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那件事你們還是以前的想法?

作者:江上漁 字數:2082

原本是拉瞭宋傢做墊背的,又拉瞭明王府做替死鬼,自己撈瞭一筆不說,還將明王府坑瞭一把,順道將他們看上的年輕人安排上,日後便大有用處。

可是沒想到事情鬧得這麼大,還驚動瞭大理寺,惹得皇帝震怒,下令大理寺卿徹查,如今眼見已經查到瞭宋傢和明王府身上瞭。

若是再往下查,盛南華怕是要危險瞭。

盛南華算是綏王的心腹之一,又是吏部左侍郎,綏王可以通過他操作一些官員的調遣,若是盛南華出事,那相當是砍瞭綏王的一條手臂。

綏王臉色陰沉:“上大理寺告狀的那人查得如何瞭?是誰的人?”

在場有一人站起來作揖,然後答道:“回王爺,已查清,倒不是誰的人,此人是江州那邊的一個農戶小女子。”

“那女子先前有個未婚夫,傢裡攢瞭錢銀供他讀書,誰知那未婚夫考上舉人後被州府的一位世傢姑娘瞧上瞭,於是那未婚夫非但不願承認這個婚約,反而帶著人去欺辱未婚妻一傢,將人傢的老爹給氣死瞭。”

“那姑娘傢裡隻有老父親一個親人,如今老父親沒瞭,也豁瞭出去,私底下查出瞭未婚夫買瞭試題的事情,便來瞭帝城,將事情告到瞭大理寺。”

科舉一事關乎傢國根本,大理寺卿得知此事之後,便私底下派人查瞭查,這一查便發現真有其事,然後便上奏瞭皇帝,皇帝震怒,而後命大理寺卿徹查,正在進行的春闈直接喊停,當場抓瞭不少人。

這要是換做別人來查,他們是不怕的,先前做手腳的時候借用瞭兩個人,一個是宋太傅的一位學生,那學生明面上是宋太傅的學生,實則暗地裡早就投靠瞭綏王,此事經過他的手,若是查出也能咬死在宋傢。

而且這位學子與蘇苒也有些往來,實在不行就攀扯蘇苒,將明王府拖下水。

早在安王還是太子之時,宋太傅之女是太子妃,宋傢和安王是一路人,和綏王府仇怨已深。

後來安王被廢,宋傢也沒好沒什麼好結果,宋婉婷是安王的王妃,宋娉婷因宋傢算計錢無洗而被錢傢反擊毀瞭清白遠嫁,如今在帝城,不過是擔著一個太傅之名卻沒落的門庭罷瞭。

最近明王府那邊辦瞭好幾件事,局勢對綏王府有些不利,弄出這麼一件事來,剛好這一局能攪渾水,撈一筆錢財,又將自己的兩個仇人拉來做擋箭牌,可以說百利無一害瞭。

可是萬萬沒想到,事情會直接鬧到大理寺。

大理寺那是什麼地方?專門審查命案的,地方上查不出來的都移交大理寺管,連同綏王的手都伸不進去。

這人要是落在瞭大理寺手中,那是定然要出事的。

怎麼就出瞭這樣的差錯?

有人道:“事已至此,定然是不能讓事情查到盛大人頭上的,實在不行,不如棄卒保車......”

言下之意,是想要瞭宋太傅那位學生的命。

那位學子原本是早年綏王看中安排到宋傢的,一直藏得很深,可事到如今,自然是比不上盛南華重要的。

在六部之中,兵部與吏部權勢最大,兵部尚書掌管著一部分兵力的調遣,而吏部則是管著官員任職,不管是升職還是調任,都是要經過吏部那邊的。

兩位尚書是跟著皇帝多年的老人瞭,也忠心耿耿,旁人在他們手裡討不到好處,但是這侍郎還有一定的話語權的,隻要不是觸碰不該碰的東西,尚書大人也會給他們一點面子的。

“大概也隻能如此瞭。”

“若是讓他落到瞭大理寺手中,怕是盛大人危矣......”

綏王府這邊商量著如何棄卒保車,太極宮內皇帝接過瞭大理寺卿的奏折,臉色陰沉得可怕,放在手裡仔細看瞭三遍,臉色都沒有半點緩和。

過瞭許久他才道:“你先回去吧,此事盯緊一些。”

“是。”傅大人臉上表情不變,叩首行禮告退。

等他出瞭太極宮門口的時候,便瞧見內侍公公匆匆往外走,傅大人喊瞭一聲:“劉公公,這麼急匆匆的,是要去哪?”

“哎呦,還能去哪。”劉公公笑瞭兩聲,“陛下召見昭王和世子呢。”

“那劉公公快些去吧。”

劉公公道:“傅大人慢走,雜傢先走一步瞭。”

傅大人看著劉公公遠去的背影,心中卻猜不透皇帝的心思,略略有些發愁。

陛下年紀大瞭,多年的政事也磨滅瞭他瞭他的野心和鐵血,於政事上,他還是一個為瞭百姓的明君,可是在子嗣和繼承人這方面,卻屢屢拿不住主意,也狠不下心來。

當初爭皇位的時候,他手中沾滿瞭兄弟的血,因為不殺不爭,死的便是他和昭王,而且他也有野心,想要成為一個皇帝。

可是對待自己的子嗣,他卻實則是很心慈手軟的。

綏王這種大世傢貴女懷的孩子,根本就不應該出生的,他一出生,就代表著皇族和世傢之間的博弈。

安王趙明啟屢屢犯錯,他念著元後,屢次寬容,甚至後來犯瞭大錯,安王妃懷瞭孩子,他還想為這個孩子鋪路,若不是安王斷瞭腿,若不是那孩子沒瞭,還不知道現下如何呢。

拉瞭明王和綏王打擂臺,牽制朝堂平衡,可這兩人顯然也不是什麼都不是做皇帝的料子,綏王身份敏感,做事狠辣不講道德,明王隨心所欲,有時候還瘋瘋癲癲的。

這兩個,怕是一個要做暴君一個要做昏君吧。

昭王和趙明展來得很快,不多時,便出現在瞭太極宮裡,皇帝屏退宮內的人,將奏折交給瞭二人。

待這二人看瞭一遍,他的目光在這二人身上掃過,這才問:“那件事你們還是以前的想法?”

問的是趙明展要不要做儲君的事情,當初趙明展不願意,推薦瞭年幼的九皇子。

皇帝不願意便宜瞭別人,自己的兒子又不行,也隻能將主意打到侄子身上瞭。

昭王父子二人對視一眼,趙明展上前道:“回陛下,侄兒覺得如今便是極好的,還是原來的想法。”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