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餘慶這才緩緩地出瞭一口氣,他有一些緊張地看著診室的方向,想進去看看江婆婆,但是又有一些不敢。
楊夏月笑瞭一下:“你就先忍忍吧,等一下在去看江婆婆。”
這的條件有限,楊夏月是真的很怕江婆婆會出現術後感染的癥狀,所以得盡量控制著人員流動。
因為江婆婆已經醒過來瞭,屋子裡面已經隱隱約約地傳來瞭江婆婆的咳聲。
這讓葛餘慶多少安心瞭一些,至少聽這聲音,他娘隻是虛弱瞭一些。
接下來三日,葛餘慶都沒能看到江婆婆。
但是隔著門,江婆婆已經可以虛弱地和葛餘慶說話瞭。
楊夏月這三天時候也哪裡都沒去,算是貼身照顧瞭江婆婆。
三天的時間一過,江婆婆的臉上已經有瞭血色,也沒有出現什麼術後感染的癥狀,楊夏月這才允許葛餘慶去看瞭她。
葛餘慶瞧見江婆婆的時候,臉上的神色很是擔憂:“娘,你現在感覺怎麼樣?”
江婆婆道:“還是疼,呼吸困難,但又有一些不一樣瞭……”
這種疼,和之前的那種疼,不是一種感覺。
楊夏月的清眸之中帶著幾分笑意:“動瞭刀子,要是一點都不疼那就奇怪瞭。”
“不過隻要你頂過這一關,往後就不會再有這樣的舊病瞭,要說徹底好瞭,也不太可能,大概下雨天的時候,還會覺得傷口發癢。”楊夏月如實說道。
但楊夏月覺得,隻是傷口發癢,比起之前那難受的感覺,應該很容易讓人接受的。
葛餘慶猛地就跪在瞭地上,然後道:“多謝夏月姑娘!”
“夏月姑娘就是我們母子兩個人的再生父母!”葛餘慶的頭磕得很響。
楊夏月嚇瞭一跳,連忙錯開身子,然後道:“你這樣不是折煞我瞭嗎?按照年歲來看,你應該算是我的長輩呢。”
葛餘慶自從看到那讓他娘痛苦瞭很多年的鐵箭頭之後,就對楊夏月的醫術十分地信服,這會兒又親自看到瞭江婆婆的情況,他是越發地敬重楊夏月瞭。
楊夏月道:“這段時間,你們就安心在這養著,等著江婆婆拆線之後,你們再離開就好。”
就算是江婆婆是本村的人,楊夏月也不會太早讓她離開的。
這樣的傷已經碰到肺腑五臟瞭,和楊順安那種程度的傷,很不一樣,必須得謹慎點。
說起楊順安來……
楊夏月現在每天會抽空去看楊順安一次,為楊順安施針,楊順安覺得自己一直硬邦邦沒什麼力氣的腿,以驚人的速度好轉瞭起來。
已經躺瞭很久的他,終於可以站起來瞭。
不能走太遠,但也可以扶著東西,走上兩步瞭。
這對於楊順安來說,絕對是巨大的驚喜!
因為他已經做好自己一輩子癱瘓在床的準備瞭,他把自己的要求變得很低,能站起來,他就格外的滿足。
當然,楊婆子並不知道楊順安發生瞭這樣的變化。
因為楊順安分出去的時候,拿走瞭傢裡面的地和錢,這讓楊婆子對楊順安這個兒子,意見很大!
尤其是馬氏,現在每天都在傢中咒罵楊順安不得好死之類的。
春末夏初的時候,也是大傢忙著給地裡面新長出來的莊稼苗除草的時候,楊傢老宅那邊,隻剩下楊婆子和大房一傢人。
這一大傢子人倒是不少。
但是能做活的可不多。
他們這才發現,沒瞭吃苦賣力的二房一傢,他們的日子過得有多艱難!
楊夏月這沒有種地,但還是種瞭一塊菜園子,這樣方便吃新鮮的蔬菜。
現在瓜果什麼的還沒有長出來,但像是小白菜、菠菜、生菜、香菜這樣的菜,已經可以吃瞭。
小白菜焯水,和豬肉餡混在一起,包餃子,味道很鮮美。
菠菜可以熗炒。
至於生菜,用來生吃就可以瞭。
除瞭這些傢裡有的,山林之中的野菜也就多瞭起來,像是莧菜、馬齒筧、薺菜都可以吃。
這個季節,從山川田野,再到農傢飯桌上,都多出瞭綠色,人們的心情也跟著變好許多。
陸雲淮近些日子,卻越來越忙。
楊夏月雖然習慣陸雲淮總是忙來忙去的,但是陸雲淮總是不知道出去忙些什麼,她這心裡也會有一些悵然。
好在陸雲淮每次出去之前,或是自己過來,或是讓松風過來送信,總之,會告訴楊夏月一聲。
江婆婆恢復的速度很快,也就半個多月,就可以拆線瞭。
拆線的時候,江婆婆難免遭瞭一次罪。
但是拆線後幾日,江婆婆就可以在院子裡面行走自如瞭。
也許是久病初愈,本來走路都有一些佝僂的江婆婆,這會兒已經可以直起腰桿走路瞭。
整個人的精氣神,也有瞭很多的變化。
因為這樣大的手術,還是傷瞭元氣,所以她的臉色看起來有一些蠟黃,但眼神卻格外地清亮。
本來不太愛說話的她,也願意和楊夏月傢裡面的人說說話瞭。
她此時正坐在院子裡面和沈氏一起挑豆子。
葛餘慶擔心她冷到,就特意把墊子放到瞭石凳子上。
“江婆婆,你是哪裡人呀?我聽你的口音,多少有一些耳熟呢。”沈氏看著江婆婆,終於忍不住地問瞭一句。
江婆婆抬頭看著沈氏:“我是江淮人,你呢?”
沈氏聽到這,就道:“我應該就是臨州府的人吧。”
臨州柳安縣,也就是現在他們生活的地方瞭。
江婆婆笑瞭一下,就繼續道:“你聽我的聲音耳熟,但我看你這個人,才是眼熟呢。”
“你要是再白一些,看起來再年輕一些,我都幾乎要認錯瞭。”江婆婆繼續道。
沈氏好奇地問道:“我很像是什麼人嗎?”
“你很像是我之前伺候過的一個主子。”江婆婆繼續道。
她年輕的時候,是給人做丫鬟的,後來主子體恤,把她許給瞭當傢老爺的一個屬下,這才有瞭她這一生的好日子。
沈氏並沒有追問下去,而是好奇地問道:“江淮是什麼樣的?”
沈氏不是好奇心多重的人,但是聽到江婆婆這樣說,還是好奇瞭起來。
江婆婆現在心情好,也願意給沈氏說說:“從臨州府到江淮,用最快的馬兒,也要七日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