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一個七旬老人抓住崔逢的腳腕,道:“大人,給點吃的吧,我已經三天沒有吃過東西瞭。”
崔逢眼中生出瞭幾分同情,想施舍一點東西給這個老人。
秋月跟瞭過去,勸阻道:“這裡的乞丐不下千人,你可以施舍一個,但你能施舍得瞭多少人?到時候,將會引發更大的動亂。你要想徹底改善他們的生活,就必須先得尋找到根源。”
崔逢問:“那這些人是為何淪落至此的呢?”
秋月:“其實你可以想到的。皇城是楚國的經濟中心,人人看上去幸福安康、過著歌舞升平的日子,而這些乞丐大都是從外地逃難過來的,但這裡又怎會給他們容身之所呢?他們之所以會成為逃向皇城的難民,無非是因為在傢鄉待不下去瞭。”
說到這裡,秋月蹲下身子,問面前這個七旬老人,“大爺,您是哪裡人,怎麼到這裡來瞭?”
老人顫顫巍巍地說:“我傢原是在漢州,但是這幾年的漢州實在不是人待的,各種苛捐雜稅太過繁多,為瞭活下去,我們這些窮人傢隻能賣兒賣女,可即使這樣,我們還是交不起那些賦稅,隻能四處逃難......唉......”
崔逢驚詫道:“要靠賣兒賣女才能活下去?為何皇城沒有半點消息?”
秋月聽完後,起身對崔逢道:“你聽到瞭,難民的根源在於賦稅。我們生存在皇城,所見之人大都錦衣玉食,所到之處都是國泰民安,然而在楚國其他地方,卻是民不聊生。我們享受在燈紅酒綠之下,所以才以為全楚國都是如此。”
崔逢放目看過去,這些乞丐都是從外地流浪過來的,他們以為在皇城可以找到一個安身之所,可實際上皇城的人大都冷血冷漠,他一直立志報效國傢、為萬民謀福祉,可現在他發現,似乎自己的努力,並沒能造福百姓,就在他眼前,還有如此之多居無定所的乞丐。
“秋月姑娘,想不到你有這番見地,我今日對你是心生佩服。”
秋月搖搖頭,“其實,這都是譽王妃告訴我的。”
崔逢:“譽王妃?”
秋月點點頭,不經意提到:“聽說,皇上要為小公主大擺宴席三日。”
崔逢的確聽說楚皇要為公主大擺宴席,“是有這回事。”
秋月輕聲而問:“難道你不覺得,這與眼前之景形成鮮明對比嗎?”
一邊是酒池肉林、歌舞升平的盛宴,一邊是衣衫襤褸、食不果腹的乞丐街,這樣的鮮明對比,給崔逢的內心帶來瞭巨大的沖擊。
秋月看著崔逢凝重的表情,她心裡就知道自己的計劃已經成功瞭一半。
......
譽王府內。
沈長歌提筆寫瞭一封信,借由信鴿交給西周,她的目的是告知南宮淳,時機已經成熟瞭。
就在沈長歌放飛信鴿的下一刻,楚玦推門而入瞭。
沈長歌有些心虛,問:“你今日如何回來怎麼早瞭?”
楚玦道:“手頭的事情都忙完瞭,落得清閑。”
沈長歌眼眸一轉,“事情都解決瞭?”
楚玦:“藥方出現瞭點問題。”
他說這話的時候,故意觀察著沈長歌的眼睛。
沈長歌:“哦......是嗎?”
楚玦:“你真的不知道嗎?”
“我......”沈長歌終究還是沒打算瞞下去瞭,她低著頭承認道:“對不起,這件事情,我一直在瞞著你。”
楚玦坐在沈長歌面前,他悠哉地端起一杯茶,“給你一個機會,解釋清楚。”
沈長歌躡手躡腳地繞在楚玦身後,她將手搭在他的肩膀,輕輕地揉捏著。
“這件事情,我不是有意瞞著你的。”
楚玦有些微微生氣,“你是有意。若不是我今日偶然發現瞭,你怕是會永遠瞞著我。”
沈長歌耷拉著腦袋,撒嬌道:“我錯瞭。”
楚玦:“我們當時說過,永不懷疑,永遠相信彼此。”
沈長歌小手捶著,“我隻是不想讓你擔心......”
楚玦一把將沈長歌拉進懷裡,“我隻是氣你不相信我,不管你做什麼,我都會支持你、幫助你。”
不容沈長歌反抗,楚玦的吻已經落下瞭,強勢而霸道。
沈長歌快呼吸不過來瞭,“我......”
楚玦抬起頭,“這是對你的懲罰,好瞭,我不怪你瞭,你說吧。”
沈長歌在心裡猶豫瞭一會,才看著楚玦的眸子:“如果我說,我做這一切的目的,都是為瞭殺瞭楚皇,你會恨我嗎?”
楚玦勾瞭勾沈長歌的小鼻子,“我說瞭,不論你做什麼,我都會支持你。”
沈長歌問:“即使我要顛覆楚國,你也會支持我嗎?”
楚玦沒有半分猶豫,“是。”
沈長歌的手覆上楚玦的眉眼,相識多年,他還是她記憶中的少年郎,她道:“可你身上流著楚國的血脈,你是楚國的王爺......你一點也不在乎嗎?”
楚玦道:“自始至終,我在乎的隻有你,你要殺誰,我幫你去殺。當年在西周的時候,你就答應過我,讓我與你風雨同行。”
“好,我以後再不會瞞著你瞭,你也不許隱瞞我。”沈長歌握著楚玦的手,“當年的寒毒,如果我不在楚慶口中得知,你是不是一輩子都不告訴我瞭?”
楚玦目光暗瞭暗,關於中毒一事,他的確是打算永遠瞞著沈長歌的。
”有些擔憂,你不必知道。”
沈長歌一字一字道:“我們是夫妻,無論什麼事情,都要一同承擔,你是我的盔甲,也是我的軟肋。我希望於你而言,也如此。”
楚玦道:“其實,我身體的毒已經清得差不多瞭,你不用擔心。”
“你沒騙我?”沈長歌伸手放在楚玦的心臟處,“我手下的暗探已經是世上最頂尖的高手瞭,可至今為止,還是沒有清虛的下落,我一定得找到他,給你調制出解藥,不然我心裡難安。”
想到這裡,沈長歌突然明白瞭。
“或許清虛一直在三公子的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