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大戰一觸即發

作者:揚瞭你奶瓶 字數:2132

馬車出瞭城,疾馳在郊野,顧玉靠在馬車壁上,手裡的劍在芳貴太妃脖子上一直沒放下來,她始終關註著芳貴太妃的一舉一動。

實際上,芳貴太妃除瞭在深巷的民居時,有瞭一次想撞劍的行為,這一路走來,都十分平靜。

芳貴太妃的面相極好,五官柔和,閉眼時像是一尊菩薩,面容滿是慈悲。

她手裡慢悠悠捻著一串佛珠,嘴裡不知道在念什麼經。

似乎不是佛經,也不是道傢經文。

顧玉聽不懂。

聽她小聲念著,一直處於精神高壓之下的顧玉有些昏昏欲睡,但她不敢放松精神。

芳貴太妃似乎看出來顧玉在強撐著,低聲道:“累瞭就休息一下吧,我不會再做傻事,而且外面還有你的人。”

顧玉輕輕搖頭,她可不會因為芳貴太妃一臉慈悲相就小瞧瞭她。

能在先帝那一團臟污的後宮混成貴妃,兒子也險些成為聖上,怎麼會是吃齋念佛的簡單人物。

到瞭河邊,有水匪村的人來接應她們。

馬車是安親王準備的,裡面鋪的有軟墊。

眼前的小船十分簡陋,行在水上也十分不起眼。

顧玉對芳貴太妃道:“芳貴太妃,條件有限,恕晚輩失禮瞭。”

芳貴太妃沒說什麼,在顧玉的挾持下上瞭船。

一路回到水匪村。

她跟安親王提七天之後去通寧縣換人,不是不想早點救君澤出來,而是在不夜城,安親王的勢力太大,就算換過來,他們逃不出去。

安全起見,換人的地點隻能設在兩方都能把握住的地方。

之所以不直接安排在通寧縣裡面,則是因為通寧縣過於安全,顧玉不能拿君澤的命去賭安親王的孝心。

萬一安親王覺得一切脫離瞭自己的控制,直接攻城,那她就得不償失瞭。

運河是個好地方,安親王並不知道運河的水匪是君澤的人,就算有埋伏,顧玉也能有所應對。

(彼時的顧玉還不知道,君澤在地牢裡為瞭拖延時間,已經把運河水匪的底交代瞭,還推到瞭她身上。)

而把時間設定成七天,則是給自己留時間。

七天是一個臨界點。

她可以拖延到朝廷的兵馬到來,也不至於讓安親王太過心急,以至於直接撕破臉皮。

不過,這七天她會盡可能把一切準備周全,整合兵力,制造輿論,拉攏人心,儲備糧油、兵器等等。

留給君澤一個直接能上手的局面,這樣他才能無縫銜接,上戰場運兵佈陣。

否則就算君澤回來瞭,以她們手裡的這些兵力,也抵擋不住安親王的千軍萬馬,同樣是死路一條。

同樣的,安親王也不會幹等著。

她要做的事,安親王也一樣會去做。

就看兩方誰下手更快瞭。

-------------------------------------

不夜城,不,整個江南都在討論一件荒唐事。

安親王扶靈芳貴太妃,從不夜城正中心的錦宜別墅一路高調回到安親王府,期間還被聖上派來的人刺殺,當眾吐血喊冤。

可是不到一天,又有消息傳來,芳貴太妃沒死,隻是被安親王帶到瞭通寧縣修養,有人親眼看到芳貴太妃在通寧縣。

百姓紛紛表示

荒唐,太荒唐瞭。

安親王扶靈,棺材裡躺著的不是自己親娘,還鬧那麼大一出戲。

而安親王府一直沒有給芳貴太妃出喪,也說明瞭這一點。

他居然拿自己親娘做戲,愚弄百姓。

百姓紛紛議論這件事的同時,也不免在心裡嘀咕,安親王做這一切的目的。

最近不夜城風聲鶴唳,有幾個人議論這件事的時候,被安親王府的侍衛抓瞭起來,不知去向。

有這些人的親屬組團去安親王府喊冤,卻被暴力趕走。

然而越壓制,人們想要討論的欲望就越強烈。

安親王一連幾天都冷著臉,一副生人勿近的模樣。

顧玉此番不僅讓他的心血付諸東流,還讓世人對他添瞭虛偽不孝的印象。

假的芳貴太妃的屍體也不能下葬,原想瞞住世人,不料芳貴太妃被顧玉劫走,再繼續做這出戲的話,顧玉定然也會拆穿。

可恨。

大郡王走到他身邊,道:“父王,我們要不要先把那個消息放出去。”

這些日子他在城裡抓散播不好傳言的人,以及處理那些鬧事的傢屬,有些心力交猝。

可是流言猛於虎,在不夜城他還能稍稍壓制,江南其他地方卻是無能為力。

再這樣下去,還未起戰,父王就要盡失民心,成瞭一個笑話。

安親王睜開眼,芳貴太妃在顧玉手裡,他夜不能寐,眼睛裡佈滿瞭紅血絲,開口道:“還不是時候。”

現在放出來,隻會加快朝廷增援的速度,假芳貴太妃的醜聞還沒過去,現在放出去,不僅達不到他想要的效果,反而顯得不可信。

他得等,等真正開戰那一日。

現在的一應恥辱,都會在那時蕩盡。

大郡王憂心忡忡道:“是,父王。”

同樣眼睛裡佈滿紅血絲的還有顧玉,這幾天裡,她恨不得一天掰成兩半用。

一分一秒都不能放過。

殷三爺的消息傳播得很快,整個江南都知道瞭,大戰一觸即發。

隻是不知究竟在什麼時候。

顧玉和安親王都知道,就在交換人質的那一天。

所以要慎之又慎。

顧玉連同水匪們秘密來到通寧縣,才發現所有朝廷隨行欽差而來的官員們都在,唯獨少瞭平沙和劉大人。

南望縣一別後,顧玉多方聯系也聯系不到他們,生死不知。

七天之約即將到來,顧玉站在運河邊看著天上的一輪明月發呆,不遠處兵將水匪們在一起為明日的交換人質做準備,經過七天的磨合,他們很快融為一個集體。

蘇縣令走到她身邊,道:“以南望縣為首,宿安縣、泰和城、常淮縣、惠安縣等,都投靠瞭安親王。寶泰縣,金江縣,永濟城派瞭人往我通寧縣遞瞭話,說會支持朝廷。剩下的,另有九縣七城,我派瞭人去遊說,都沒給確切答案,想來還在觀望。”

顧玉道:“辛苦蘇縣令瞭。因為我,通寧縣要首當其沖,成為第一戰場瞭。”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