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吧,”韓國棟十分爽快。
這麼聰明的腦袋,想必字跡也不會太差。
蘇希錦抿瞭抿嘴,低頭在紙上默瞭幾則論語,繁體字復雜,花瞭她許多時間。
丫鬟將寫好的字呈上去,韓國棟才掃瞭一眼,笑容便僵在臉上,頭大如鼎。
“你這……”想瞭半天,從嘴裡憋出四個字:“慘不忍睹。”
蘇希錦不好意思地摸瞭摸頭,“傢裡沒有筆,我在地上用樹杈寫字。”
主要是她覺得寫毛筆字是件技術活,需要心平氣靜,極其考驗耐力。有這時間,不如多讀兩本書。
她想起剛進體制內時,有位領導特別喜歡毛筆字。蘇希錦為瞭打好關系,跟他學過兩天,後來那領導實在忍不住將她攆瞭出去,直言:“你就不是這塊兒料。”
蘇希錦現在想起他痛苦的模樣,都覺得好笑。
“罷瞭,”想到她的傢境,韓國棟怒也不是,憐也不是。
他扔給蘇希錦一本字帖,“今天你就臨摹這本字帖,什麼時候臨摹出人樣,什麼時候就去吃飯。”
蘇希錦低頭一看,是王羲之的《蘭亭集序》。
她研究過這個世界的歷史,出現大偏差是在北周。
北周後是北魏,北魏第一個皇帝大肆絞殺國內所有叫楊堅的男人。
同樣的事在北魏出現過兩次,北魏末期,謝允婧公主以犯忌諱為由,處決瞭許多叫周文宇的人。
而周文宇便是先皇,陳國的開國皇帝。
蘇希錦看到這段野史時,曾懷疑過北魏皇和謝允婧都是穿越的。但後來翻閱他們的政績,沒有發現現代社會的影子。
至此才放下疑慮。
蘇希錦第一天上課就被留學瞭。
她練字到午時,直到林氏久等不到人,托林舒立來找她,才知她被留在瞭紅宅。
“表妹,姑母讓我來問你何時回傢。”
蘇希錦抬起頭,露出黑一塊兒,白一塊兒的臉蛋:“還不知道呢,老師說什麼時候寫出個人樣,什麼時候吃飯。”
“噗,”門口傳來幾聲笑。
蘇希錦扭頭註意門口站瞭五六個人,全都十一二歲,正是韓韞玉和周綏靖以及他們的伴讀。
“原來國公爺收的弟子就是你啊。”
周綏靖大搖大擺地走進來,隨手抓起蘇希錦寫瞭一上午的字。
先是一愣,隨即拍著大腿狂笑,“怎麼會有這麼醜的字!比我寫的醜多瞭,哈哈哈哈哈……”
門外幾人聽見瞭,爭先恐後地進來,拿起她寫的字,個個大笑不止。
“還沒我五歲的時候寫得好。”一位公子說。
蘇希錦紅著臉辯解:“也沒那麼慘吧。”
韓韞玉忍著笑,“是沒那麼慘,隻是粗一筆細一筆,輕一筆重一筆,亂成一團罷瞭。”
他今天換瞭件湖藍色的羅衣,整個人看起來健康許多。
林舒立幸災樂禍:“以前讓你跟我一起練字,你說費功夫。現在被留學瞭吧?”
她那時也不知道自己會拜師啊,蘇希錦無奈地想。
“老頭兒前兒晚上高高興興喝著小酒,說自己收瞭個天資聰慧的女徒弟。也不過如是吧。”周綏靖無情地嘲笑她。
哼,蘇希錦心裡冷笑,你且等著,自有你報的時候。
“好瞭,再笑她就惱瞭,”韓韞玉勸阻眾人,問蘇希錦:“你還沒吃飯吧?”
他吩咐丫鬟去廚房給蘇希錦做幾個菜,而後帶著幾人回去休息。
房間安靜下來,蘇希錦又開始練字。
經過一上午的努力,她已經能用毛筆書寫像樣的大字。就是換成小的,容易糊成一團。
“你握筆姿勢不對。”韓韞玉去而復還,不知在身後看瞭多久。
“這樣,”他拿起一支筆,放慢動作示范給她看。
因為離得近,身上傳來陣陣藥草味。
蘇希錦學著他的動作,調整姿勢,在紙上畫出一橫,彎彎曲曲。
她果然不是這塊兒料!
“初始改變姿勢是會這樣,多練幾天,習慣就好。”韓韞玉聲音溫和,讓人心安。
“你書寫有自己的風格,隻是筆畫差瞭些。你先練好大字,將書寫不好的筆畫,在紙上不間斷練習一百遍。之後定會有改善。”
被一個十二歲的小孩兒教寫字,蘇希錦老臉一紅。知他說得對,便依著他的方法學。
丫鬟端瞭剛做好的飯菜進來,韓韞玉讓她吃瞭再練。
蘇希錦道:“老師說,不寫出人樣不能吃飯。”
韓韞玉笑道,“既是人寫的,自然有人樣。”
蘇希錦一想也對,便開始吃起來,“你是不是也覺得我寫得很差?”
她問。
這可難到瞭韓韞玉,想瞭一下,謹慎地給出評價:“尚有進步的空間。”
低情商:你就是寫得很差。
高情商:尚有進步的空間。
蘇希錦撇瞭撇嘴,真會說話。
“你安心吃飯,我已經派人去跟你娘報信瞭。”
蘇希錦感謝他的細心。
韓韞玉從房裡出來,就被叫去瞭正房。
“你去見過你師妹瞭?”韓國棟喝著茶問。
“是,我還讓廚房給她炒瞭兩個菜。”
“嗯,”韓國棟長嘆,“情況你也瞭解瞭,以後多教教她。”
“孫兒明白。”
“下去吧。”
韓國棟搖頭,原本以為撿瞭個天才,到手一看是個瓜皮。
蘇希錦臨摹瞭一天的字,手腕酸痛。晚上回傢,用走時韓韞玉送的香油,按摩瞭半小時。
“如果辛苦,明天就不去瞭。”林氏瞧著心疼,“你外祖母說,以後在城裡給你找個人嫁,有舅舅和表哥照應著,你不會吃苦。”
“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蘇希錦一笑置之,“這才哪裡哪。”
什麼苦呀勞的,林氏聽不懂,她心裡另有一樁心事。
“韓老爺每天教你讀書,我們拿什麼報答他才好?”
傢裡沒什麼值錢的東西,除瞭繡活,隻灶房裡掛的臘肉拿得出手。
“老師傢世顯赫,富貴榮華,恐怕什麼都不缺。”
蘇希錦說,但禮還是要送的,送不送是她的態度,收不收是韓國棟的選擇。
“阿娘不必憂心,我已經有主意瞭。”
第二天一早,蘇希錦將臨摹瞭一晚上的字帖交給韓國棟。
對方隻給出瞭四個字:“差強人意。”
但總算看瞭不讓人眼睛疼。
他從桌子上拿起一本《孝經》,說道:“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從今天起,上午我教孝經,下午你自行練字。”
《孝經》隻有幾千字,蘇希錦有著成人的思維和應試教育的框架,基本韓國棟說一遍她便能記住大半,且能舉一反三。
尋常孩童需用幾月的時間學習,她隻用瞭半天便學瞭一半。
強悍的學習能力讓韓國棟驚為天人。雖然他面上不顯,內心卻樂翻瞭天。
最近天氣炎熱,心情總是一波三折。比如昨天他還以為撿瞭個瓜皮,今天仔細一看,原來是個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