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命嗎?
她怎麼認命?
偏偏她問玉蟬兒,悔不悔時,玉蟬兒斬釘截鐵道:“不悔!”
她不禁反思自己是不是哪裡做錯瞭?
是不是不該對無辜的雲嬪下手這麼狠?以至於她和玉蟬兒之間生出隔閡。
是不是把玉蟬兒保護得太好瞭些?讓她不知人心險惡,人性復雜。
是不是不該讓玉蟬兒爭奪這個皇位?世間真的有太多比權勢更重要的東西,比如情愛。
她被景宣奉為太後,景宣日日天不亮便來請安,似乎比玉蟬兒這個女兒還要孝順。
玉蟬兒能夠繼續參政,景宣還放心讓君晉手握兵權,出征南蠻。
太子逼宮失敗,他的幾個孩子被帶到永安巷,陸陸續續都死瞭。
大概是江月存著幾分對敬德皇後的愧疚和憐憫,她讓花錦城出手,為敬德皇後留下瞭一個血脈。
景安在宮變時“護駕有功”,又有先帝遺囑在,被派去瞭富庶的江南,芳貴太妃陪同前往。
景端還是老樣子,每天吃吃喝喝睡睡,傻人有傻福,竟被留在京都。
其他皇子,皆在宮變之時死瞭。
大傢似乎都得償所願瞭,可江月就是覺得不對勁兒。
她將其解釋為不甘心。
這種不甘心讓她坐立難安,徹夜難眠。
午夜夢回,要麼悔恨自己對雲嬪下手太狠,導致她跟玉蟬兒母女間有瞭心結,要麼悔恨自己下手不夠狠,留下瞭景宣的性命。
悔來悔去,木已成舟,無濟於事。
玉蟬兒完全沉浸於愛情的蜜糖之中,隨著君澤一日日長大,需要耗費的精力變多,君晉又時常出征在外,她隻能一點點放手朝政,參政公主的威風一日日消減。
君夢蘭也是個單純到有點兒傻的姑娘,身為皇後,任由她這個太後獨攬後宮大權,還會因為玉蟬兒的事情,小心翼翼討好她。
一切的不甘心結束於景尚的出生。
那一天,是所有人命運的轉折點。
蟄伏已久,坐穩皇位的景宣終於按捺不住動手瞭。
無人幸免於難。
江月帶著的不甘和悔恨在離宮那一刻達到瞭極點,長達十六年的籌謀,就此開始。
她人在五臺山吃齋念佛,心思牽掛著皇城的一切人,一切事。
花錦城留在宮裡,替她掌控一切。
隻是她沒想到,花錦城早已脫離瞭她的控制,用她給的錢在江南成立邪教,還將敬德皇後的唯一活下來的孫子當瞭邪教的教主。
花錦城是個瘋子,比她還瘋。
她是為瞭玉蟬兒籌謀一切。
花錦城則是為瞭毀掉惑帝和雲嬪的血脈,甚至毀掉大禹江山。
因為有她護著,花錦城不敢對玉蟬兒動手,便試著把毒手伸向瞭景宣。
徐皇後那個蠢貨,張牙舞爪,得意張狂,沒有半分皇後的樣子。
徐傢也不過是一群無能鼠輩,怎麼會得到同心膏這種前朝禁藥,毀人心智的東西?
還不是花錦城在後宮多年,終於找到瞭契機,得到禁藥,從而花錦城借徐皇後之手,徐皇後又借周寶林之手摧毀剌帝心志。
可惜這事被顧玉和顧玥發現得太早,否則或許是另一番天地。
而徐皇後在六皇子糕點中下毒,未嘗不是花錦城從中挑唆。
她厭惡花錦城愚弄神女教的教徒,卻又離不開花錦城利用神女教為她提供的種種便利。
至於江南安親王叛亂,雖然不是她江月主導的,但的確跟她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天下大亂,景宣皇位不穩,玉蟬兒才會有可乘之機。
但天下若真的亂瞭,給玉蟬兒留下一個爛攤子也不好。
所以在安親王籌備叛亂時,她知道此事無法阻止,隻能通過朱見春之死提醒京都,江南有變,速速支援。
誰料被派往江南這個龍潭虎穴的人是君澤和顧玉。
江南什麼情況大傢心知肚明,顧玉當時可是六皇子的人,君澤帶來的軍隊也不多。
太後意識到,哪怕君晉死瞭,哪怕玉蟬兒退出朝堂,哪怕她被“請”到五臺山清修,隨著景尚一日日長大,景宣的對玉蟬兒的猜忌,也會越來越多。
她命令花錦城,無論發生什麼,務必在江南保下君澤,那是玉蟬兒的兒子。
極樂樓裡,景雙本來是要接應君澤的,但君澤被扣在安親王手裡,是顧玉逃瞭出來。
顧玉逃出來後,又找上瞭殷三爺和君顯,多處佈局又把君澤給換瞭回來。
直到那個瘋子企圖炸毀連海堰,太後才知道她對花錦城徹底失去瞭控制。
他竟然要用洪水毀瞭整個江南,撼動大禹國基。
幸好顧玉及時出現,接手瞭神女教,阻止瞭一場浩劫發生,也保下瞭帶兵出征的君澤的性命。
神女教沒瞭,花錦城元氣大傷,再也沒有跟太後叫囂的資本。
太後本來想就此殺瞭花錦城這個不確定因素,可花錦城又給她帶來瞭一個不得不留下他性命的消息。
徐皇後懷孕瞭,懷的是個野種。
十皇子是野種,九皇子就不清白瞭,皇權之爭,又會少瞭一個強勁的對手。
太後隻能忍下憤怒和惡心,繼續留花錦城在宮裡為她做事,看準時機,拉徐皇後下馬。
她從五臺山回來後,花錦城日日跟在她身邊。
她打心眼兒裡厭惡著花錦城,可這麼多年過去瞭,宮外少女懷春的江月,也變得和花錦城一樣面目全非。
她一直留著花錦城的性命,或許是因為花錦城是唯一一個,還記得她曾經模樣之人。
但花錦城那個瘋子千不該萬不該,不該把手伸向玉蟬兒和君澤。
原來他毀滅惑帝子嗣,顛覆天下的報復心一直沒有放下,隻不過被他很好地隱藏起來瞭而已。
既然如此,她跟花錦城之間最後一點兒情分也不必留瞭。
麥子是個機靈的小太監,聽說與德榮交好,就當是她虧欠德榮的,讓麥子送他一程吧。
後來的事情,幾方人馬恩恩怨怨,再也分辨不清楚瞭。
她曾怪顧玉屢次三番壞她好事,還給雲嬪那個女人洗白,可最後竟是顧玉在關鍵時候扶持女帝上位,還成瞭連自己都敬佩不已的孫媳。
原來冥冥之中,一切因果早有註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