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再臨遼東

作者:北冥老魚 字數:3137

二月中旬,天氣也已經開始轉暖,人們已經脫下厚厚的冬裝,換上瞭輕薄一點的春裝,枯黃的大地也開始泛起一點點綠意,田地裡的麥苗也似乎蘇醒瞭,隨著一場春雨降下,麥田裡充滿瞭生氣,不少農夫也開始在田地裡忙碌。

李休一行人也準備要動身瞭,不過他也萬萬沒想到,李世民竟然同意李治和他們一起去遼東,而且還打著為東平王李韶收殮屍骨的名義,李韶是李世民的堂叔,同時也是李道宗的父親,剛好李治也需要派一個心腹的將領保護,所以李道宗也隨同他們一起前去,畢竟要收殮他父親的屍骨,他身為長子也必須要走一趟。

“駙馬,你說陛下怎麼想的,當年戰死遼東那麼多人,我連我爹在哪戰死的都不知道,怎麼可能找到他老人傢的屍骨”剛離開長安城,李道宗就找瞭個機會湊到李休旁邊問道,他本來在遼東立下大功,之前又主持瞭李承乾的婚禮,正準備在傢裡好好的休養一段時間,卻沒想到忽然接到李世民的聖旨,讓他去遼東尋找他父親的屍骨,結果到現在他都還處於一臉懵逼的狀態中。

“咳,東平王當初去遼東,也應該帶瞭不少交部曲吧,難道就沒有活下的嗎”李休並沒有直接回答李道宗的話,反而饒有興趣的向李道宗打聽道。

李傢也是前隋的大世傢,李韶身為前隋軍中的將領,肯定也養著不少的部曲,所謂部曲,其實也就像傢奴一樣,但地位卻遠比傢奴高,這些人精通武藝、弓馬純熟,主人上戰場時,他們就充當主人的親衛,這些人的利益都與各自的主人緊緊的捆綁在一起,所以忠心方面沒有任何的問題,在主人遇到危險時,部曲肯定會拼命保護,以當初李韶的身份,身邊的部曲肯定不少,很可能會有人活下來。

不過讓李休沒想到的是,李道宗聽到他的話卻是一拍大腿道:“別提瞭,當初我們傢本來就不受楊廣的待見,宇文述兵敗撤退時,把我爹的大軍安排到最後,結果全軍戰死在遼水河,身邊的部曲也一個沒逃回來,當時那場大戰據說死瞭三十萬人,估計我爹就在那三十具屍骨裡,就算讓我們找也找不到,所以後來我們隻能給我爹立瞭座衣冠塚”

說起當年的那場大戰,李道宗也是氣的直咬牙,楊廣無能,數十萬大軍戰死,他們的傢人也根本無法為他們收殮屍骨,其中就包括他們一傢,幸好之前自己在遼東大破高句麗,也算是為自己的父親報仇瞭。

“如果江夏王想要尋找李韶將軍的屍骨,也許我和馬叔可以幫一下忙,不過想要找到東平王屍骨的希望也不大。”也就在李道宗的話音剛落,忽然隻見秦瓊這時騎著馬來到他們身邊道。

“對瞭,我記得馬叔和秦將軍你們在第一次攻打高句麗時,也是被安排到大軍的後面斷後,難道說你們知道東平王最後出現在哪裡”李休聽到秦瓊的話也不由得眼睛一亮問道。

“秦秦將軍您真的知道我父親的下落”李道宗聽到秦瓊的話也不由得激動萬分的道,雖然他早就放棄瞭尋找父親屍骨的希望,但身為人子,內心深處自然也希望可以讓父親死後能夠進入自傢的祖墳,而不是在外做個孤魂野鬼。

“也不能說知道吧,隻不過當初三十萬大軍在遼水河畔被打亂瞭,我們落在最後,當時我和馬兄的部下也全都戰死瞭,結果剛好遇到一股大一點的敗軍,所以我們也跟瞭一段時間,那支敗軍就是東平王的部下,不過當時東平王已經戰死瞭,據說是渡河時被高句麗人擊破瞭船隻,結果”

秦瓊說到最後時,也沒有再說下去,因為不用說別人也知道,李韶身為軍中的將領,肯定穿著鎧甲,要知道一般武將的鎧甲都是鐵甲,加在一起足有幾十斤重,穿著這麼重的鎧甲落到水裡,就算是水性再好也得沉底。

“那秦將軍可知我父親渡河的地點”李道宗聽到這裡再次激動的道,聲音也變得有些顫抖,如果能夠尋回父親的屍骨,那他日後也能安心瞭。

“這個”秦瓊聽到這裡卻是露出為難的表情,看樣子他也不太清楚,畢竟當時隋軍三十萬人亂成一團,謠言更是滿天飛,他能湊巧遇到東平王的舊部也已經算是十分巧合瞭。

“江夏王就別為難我們瞭,不過我和叔寶雖然不知道你父親渡河的地點,但卻記得遇到你父親舊部時的地點,再結合他們逃亡的方向,應該可以找到一個大概的范圍,不過就算是這樣,也無異於大海撈針,你也不要抱太大的希望。”正在這時,隻見馬爺也騎馬走瞭過來道。

“隻要能找到一個大概的位置就行,兩位將軍已經幫我的大忙瞭,在下無以為報,日後但有差遣,在下絕不推辭”李道宗聽到馬爺的話雖然有些失望,但還是十分感激的道。

本來李道宗根本沒有抱任何的希望,但秦瓊和馬爺卻提供瞭一個十分有用的線索,一下子將就希望擴大瞭許多,哪怕找不到父親的屍骨,隻要能找到父親戰死的地點,日後也能帶著兒孫們去祭拜一番。

意外得到瞭父親的消息,李道宗也是十分的興奮,特別是路上一直找機會和馬爺、秦瓊聊天,不過隊伍中卻有人比李道宗還要興奮,那就是第一次離開長安城的李治,說起來他也真是可憐,從小到大就一直長於宮墻之內,哪怕是去李休那裡,也受到嚴格的限制,現在好不容易走出長安,結果整個人就像是個剛剛來到世上的胎兒一般,看什麼都感覺好奇。

“先生快看,那條河上的船好大啊,聽說海上的船更大,遼東那邊離海不遠,咱們能不能去看看大海”李治指著遠處河上的一條商船興奮的問道,李休傢門前就是黃渠,但黃渠太淺,偶爾隻能見到一些打漁的小船,李治更是第一次見到這麼大的商船。

“遼東那邊的確臨著海,如果時間不急的話,倒是可以去海邊轉一轉,以你們的年紀,看看大海也有好處。”李休這時也笑呵呵的開口道,也許對於沿海長大的孩子來說,大海並沒有什麼稀奇的,可是對於長於內陸的孩子來說,大海卻充滿瞭神秘,記得他前世時,小時候也對大海滿是向往,直到後來外出求學時,才真正的見到瞭大海。

“太好瞭,我也從來沒有見過海,黃河倒是經常見到,但是聽說黃河裡的水最後也匯聚到大海之中,真是想像不到大海到底有多大”狄仁傑聽到李休的話也同樣滿是向往的說道,他以前隨父親在鄭州,那邊臨著黃河,甚至有時黃河發大水,還會波及他們那裡。

“我記得小時候曾經隨父親看過一次大海,但是這麼多年過去瞭,我都快忘瞭大海是什麼樣子瞭”平安郎這時也開口道,他說的其實是當初恨兒出嫁,隨上官儀去瞭南方任職,結果七娘也偷偷跑瞭過去,最後李休帶著傢人去追,那次平安郎也去瞭,所以他才能見到大海,不過當時他還小,印象也不是特別的深刻。

聽到平安郎竟然見過大海,李治和狄仁傑也都露出羨慕的表情,隨後就纏著他講大海的事,可惜平安郎也隻見過一次,而且印象也不是很深,講瞭幾句就沒詞瞭,最後隻能向李休求助,幸好李休不但多次見過海,而且還知道許多與海洋有關的知識,所以就一邊走一邊給他們講,也算是補充一些課外的知識吧。

因為隊伍中多瞭一個李治,李世民為瞭兒子的安排,所以就將李休他們這次收殮隋軍將士屍骨的隊伍擴充到瞭五千人,而且一路上都有各地供應補給,同時還可以調動地方上的資源,方便他們通行,比如在到達鄭州時,李休他們就幹脆坐上船順流而下,一直到瞭齊州附近才下船,然後穿過河北趕往遼東。

其實按照李休原來的計劃,他本來是打算直接乘船從黃河出海,然後穿過渤海直接到達遼水的出海口,再從那裡沿著河北上,隋軍屍骨堆成的京觀就在遼水的中段位置。

不過因為多瞭李治和狄仁傑,李休有心讓這些孩子體會一下民間的疾苦,所以才特意舍棄水路改走陸路,這樣也能讓他們有機會接觸更多的社會底層的百姓,增加他們的人生閱歷,可以說為瞭培養這些孩子,李休也真是費瞭不少的苦心。

雖然多走瞭許多的路,而且走陸路要比走水路辛苦很多,但是這一路走來,李休卻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李治和狄仁傑在見識到民間的疾苦後,小小年紀的他們也發生瞭很大的變化,比如李治已經開始思考自己能為那些貧苦的百姓做些什麼的問題瞭,雖然思考得出的答案還十分的幼稚,但卻十分值得鼓勵。

經過幾個月的辛苦行軍後,最後李休他們一行人也終於來到遼水河畔,這天李休他們也來到新城附近,不過還沒有看到新城的城墻,卻一眼就看到瞭新城北側那座高大且怪異的山丘。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