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子,哪有女兒養老送終的。”蘇母佯罵,很是為他著想:“她早晚得嫁出去,到時候你不還是一個人?還是得有個男孩兒好,不然像村裡的秦老頭兒,死瞭幾天都沒人知道。”
蘇義孝不答。
蘇母吃瞭一口肉:“我跟你爹商量瞭下,把希望過繼給你。”
“這……”蘇義孝愣瞭,“希望是大哥的孩子,給我算什麼事兒?”
蘇希望是傢裡最小的孩子,今年才三歲。
誰知一旁的蘇義忠道:“我跟你大嫂也是同意的。”
蘇希錦嘴角微微勾起,合著是全傢都商量好的,拿他們傢開刀。
“那也不行,”蘇義孝漲紅瞭臉,卻說不出個一二三來。
“就這麼說定瞭,”蘇母拍板,“你大哥的孩子與你血緣關系近,過繼他總比過繼別人好。”
林氏氣得雙手顫抖,她自知生瞭個女兒,理虧。所以平時蘇母要什麼,給什麼。沒想還是要過繼他人。
蘇希錦放下筷子,拍瞭拍她的手,站起身道:“叔祖母這是要讓希望成為下個阿爹麼?”
蘇母惱怒:“你叫叔祖母做什麼?”
蘇重八道:“小孩子傢傢的!大人說話不許插嘴。”
蘇希錦才不怕她,慢條斯理道:“我阿爹已經被過繼給瞭別傢,不再是蘇傢的孩子。如果要過繼也得是他燒香告知雙親,不是你們能做主的。”
蘇希錦以前一直疑惑,為何蘇傢分傢隻將二房分出去。為何一提起林宅,蘇重八兩口子就沒話說。為何外祖母提起蘇重八兩口子就咬牙切齒。
直到上次蘇希雲告訴她,當年蘇重八夫婦擔心林氏商戶的身份,影響三叔科舉。於是將二房過繼給瞭已經絕瞭戶的同村蘇姓人傢。美其名曰:那傢也已經不在瞭,以後我們還是一傢人。
然而在古代,過繼就相當於除族。在法律上,與原父母不存在任何關系。
“是誰告訴你的?”蘇重八惱怒。
這件事他瞞瞭十二年,村裡除瞭幾個老人,誰都不知道。她是怎麼知道的?
蘇母大怒:“林氏你個長舌婦,你在小孩子面前又嚼什麼舌根子?”
“我沒有……”林氏也驚訝蘇希錦怎麼知道這事兒的。
蘇希錦將幾人的惱羞成怒看在眼裡,她爹娘性格軟弱,被過繼瞭也仍然記掛著蘇母的養育之恩。這麼多年竟比原來還孝順。
“按理說,我爹已經不是蘇傢人,跟你們一起吃團圓飯名不正,言不順。可阿爹孝順,雖然你們偏心,雖然明知道泉下爹娘寒心,仍感念你們生養之恩。每每有好處,第一個念著也是你們。”
“可你們卻有事二兒子,無事就過繼的,白白寒瞭他心。”
她每說一句,蘇義孝就點一下頭。
多年隱秘之事,被她拿到臺面上講,蘇重八夫婦被他說得面紅耳赤。
“也不能這麼說,”大伯母劉梅蘭開口,“阿爹阿娘也是為你們考慮。你有個兄長,以後在婆傢也抬得起頭。”
“哼,”蘇希錦冷笑,“到底是為我著想,還是為你自己著想?希望過繼我傢,我傢的財產自然都是他的。可他才三歲,還不是任由你擺佈。你通過他,將我踢出局,然後像當年洗腦我爹娘一樣洗腦他,進而控制住我們傢。大伯母,你打得一方好算盤啊。”
蘇義孝瞬間醒悟,又羞又愧又怒,原來自己一直以來扮演的都是這個角色。
“你說什麼渾話呢,”劉梅蘭被揭穿面目,慌亂不已,“我為你爹娘著想,反倒惹瞭你的不是。那我不說就是瞭。”
蘇希錦反問,“合著我就不為我爹娘著想瞭?”
她看著眾人,“我本想為大傢留點情面,不欲說穿。可你們總是得寸進尺,那今天就說個清楚。”
“十二年前,我爹就不再是你們蘇傢的人,他有自己的爹叫蘇懷玉,有自己的娘叫秦桂香。現在我爹娘對你們已無贍養義務,所以今後,請叔祖父、叔祖母捏得清自己身份,不要再威脅他,讓他孝敬你們。否則我當會將當年之事告訴村裡人,讓大夥給評評理。”
蘇重八夫婦又是驚恐,又是怨恨。蘇希裳又是羨慕又是嫉妒。蘇希雲不在瞭,現在她是傢裡過得最慘的一個。
“最後,”蘇希錦道,“我爹已經明確表示不想再過繼,也請你們不要再動這門心思。三叔,法律上可有原父母做主過繼的?”
蘇義仁正啃著骨頭,突然聽見有人問他,想也不想答道:“不曾,過繼後就與原父母沒關系瞭。”
蘇重八夫婦氣急,可面對最喜歡的兒子,硬是說不出話來。
蘇希錦笑瞭,“三叔果然學識淵博。我新得瞭本書,改天借你看看。”
蘇義仁大喜,連忙答應。
蘇希錦總結:“所以以後,咱們兩傢還是少來往得好,免得我地下的祖父祖母看見瞭生氣。”
一頓團圓飯,誰也想不到最後吃成瞭散夥飯。
天擦黑,蘇希錦一傢三口沉默無言地走在田坎上。
蛙鳴聲中的夜空,傳來蘇希望的哭聲,“娘親,我以後是不是不能住大房子瞭?”
蘇義孝這一路走得十分沉默,從來隻有莊稼的腦子,開始思考別的問題。
“這麼多年讓你娘倆受委屈瞭,以後爹一定遠離叔叔嬸嬸。”他拉著蘇希錦的手,“明天我帶你去看看祖父祖母。”
“嗚嗚嗚,”身旁的林氏突然蹲地上哭泣,這麼多年的委屈在今天爆發。
年少時違背爹娘意願,嫁給青梅竹馬的蘇義孝。結婚三年無所出,挨瞭三年罵。好不容易有瞭蘇希錦,他們一傢又被過繼出去瞭。爹娘高興,讓借此機會遠離蘇傢人,她不肯。於是親生爹爹與她斷絕關系。
至此,再沒見過爹爹。
“不值啊,不值,”林氏哭喊。為瞭這麼一傢人,與從小心疼自己的爹爹決裂。
蘇義孝聽紅瞭眼睛,“明天我就帶你去縣城,向爹娘道歉。”
以前他總以為嶽父嶽母不待見自己,是因為自己窮。所以拼命種地,隻為妻女有個好日子。
現在才知道如果沒有嶽父嶽母接濟,他們一傢早就隻剩骨頭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