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替他全瞭長輩的禮

作者:白落幽 字數:2114

剩下的排骨和兩個豬頭,兩副豬下水,八隻豬蹄還有兩鍋豬血,就全歸他們自己搬回傢瞭。

眼看顧元元和沈正凌竟然要把剩下的東西一點不留全搬走,那個賣瞭一頭豬給他們的,愛貪小便宜的村民,心裡很不樂意。

他厚著臉皮道:“正凌媳婦,你們傢現在一口氣多出來這麼多豬肉,就算拿回去,一時半會兒也吃不完,不如把這個豬頭送給我算瞭。”

顧元元笑瞇瞇地看著他:“大叔,我看你們傢的豬圈裡還有兩頭豬,反正你們傢也吃不完的,不如送一頭豬給我算瞭。”

村民憤怒地看著她:“我傢裡養的豬那是賣銀子的,憑什麼送一頭給你?”

“正凌媳婦,你臉怎麼這麼大呢?”

顧元元挑著眉頭看向他:“大叔都知道,傢裡的豬要留著賣錢,難道我傢的豬肉就不能賣錢?”

“還是說,大叔自認臉比我大,所以這個豬頭我就應該白送給你?”

村民被顧元元諷刺得臉上青一陣紅一陣的,惱羞成怒地說道:“小氣就小氣,不給就不給,說得這麼難聽幹什麼?”

沈正凌一眼橫過去,村民被看得一個哆嗦,趕緊噤聲走瞭。

李福生幫沈正凌一起,把多餘的豬肉全搬回去傢。

沈寶兒和沈正則看到他們搬這麼一大堆肉回來,兩人全都震驚瞭。

沈正則瞪大眼睛,喃喃說道:“這麼多肉,這得吃到什麼時候才吃得完啊?”

沈正則小朋友從來沒想過,自己還會有,因為豬肉太多吃不完,而產生煩惱的機會。

沈寶兒也是說道:“昨晚上鹵的豬下水還沒吃完呢,現在又拿回來這麼多……”

顧元元笑道:“這回的豬下水可不給你們吃瞭,我們明天吃排骨。”

動物內臟這種,偶爾吃一兩次無所謂,經常吃卻是不行。

沈寶兒一聽,有點著急:“大嫂,這豬下水要是放著不吃,多浪費啊?”

豬下水不能久放的,肉還能放兩天,豬下水要是放瞭兩天,早就臭瞭。

顧元元道:“這兩副豬下水,我準備拿來送給二爺爺他們傢裡。”

“啊?!”沈寶兒和沈正則都吃瞭一驚。

沈寶兒忍不住道:“大嫂,豬下水又不值錢。”

“你就算送個豬頭給二爺爺傢裡,也比豬下水好啊。”

顧元元沖兩小隻笑瞭笑,說道:“到時候你們就知道瞭。”

當時她跟沈正凌成親的時候,沈全祿特意去老沈傢走瞭一趟,給他們送瞭成親的賀禮過去。

當時塞在荷包裡,顧元元也沒拿出來看,隨手就收起來瞭。

還是後來搬到這邊,整理東西的時候,又翻到那個荷包,這才想起來那是沈全祿送來的賀禮。

荷包裡面是一個細小的銀鐲子,上面已經坑坑窪窪,看上去十分老舊。

一看就知道是有年頭的物件。

沈全祿把這個拿出來送人,顧元元也不知道該不該收,便去問沈正凌,這個賀禮可是有什麼寓意?

沈正凌就告訴顧元元說,老沈傢的傳統,就是傢裡小輩娶媳婦兒的時候,長輩要給進門的新媳婦一件銀器作為見面禮,代表承認接納這位新媳婦。

沈正凌的父母都不在瞭,沈老頭沈老太肯定指望不上,所以在得知他成親的時候,沈全祿才會特意給他送來這麼一個手鐲,算是替他全瞭長輩的禮。

隻不過,沈正凌說道:“其實給銀器這個傳統,到我爹娘他們這一輩就沒有瞭。”

能這樣替沈正凌設想周全,可見沈全祿跟沈正凌的關系應該是極好的。

顧元元就瞭解瞭一下沈全祿傢裡的情況,以及,他為什麼會和老沈傢還有沈全壽傢裡鬧這麼大的矛盾,幾乎是老死不相往來。

這才知道,其實多多少少還跟沈正凌他們一傢有點關系。

事情還要從頭說起。

三年前,衙門通知大傢服兵役。

凡十四歲以上、五十五歲以下男丁,三丁抽一五丁抽二,拒不出丁服兵役的人傢,到時候將由衙門強制將人帶走。

按照這個規定,沈全福傢裡,就要出三個人丁去服兵役。

服兵役這種事情九死一生,去瞭就意味著極有可能回不來。

所以大傢都想盡辦法規避,不肯去服這個兵役。

而朝廷也給瞭大傢自由選擇的權利。

要是誰不想服兵役,可以,但是需要用銀子沖抵名額。

每個兵役名額,需要二十兩銀子才能沖抵。

老沈傢三個名額,如果都不去的話,就要花六十兩銀子。

那個時候,沈長盛和沈正凌父子兩個,都已經達到服兵役的年紀,沈老太就直接開口,說讓他們二房父子兩個都去服兵役,傢裡再花二十兩銀子,沖抵一個名額。

這個做法當然是不講道理的,沈長盛激烈反對,絕不同意。

眼看他鬧得厲害,老沈傢人沒有辦法,最後隻好讓瞭一步,隻說他們二房必須出一個人去服兵役。

這麼說還算比較靠譜,沈長盛答應下來。

結果沈老太又說,老沈傢要出三個兵役名額,他們二房隻肯出一個人的話,那還有一個兵役名額就得攤到沈全福頭上。

沈全福年紀大瞭,是肯定不會去服兵役的,隻能選擇用銀子沖抵名額。

沈長盛作為兒子,至少要替沈全福分擔一半。

所以,沈長盛必須給沈全福出十兩銀子沖抵兵役名額的錢。

加上沈長盛自己也選擇瞭用銀子沖抵兵役名額,這麼一來他們二房需要湊齊三十銀子才行。

為瞭這三十兩銀子,沈長盛和沈正凌父子兩個在深山裡呆瞭幾天幾夜。

靠著沈長盛的豐富經驗,沈正凌的天生神力,兩人愣是獵回兩大三小一窩野豬,直接拉到鎮上賣瞭,總算把三十兩銀子湊齊。

父子倆齊齊松瞭一口氣,把三十兩銀子交給沈老太,以為高枕無憂,萬事大吉瞭。

誰知道沈老太收瞭他們傢的銀子,轉頭就和沈老頭一起去瞭縣衙,把沈長盛的名字報上去瞭。

沈正凌一傢根本不知道這件事,整個村子裡也沒人知道,直到到瞭日子,衙門的官差拿著花名冊到村子裡來帶人走,大傢才發現沈長盛的名字赫然在列……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