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父見瞭李傢一傢三口,還是挺高興的,讓下人上茶,然後讓大傢坐下來說話。
漁父問蘇莞:“夫人與孩子剛到離城,可是適應?”
蘇莞微笑道:“多謝叔父關懷,挺好的,就是最近天氣熱,我倒是不怎麼喜歡出門,等天氣涼一些,定然好好看看這離城的風光。”
漁父聞言忍不住露出笑容來:“那你可要好好看看,若是有什麼好的想法,也可以說一說。”
漁父從西魏離開,到瞭這離城,這些年來離城的安寧也有他的功績,他半生努力也都在這裡,聽到蘇莞這樣說,他心中也是難掩高興。
好像是所付出的被人所承認,這是一件令人愉悅的事情。
公子的這位夫人,還是一如既往的會說話。
蘇莞道:“定然會好好看看的。”
識崽靠在母親的身邊,眼珠子溜溜地轉瞭轉,漁父笑瞭笑,然後招手:“小公子過來給我瞧瞧。”
識崽聞言抬頭,看瞭看母親,然後又轉頭看瞭看父親。
李臨點點頭:“去吧,給你叔祖父看看。”
識崽這才邁著小短腿蹭蹭蹭地走瞭過去,走到漁父面前,睜著一雙好看的眼睛看著漁父,他有些好奇:“您是我叔祖父嗎?”
漁父笑瞭,伸手拍瞭拍他的腦袋:“對,你可以這麼喊我,一眨眼,你都這麼大瞭。”
想當年公子和夫人成親的時候,仿佛還在昨日,如今轉眼孩子都這麼大瞭,真的是歲月匆匆啊。
識崽有些困惑:“可是崽崽怎麼沒有見過您呢?”
“那是因為小公子一直在別的地方,我在這邊,隔得太遠瞭,就沒有機會見到瞭。”漁父目光柔和,“小公子生得像公子,眼睛卻像夫人。”
這孩子也是生得一副好相貌,年幼的時候可可愛愛的,就這麼看著你就能讓你心軟,也不知道長大之後會是什麼樣子。
識崽想瞭想,這才想起他在馬車上坐瞭好久才到這裡的,雖然居住的屋子裡和以前一模一樣,但是他也知道是換瞭個地方。
識崽道:“好像是啊。”
李臨笑瞭笑:“確實。”
這臭小子隻有眼睛生得像母親,蘇莞因為這個,還時不時地拿出來說事,說是她辛辛苦苦生的,反倒是長得像他的多,她很不高興。
漁父伸手摸摸孩子的腦袋,然後道:“回你父親母親身邊去吧。”
識崽嗯瞭一聲,然後又乖乖回來瞭,他邁著小短腿,走得快一些仿佛都是在跑一樣,瞧著搖搖擺擺快快樂樂的。
最後他走到父親身邊,要父親抱抱。
他不大願意和陌生人接觸,有些不安,這會兒知道是要父親瞭。
在父親懷裡最安全瞭。
識崽安心地靠在父親懷裡,學著他母親一樣,有點喜歡戳他袖子。
李臨問漁父:“叔父最近身體可好?”
漁父道:“還行,不過你回來瞭,我也能輕松一些,繼位的事情,你有什麼想法?”
李臨道:“現在天太熱,不急,九月十月再說。”
李臨覺得九月十月確實是個比較好的時間,事情也好安排,而且幾個月過去瞭,蘇莞和孩子對離城也熟悉適應一些,他忙瞭一陣子,如今也能抽出一些空閑,陪著他們母子走一走。
天熱倒也是真的,大熱天的,不好辦事啊。
漁父點頭:“你心裡有數就成瞭。”
漁父對此不多言,反正又沒有人搶,大抵也不會生出什麼事端,就隨著他自己安排瞭。
說到這裡,漁父又想起瞭最近的人員變動,他看瞭窩在父親懷裡的識崽一眼,然後道:“小公子身邊的人,也抓緊時間安排起來瞭。”
護衛暗衛什麼的,都要開始訓練瞭。
李傢的人小時候安排瞭一批人,不過這些大多數都是父親給他準備挑選的,等他十二歲之後,就開始挑選屬於他自己的人。
這一批人是在他年紀還小的人安排培訓的,到時候就在這些人之中挑選,年紀與主子相差不大。
這一批人,也是身邊跟著最重要的人瞭。
像是李臨如今身邊的遠遊、回風、橘頌、懷沙等人,這批人在主子長成,坐鎮離城的時候,也將會從暗處走出來,擔任各種職位。
而且這些人很多都是孤兒流民,沒有什麼牽掛,能一心隻為瞭主子。
這些人一旦成親瞭,便會從護衛暗衛的職位上撤下來,不能繼續擔任瞭,遠遊不肯成親,除瞭是真的覺得娘們嘰嘰歪歪,影響他老遠拔刀之外,也是有這一層顧慮。
李臨點頭:“過一陣子,我便讓人去辦。”
識崽聽不懂大傢在說什麼,瞪大一雙眼睛,暫且還不知道,他快要和他的小夥伴們見面瞭。
漁父點瞭點頭:“如此便好。”
李臨見他似乎有些欣慰,便想起瞭王離之的事情,他這些年雖然和漁父通過信,但並沒有細聊,他看瞭看懷裡的崽子,然後看瞭看蘇莞。
蘇莞會意,起來將孩子抱起來:“你們聊,我帶孩子在院子裡走走。”
李臨拍拍識崽的小腦袋:“去玩一會兒。”
有些事情,倒不是防著不讓他們聽,隻是孩子還小,聽瞭也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到時候什麼都不懂,說出去就不好瞭,所以重要的事情,還是瞞著孩子為好。
蘇莞領著孩子出瞭門,李臨便與漁父說起瞭西魏的事情:“李伏那孩子,我看著確實是可以,便助瞭他,此後他必定會與王傢對上,王離之那邊......”
漁父離開西魏的時候,王離之還未出生,後來倒是見過幾次面,但相處並不和諧,王離之那等‘生時鎮得住那些牛鬼蛇神,哪管死後洪水滔天’的性子,實在是令漁父不知如何是好。
他自命矜貴,高高在上,野心勃勃,妄想王傢稱霸西魏,想要日後王傢高高在上,凌駕皇權之上,皇帝看不順眼就換一個。
漁父頓瞭頓道:“你不必是管他,種什麼因,得什麼果,輸也好,贏也罷,那都是他應得的,怨不得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