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戲子都跪瞭下來,嚇得瑟瑟發抖。
大武生道:“是,是小的聽擁雪關的老兵老將說的,二十多年前下過一場大雪,擁雪關四處都是雪災,朝廷軍寸步難行,從雪落到雪化,一直拖瞭兩個月才繼續出發。小的猜想,老鎮國公在落日關孤立無援,定然悲痛萬分,所以...”
話音未落,一把劍插入他的胸口。
執劍人正是顧玉。
此為殺雞儆猴。
其餘戲子皆驚叫出聲,不斷對著顧玉磕頭:“欽差饒命!欽差饒命!”
顧玉一點點兒把劍拔瞭出來,武生隨即倒地,他還有氣兒,此時嘴裡不斷冒出鮮血。
顧玉像是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誰都沒理會,徑直回到坐席上,用桌佈細細擦拭著雪白的劍身。
宴席上見瞭血,便再也進行不下去瞭。
鄭都督摸瞭一把自己濃密的胡須,吩咐人把這些戲子都帶下去。
鄭都督道:“顧欽差息怒,可是這戲子唱得不好?”
顧玉淡淡道:“不好。我父刮骨療傷連眼睛都不眨一下,怎到瞭武生口中,叫苦連天,如此折損我父威名,不該殺嗎?”
鄭都督求助似的看瞭王勻一眼,王勻拍瞭拍手道:“該殺,自然該殺。大禹朝上下誰不知道老鎮國公英勇無畏,這戲子如此曲解,真是可恨。”
宴席上見瞭血,顧玉反而旁若無人地動起筷子來。
吃瞭大概五六口,王勻道:“武生雖然可恨,但是戲中扮演奸臣之人豈不更加可恨?顧欽差最該殺的是那奸臣才對。”
顧玉嘴上咀嚼的動作停瞭下來,她冷冷看著王勻,把嘴裡的食物咽下去後,道:“無稽之談。”
王勻笑瞭笑:“顧欽差當真不好奇當年落日關都發生瞭什麼?”
顧玉放在桌下的手緊緊握住,指甲嵌入掌心。
王勻對顧玉的反應並不奇怪,他看瞭崔長史一眼,崔長史便走出帳子,把一個瘸腿老人帶瞭進來。
老人身著顧傢軍的軍服,白發蒼蒼,滿臉皺紋,看到顧玉後便激動地跪瞭下去。
“屬下拜見鎮國公!”
顧玉道:“你是何人?”
老人道:“屬下是二十多年前,駐紮落日關的顧傢軍,李洪。”
顧玉身子逐漸僵硬,道:“胡說八道,落日關一役,駐守落日關的顧傢軍悉數陣亡,你冒充顧傢軍居心何在?”
李洪老淚縱橫:“屬下不敢欺瞞鎮國公,敢問鎮國公可知,老鎮國公尾椎處有一塊兒青色的梅花胎記。”
顧玉瞇起眼,她父親死得早,嫡母姨娘也都沒有跟她提過,她不知道父親身上有沒有胎記。
但顧玉知道,紹無極遲遲不支援是真,將幸存下來的顧傢軍與西戎人埋葬在萬人坑裡也是真。
李洪道:“老鎮國公後背曾受過嚴重刀傷,軍中缺醫少藥,屬下曾協助軍醫,用燒紅的小刀為老鎮國公剜除腐肉,所以知道老鎮國公尾椎處有一塊兒青色的梅花胎記。”
若李洪並非她父親親近之人,她父親絕不會讓李洪幫忙處理傷口。
至於梅花胎記,王勻和鄭都督費盡心機把李洪找來,不至於在這種一問便知的事情上撒謊。顧玉若是不信,大可回京問問嫡母姨娘。
但還有另外一種可能,李洪是從別人口中知道她父親尾椎處有梅花胎記的,借此來博取她的信任。
顧玉問道:“我父親帶的顧傢軍皆在落日關陣亡,你既然是我父親的親信,為何還活著?可是做瞭逃兵?”
李洪道:“顧傢軍與西戎僵持不下之時,老鎮國公多次遣人出去,請求朝廷支援,派出瞭三四波人,無一回來,最後一次,便是派的屬下。”
“屬下和另外五個同袍頂著風雪來到擁雪關,發現擁雪關裡駐紮著朝廷軍,我等驚喜萬分,以為顧傢軍終於有救瞭。”
“可雪天路滑,屬下騎的馬不小心掉入雪坑中,怎麼也拽不出來,屬下的一條腿還被馬給踹斷瞭。五個同袍著急去請援軍,屬下便讓他們先走,原以為屬下會凍死在雪地裡,誰知屬下被路過的獵戶救起,那五個同袍一去不回。”
“屬下從獵戶口中得知,紹太尉帶的朝廷軍已經在擁雪關停留瞭一個半月瞭,還大發善心,把軍餉分發給受災百姓。而那個時候,顧傢軍連草根樹皮都沒得吃。”
“屬下這才反應過來,紹太尉早就帶著援軍到瞭邊關,隻不過故意拖著不肯支援,為瞭不讓西戎進犯,顧傢軍盡數凍死、餓死在瞭落日關。”
“鎮國公,您可一定要為老鎮國公和冤死的顧傢軍報仇啊。”
除瞭李洪的痛哭聲,帳篷裡安靜極瞭。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用眼睛餘光去窺視顧玉的反應。
顧玉卻像一尊雕塑坐在上首,一動不動,一言不發。
豐州太守率先打破平靜:“顧欽差,他說得不錯,據豐州的州志記載,當年紹太尉率領朝廷軍趕往落日關時,曾向豐州借道。”
其餘三位太守也紛紛應和,說紹太尉的確是在十月初就到瞭西北的。
顧玉忽然嗤笑一聲,打破瞭僵硬的氛圍。
“這又能說明什麼呢?”
四個太守面面相覷。
僅僅是借道過去,的確說明不瞭什麼。
當年朝廷傳出去的戰報,紹太尉可是一到邊關,便與老鎮國公一起抵抗西戎。可惜顧傢軍殘留無幾,全軍覆沒。
若非親身經歷,誰會相信在那樣惡劣的環境下,顧傢軍能撐夠四個月呢?
這早已突破瞭人所能承受的極限。
然而顧玉腦子裡隻有飛柏叔叔說的,人吃老鼠、吃草根、吃樹皮、吃戰馬、吃人。
手上的瓷器酒盞裂開瞭一道縫,顧玉及時放瞭下去。
然後她看向李洪,語氣冰冷道:“你說的這些,我一個字都不信。”
李洪面如死灰:“屬下知道,二十多年過去,鎮國公貿然聽到這些不信也是應當的。可這二十多年來,屬下不是不想說,而是不敢說。紹太尉如日中天,顧傢軍死的死散的散,顧傢上下唯剩女眷,您也隻是呱呱而泣的嬰兒。若是說瞭,屬下難逃一死,世人也不會相信。屬下茍且偷生,不配做人,臨死前唯一欣慰的,便是您已長大成人,或許有報仇之力。”
李洪便拔出腰間的匕首,道:“老鎮國公和顧傢軍的冤屈不可不報,屬下願以死明志。”
顧玉眼睜睜看著他把匕首插入脖子,鮮血噴濺。
這種死法很痛苦,可他看向顧玉的眼神裡充滿希冀。
幾息過後,李洪便沒瞭聲息。
帳子裡再次陷入死一般的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