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荷的話,戳中瞭她的心思,她甚至連反駁的想法都沒有。
“楊醫正,知道你為什麼不能成為院長嗎?”秦荷輕笑著。
“為什麼?”楊醫正這些日子輾轉反側,一直在想這個問題。
她從宮裡的太醫院出來,跟在薛院長身邊四年多瞭。
“你連承認的勇氣都沒有。”秦荷說完,轉身就走,她退瞭兩步,又道:“夫人,關於金夫人病情的事情,我希望你能給我一個滿意的答案。”
“當然,在這個滿意的答案交出來以前,還請夫人在診室稍作休息。”
話落,秦荷頭也不回的離開。
“你,你的意思我不給你一個滿意的答案,我就不能走?你敢軟禁我!”蘇柔安聽到這話的時候,簡直驚呆瞭,她激動的追上前,想要和秦荷理論。
秦荷頭笑著回頭:“不不不,怎麼敢軟禁呢,隻不過請夫人在醫館多休息,這事,我會和周夫人提的。”
周夫人。
蘇柔安疑惑的看著她問:“你認識我婆婆?”
秦荷沒有解答她的疑惑,而是直接去瞭隔壁的診室,金夫人還需要等著她去救治呢。
“楊醫正,她認識我婆婆嗎?”蘇柔安從秦荷那裡找不到答案,直接問一旁的楊醫正瞭。
可惜,楊醫正正想著秦荷的話,根本就沒聽到。
“小秦神醫,你快給我治治病吧。”金夫人才坐瞭一會,喝瞭半杯茶,茶是挺好喝的,可是那個羞於啟口的地方,一直癢,癢的她坐立難安。
在治病和丟面子上,她選擇瞭治病。
這種病治不好,她哪還有面子?
“夫人莫急,躺在榻上,我先看一看癥狀。”秦荷掀開一旁的軟榻,同時將簾子也放瞭下來,這樣,軟榻就形成瞭一個極為狹小的空間。
“要脫褲子?”金夫人躺在軟榻上,也顧不得那麼些許瞭,讓婆子到門口守著,就往軟榻上一躺,看著秦荷那年輕貌美的臉龐,想到她是神醫的弟子,金夫人覺得這一次肯定能治好。
金夫人一咬牙,就將褲子脫的幹幹凈凈的。
秦荷面色沒有任何的變化,她將早已經燃好的燭火擺上,能幫助自己看的更為的真切,她詢問瞭幾個問題之後,就明白瞭,她道:“我給你開個藥方,煎成草藥水,早晚各洗一次,再給你一盒藥膏,癢的時候就抹上。”
秦荷一邊說著,一邊去書桌上開藥方。
“那藥膏,現在可有?”金夫人不好意思的問。
“有。”秦荷應聲,高聲喊瞭金玲,不一會,金玲就抱著她的醫藥箱來瞭,她從裡面挑瞭一盒淡綠色的膏藥:“現在就可以抹。”
“好咧。”金夫人又重新躺下,讓婆子給她上藥膏瞭,淡綠色的膏藥抹上後,清清涼涼的,帶著一股淡淡的藥香,瞬間,就不癢瞭。
金夫人重新穿完衣裳,這身子爽利瞭,走路都帶風,她高興的說:“小秦神醫,你這藥可真管用。”
“夫人覺得管用就好,連著抹上七八日,應該就能好全瞭。”秦荷治她這個病,也不是第一次,因此也是駕輕就熟,她道:“關於你病情的事情,楊醫正和那位夫人,夫人打算怎麼辦?”
“小秦神醫,不瞞你說,我這病吧,有些羞於啟口,真傳出去,我這面子上,真是不好意思。”金夫人認真的說道:“隻要他們保證,不把我病的事情傳出去,這事看在小秦神醫的面子上,我就不計較瞭。”
金夫人看的長遠,小秦神醫是真有本事的,這樣有本事的郎中,她不巴結著,日後有病瞭,找誰去?
“夫人請放心,這事,保管傳不出去一個字。”秦荷保證的說著,她道:“夫人稍等片刻,藥抓回來之前,我定讓楊醫正和那位夫人給你道歉。”
“好。”
金夫人就坐在診室裡休息。
秦荷再次到隔壁的診室時,屋子裡隻聽到蘇柔安的聲音。
“楊惠,你怎麼就治不好金夫人呢?這要是這位院長治好瞭,你這面子都沒瞭。”蘇柔安看著楊醫正坐在那裡呆呆的,忍不住說道:“我覺得你的醫術也不差,再說瞭,她看起來這麼年輕,你怎麼也比她厲害。”
楊醫正看著全身心信任她的蘇柔安,唇動瞭動,想說:醫術並不是看年紀的。
有時候,年紀輕輕,卻有一身出神入化的醫術,有些人當郎中一輩子,依舊隻能治一些普通的風寒。
“柔安,我的醫術,可能真的不如人傢。”楊醫正想著這半年以來的日子,像金夫人這樣找上門的事情,不止一例。
她沒把人給治好,哪怕對方覺得這病治不好,楊醫正那時候也是這麼想的,現在秦荷來瞭,她才恍惚覺得,說不定,還是可以治好的。
“楊惠,你怎麼就這麼沒自信瞭呢。”蘇柔安還想安慰她,見到秦荷進屋瞭,她立刻道:“你……”
“秦荷。”秦荷自我介紹道:“或許你也可以叫我院長。”
“你才二十出頭吧?這麼年輕,你能擔任院長嗎?”蘇柔安打量著秦荷,她太年輕瞭,要不是梳瞭一個婦人的發髻,肚子也微微隆起,她都要覺得是一個小姑娘瞭。
“夫人,要不,我給你把個脈。”秦荷心中一動。
蘇柔安有心想為難她,直接伸手道:“行啊。”
她有體寒之癥,楊惠說她懷孕特別不容易,秦荷治不好,那正好,讓她沒話說。
秦荷的唇微揚瞭起來,沒想到,機會來得這麼容易,她細細的給蘇柔安診脈,她的體寒之癥確實挺嚴重的,她問:“你小時候可是落過水?”
“對,春日裡落的水,之後來葵水就一直痛的厲害。”蘇柔安下意識的回答著,嫁進周傢兩年,大嫂都生瞭兩個瞭,她卻一個都沒生,她的心裡著急啊。
“我給你開個方子,再輔以針灸試試。”秦荷沒將話說滿,反正蘇柔安也不會信的。
“這麼簡單?”蘇柔安一臉懷疑的看著她。
秦荷淺淺一笑:“信與不信,試過方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