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要他陪瞭,愛回來不回來......”蘇莞哼瞭一聲,覺得自己要生氣一會兒,不能這麼輕易地放過他,若是他日後總是這麼折騰,她哪裡有好日子過。
她說的聲音太小,像是在生氣地嘀咕什麼,小桑聽得不大清楚,於是便問:“夫人說什麼呢?”
蘇莞回過神來,也不想說這些,於是便道:“沒事,廚房那邊有什麼?你去看看,拿一些過來,我隨便吃一些就行。”
小桑應瞭一聲是,然後逃似地離開瞭。
這一趟回來也沒帶幾個人,蘇莞自己隻帶瞭謝思安和小桑。
謝思安是護衛,蘇莞出門的時候才會跟著一起出門,在院子裡的時候她往往在自己的屋子裡休息或是做別的,不會時常往她這邊湊,所以眼下她身邊能用的隻有小桑瞭。
她在簷下站瞭一會兒,看瞭看這院子裡的風景,雖然這院子他們夫妻二人住的不多,但是先前規劃的時候是她自己親自做的,房舍都是新建起來瞭。
兩年過去瞭,院子還是新的,昔日移植的樹木枝葉也繁茂瞭起來,栽種的花草每年都按照她的喜好栽種,她回來的時候,若是碰上花期,不管是花園還是居住的院子,都是繁花錦簇。
這院子裡大約唯一少瞭的便是她用花盆栽種的珍貴品種,那些她離開的時候都已經全部搬走,如今養在石橋村那邊呢。
她坐瞭一會兒,院子裡有蜜蜂飛來飛去采蜜,嗡嗡嗡的。
小桑領著一個小廝一起將飯菜送瞭過來,見是院子裡有蜜蜂,便和蘇莞道:“夫人可是覺得吵瞭?一會兒讓人抓一抓,免得飛進屋子裡蜇人。”
蘇莞道:“不必瞭,由著它們吧。”
蘇莞瞧著陽光正好,有點想曬太陽,可是這會兒太陽又稍微有些熱,於是這便讓人在簷下搬瞭一張小桌子,在那裡一邊賞景一邊用飯。
院子裡靜悄悄的,陽光從天上灑下來,院子裡繁花簇簇,蜜蜂嗡嗡采蜜,蘇莞一邊吃著東西,一邊賞景,三月的涼風徐徐,心情也漸漸地平靜瞭下來。
待她吃完瞭,便搬瞭一張椅子在簷下躺一會兒,又有些想睡覺,這個時候李臨才從外面回來,見她悠悠然地躺在那裡,見他來瞭睨瞭他一眼也不管。
他笑瞭笑,從一旁的桌子上給自己倒瞭一盞茶,茶水溫熱,他喝瞭一盞解渴,然後在她身邊的繡凳上坐下,伸手拿瞭她手中的白團扇。
“怎麼在這裡睡?”
蘇莞伸手將自己的扇子搶瞭回來,打瞭一個呵欠:“風景好,風也好,在這舒服。”
他看瞭一眼院子,風景確實不錯,風也舒服,於是便笑瞭笑,問她:“石橋村呆著是不是有些膩瞭?想不想出去玩?”
蘇莞搖扇子的手頓瞭一下,這才驚訝地看向他:“出去玩?遊山玩水觀景?”
“一半一半,一邊玩一邊辦事?”他的語氣平靜。
蘇莞臉上的表情斂瞭斂:“是不是出什麼事情瞭?”
他的事情她大約也是知曉的,若不是什麼大事,他也不會親自跑一趟。
“也不算什麼大事。”他又拿過瞭她手中的扇子,“一個地方呆一段時間差不多瞭,正好帶你出去走走,也好處理一下事情,若是事情不好處理,或是有什麼危險,也不會帶你出去。”
蘇莞想瞭想,也是這個道理。
話說石橋村的日子閑適自在,但是呆瞭一年多瞭,這一日日都是這樣,確實有些膩味瞭,主要是也沒什麼往來的人。
歸雁城的諸位夫人,除瞭謝夫人,與她的交情一般,同齡的夫人更是敬著她,說話都客客氣氣的。
要是有時間出去遊玩一番,確實也不錯。
她有些意動,於是便問:“去哪兒?”
“西魏。”
“西魏?!”蘇莞這下子真的驚瞭,“去那麼遠?”
這一去,路上都得一個月吧。
蘇莞左看右看,見院子裡這已經沒有人瞭,這才問他:“去那麼遠做什麼?那邊出瞭什麼事情?”
李臨道:“買地。”
“?!”
“買地?買什麼地?”蘇莞更是不明白瞭,還特意跑一次去西魏買地,便是要買地,他手下那麼多人,派一個過去不就行瞭。
李臨道:“剛剛接到瞭阿伏的一封信,說是讓我派人去買地,再過一兩個月,朝堂便開始商議河流改道一事。”
說到這裡,李臨臉色也有些不好。
蘇莞也頓瞭頓:“河流改道?那可是大事。”尤其是李伏還告訴瞭李臨,讓他去買地,估計可能引發不好的結果。
“他的信呢?”
李臨從袖袋裡將信件拿瞭出來,然後交給她。
信不長,講述的也簡潔,裡面是關於朝堂有意給一條河流改道的事情。
若是沒有人管,權貴氏族最先得瞭消息,就會將原本河流兩岸肥沃的土地高價賣給百姓,甚至以賒賬分年還錢的方式賣瞭出去,然後又開始在新規劃的河道兩岸低價購置大量土地,將原本屬於百姓的土地買到手裡。
老百姓以為自己得瞭肥沃的田地,滿心歡喜,可是一朝河流改道,原先的河流沒瞭,那原本肥沃的土地也日漸貧瘠,水田也成瞭旱地,收獲也大大地減少。
這個時候百姓手裡的田地不但貶值瞭,還背瞭一身債,一傢人勒緊瞭褲腰帶累死餓死地還債,氏族倒是歡歡喜喜地以很低的價格,擁有瞭好田地,財富又添瞭一筆。
幾年過去瞭,原先河流的百姓餓殍遍野,民不聊生,新河流兩岸的百姓賣瞭田地,最終淪為氏族的佃農,在氏族手下艱難討生活。
這要是遇見好東傢也就罷瞭,要是遇見個不好的,那日子怕是要艱難得很。
蘇莞看完臉色也漸漸地難看瞭起來。
“你說先前阿伏說的事情,西魏是不是因為這個才開始的......”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老百姓都吃不上飯餓死瞭,自然就會出事。
李臨道:“他的意思是將新規劃河流兩岸的田地先買下來,到時候再依照原先的價格出售或是租種給百姓。”
“至於原先河流那邊,到瞭差不多的時候,將事情宣揚出去,到時候那土地就沒有人買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