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莞這才露出一些笑容來:“這樣想才好,世間上固然有一些品性不好的男子,若是嫁得這樣的人,那確實是倒黴,可這世間上也有許多品性好的男子。”
遇人不淑確實也有人在,可成就美滿姻緣,也是大有人在。
“你總不能一竿子將這些人都打死瞭,覺得天下的男子沒一個好東西,見一見挺好的,覺得合適就相處相處,不合適那也沒關系。”
小桑低瞭低頭,有些緊張:“夫人,我知道瞭。”
蘇莞讓人尋來隨川,讓他去查一查程夫人的師弟,二十七歲,在離城書院做先生,就算是不知道名字,也好查得很。
她叮囑道:“查得仔細一些,主要是他是否和別人動過手,與什麼人來往過,為人處事如何。”
隨川聞言忍不住問瞭一句:“夫人查他做什麼?”
蘇莞道:“程夫人想給她這位師弟說一門親事,男方二十七歲,我瞧著與小桑比較相配,你仔細查一查這人有沒有問題,你傢小桑姐姐的事情,可交給你瞭。”
隨川比小桑還要小一歲,今年二十三,說起來還真的是弟弟。
隨川聞言立刻便應瞭下來:“夫人請放心吧,屬下會好好看看的,若是小桑姐姐要嫁人,實在是看不上那些文縐縐的,咱們這邊也有大把人,任由小桑姐姐挑選。”
多的是人還沒娶上媳婦呢!
蘇莞笑道:“好啊,若是事情不成,我就給她挑去。”
其實蘇莞心中明白,小桑不願嫁給李臨手下的人,且不說她覺得這些都是真正有本事的人,將來前程也很好,她覺得自己一般,實在是有些配不上。
最主要的是,她想永遠站在主子這邊,若是她嫁給李臨的手下,將來兩位主子吵架瞭,她該是站在哪一邊呢?
或許因為她的傢庭,她的立場,她會做出對不起主子的事情。
這位程夫人的師弟隻是一個書院先生,她勉強願意見一見,可若是讓她嫁給回風他們那些人,她是不肯的。
隨川領命而去,蘇莞靠著軟枕,拿著放在一旁的白團扇搖瞭搖,而後嘆氣:“這天氣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涼快一些。”
疏香道:“快瞭,聽說十五之後就涼快下來瞭,現在也還好,不是很熱。”
離城最熱的就是六月七月,進瞭八月,已經涼快瞭許多瞭,如今也已經是八月初十,沒幾天就要過中秋瞭。
蘇莞拿起一旁的單子看瞭一下,這是仲伯擬定的中秋禮,這些中秋禮是要送給和李傢走得近的人傢的,算是李傢的私事。
另外府衙那邊也準備瞭中秋禮,那些中秋禮按照官職大小安排的,首位的官職各色禮品足足有一車,往下陸續減少。
不過人人有份,就算是公傢酒樓裡的一個夥計,都能分到兩個月餅。
兩個月餅雖然花費不多,但是這人多瞭,這中秋禮就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不過離城有錢,對於這一筆大概不算什麼。
蘇莞以前和仲伯通過信,也說過這些,她將單子一路看下來,覺得沒什麼問題,便讓人送回去給仲伯,讓他照著單子安排。
“對瞭,中秋瞭,這城中可是會放花燈?”
“當然放花燈。”疏香最近在李傢混得不錯,打聽瞭不少消息,這些日子都是小桑呆在蘇莞身邊伺候,她去打探消息的多。
“聽說還非常熱鬧呢!”
蘇莞問她:“有梅城的梅花節熱鬧嗎?”
“至少差不多吧,這邊的人生活更安穩一些,也更多人喜歡這樣的熱鬧。”疏香伸手撓瞭一下頭發,有些糾結,“就是聽說人很多,很擠,也不知道合不合適出門。”
湊熱鬧是一回事,但是人太多瞭,擠來擠去也不好。
也因為這個原因,疏香便一直沒有和蘇莞說這城裡放花燈的事情。
蘇莞想瞭一下現代城市的人山人海,表示明白瞭,雖然她也想出去看看這離城的中秋節的,但要是那麼多人,她就有些猶豫。
太擠瞭,就沒什麼好風景瞭,倒不如裝點一下傢裡,熱鬧熱鬧,開心開心。
不過她仔細想瞭又想,打算等李臨回來瞭,問問他是什麼想法再說,夫妻倆有商有量的,才能好好過日子。
“對瞭。”蘇莞想起一樁事情來,“小桑若是要說親,得先準備兩身好衣裳,疏香,你去給我庫房裡挑兩塊合適的佈料,讓張娘子給她做兩身好的。”
說罷,她又道:“也別怪我隻給她做,等你要說親瞭,也給你做兩身。”
疏香直搖頭:“那我不要瞭,不要瞭。”
蘇莞直笑:“有這麼害怕嗎?連衣裳都不要瞭。”
“不要不要。”疏香仍舊搖頭,“等我要瞭,再問夫人好瞭。”
“好啊,我記下這事瞭。”
小桑道:“不必瞭吧,哪裡用得著做新衣裳,就算是真的要去見人,我挑一身不錯的去就行瞭,夫人,小桑不缺衣裳。”
小桑見蘇莞這般高興,還給她準備新衣裳,怕是事情不成,到時候難過。
“夫人,還是算瞭吧......”
“算什麼算,給你你就要,怎麼磨磨唧唧的,這可不像你瞭,疏香,給她挑好瞭。”
疏香應下,然後去庫房給小桑挑佈料去瞭。
小桑很忐忑:“夫人,這萬一不成呢......”
“萬一不成,你就當新衣裳是安慰你做的好瞭,至少得瞭兩身新衣裳。”蘇莞如此說道。
小桑哭笑不笑,話說到這份上,也不好在推辭瞭,她道:“多謝夫人。”
“謝什麼謝。”蘇莞看著她,有些感慨,小桑也是跟在她身邊最久的人,也是最瞭解最維護她的人瞭,她當然是偏心一些的。
“你將來能好好的,就是謝我瞭。”
蘇莞到底是希望小桑能圓滿,最好能有個關心她愛護她的夫君,將來能有一兩個孩子,而不是一輩子守著她,為她忙忙碌碌盡心謀算。
雖然小桑說在她身邊就很開心,一輩子這樣也很好,可是她知道,是不一樣的。
“小桑啊,我如今過得很好,你啊,也該想想自己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