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居養院

作者:北冥老魚 字數:3085

“什麼事”馬爺聽到李休的話也是一愣,隨後扭頭看向他問道。

“是這樣的,之前為瞭修建這個墓園,我預估瞭一下大概的花費,並且向朝廷申請,結果朝廷那邊也把錢給批瞭,但是現在的情況馬叔您和秦將軍也知道,這筆錢肯定是花不完,而我想和您商量的就是關於剩下的這筆錢的事。”李休當下再次開口道。

本來在李休的計劃中,征調民夫的工錢、夥食、工具等,另外還有修建墓園的各種材料等等,加在一起也是筆不小的花費,可是沒想到消息傳出去後,當初戰死遼東的隋軍將士傢眷也紛紛趕來出工出力,根本不要工錢,甚至連工具都是自帶的,有些富裕的人傢甚至連材料都幫李休買好瞭送來,如此一來,整個工程需要的費用自然大減,李休估計最後能餘下將近一半。

“這有什麼可商量的,餘下的錢再還給朝廷不就是瞭嗎”沒等馬爺開口,旁邊的秦瓊卻是皺著眉頭問道,如果不是他熟悉李休的為人,恐怕都會以為李休是不是要把這筆錢給私吞瞭

“秦將軍有所不知,朝廷給咱們調撥的這筆款項不但有錢,另外還有一些物資,比如修建墓園的木材、石頭、工具等等,這些東西都已經運到洛陽瞭,再還回去也十分麻煩,剛好我有個想法要用到這些東西,所以想和你們兩位商量一下”李休這時再次開口解釋道。

“有事情你就說,在我們哥倆面前還賣什麼關子”馬爺這時也有些著急,當下再次開口催促道,他知道李休如果不是有什麼特別重要的事情,肯定不會露出這樣慎重的表情。

“其實這件事也和徐劉氏他們祖孫二人有關,那天我瞭解到他們祖孫的情況後,也忽然想到大唐這麼大,肯定有不少像他們這樣生活無著的老弱,所以才想幫他們一把。”李休這時終於將自己心中的想法講瞭出來。

聽到李休的話,馬爺和秦瓊也都是一怔,隨後兩人對視一眼,這才隻見秦瓊開口道:“駙馬,徐劉氏祖孫二人的確可憐,不過咱們怎麼幫他們,總不能把朝廷的錢分給他們吧”

“當然不是分錢給他們,事實上朝廷對他們也有一些優待,比如分給他們這種老弱四十畝永業田,使得他們不至於吃不上飯,隻不過徐劉氏年老,蟲蟲又是個孩子,根本無力耕種,而且隨著徐劉氏的年紀越來越大,恐怕用不瞭兩年,他們祖孫二人就徹底的沒有生活來源瞭,到時豈不是要上街乞討”李休說到最後時,也不由得面露憐憫的道。

“那你的意思是什麼,咱們該怎麼幫他們”馬爺這時手指敲擊著桌面露出思考的神色,過瞭好一會兒這才開口問道。

“我是想能不能以朝廷的名義,在洛陽等地設立一個機構,專門收容沒有能力養活自己的人,比如孤兒、無人贍養的老人等等,至少不讓他們流落街頭,其實這件事也有先例,當年梁武帝崇信佛教,於是設立瞭一個名叫孤獨園的地方,就是為瞭收容這些無傢可歸的人。”李休當下將自己的想法講瞭出來道。

其實李休就是想建一所孤兒院和養老院的結合體,也算是一座慈善機構,畢竟現在大唐的國力上去瞭,百姓們也都富足起來瞭,但是難免還是會有一些人因為種種原因無法養活自己,就比如他說的孤兒、老人、殘疾人等等,事實上大唐也有類似的機構,名叫悲田院,隻不過那是幾十年後唐玄宗設立的,而李休隻是將這個慈善機構提前瞭一下。

“原來如此,駙馬的意思是想用那些剩下的材料和錢,建一所收容無傢可歸之人的慈悲之地,這倒是個好辦法”秦瓊聽到李休的打算也是贊同的點瞭點頭道,徐劉氏隻是他們遇到的一個老無所養之人,而除瞭她外,肯定還有更多的人沒有生活的能力,現在朝廷滅掉瞭四方之敵,境外再無壓力,也的確是時候關註國內瞭。

秦瓊隻是個純粹的武將,對政務方面並沒有什麼概念,不過馬爺卻是在飛奴司呆瞭多年,自然考慮的也更加全面,所以隻見他沉思瞭片刻卻是再次開口道:“這個想法倒是不錯,而且建造一所收容這些老幼病殘之人的地方也很容易,可是關鍵是要維持這個地方的運轉,卻需要花費不少的錢財和精力,這可不是個小事情啊。”

“馬叔說的不錯,所以我打算先把這件事上報給朝廷,如果朝廷同意,咱們就用修墓園剩下的錢在洛陽建造一座居養院,收容這些無傢可歸之人,至於居養院日後的開支,如果朝廷願意撥款最好,如果朝廷不願意,那就請朝廷給他們分一些土地,這樣土地多瞭,也可以請人耕種,應該可以維持居養院的運轉”李休再次將自己心中的想法講瞭出來。

本來唐玄宗設立的養老機構名叫悲田院,隻不過悲田這個詞來自於佛傢,其養父母為恩田,供佛為敬田,施貧為悲田,隻不過現在佛教被李休打擊的大為凋零,他如果現在用佛傢的名稱,隻會惹人笑話,所以幹脆改為“居養院”,這個是後世宋朝設立的慈善機構,李休直接把名字借過來用瞭。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宋朝時期的居養院也是古代最為完善的收養機構,全國各地都設立有居養院,用於收養居無定所的老人和孤兒,據說可以達到縣一級,這也是古代統治機構能達到的最底層,換句話說,隻要有朝廷派遣官員的地方,就會有居養院,這種覆蓋率在古代來說也是極為少見,哪怕是後世的明清也沒有達到宋朝的規模。

李休借用居養院這個名字,也同樣是希望大唐能夠達到後世歷史上宋朝的規模,事實上大唐在他的影響下,特別是高產作物的引進,已經基本解決瞭溫飽的問題,畢竟大唐的人口隻有幾千萬,能耕種的土地實在太多瞭。而溫飽解決後,接下來就該更多的關註民生的問題瞭,現在的養老機構隻是其一,另外還有教育、醫療等問題,隻要日後的機會,李休也會著手開始推動,當然他隻是在背後出出主意,至於真正辦事的還是要靠別人。

“居養院這個名字不錯,以我對陛下的瞭解,他肯定會同意這件事,至於是由朝廷直接撥款、還是分給居養院土地讓他們自管這兩種辦法各有利弊,到時就看陛下的選擇瞭。”馬爺聽到李休的話也不由得哈哈一笑道。

李休和秦瓊聽到馬爺的話也都是相視而笑,李世民極其好面子,而且又十分的自負,一直想要做一個千古明君,特別是年紀越大,他的這種想法就越明顯,所以他之前才禦駕親征高句麗,為的就是給自己的武功留下濃重的一筆,所以像設立居養院這種即能收買民心,又能為自己賺取名聲的事,李世民絕對不會拒絕。

修建墓園是李休和馬爺、秦瓊三人負責,所以動用剩下的那些錢財物資自然也需要得到他們的同意,現在他們兩人都點瞭頭,李休也立刻親筆給李世民寫瞭封奏折,將建造居養院的建議上報給他,估計用不瞭多久,李世民那邊就會有回信。

墓園東側的墓坑已經挖好瞭,不過將隋軍將士的屍骨安葬也需要舉行一個儀式,而且按照習俗,一般屍骨入土都是在上午舉行,所以李休讓人準備瞭一下,第二天一早,他又為這些將士舉行瞭一個簡潔莊重的儀式。

軍隊裡沒那麼多的講究,戰場上也不會有時間去請和尚道士做法事,所以一般將士們戰死時,都是軍中奏樂,然後將士們穿戴整齊,為死去的兄弟們送行安葬,李休帶來的那些軍隊這時也派上用場,一口又一口放置著屍骨的棺材被整齊的擺放在墓坑裡。

早在挖掘屍骨時,李休就要求盡量的將屍骨拼完整,然後放在屍骨袋裡送回來,而在到達洛陽後,李休又人打造瞭一些簡易的棺材,說是棺材,其實也就是一些小箱子,畢竟一具屍骨也占不瞭多大的地方,而且如果真的全都打造成棺材,三十萬口棺材也實在太花時間瞭。

第一個墓坑很快就被將士們的屍骨排滿瞭,隨後在李休的命令下,周圍早已經準備多時的民夫們也一起向墓坑中填土,這些人大部分都是隋軍將士的親人,另外還有一些人從外面趕來,這時也有不少人放聲痛哭,甚至像徐劉氏這樣的老人,也都擠到前面為親人添瞭一把土,這也算是瞭卻瞭一個心願。

三十萬具屍骨實在不是個小數目,為瞭安葬這些屍骨,光是墓坑李休就修建瞭九個,排列在一起剛好呈月牙形,隨著一個又一個墓坑挖掘完成,剩下的屍骨也越來越少,李休也在等著長安那邊關於居養院的回復,結果就在十天之後,長安那邊卻派來一個讓李休意想不到的人,並且帶來瞭李世民的回復。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