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炕比較好,就算現在去,炕也還是暖暖的。這要是一直在燒火的話,冬天肯定也一定很暖和。
“這個炕不錯,若是能推廣開的話,就算沒有寒冬,大傢冬日也會更加好過。”駱子軒對這個炕很是喜歡,“不知道這炕是誰做的?是否願意將這技術推廣出來?”
“可以推廣的。”賀雲熙說。
“你能替他做主?”
“這個就是我做的呀!”賀雲熙說,“上次去縣衙我不是說過麼?”
駱子軒和汪雨嫣想起她當時說的話,她說,她做瞭一個炕。
原來這真的是她自己做的啊!
“你如何會做這種炕的?”汪雨嫣好奇地問。
“啊,就在腦子裡想出來的。”賀雲熙說,“這個也不難啊。”
駱子軒:“……”若是不難,為何會沒有人想出來?
“雲熙,若是這個能推廣出來,不管今年有沒有寒災,我都會為你請功。”他保證。
這下輪到賀雲熙驚訝瞭:“還能請功?”
汪雨嫣笑道:“若是一般人,想要請功很難,但是若是請我祖父出面,就很容易瞭。”
“你祖父是?”
“工部尚書。”
賀雲熙自然知道工部尚書是什麼職位,沒想到汪雨嫣竟然會是工部尚書的孫女。
“不知道這可有圖紙?”駱子軒問。
“有。”賀雲熙去拿瞭圖紙出來,遞給駱子軒:“這個就是瞭,很簡單,隻要交給匠人,應該不會有問題的。”
駱子軒拿過圖紙一看,第一眼新奇這圖紙的畫法,隨即就被這圖紙的內容給吸引瞭。
賀雲熙畫的很詳細,需要註意的地方都標註出來瞭。不說專業的匠人,就是他這個門外漢也能做出一個炕來。
“這是你畫的?”
“對,有哪裡看不懂的可以問我。”賀雲熙應道。
駱子軒問瞭兩個地方,賀雲熙都解釋得非常清楚。
“這個你能不能再畫兩份?我試過後若是沒有問題,我打算遞一份去京城。”駱子軒說。
“可以。”賀雲熙拿瞭一根炭筆和紙出來,連之前的稿子都沒看,很快就畫瞭兩份一樣的出來。
駱子軒一看,三幅圖和上面的字一模一樣,確定這個圖紙就是她畫的瞭。
“你這筆是什麼筆?畫出來看起來跟墨不一樣。”
“這是我讓我傢老二做的炭筆,這種畫圖比較合適。”賀雲熙說著將這個筆遞瞭過去。
駱子軒拿過來看,覺得很新奇,於是賀雲熙又大方地送他兩支。
確定好瞭炕的事情,他和汪雨嫣就告辭瞭。
他們來的時候帶瞭些禮物過來,賀雲熙給他們準備瞭一些回禮,其中最得駱子軒喜愛的便是豆豉做的辣肉醬和豆豉醬瞭。
除瞭這些,賀雲熙還拿瞭些紅辣醬,一些醃制曬幹的野味,一大袋的菌子,以及一些菊花茶。
來的時候帶瞭一大袋,走的時候也是一大袋。算起來,賀雲熙沒有占他們半分便宜。
臨走的時候駱子軒說要給錢,賀雲熙推瞭:“這是我送給汪姐姐的。若是要給錢,那裡面那些我豈不是也要給?這也不是什麼值錢的東西。”
汪雨嫣開心地帶著東西走瞭。
回去路上,駱子軒笑話她:“以前你那些朋友也沒少送你東西,不少貴重的,也沒見你這麼開心過。”
“那些雖然貴重,卻不一定走心。”汪雨嫣說,“這些雖然簡單,卻是雲熙自己做的。不管是東西還是感情,都很純粹。”
“有嗎?”
“當然有。”汪雨嫣說,“她雖然知道瞭我的身份,但是也隻有一剎那的驚訝,之後對我和之前並沒有什麼差別。”
她自小對人很敏感,誰是真心對她好,誰是因為身份對她好,她一眼就能看清楚瞭。
“好像也是。”駱子軒說,“她對著我的時候,也沒有一般百姓對官員的畏懼。”
“說起來,你不應該懷疑雲熙的。”汪雨嫣突然說道。
賀雲熙看不出來,她卻是瞭解駱子軒說的。他問賀雲熙關於炕的問題,還有讓她畫圖紙,其實是不相信炕是她做出來的。
若不是她做的,他的問題她就回答不上來。
結果,她對炕瞭解得清清楚楚。還能直接再畫草圖出來。
駱子軒摸摸自己的鼻子,有些不好意思地說:“我這也不是擔心損害別人的利益嘛。”
汪雨嫣瞪他一眼:“雲熙就不是這樣的人。”
“嗯,我現在知道瞭。”駱子軒覺得好笑。自傢夫人溫婉和氣,從沒跟他紅過臉急過眼,現在為瞭他懷疑賀雲熙就瞪自己,這感覺也是新奇。
汪雨嫣見他這麼說,也不好再生氣瞭,問道:“那炕你可要給爹他們送回去?”
“送,必須馬上送。”駱子軒說,“不管雁江縣會不會有寒災,在更北的地方都是用得上的。而且這造價便宜,很是適合大力宣傳開。你不知道,每年在北寒之地都有許多的人被凍死的。現在時間還早,及時推廣出去的話,今年北方百姓就好過瞭。”
“那回去就去做。”
這時候馬車顛簸瞭一下,窗簾飛開,汪雨嫣看到對面田野裡一閃而過的人,輕聲咦瞭一下。
“怎麼瞭?”
“我又看到那個人瞭。”汪雨嫣說,“我覺得那個人我好像看到過,但是我又沒見過很多男子。”
駱子軒聽到她這麼說,心裡有點不舒服。
媳婦怎麼能盯著別的男子看呢?
他拉開窗簾看瞭一下,想看被自己媳婦覺得眼熟的人長什麼樣子,結果什麼人都沒看到。
他放下窗簾,沒有將這個放在心上。
回到縣衙,他寫瞭一封信,然後把賀雲熙的圖紙放瞭一份進去,讓人快馬加鞭地送去京城瞭。然後叫來師爺,又從帶來的人裡找瞭匠人出來。
他心裡感嘆,嶽父很有遠見,非要他多帶些人來。還以為沒什麼用,沒想到剛來就用上瞭。
師爺趙欽是他父親從傢族幕僚裡為他找的,輔佐他在外面處理事情。所以有什麼事情他都會找他商議。
趙欽得知炕的事情,也很激動,當即拉著匠人去搗騰炕瞭。
三天後,縣衙前面的書房就被弄好瞭一個大大的炕。炕一燒,以後在這裡辦公,舒服暖和。駱子軒立即拍板,讓匠人帶著人立即下村子為百姓修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