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醫院的人很疑惑,為啥院正最近都翹班瞭,之前紀貴妃頭疼還點名要他去,結果他都不在。
偶爾到太醫院來,大傢問他最近做什麼,他都不說,後面別人問急瞭,他才說自己縫豬肉去瞭。
眾太醫疑惑不已。
這三個字他們都認識,怎麼合在一起他們就不懂瞭呢?
高翔笑而不語。
賀雲熙雖然沒有明說,但是他也知道紀貴妃和賀雲熙不和的事情,而太醫院有紀貴妃的人。
隨著和賀雲熙的深入交流,他越發體會到賀雲熙的厲害。她不僅僅會縫合之術,她的銀針之術一樣出神入化,還有對病癥的判斷,對疑難雜癥開的藥方連他都自嘆不如。
而她,還會失傳已久的艾灸之術!
她說瞭,等後面有時間瞭,她把艾灸的理論知識寫出來,到時候大傢就可以一起學習瞭。
想到這,他心裡真的很佩服她。
若是自己,隻怕是沒有這個魄力拿出來傳於世人。
還有她提的開設醫術學院的事情,他也很有感觸,聽著她的設想,他都想辭去院正一職,去擔任院長瞭。
他想跟皇上說,不過這個事情是她的功勞,自己去說就搶瞭她的功勞瞭。
還是等她自己跟皇上說吧。
賀雲熙和陸彥又進宮瞭,依然是天黑以後悄咪咪進來的,依舊是在禦書房見的晉文帝。
跟上次不一樣的是,謝元明也在禦書房。
行禮過後,皇帝看著陸彥問:“陸彥,今年有洪災的事情,是你說的?”
“回皇上,這話並非草民所說,而是草民前年秋天的時候碰到的一個遊方道士所說。他說前年冬天有寒災,來年有旱災,還說瞭今年會有洪災。原本這種話草民也不敢相信的,但是有瞭前年寒冬和去年旱災的事情,這洪災草民也不敢隱瞞。”
晉文帝沉默瞭一會兒,他又看向賀雲熙:“你的計劃書朕看過瞭,很是詳細,你是怎麼想出這些來的?”
“回父皇,兒臣就是針對這個事情來,洪災來臨之前可以做什麼來減少損失,洪災的時候能做什麼,洪災過後能做什麼,這樣一一去分析,就會有條理瞭。”賀雲熙應道,“不過兒臣對一些事情還是沒有那麼瞭解,所以和相公商議瞭許久,才最後確定的。不過我們對整個國傢的情況不瞭解,所以其中有些建議可能也不合適,這就需要父皇來掌控瞭。”
“有些地方,的確有些想當然。”晉文帝說,“朕和謝愛卿探討瞭,將其中一些修改瞭,你們看看。”
李玉將禦案上的奏折拿起來,走到下面給賀雲熙,賀雲熙打開後,和陸彥一起快速瀏覽瞭一遍。
黑色的字是謝元明的,紅色的朱批是晉文帝寫的。
其中改瞭四點,看起來好像是他們兩個不切實際的建議,其實是兩人故意留下來的破綻。
兩個年輕人,如果將計劃書寫的天衣無縫,盡善盡美,那皇帝可能就會想多瞭。
這樣子的,挺好。
賀雲熙看完後說道:“還是皇上和先生考慮的好,我們是有些想當然瞭。”
“你們這計劃書也寫的好,朕打算按照這個計劃書第一部分去實施。救災物資和藥物是重中之重,如果有洪災,那些物資能第一時間讓百姓生活下去。若是沒有洪災,那些糧食衣物和藥材,也可以繼續儲備著,定期更換。”晉文帝緩緩說道。
“父皇英明!”賀雲熙真心實意地誇道。
他的這個行為不像是皇權集中制的產物,更像是上一世她所在國傢領導人的行為。
隻有真的將百姓放在心上,才能做出這樣的決定。
說完這個事情,晉文帝又問道:“聽說京城遠山軍的軍醫都在你那裡學習醫術?”
“回父皇,是的。”
“他們跟你學什麼?”
“縫合之術。”
“何為縫合之術?”
賀雲熙便跟他解釋瞭一番。
“這既是你師門的不傳之術,你為何又要教給其他大夫?”
“這也是受我二叔子的啟發。他之前和師傅去剿匪,最後一場戰鬥的時候受瞭傷。因為趕路,他手臂上的傷到傢都還未痊愈,我看瞭他的傷口,若是在受傷之初便使用縫合之術,那他的傷早就能好瞭。”
陸銘這個人在皇帝也是知道的,應該說陸傢那幾口人他都知道,畢竟太子和太妃在他們傢住瞭那麼久。
陸銘參軍的事情他倒是不知道,沒想到他這麼小就去軍營瞭。
不過像他這種十三四歲參軍的人也不是個例,一些武將傢族也會把自己孩子很早送去軍營,大傢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
他沒想到陸銘小小年紀還有這樣的魄力,心裡對他有瞭些印象。
賀雲熙沒想到自己還替陸銘在皇帝這裡刷瞭下存在感,繼續說道:“我由二叔子想到軍營將士受傷比較多,這縫合之術在軍營的作用比較大,便想著教給軍營的大夫瞭。”
“這縫合之術如你所說這般有用,那你此舉便是大義之舉。縫合之術能救更多將士性命,朝廷和軍營都不會忘記你的貢獻。”晉文帝說,“朕要賞你,你可有想要的賞賜?”
“父皇,兒臣還真有想要的東西。”
“噢?想要什麼?”
“父皇,兒臣有一劑藥想要研究一下,若是能成功,那很多現在還不能治療的疾病就能醫治瞭,比如肺炎,肺癆,白喉等,就算是一些疫癥也能治好。這個的話能用琉璃來研究最方便瞭。所以,等琉璃研制出來,能不能給兒臣來一套工具?”
“就這個?”
“對。”
“那朕允瞭!你需要什麼樣的東西,畫下來,交給謝愛卿便可。”
賀雲熙詫異地看著晉文帝:“父皇,琉璃已經研制出來瞭?”
“除夕的時候第一批出來瞭,不過含的雜質比較多,也不是很透明。昨兒第一批透明的琉璃已經做出來瞭。”晉文帝說到這個,語氣又愉悅瞭三分,眼裡是毫不掩飾的喜氣。
賀雲熙也高興。沒想到這琉璃這麼快就研制出來瞭,那這不是意味著皇上快要有很多錢錢嘛?
她想不如趁熱打鐵,把另外一個事情也說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