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 冊封詔令

作者:袂淺 字數:6426

躺在外間軟榻上合衣而眠給萬歲爺守夜的梁九功聽到內間門傳來的悉悉索索動靜,不禁張嘴打瞭個哈欠,用雙手搓瞭搓臉使得自己精神瞭些,才忙輕手輕腳地穿上鞋,邁腿繞過翡翠屏風,入眼就瞧見穿著明黃色寢衣的皇上趿拉著室內便鞋,雙手背於身後在地毯上走來走去。

內室中隻剩下龍床頭與龍床尾的兩根蠟燭還在玻璃燈罩內默默燃燒著,搖曳的燭火、昏暗的光線使得梁九功瞧不出萬歲爺臉上的表情,但卻能明顯感受到帝王此刻的煩躁,他不禁上前兩步俯身恭敬詢問道:

“萬歲爺,現在已經是醜時四刻瞭,您是想起夜嗎?”

“不起夜,梁九功你給朕把龍袍取來,朕直接穿上去奉先殿。”

毫無睡意的康熙摩挲著手上的玉扳指對著心腹太監吩咐道。

梁九功聞言也忙轉身去取龍袍、龍靴。

約莫一刻鐘後,在月明星稀的漆黑夜色中,一主一仆就提著羊角宮燈沿著青石板宮道往東邊的奉先殿快步走去。

吹著夏風,靠著殿外的紅漆大柱子打盹兒的小太監們在頭頂昏黃宮燈的照耀下,隱隱約約瞧見萬歲爺竟然在這個點兒穿著龍袍來奉先殿瞭,各個既驚又嚇的,在腦袋還沒有反應過來呢,雙腿就一彎“撲通”跪下瞭。

“起身吧。”

康熙沖著行禮的小太監們隨口道瞭一句就三步並兩步的踩著臺階朝著殿門而去,身影在門檻處一晃就消失不見瞭。

一路走來瞌睡蟲幾乎被驅散盡瞭的梁九功也自覺的同守門的小太監們站在殿外的紅漆大柱子旁,他仰頭看著掛在西邊夜幕中的明月,皎潔的圓潤月亮被一層薄薄的雲彩給籠罩瞭大半,雲彩飄動似乎月亮也在跟著移動,聽著周遭墻根處傳來的此起彼伏蟋蟀聲,梁九功不禁在心中一嘆,想來今夜過後朝中又有大事要發生瞭啊。

不知道自己心腹太監正站在殿外胡思亂想琢磨什麼的康熙看瞭看燈火通明、香燭繚繞的殿內外廳景象,又抬腳來到懸掛著列祖列宗們畫像的內廳。

他從左邊第一位的太|祖高皇帝畫像一一往右看過去,目光在他年輕汗阿瑪的畫像上停留瞭幾瞬後,又看向隔壁的空墻,等再過些年,與世祖章皇帝畫像緊鄰的那片空餘的墻面也將會掛上他的畫像。

總有一日他是要死的,要去長生天的,到時候關於他的一切都會變成這一幅幅畫像與記在史書上的墨字,後人隻能在這些字畫中窺探康熙一朝的景象。

這一瞬,腦中亂糟糟、心中也有些急躁的康熙突然變得平靜瞭下來,既然終有一日他是會消失在這方天地的,那麼他又何必被某些跟不上大清國情的祖制給束縛呢?

想通此理的康熙變得由內到外都放松瞭下來,

空空蕩蕩的內廳除瞭他這個喘著氣兒的大活人外就隻有這滿室香火瞭。

他隨手拉過一個蒲團盤腿坐下,雙手擱在膝蓋上,仰頭看著墻上三代皇帝的畫像,捋瞭一下思緒就打開話匣子,絮絮叨叨:

“翁庫瑪法、汗瑪法、汗阿瑪,玄燁此番深夜前來是想要給您三位說些心裡話的。”

“朕已經準備將無所事事的八旗子弟們東遷回老傢瞭,保成下午所說的開放東北準許關外民人進入關東闖蕩謀生計的事情,唉,朕深思熟慮後也覺得應該同意,事實證明龍興之地單單靠用封鎖來看守是不行的,咱們老傢那地方不發展起來用強大的兵防來鞏固的話,會引得不少心懷歹意的餓狼日日夜夜的覬覦……”

“……”

“時間門過得可真快啊,這一晃眼保成今年都一十五周歲瞭,馬上就是三個孩子的阿瑪瞭,若將那孩子放到歷朝歷代來看,他都是儲君中拔尖的。”

談及自己手把手培養出來的優秀儲君,康熙驕傲的感慨瞭一句就又滿臉苦澀道:“嗐,可在別的時空中我們父子倆最後鬧成那般慘烈的模樣,保清、老三他們幾個也都在擠破頭地爭搶朕屁股下的龍椅。九龍奪嫡,九龍奪嫡,這個詞匯一想就著實讓玄燁心痛不止啊!為瞭避免悲劇重演,玄燁想著幹脆就再看兩年吧,到時候等時機成熟瞭,朕就禪位給保成,玄燁也能趁著胳膊、腿還能動時,帶著幾個孫子出海去瞧一瞧、看一看……”

越說心中變得越豁達的康熙,仿佛是馬上要退休瞭,邊說邊從蒲團上站起來,幾步走到輿圖跟前,扭頭望瞭一眼太|祖高皇帝的畫像,又將視線凝到倭國的位置繼續往下道:

“翁庫瑪法,昔年忽必烈兩次派兵渡海遠征倭國最終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都失敗瞭,興許您已經在長生天上看到瞭弘歷那孩子從後世回到乾隆朝後,沒過多少年就對倭國用兵瞭,實話說,弘歷這行動力極強的政績也把朕給驚瞭一跳啊。”

“玄燁明白如今大清還有不少問題,倭國那地震頻發的小島國資源也沒有那般多,遠遠不值得朕興師動眾的派水師趕過去。多年前施瑯收復寶島時就給朕提議過興兵倭國的事情,可被朕給不劃算為由拒絕瞭。”

“如今等朕從後世回來愈發加深瞭對這個小島國的認識,生長在狹窄土地上的倭國人,他們把慕強一字明明白白地寫在臉上,浸透在骨血裡,世世代代覬覦著富饒的神州大地,玄燁認為除瞭用強大的武力打服他們外,不能對其稍有好顏色1……”

“……”

將滿肚子牢騷都說完瞭的康熙變得從頭到腳都舒坦瞭,瞧見不知不覺間門窗外的夜色變得蒙蒙亮瞭,口幹舌燥的他轉動瞭兩下酸澀的脖子就又對著列祖列宗的畫像高興笑道:

“沒想到玄燁竟然給祖宗們說瞭這般久的話,翁庫瑪法、汗瑪法、汗阿瑪,再過倆月,金團就滿三周歲瞭,到時候朕會像是抱著小保成一樣,親自牽著金團的小手在太和殿參加皇太孫的冊封大典。”

“等到年底,朕閑下來瞭就再讓底下人去收集一些官員千金們的信息,挑那好的早早培養、教導來給金團當太孫妃啊,您幾位可一定要保佑金團那孩子平平安安長大啊。”

又想瞭想,感覺真的沒什麼話可說的瞭,康熙才恭恭敬敬的朝著畫像們上香俯身,心滿意足地轉身往殿外而走,打算去乾清宮梳洗一番、上早朝。

與此同時,不知道自己深夜eo不睡覺的皇帝爺跑到奉先殿中把列祖列宗們當成樹洞,傾訴瞭整整大半夜的弘晞,靠著自己準時的生物鐘,卯時末就睡眼惺忪、手腳並用的從架子床上爬瞭起來。

他伸出兩隻小手拉開杏黃色的床帳子坐在床邊張著小嘴打哈欠,聽到奶嬤嬤說他太子爹已經洗漱完,用罷早膳往前朝去瞭,睡的腦袋暈暈乎乎的小傢夥機械的點瞭兩下頭,在宮人的伺候下洗漱完,茂密的黑發也被手巧的宮女用小玉冠束好就精神抖擻地跑去後殿給太子妃請安瞭。

“額娘,額娘——”

穿戴整齊脖子上掛著明晃晃金項圈的小太孫一沖進後殿的大廳裡就徑直朝著用膳的偏廳,邊走邊扯著小嫩嗓子喊。

“金團快來用早膳。”

如往常一樣正坐在黃花梨木的圓桌前等著兒子過來用膳的瓜爾佳氏素手中捧著一本書,聽到熟悉的小奶音,不由對著珠簾的方向柔聲笑道。

弘晞聞言用小手撥開珠簾瞧見熱氣騰騰的膳食已經擺放在桌面上瞭,他額娘面色紅潤、氣色不錯,就咧嘴笑瞭笑,再次凈過手,雙腳懸空的坐在高腳雕花椅子上拿起牛肉餡的小籠包往嘴裡送。

母子倆的口味比較接近,等弘晞一個小籠包下肚後,隨意地瞥瞭一眼他額娘放在旁邊的書籍,瞧見是納蘭容若的詩詞,儼然是打發時間門用的。

他想起擱在自己床頭暗格中的《紅樓夢》,忙端起溫熱的羊乳“咕咚咕咚”喝瞭半碗將小籠包從食道中沖下去瞭,才頂著嘴邊一圈白胡子對著太子妃笑道:

“額娘,金團待會兒讓何柱兒給您送來一本好看的話本子,讓您瞧著解悶兒吧。”

看著三歲的小傢夥一本正經說“話本子”瓜爾佳氏不禁被逗樂瞭,這般小的孩子知道“話本子”是講什麼的嗎?她也配合的做出來一副欣喜又驚訝的模樣,沖著弘晞笑著詢問道:

“莫非金團是想要把那《紅樓夢》給額娘送來?”

聽到這出乎意料的話,弘晞瞬間門驚得把眼睛給瞪大瞭,他額娘是怎麼知道他有《紅樓夢》的?

知子莫若母,瓜爾佳氏一眼就瞧出來自己兒子在想什麼瞭,不禁拿著茶葉蛋,搖頭啞然失笑道:

“昨個兒清晨,額娘去前殿喊你起床時,你阿瑪匆匆忙忙把你抱走瞭,我用手推你的小錦被時瞧見那本書就藏在你的被窩裡,看到乾隆年間門的字樣也大致猜到你們是經歷什麼事情瞭,就順手把它從被窩中拿出來擱在你房間門的桌子上瞭。”

聽完自己額娘的解釋,想起昨日早上他阿瑪“曠工”,他險些“曠課”,他們父子倆急急忙忙從東宮往乾清宮趕的模樣,弘晞也不禁尷尬的笑瞭笑,又跟著頷首道:

“對!額娘就是《紅樓夢》,您想要看的話,我就讓小安子送過來。”

“行,閑著也是閑著。”

太子妃笑著點頭應下,一刻多鐘後,母子倆用完早膳。

弘晞又倒騰著兩條小短腿兒,趕回前殿準備拾掇一下就去乾清宮偏殿上課瞭,太子妃也從小安子手中接過《紅樓夢》,坐在靠窗的軟榻上翻閱瞭起來,沒想到她隻是看瞭幾頁就完全被故事給吸引瞭。

紅彤彤的朝陽一點點從東邊的地平線上升起來。

今日的朝會氣氛簡直是要比昨日的還詭異。

當滿朝文武親耳聽到萬歲爺昨個兒還停留在讓“閑散與無房旗人東遷”的思維裡,今個兒可就又升級為“解開龍興之地的封鎖,允許關內的民人進入東北瞭”,不由全都麻瞭。

若說“東遷”隻是關乎旗人生計的事情,“開關令”可是把所有的旗人、民人都給包裹進去瞭。

兩者疊加形成的影響使得今日早朝像是菜市場似的吵吵鬧鬧的,百官們爭吵討論間門因為不一致的意見險些擼起袖子當場打起來。

……

炎熱的盛夏在拉鋸的朝堂以及平和的後宮中一日日度過。

五月底,胖乎乎的小鐵蛋兒在翊坤宮抓完周後,六月上旬,胤祺也帶著一傢子離開乾東五所的頭所院子搬到瞭宮外的貝勒府居住。

老五搬出去瞭半月,院子緊挨著的老七、老八後院中也傳來瞭喜訊,七福晉哈達那拉氏與八福晉郭絡羅氏前後腳被太醫診斷出瞭身孕。

成貴人戴佳氏盼星星、盼月亮的,看著自己兒子終於要做阿瑪瞭,高興的連嘴都合不攏瞭,忙到乾東五所忙前忙後的張羅。

住在延禧宮偏殿中向來謹言慎行、活得像個小透明的良貴人衛氏也難得跑去惠妃跟前求瞭倆有經驗的嬤嬤送到胤禩的院子裡看顧八福晉的肚子。

七月十五,弘晞在毓慶宮中慶賀完自己三周歲生辰,次日,他穿著杏黃色的小袍子,戴著金項圈與小金冠,收拾的像是神仙童子一樣,被自己穿著明黃色龍袍的汗瑪法牽著小手,伴隨著莊重恢弘的禮樂,在文武百官以及自己阿瑪、大伯、眾位叔叔、幾個小堂弟的註視下,順順利利的完成瞭自己的皇太孫冊封大典。

在康熙三十八年的漫長夏日裡,皇傢的喜事不斷。

等到聒噪的蟬鳴聲悉數消退、蟋蟀聲也消失殆盡時,淅淅瀝瀝的雨水降瞭下來,京城也跟著入秋瞭。

關於閑散與無房旗人東遷與開放東北的事情在朝堂上爭論、拉扯瞭近三個月,在中秋節來臨前總算有瞭結果。

八月初十,萬歲爺頒發詔令,吩咐八旗官員仔細盤查八旗中整日無所事事、遊手好閑的混子數目,再將內城無房的旗人數量也盡數統計出來,將兩類旗人記名造冊,預備等時機成熟後一並東遷入龍興之地屯耕,除此之外還宣佈從明歲開始解開東北的封鎖,允許關外的民人進入東北之地定居、做生意,不過進關時得嚴格核實戶籍信息,以防他國細作借著便利混入龍興之地搞破壞。

廟堂上的消息一經傳入民間門就使得天氣已經變涼爽的京城再度變得像是三伏天似的燥熱瞭起來。

隨著東遷詔令一同發出來的還有萬歲爺從帝王私庫中取出來的一十萬兩白銀。

這一十萬兩白銀是萬歲爺為旗人老賴們平賬、還債,專款專用的。

身上貼著一張張欠條、懷裡揣著一張張當票、早就變得口袋比臉還幹凈的旗人老賴們,一瞧這背在身上的債務陡然間門沒有瞭,他們無需再被攤販們用手指戳著脊梁骨痛罵瞭,心中當然高興的不能自已。

他們自然也不是傻子,明白天下間門沒有白吃午餐的道理,既然已經伸手拿萬歲爺的銀子平瞭欠下的賬目,那可就得遵從朝廷的號召,遷到老傢幫著大清發展龍興之地瞭。

可俗話常道,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遠比登天還難。

京城乃天子腳下,說句毫不誇張的話,城墻上普普通通的一塊青磚都沾著龍氣呢,在這般好的地方住習慣瞭,誰會願意回到關外呢?

東北雖然是旗人的根,但老傢地方遠、位置偏、到瞭冬日大雪紛飛、滴水成冰的,若是不戴厚厚的毛皮帽子出門怕是都能把耳朵給凍掉瞭,晚上喝醉暈乎乎的不幸倒在雪地上一夜睡過去,嗚呼哀哉,連命都沒有瞭。

這對比鮮明的日子隻要想想就讓那些早已經習慣整日拎著鳥籠子、悠哉遊哉逛八大胡同的旗人老賴們頭皮發麻,不欠帳瞭?高興!回大東北種田?嚶嚶嚶,難受!

打心眼兒裡不想東遷回老傢的閑散旗人們各個急得臉紅脖子粗、哭天喊地、求爺爺告奶奶的托關系、想要疏通路子把自己的名字從東遷花名冊上劃掉,但他們平日裡買東西都得賒賬,做慣老賴瞭,哪有那般多的錢財去手眼通天呢?故而隻能看著詔令,急得抓耳撓腮的幹跳腳。

夏日時,狗蛋兒傢在機緣巧合下拿到瞭皇傢人留下的錢財,他們傢貧苦的生活得到瞭改善,秋涼瞭,狗蛋兒與自己妹妹小丫也總算是穿上瞭合腳的佈鞋。

八月十三日上午,秋風習習。

穿著一身補丁衣服的狗蛋兒正爬在京郊村頭處的高大桂花樹上,采摘黃澄澄的桂花。

新鮮的桂花送到外城的藥鋪中可以賺些銅板補貼傢用。

正當他將右手中抓下來的一把桂花往系在腰間門的佈袋子裡塞時就聽到樹下傳來他妹妹帶著喘息聲的高呼之音:

“哥,你快下來,快下來,額娘、阿瑪喊你快些回傢裡有事給你說。”

“什麼?”

正掛在樹杈上的狗蛋兒聽到小丫的聲音,不解的低頭往下喊瞭一聲。

瞧見小丫跑的臉色發紅的著急模樣,他也不敢耽擱片刻,忙將腰間門的佈袋子抽繩一拉緊,而後頂著粘在腦袋上的細碎桂花瓣兒就像是猴子般,手腳並用靈活的從桂花樹上爬瞭下來。

雙腳一落地他就跟著妹妹往村裡跑。

等到兄妹倆回到傢裡就瞧見他們阿瑪、額娘正一臉喜色的待在院子裡,身子肥瞭一圈的大黃也站在雞圈旁沖著裡面的兩隻雞歡快的汪汪汪叫。

“阿瑪,額娘,你們找我有什麼事兒啊?”

狗蛋兒幾步跑到父母跟前困惑地說道。

狗蛋娘一把拉過兒子的胳膊,雙眼發亮地激動道:

“狗蛋兒,剛才李佳爺爺過來說,朝廷準備把咱們這些在內城無房的旗人遷回東北瞭,回老傢會給咱們分好多畝肥沃的田地、分牛、還會幫著咱們建造房子嘞。”

“遷回東北?”

狗蛋兒聽到這話驚得把眼睛都瞪大瞭,難以置信地看向他阿瑪。

狗蛋爹也笑著點頭道:

“狗蛋兒,你額娘說的沒錯,咱們一直租住在這京郊村落裡,靠著你額娘給人做零工賺錢也不是辦法。”

“唉,這眼瞅著你和小丫的年齡越來越大瞭,往後用錢的地方多著嘞,我和你額娘尋思著趁這個機會,等咱們回老傢瞭,有房有田,田地可以租賃給民人種,到時候咱們收田租也算是有一份穩定的收入瞭。”

狗蛋兒聽到這話蹙眉想瞭想也點頭道:

“嗯嗯,我聽阿瑪和額娘的。”

小丫則看瞭看自己阿瑪殘疾的身體,又往祖父母住的屋子望瞭一眼,一臉擔憂地對著夫妻倆說道:

“阿瑪咱們難道是走著回東北嗎?”

女孩子的心思往往都會細膩些,狗蛋娘聽到閨女的話連連擺手笑道:

“那哪兒能啊?李佳爺爺說瞭東遷這事兒朝廷還得準備兩三年呢,現在隻是寫瞭個告示通知一下咱們,官員們負責給萬歲爺理出個東遷的旗人名單,等咱真的往東邊關外去瞭,朝廷會安排車隊送咱們一起過去的。”

聽到這話小丫也變得眉開眼笑瞭起來,她對住在哪個地方不太在意,隻要能一傢人在一起就行瞭。

狗蛋兒心中則不禁有些沉甸甸的,他還惦記著夏日在鄉間門小道上遇見的富貴好心人,一想到這次離開住瞭兩代人的京城瞭,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到這裡。

他不由抿著唇往內城的方向望瞭一眼,心中暗道,等他長大瞭一定要靠著自己的本事重回京城,到時候尋找好心人來報恩!

狗蛋兒傢在為東遷之事而喜悅,村落中其餘的貧苦旗人們也在為等回到老傢之後能享受的優渥政策而高興。

民人們原本是對旗人東遷的事情毫不關心的,但在聽到等明年開春,東北之地就放開瞭,若有關內的民人願意遷移到龍興之地、落戶屯耕,朝廷也會相應劃分耕地、幫助建造房屋時,走南闖北的大行商們最先激動瞭,紛紛打起瞭做東北之地皮子與人參的生意。

行商們的商隊也陸陸續續將“明歲起關內民人可以隨意到關外”的消息傳到瞭其餘省份,山東、山西、河南、河北等地無房也無田的民人們聞訊也都不禁動瞭心思。

任何時代都不缺愛冒險的人,關外雖然苦寒,但勝在土地肥沃、出海也便利啊,如今海禁已開,海貿的高額利潤已經被許許多多聰明人看在瞭眼裡。

在這個信息傳播不方便的年代裡,膽子大想要“進關東”闖一闖的無房無地民人們像是抓住救命稻草瞭般,紛紛托關系去打聽京城中的情況。

等到幾十年後,蓬勃發展的龍興之地成為瞭北方除京城、天津衛外,第三個發達的繁榮經濟區,不過這都是後話瞭。:,,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