到秋收結束之後,紅薯育苗的事也就忙的差不多,隻要等到過瞭這個冬天,然後把紅薯秧苗送到關中各地種植就行瞭。

不過忙完瞭紅薯的事,消滅蝗蟲卵的事卻又來瞭,本來這件事李世民交給瞭杜如晦,並沒有李休的事,但是這麼大規模的百姓動員,朝廷也需要一層層的落實,由朝廷落實到地方的州府,再由州府到縣,然後再由縣衙交給境內的裡正與鄉紳等等,十分不巧的是,李休傢正是新築縣最大的鄉紳土豪。

普通百姓對蝗災是十分畏懼的,甚至把蝗蟲供為蝗神,平時根本不敢傷害蝗蟲,怕的就是引起蝗神的憤怒,從而引起蝗災。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杜如晦在組織各地滅蝗蟲卵時,特意耍瞭個心眼,根本沒有告訴百姓實情,甚至連解釋都沒有,隻是讓鄉紳們組織農夫,然後按照縣衙的指示,將一片區域內的荒地翻一遍就行瞭。

李休和平陽公主夫婦掌握著新築縣境內近半的土地,因此消滅蝗蟲卵的事自然需要他們的協助,對此李休也沒有推辭,甚至親自跑遍瞭自己傢的田地,然後劃出蝗蟲喜歡產卵的地方,不但把土地翻瞭一遍,而且讓人將各村養的雞組織起來,在荒地裡放養,這些雞是蟲子的天敵,再多的蟲卵也不夠它們吃的。

其實李休也想過養雞對抗蝗災,不過後來卻覺得不靠譜,因為蝗災這東西是會移動的,蝗蟲在一個地方隻會停留幾天,吃完當地的植物會就會飛走,而且大唐又沒有後世那種大規模的養雞場,根本沒有足夠的雞吃蝗蟲,所以這個辦法的操作性不強。

消滅蝗蟲卵的事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的,李休將民夫組織起來後,自然有專門的人負責管理,不過這些民夫都是自傢的佃戶,因此李休也十分大方,所有參與勞作的民夫都管兩頓飯,每隔一天還有頓肉吃,結果這讓民夫們也都沒有任何怨言,畢竟這種待遇簡直可以和軍隊裡相比瞭。

天氣越來越冷瞭,李休也懶得再往外跑瞭,不過這段時間他也有一件煩心事,就是那個名叫撫琴的小丫鬟往他府上跑的更勤快瞭,每次都隻打聽玄奘的消息,這讓李休也有些不勝其煩,最後幹脆讓月嬋替自己見她,隻不過這天孫思邈卻忽然跑來找李休,告訴瞭他一件關於撫琴背後那位神秘小娘子的事。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