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6章 英雄不是那麼好當的

作者:揚瞭你奶瓶 字數:2078

萬人坑的整理足足持續瞭半個月。

顧傢軍的屍骨被整整齊齊擺放在一起,遠遠看上去還算完整,可一旦湊近,就會發現不是缺瞭胳膊,就是缺瞭腿,甚至有很多人找不到腦袋。

更別說確認他們的身份瞭。

實在是沒辦法,時間太久遠,能做到這一步,已經很不容易瞭。

值得一提的是,顧玉找到瞭她父親的玉牌。

可惜屍體太多,根本不能確定玉牌是從哪塊兒骨頭上掉下來的。

顧玉知道,想在萬人坑中找到父親的屍骨無異於大海撈針,就算找到,也不一定是父親的。

與其到時候找到的是錯的,還不如將所有整理好的屍骨,統一遷回京都,埋在一處,受人統一祭拜。

想來她的父親也情願跟兄弟們一起回傢。

做完這件事情,大部隊就要啟程回京瞭。

落日關弄出來的動靜不小,許多人旁敲側擊,來問萬人坑是什麼情況。

顧玉皆沉默不語。

雖然不語,但擋不住旁人的猜測。

尤其是提到萬人坑這三個字,就不得不提起紹無極。

提起紹無極,便又想到紹無極背後的剌帝。

可再往下想,就不得不打住瞭。

皇傢的一切都是禁忌,可是越禁忌,就越引得人們好奇。

顧玉語焉不詳,架不住旁人從落日關的萬人坑,揭開一角紗幕,窺探真相。

流言四起,真真假假,皆由人評說,顧玉從不否定,也從不肯定。

朝廷大軍走在前面,君顯帶著君傢兵馬緊隨其後。

從落日關帶回去的棺槨太多,顧傢軍跟在最後面,漸漸與兩軍拉開距離。

顧傢軍一路小心護著棺槨,無論新兵老兵,無論是百夫長還是無名小卒,都為當年的先烈戴上瞭孝。

顧玉一身孝服,挽發的玉簪也換成瞭慘白的絲帶,面色清冷肅穆,那雙鳳眸帶著一種純粹的冷意,像有人在她眼中下瞭一場雪。

雖有快意恩仇,但逝者永遠也追不回來瞭。

她身邊的君澤竟然也跟她一起戴瞭孝,他做事一向隨心所欲,地位又高,沒人敢質疑。

時隔二十五年,顧玉和君澤一起接這些英雄們回傢。

邊關百姓看到顧傢軍護著的那一具具棺槨,心中不由悲痛萬分,淚灑當場。

有些年幼的孩子不明所以,奶聲奶氣問傢中垂淚的大人:“為什麼有這麼多棺槨?”

“因為裡面裝著英雄的屍骨。”

“落日關那場仗啊,打得太過悲壯慘烈。”

“區區八萬顧傢軍,在天寒地凍中,竟能擋住西戎十幾萬鐵騎,護住瞭大禹朝的安危。”

“孩子,若沒有二十五年前的顧傢軍,便沒有現在的西北,沒有你的父母,自然也沒有你。”

孩子似懂非懂點點頭,又問出瞭一個天真的問題:“可是西戎人都很好啊,雖然說話語調可笑,但是帶來的小玩意兒都很有意思。”

大人們臉上帶著笑,這笑中又有幾分沉重。

“那是因為大禹朝強大起來瞭。”

“當你弱小時,你便是豺狼虎豹口中的綿羊。”

“當你強大時,豺狼虎豹便隻能收起獠牙利爪,跪地臣服。”

“二十五年前,邊關的太平離不開顧傢軍的堅守。”

“二十五年後,西戎的臣服,天下的統一,也離不開顧傢軍的付出。”

孩子又問道:“那為什麼這些屍骨都過瞭二十五年,才被挖出來呢?”

面對孩子天真的眼睛,大人們一時語塞。

為什麼呢?

比血淋淋的廝殺更可怕的,是人心叵測。

見大人沒有回答,孩子又指著顧玉問:“她又是誰?”

大人為孩子沒有刨根問底而松瞭一口氣,看著顧玉道:“那是老鎮國公顧鈞益的兒子,當今的顧氏爵主,朝中一等一的權臣。”

“均田制是經她之手推行起來的,科舉改制也是她帶人操辦的,宮變時她守護皇城,立下赫然大功,如今兵不血刃讓西戎歸順朝廷,也是她在其中談判周旋。”

說完,他猶覺不夠,便補充瞭一句:“她父親是頂天立地的大英雄,她也是。”

小孩子的世界總是純粹的,當即大聲喊道:“我也要當英雄!”

惹得旁邊人笑起來。

大人摸瞭摸他的頭:“英雄不是那麼好當的。”

往往伴隨著血與淚。

...

因這些棺槨,顧傢軍行路稍慢一步,歷時四個多月,才回到京都。

讓顧玉沒想到的是,女帝竟然親自出城來接,聲勢浩大,似乎並未將顧傢軍和剌帝之間的傳言放在心上,反而對顧傢軍的英勇贊賞有加。

“鎮國公顧玉,統一西戎,立下赫赫戰功,朕允你擴充顧傢軍,賜虎符,保傢園!”

朝堂上的人都是精明人。

如今西戎歸順,藩王臣服,天下太平,內爭外鬥皆已平息,按理來說,此時就該削減兵力,休養生息,迎來盛世。

早已到的朝廷軍和君傢兵馬,已經放瞭一部分兵卒解甲歸田。

偏偏輪到顧玉不但不放,甚至允她擴充顧傢軍。

這是何等的信任?

從前顧玉手裡隻有權,現在連兵也被女帝放心交到她手中。

女帝難道不怕功高蓋主嗎?

有些人小心抬頭,看向這對君臣。

女帝甚至無視一旁同樣跪著的親兒子,親手將顧玉扶瞭起來,看著顧玉的眼神裡有欣慰,有憐愛,還有幾分敬佩。

顧玉有些受寵若驚道:“臣多謝女帝。”

女帝絲毫不避嫌,拉著顧玉的手,將她帶進皇宮。

身為女帝的親子,也隻能跟在一邊。

女帝用實際行動,回答瞭眾人的疑慮:她不怕顧玉功高蓋主。

這是一個和剌帝截然不同的帝王,她霸道,也懷柔。

最難能可貴的是,她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朝臣們不必將所有心思都用在揣測聖意,埋頭做事,便是最好的取悅她。

她也做到瞭任人唯賢,既扶持寒門,也重視世傢。

女帝甚至還在勤政殿藏瞭一個智囊團,天下優秀女子,皆伴她左右,為她出謀劃策,跟她一起指點江山。

百廢俱興,盛世之象已初見端倪。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